关于本书
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数字化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这不仅需要对前期实践进行总结,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同时日趋深入的行业实践,也为理论创新创造了条件。本书的创作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本书的写作背景与写作初衷
首先,国内银行业迫切需要银行数字化理论的指导。根据腾讯云和毕马威联合发布的《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白皮书》,目前区域性的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已经开始数字化转型的商业银行达到了91%,但步入成熟阶段的银行却仍然是0。
相对于中小银行,国内大型银行的数字化起步早。不过,相对于早期散点式的数字化实践尝试,当前大型银行数字化逐步步入深水区,数字化的绩效开始遇到瓶颈,前期投入和举措的成败开始显现,曾经笃信的方向和信条开始动摇,体制性、结构性的障碍开始凸显。最为关键的是,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全球银行业还没有出现绝对领先者,没有可以直接移植的经验,大家都是并行者,都在“摸着石头过河”[5],成熟的数字化理论尚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银行业亟待总结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对行业数字化战略进行重检,进一步明确新时期的突破方向。
其次,不断深入的行业实践,为理论创新创造了条件。理论创作需要一定的实践支撑。过去几年,中国银行业的数字化实践,更多地局限在渠道服务电子化、金融科技在部分业务上的应用试点。它是在银行既有框架下的散点性突破,是较为浅层次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对自身的优势、对互联网的认识并不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关于银行金融科技发展以及数字化的理论研究,要想深入,要想贴近实践,要想为行业数字化整体发展方向提供蓝图,是困难的。
不过,随着近几年领先银行数字化实践的加快,情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尽管当前各家银行的探索尚未真正成熟,但相关工作所昭示的战略方向却已日渐清晰。不仅如此,范围广泛的数字化实践,更是为探索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奠定了基础。
正是基于以上行业需要以及历史条件,本书试图通过对过去几年行业领先银行的实践进行系统分析和重检,从实践入手,进一步明晰行业数字化的战略方向,力求为未来5~10年中国银行业的数字化提供一个整体性的解决方案和体系化的蓝图,为逐步步入深水区的行业数字化实践,提供清晰的指引。
本书的主要内容与结构体系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贯彻“总—分—总”结构。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为总论,从宏观角度考察中国数字化进程及其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全书的主体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至第六章,阐释“数字原生银行”的体系构成,包括服务形态、组织体系、数据运营体系以及技术基础体系;第三部分,包括第七章至第九章,阐释银行如何通过战略性新兴业务的数字化,来推动银行业务体系以及业务模式的转型升级。第四部分,即最后一章,通过对元宇宙等内容的考察,分析其对未来银行的影响。
本书的写作方法与体例特点
本书通过通俗的叙事,来强化理论的实践功能,力求实践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其中案例分析、对比分析,是本书最大的写作特点。本书收录了大量的行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在为全行业提供体系化蓝图的基础上,也力求为个体银行差异化数字化战略提供案例参考。
[1] 刘诗平,苏雪燕.银行业实现自身良好发展十年间净利润增长近50倍[EB/OL].2013-04-27. https://www. gov. cn/jrzg/2013-04/27/content_ 2392394. htm.
[2] 应用程序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云平台的弹性和分布式特性,就是为云设计的。
[3] 张子键.银行数字化转型,组织管理创新很关键[J].中国银行业,2022(6).
[4] 黄兴,赵小帅.“做混凝土”也能数字化?看这家传统企业如何转型[EB/OL].2022-06-14. http://www. xinhuanet. com/2022-06/14/c_ 1128739322. htm.
[5] 张子键.银行数字化转型,组织管理创新很关键[J].中国银行业,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