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爽约
姜熠最新专辑制作完毕,宝莉多唱片公司开始进入宣发阶段,黑胶唱片制造厂按照初步计划赶制唱片。
郑东浩估算了一下,香江本埠销量在5万张应该是一个极限。
美丽岛的市场要大一些,估计在8万张。
东南亚则是12万张。
所以第一批灌了2模10万张,三个地区各投入2到4万张试试水。
当然,歌坛事业并不是姜熠主要事业线,他一直觉得自己是电影明星。
所以录制唱片结束后,开始进入自己首部电影筹备阶段。
因为事先一直有风声传出,说姜熠有一部自导自演电影即将投入拍摄。
不少演员想要加入进来,包括有合作的谢弦、甄真、毛瑛……
回到公司,正巧碰到楚源,这老哥开口调侃道:
“还知道回来呀?我以为你息影,准备进入歌坛了呢?”
“我这不是给你一个安静创作的环境嘛?”姜熠笑着说道。“你剧本写得怎么样了?”
“你看看,我写了部电影剧本。”
姜熠翻看楚源写好的剧本,名字叫朱门怨。
故事讲述封建大家庭杨家在家人互相猜忌斗争中最终门庭破落的故事。
“哥,你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于……”姜熠问道。
楚源开始讲这部戏的渊源,这部电影已经被翻拍了两次,还是同一个导演拍的。
第一部是1948年拍摄的,第二部也是1956年。非常巧的是,第二部是楚源的父亲做主角。
难怪他心心念念想翻拍呢?说到底现在楚源还是没有突破桎梏,从粤语残片时代出来。
以为拍了一部《七十二家房客》就认为粤语片复兴了。
实际上只是大部分观众接受了粤语语种,并不是过去粤语残片开始受欢迎。
电影依旧需要有新的刺激点,激发观众的肾上腺素。
楚源纯粹是本末倒置了。
可姜熠知道自己没办法说不能拍,他不能以一种过来人高高的姿态去指点江山。
楚源现在是唯一500万票房大导演,底气尚在。
若是直接说你这个剧本不行。那只会增加两人的矛盾,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你觉得可以就拍吧,不过要控制成本,拉嘉和入伙。”姜熠盘算了一下,估计成本在40万左右。
就算亏本也才20万,能挺住的。
等《七十二家房客》利润决算后,源熠电影公司就有钱了。
按照当初协议,这部电影在扣除成本后四六分成。
香江本埠票房563万,那么保守估计能分得200万。
东南亚那边是五五分成,如果能达到500万票房。
那么嘉和与源熠能得到250万,两家再按六四分成。
也就是源熠能得到100万。
所以亏30万不算什么,对于姜熠来说洒洒水了。
“我那部电影准备拍了,估计成本在30来万。”姜熠说道。
“演员找好了吗?”
楚源两人有了默契,你拍什么我不反对,我拍什么你也别拦着。
“差不多了,我一会联系演员,顺便找诌生谈一下合作。”
来到诌生办公室,姜熠看到李晓龙也在。
“龙哥也在呀!”他主动打招呼道。
近些日子,嘉和给李晓龙开了一间电影公司,名字叫协和。
算是稳住了这棵摇钱树,虽然楚源与姜熠有替代李晓龙的可能。
但是哪个老板会嫌自己赚得多呢?再有李晓龙的外埠市场表现非常好。
扶桑和南韩已经确认会引进他的电影。
“熠仔。”李晓龙笑着说道。他当初算是看走眼了,没想到观众会喜欢那么虚假的打斗。
“熠仔有什么事吗?”诌生邀请他入座。
“是这样的,我的新电影要开拍了,一部青春片,总投资30万。”姜熠很直接地说道。
“没问题,还是按照老规矩吧!”诌生答应了。“女主角是谁?”
“林清霞,我公司的女演员。”姜熠说道。
诌生沉吟一会,他看了看李晓龙,然后说道:“不知道熠仔能不能给苗珂秀加个角色?”
姜熠注意两个人的微表情,知道诌生不死心,想推自己公司的人。
不过没有直接要女主角,已经是给自己面子了。
“可以,不过戏份不会多。”
签好合同后,姜熠回到自己办公室,给各个演员打去电话。
“喂。我是姜熠。”
“熠哥?电影开拍了吗?我什么时候回去?你最近过得怎么样了?我跟你说《窗外》电影还在打官司,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林清霞说着最近在美丽岛遇到的事情。
同学听到她演电影后,一个个都来找她问东问西。
“她们听说我跟你拍戏,都羡慕死了。哈哈哈哈。”
“看来你这段时间过得挺开心嘛?过些天,我带着剧组去美丽岛。”
姜熠与林清霞又煲了一会电话粥。
给谭永林他们没什么事情,表示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
但给三毛打电话,则出现了问题。
“实在抱歉,熠仔,我最近有一部戏当男主角,又是武术指导,接下来还有李晓龙的电影。我没法拒绝,算是还人情!”
三毛一直在解释,说这次算他爽约在先,以后有什么事一定帮忙。
“哎呀,三毛,你早点说嘛!我电影都要开拍了,现在上哪找演员去呀?”姜熠抱怨地说道。
“是我不对,到时候我请你喝酒赔罪,额……演员……你一定要胖胖的演员吗?要是瘦子,我师弟好几个都行!”三毛说。
“当然,我这部电影胖子是重要配角,也是搞笑担当……”姜熠说道。
“这样吧,我有个朋友,是个小胖子,我觉得他装傻充愣应该可以。这样吧,我一会带他去见你。”三毛说道。
挂断电话后,姜熠转动着铅笔,他倒没有生气,这年头演员有的是。
刚才只是用言语让三毛欠自己一个大人情而已。
自己写的这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里面很多内容都改了。
比如上课两个人打飞机,一个计时的事情。
我想70年代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开放到那种程度。
整部戏也没有大学时期的故事,姜熠把剧本限定在高三最后一年。
爱情、打架、学习、游戏……这个时代学生经历的事情提炼出来,找到具有代表性的事,以主人公们情感变化为主的故事线。
当然最后一定是遗憾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