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自古百姓,铺设官路
只要有战争,便会有鲜血。
刀剑长矛的冰冷寒光从来都是无情的,一旦落下,只为饮血取命。
作为统帅将军,如何在残酷的战争中让手底下的将士安稳地活下去,这乃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刘隆说完这句话,也是让邓骘和班雄内心认同。
他们两个都征战多年,也曾在前线与敌军挥刀拼杀,生死命悬一线。
“陛下所言甚是,战争就是这样,胜利往往都是用命堆积起来的,”
邓骘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
但很快,他的脸色肃穆,双目一片坚定。
“但,为了大汉天下,为了社稷江山,不论是何代价,在所不惜!”
站在他的角度和朝廷的角度,这一切本就无可厚非。
朝廷的利益也就是他的利益,这是牢牢一致、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为一国之君,这道理也是显而易见,江山安危才是最重要的。
无论是将士还是百姓,也只是国家利益的一环,不过云云尔尔。
比起这无数个小小的生命,在大汉江山稳固面前,几乎不值一提。
刘隆内心叹息一声。
他并不觉得邓骘是无情的。
要他真是无情,前几年灾祸横行时候,他也开仓放粮,私下自己赈济灾民。
阶层不同,地位不同,想的不一样。
封建制度下的古代帝王,没有哪一个能说得上是‘爱民如子’,‘圣德之君’。
爱民与圣德,那也只是相对的。
说句是直接受益人士子的吹嘘,也不为过。
自古百姓,哪一朝不是呼之则来挥之则去。
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
看着眉头紧皱,一直沉思的天子,邓骘和班雄相互看了看。
很快,班雄小声道:“陛下,大将军所言有理,为了大汉江山,我等将士不会苟且,也不可能苟且,这是我们的使命。”
他,班雄,何许人也?
班超的长子!
破疏勒,克莎车,斩姑墨,抚乌孙,灭焉耆、龟兹,击败贵霜,都护西域。
一己之力,镇压西域。
在班雄的心里,他的阿耶,乃是他心中敬仰的大英雄,是他一生的榜样。
刘隆听罢,也是回过神来。
虽说他现在是君王,但内心那颗曾经与万千百姓一样的处境之心,又让他多了些许感慨和心疼。
他还是想要让他们少死一点。
能活下来一个就是一个。
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做好一切战争前的准备。
此刻,刘隆看着一脸正气的班雄,好似在他身上看到了班超的影子,内心赞叹。
“班家之人,果然英雄!”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内心的情绪,转头看着邓骘,脸上挤出了一丝笑容。
“舅舅能如此为朝廷着想,我实在是感动。”
随后,他又看向班雄问道:“将军有为国建功之志,舍生忘死之忠义,但朕却不忍将军以及数万将士会有一天身陷囹圄。”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无辎重则亡,无粮草则亡,无委积则亡,将军切记一定要做好军需用度之保障。”
班雄内心也是甚为感动。
天子虽小,但却能够在内心惦记着他们这些人的安危,真是让他内心一暖。
“陛下请放心,这件事情大将军也和臣提过。”
邓骘闻言,点了点头,回道:“陛下,前几日我已经找了尹勤和司马苞商议过此事,他们两个正在加紧筹划。”
“太后那边也已经有了诏令,尚书台那边也应该正在定策。”
刘隆明白,这样的大事肯定被重视。
“是啊,凉州路途遥远,地形复杂,运输十分不易,我们还需早点做准备。”
班雄听完之后,浅浅说了一句。
就是这样随意的一句话,却让刘隆神色立刻一凝。
他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
洛阳距离凉州将近有上千公里之远,道路漫长且隔着祁连山脉,运输难度可想而知。
就算从中原其他地方调集粮草,那也是十分不易。
最关键的是,官道一塌糊涂。
若是期间碰到大雨天,道路泥泞不堪,马蹄深陷,一定会拖延运粮以至于延误战机。
刘隆眼睛一亮。
修建道路,此乃关键之所在。
他内心一笑,只要能够造出一条‘高速公路’,那么以后无论是行军运输粮草,还是民间贸易,都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要致富,先修路。
此道理,他明白的不能再明白了。
思索完毕之后,刘隆的嘴角升起了一抹笑容。
他看向班雄,也是愈发喜欢。
谁言行军打仗之人是粗人,他们也是心细如发。
“班将军,你此言真是提醒了朕。”刘隆站了起来,大笑道。
“陛......陛下怎么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转变,班雄有些惶恐。
邓骘在一旁看着刘隆,眼神之中有些错愕。
“舅舅,班将军,想必你们清楚凉州之地偏远,道路崎岖,才会为运粮之事头疼不安。”
邓骘愈发不解。
“陛下说得对,凉州自古就远离中原,每次带兵出征,都要靠人马一车车运过去,消耗朝廷大笔钱粮,十分艰难。”
看着刘隆脸上的笑容,邓骘内心咯噔一下。
难道陛下能解决这个问题?
邓骘有些不敢相信!
班雄虽说也是疑惑,但内心却莫名有些期待。
刘隆站在台阶上,扫视了一眼两人。
“朕已有解决之法。”
“什么!”两人皆惊。
“修路......”
修路?
闻言,邓骘和班雄便是大眼瞪小眼,有些失望。
“陛下,洛阳去往凉州,有朝廷修建专门运粮的官道,但时常道路毁坏,根本没什么大作用。”
邓骘脸上惆怅,叹了一口气。
刘隆微微一笑,他明白邓骘内心所忧虑。
“朕之路非你所想之路也!”
两人听闻,齐齐抬头,眼神发亮。
“陛下所修之路有何不同?”
刘隆笑着摇了摇头:“一时半会也对你们说不清楚,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但很快,刘隆便想到了一个问题。
洛阳距离凉州路途甚远,一时半会根本不可能修好一条完整的路。
他能做的,也只是尽可能早些修建。
于是,刘隆认真想了片刻,说道:“舅舅,修路之法需要时日,粮草调遣的事宜你们还是继续商议,不要耽搁了。”
邓骘也明白,当下称是。
心中有了想法,刘隆也在这北军营中呆不下去了。
三人一番喝酒用膳之后,刘隆便拉着邓骘离开了此处。
回宫的路上,他内心也是思索。
修路一事,十分重要,按照现在的生产力,虽然不能弄出正儿八经的水泥路,但是稍微差一点的还是可以做到。
但是,凉州路途遥远,他又有些担忧。
“修路之法太慢了,还是得想个法子,提高一下马车的运输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