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王皇后亲自来见了她一面。临走的时候,同管事的老尼打了招呼,传下懿旨,命武氏即刻起开始蓄发,准备还俗。
王皇后到感业寺,是瞒着皇上去的。事情办妥之后,她在皇上面前大大地表现了一番:先是做出一付大度宽容的姿态;继而又效法长孙皇后当年的风范,表示说她已对武氏做出了妥善安排,蓄发之后即可由她,皇后本人,亲自接入宫中,纳为高宗嫔御(姬妾)。
李治没想到自己的心病竟被皇后看穿,更没想到皇后会做出如此令人惊喜的安排。接下来的事,只有耐心等待武氏头上的青丝,一天一天长起来。
作为回报,李治对皇后收养的陈王忠,也格外照顾了些。
陈王忠,是唐高宗的长子,他的生母刘氏,地位远不如萧淑妃。皇后收养他,主要是王氏的舅父柳奭(shi,音士)的主意。一来,李忠是长子,由皇后收养,可视同“嫡长子”看待,也就有很大的希望和把握入主东宫。这样,皇后的地位就不会受到威胁。二来,李忠以其生母的地位,原本不太可能与萧淑妃之子素节一争高下。
因萧淑妃母子均受宠于皇上,李忠被立为太子的机会微乎其微。
如今被皇后收养,境况大为改观,若能顺利成为储君,日后承袭皇位,那么,他会对皇后感恩戴德,可保王氏父母一脉官运享通。
永徽二年(公元 651年)六月,长孙皇后病逝十五周年的忌日,唐高宗李治到大慈恩寺拜谒,祭奠亡母。
早在几年以前,李治做太子的时候,为报答慈母之爱,他做主兴建了一座寺庙,为长孙氏祈求冥福。这就是有名的“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位于长安朱雀大街东口第三桥附近。贞观二十二年(公元 648年)年底,大慈恩寺落成。
李治以盛大的仪式迎接玄奘法师(对和尚、道士尊称法师),率众高僧人住慈恩寺,继续翻译佛国的经卷。
唐高宗对佛教的兴趣,与他的父亲李世民相比,要浓厚得多,况且,一个特别让他牵肠挂肚的人,此刻还住在寺庙里。
李治以他帝王的身份,不便频繁出入感业寺那样的普通小庙。在别处烧香也是一样的——青烟缭绕之中,他想着,武媚娘头上的青丝,何时才能长回从前的高髻长发。
哪王皇后究竟在什么样的具体时间里,把武氏重新接回宫里,史书没有记载;据推测,很可能是在永徽三年(公元652年)。
永徽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是唐太宗去世三周年的忌日。从礼法上说,武才人应该为太宗服丧三年。三年服丧期满,她才可以另有归宿。
关于武氏离开感业寺的时间,由于牵涉到她初次受孕的地点,究竟是在感业寺,还是在皇宫里,也就是说,武氏是不是在人宫以前,已怀有高宗皇帝的龙子,长期以来,一直是后世史家争论不休的话题。
正统史家不愿意设想高宗皇帝曾经在佛门净地寻欢作乐,所以,尽可能地把武氏人宫的时间,上推到永徽二年。这个时间,距离武氏长子李弘的出生,至少相隔了一库。
而在野史、传记中,人们则喜欢相信或想象唐高宗和武氏在尼庵里鸳梦重温,以致于制造了尼姑怀孕的丑闻;
如果不是王皇后出面解救的话,局面就会狼狈得不可收拾了。
不管怎么说,永徽三年七月抢立太子的事,很显然,是同武氏的怀孕直接有关的。
一年多以前,皇后的舅父柳奭已经做了宰相。他想方设法说服了长孙无忌,让他在高宗面前多多地赞美陈王忠,劝圣上早下立储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