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唐玄宗的赏赐
“朕承天序,恭览穹苍,乃知仙道之玄妙,非世俗所能窥测。今有杨泓,贯通古今,仙法高超,行止之间,尽显天地造化之奇,实乃非常之人也。
今观其仙术,果非凡品,能通鬼神,知未来,朕心甚慰。为表其高德,特赐号“玄真大师”,并赐金缕冠一顶,紫衣披霞一袭,面圣不跪。
另加封翰林学士、内供奉,勋位柱国,爵位长安郡公,食邑三千户,长安宅邸一座,以表朕之崇敬与嘉奖。
杨泓之德,高山仰止;其仙法之妙,深不可测。愿其辅朕左右,共谋天下福祉,使朕之江山,永固不朽,钦此。”
大角观中大殿之中,李含光则乌泱泱一片跪在地上。
只有杨泓身着道袍拱手站立,望着眼前身着高帽宽衣,白发无须,宣读完圣旨的宦官。默然拱手道:
“多谢圣人赏赐。”
而那位宦官将手中圣旨一合,原本还严肃的表情一变,笑盈盈地望着杨泓,反而躬身起来道:
“玄真大师,圣人对您可是推崇备至。只不过最近一直忙于政事,一直没有机会跟您相见。因此他昨日专门手写圣旨让老奴送过来,以表歉意,还请杨神仙见谅~”
“圣人有心了~”
听着高力士恭维话语,杨泓却不以为意,微微点头示意,王善法便从其身后走了出来接过圣旨。
“玄真大师,您昨日讲法之后,陛下就派奴婢查证这常春藤酒一事,最后发现此酒果然是真的,民间多有饮者,暴毙者甚多。
陛下闻言大怒,已经下令将妖人捉拿下狱审问了,同时也对您感激不尽。因此来之前特意给奴婢嘱咐,让奴婢询问杨神仙,今日休息以后,不知明日可否与圣人相见。”
高力士一说这话,杨泓身后的众道士面面相觑,不可思议地望向杨泓。
姜抚被抓一事昨天晚上众人便知晓了。
毕竟大角观与大明宫北门玄武门甚近,昨日姜抚还没有出玄武门就被金吾卫逮住扣押,许多人都看的真真切切,可就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纷纷猜测不已。
但很快宫中便传出消息。
有说是因为姜抚在讲法之中,屡次刁难,质疑杨神仙。导致圣人大怒,直接派人捉拿予以严惩,也有人说是因为说是常春藤酒的事情。
而今日经高力士这么一说,众人明白这个传言果然是真的。
心中暗叹,杨神仙果然神机妙算,都没有见过常春藤酒,就知道其有剧毒。
真愧是仙人啊~
不过杨泓却对高力士的话毫不在意。
在经过入宫以来一系列事情后,他的心态也与下山时坦然了许多。
既然唐玄宗对其提防,入宫也如此冷淡,那他也没必要对其抱有太大期望。
只要保证其信任自己,不加害自己自己即可。
自己要做的便是依靠他在唐朝站稳脚跟,安稳度过这七个月,做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赚得第一桶金后回到现代。
因此他肯定不会与其撕破脸皮,甚至还会提供一些帮助。
可如果他真的因为太子等原因,肆意刁难自己,那他也不会惯着对方。
反正大不了就是返回现代,再也不能回到这条时间线而已嘛。
心态一转变,杨泓也感觉轻松了许多,对着高力士默然点头道:
“高公公放心,明日与陛下见面自然不是什么问题,你尽管回去禀报即可。”
“有您这句话,那咱家就放心了,那您暂时休养,咱家这就回去复命。”
高力士似乎毫不在意杨泓对其的态度。
说完便示意身后的宦官将赏赐的金缕冠,紫衣披霞等递过来,便拱手离去。
“玄真大师在上,我等有眼不识泰山,被猪油蒙了心,在观中冲撞了您,还望您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我等,解除法术吧。”
就在此时,两道声音从杨泓身后响起,众人一看原来是严、陈二位道人正一脸惶恐地跪在杨泓身后,猛磕头求饶。
他们二人也是一阵后悔,自己怎么就着了李林甫的道,居然听信李林甫说的谣言,从而认定杨泓是个假神仙。
没想到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被杨泓连番惩戒,相继中了道法。
原本他们就想亲自向杨泓求饶,只不过碍于面子,一直拖延到如今。
现在好了,杨泓不仅显露了真法,使得长安诸位高道折服,一言将姜抚扳倒,更是连圣人现在都对其推崇备至,赏赐前所未有之丰厚。
这让他们二人后悔异常,唯恐杨神仙继续怪罪,只能咬牙出列赔罪。
杨泓看着他们二人如此,理都不想理,径直望向李含光。
“看下时辰,玄都观观主、吴隐居道友等人快要来了。昨日答应今日在玄都观探讨三千大道,地点可曾选好?”
李含光虽贵为大内大角观观主,但面对杨泓的问询却没有丝毫不悦,反而一脸欣喜道:
“启禀玄真大师,后院法坛已经收拾出来了,随时可以讲法。”
“嗯,那我就过去吧。”
说完看都不看陈、严二位道人,直接往后院而去。
其他众人见状也偷偷瞥了他们二人一眼,有人略带同情,有人幸灾乐祸,但无一人敢出言替他们说话,纷纷跟上杨泓的脚步。
半个时辰后,李清玄、吴隐居,甚至就连钦天监梁令瓒等十余人余人纷纷到场。
昨日讲法后,李清玄、梁令瓒等人长安道观、以及钦天监等人便追了上来,想要继续向其请教。
有人对炼丹一事想要问询。
有的人直言对他讲述的三千大道很是感兴趣。
更有国子监博士上来询问关于古文尚书伪造一事。
如此种种,也让杨泓一时头大。
但这也是他乐意看到的,毕竟他讲法的目的不就是树立威信,让更多的人相信自己,并向自己靠拢,从而让自己也会更加安全。
于是他便约定好时间,让李清玄今日来这大角观。
今日既然要答疑解惑,更是将这些对自己学说感兴趣的人拧成一股绳,紧密围绕在自己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