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中国:十六堂经济通识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面对经济困境:实行国民经济调整

面临如此的困难局面,中国不得不进行国民经济调整。1961年1月14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召开,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含义是:要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和有关政策,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得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要巩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成果,使其向纵深发展;要以少量的投资来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使其配套成龙,以便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要提高产品产量,增加产品品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可以这么说,从1961年1月开始到1965年底基本完成的国民经济调整,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通过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和产业结构,大力加强对农业的支援,尽可能地充实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劳动力,增加农村社队所需的贷款和物资;大力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压缩重工业生产,对工业企业坚决实行关停并转,精简职工和城市人口。由于措施果断有力,国民经济调整工作比较迅速地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1963年初,我国的国民经济开始出现了全面好转的局面。

到1965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原油、原煤、钢铁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与1956年相比,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965年与1957年相比,全国原油产量从146万吨增加到1131万吨,原煤产量从1.31亿吨增加到2.32亿吨,生铁产量从594万吨增加到1077万吨,钢产量从535万吨增加到1223万吨,成品钢材产量从415万吨增加到881万吨,发电量从193亿千瓦小时增加到676亿千瓦小时。(1)与此同时,市场供应比较充足,物价也比较稳定。

这充分表明,通过全国上下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我国的国民经济困难状况不仅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而且在很多方面、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例如,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 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震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