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我摊牌了,我就是故意的
当张议潮和王庸一起走到书房时,张议潮关上了房门。
之前在议事堂的争吵还历历在目。张议潮的脑中,快速捋了一遍从昨天,到今天发生的所有事情,尤其是关于王庸的。
随后张议潮也没有什么客套的话语,直接问道:“王庸,所以你是想做孤臣?”
王庸被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给问的一愣,下意识回答:“啊?”
张议潮随后再次问道:“你前面如此猖狂,不怕得罪任何人。我看其实是在给我摆做孤臣的样子?让我觉得你是对付豪强门阀的一把利刃,好重用你?”
王庸没想到张议潮直接开门见山的问出自己内心所想。张议潮这是要跟自己打明牌了?王庸此时还想不出张议潮这样做是要干什么?
按道理来说,大家即便理解对方的意图,都不应该直接捅破这层窗户纸的。
不过王庸倒是无所谓,既然张议潮找自己打明牌,那自己也打明牌。后世有句话,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既然你玩真诚,那我就更真诚。
王庸于是也干脆利落的说:“没错。”
“哼,你倒是承认的干净利落。”随后张议潮背过身,看着书房挂的河西十一州舆图,笑了一声说:“少年郎,这孤臣的投名状可不好纳啊。”
“不好纳也要纳。”王庸却苦笑说:“晚辈是一介寒门,不像那个索勋索大公子,有家族势力和背后靠山。晚辈想要靠着才华,在这门阀豪强林立的沙州有所作为,只怕也只有孤臣这一条路了。”
张议潮再次问道:“你就不怕我为了平众怒,杀了你?”
王庸坚定的说:“不怕!”
张议潮很疑惑:“哦?为何不怕?”
王庸说道:“因为我相信明公的为人。并且也相信明公,是正大光明之人。”
“正大光明……哼,你小子倒是挺会遣词造句。你就这么相信我?”张议潮眯起眼睛,看着王庸说:“既然你相信我,为何又要闹孤臣这一出,藏拙才是高明之举,我不信你不懂这个道理?你是不相信我会唯才是举?”
王庸回答说:“晚辈其实是相信却又不相信。”
张议潮疑惑的问:“这是什么意思?”
王庸解释说:“晚辈相信是因为相信张刺史您的为人,定然会唯才是举。不相信是因为,即便张刺史有唯才是举的心,但是沙州如今的形势,只怕是做不到真正的唯才是举的。尤其是像是我这样的寒门庶族。至少就刚才发生的那一幕,就映射出如今的起义军只是豪强门阀组成的政治联盟而已,他们是绝对不会允许晚辈分一杯羹的。所以,晚辈若不能明确的表达立场,那明公但凡有一点犹豫,晚辈的机会就会稍纵即逝。这可能是晚辈这个寒门,这辈子最好的机会了,也容不得晚辈藏拙。还请明公见谅。”
“你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倒是看得通透。”张议潮也是面色缓和了不少,王庸说的,也确实切中自己的猜测和想法。张议潮示意王庸坐下:“你的这些权术,也是那个老道师父教你的?这老道只怕也不是什么正经道士吧。”
王庸也没打算认真解释,直接顺水推舟说:“不清楚,只是那老道喜欢看史书,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至少现在沙州的情势,在晚辈看来,和秦朝末年差不多。看似以反抗暴秦的名义,联合起来,其实各个诸侯各怀鬼胎,为了分配利益,明争暗夺。项羽都能因为利益而食言,打压强盛的刘邦,更何况晚辈一个目前一穷二白的庶民呢?”
张议潮再没说什么,这也就是默认了。确实,张议潮自暗中准备起兵以来,看似自己是首领,但是其实自己并不能完全压制沙州其他豪强,之所以大家响应自己起兵,也是做了很多政治许诺的。接下来的战事,也还必须依靠他们。若有差遣,正常情况下,自己确实会优先考虑门阀豪族的子弟。
只是一个少年,能有如此不惑心性,确实有点可怕。
张议潮随后问道:“那你既然看得如此清楚,为何觉得我还会用你一个寒门,而不任命那些豪强子弟,以继续加强与豪强们的联合?”
王庸直接开诚布公回答说:“因为明公需要一支能够制衡豪强的棋子。”
张议潮微微蹙眉:“哦?”
王庸接着说:“以前明公是没得选,而晚辈出现以后,让明公有了扶持寒门对抗豪强门阀的想法。不瞒明公,晚辈之所以夸张的给您展现晚辈的才学,也是为了这件事情。晚辈其实就是故意引起明公您的注意,好让明公您能够有启用寒门,制衡豪强的心思。只要您有了这个心思,自然就会任用我。”
扶植寒门对抗豪强门阀,确实是张议潮在看到王庸的才华后,忽然兴起的念头。以前他只想先联合起一切能够联合的力量。而豪强门阀自然是排行第一的。但是也造成了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豪强在沙州刺史府的比重太大了。
虽然仅仅起事第一天,但是张议潮已经想到了这样的问题所带来的潜在隐患。
目前虽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当自己拿下的城池越多,豪强一家独大,豪强自然会雪球越滚越大。走向拥兵自重,对抗自己也会是必然。
当张议潮看到那些老百姓前来捐粮,士气高昂,民心可用时,尤其看到王庸这个寒门少年所展现的才华时,就让张议潮萌生了一个想法,是不是可以先提前培养一下寒门的势力。等到起义军做大了,寒门也应该有一定实力了,这样也可以有另外一股势力平衡门阀豪强。
只是张议潮不知道的是,自己的想法,居然和同时期的大唐朝廷不谋而合,用寒门制衡门阀,只是可惜,大唐那边结果不太好,爆发了牛李党争,直接把大唐差点干废。
不过现下,这却是张议潮避免门阀豪强做大的最好选择。
而让张议潮意外的是,王庸的才学远远超出自己的预期。所以爱才之下,直接给了押衙之位。现在细细想来,自己当时也是太着急了。
但是张议潮此时内心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情绪,确实一直被王庸展露的才学钓着走。这个少年,能够不露间谋划这么多,确实有点意思。
张议潮面对王庸如此直接和露骨的摊牌了,眼睛一眯,看着眼前的王庸,冷冷问道:“竟然承认了自己的算计?王庸,说实话,你最好的选择是藏拙,而不是如此迫切的求官。这样会显得高明一些。”
“怕也没办法,只能如此。”王庸却依旧落落大方的说:“而酒香也怕巷子深,不这样做,只怕明公一辈子都不知道有在下这样一个人吧。晚辈又如何实现自己的抱负呢?”
“这……”张议潮此时反而无话可说,如今王庸立了大功,自己想要破格提拔王庸都很难,更何况王庸一文不名的时候呢。
不过张议潮倒是很在乎一个问题:“所以究竟是什么抱负让你如此迫切?”
王庸直接说道:“驱逐蕃奴,恢复唐土。国富民强,天下大同。”
当听到这几句话,张议潮内心顿时被震撼了。这不是因为这几句有多高深,而是这几句恰好也是总结了自己的理想抱负,也很符合当下沙州起义军的具体情势。
王庸其实是把孙中山先生的理念做了一下纲领式的简短总结。
纲领这种东西,是每个起义军需要的,它是你们起兵的诉求和理念,是展示抱负,聚拢人心最直观的口号。而这种口号也是五花八门的。
历史上著名的比如“大楚兴,陈胜王”“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种,这是阐述自己天命所归的。
还有阐述自己政治诉求的,比如李自成的“吃他娘,喝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著名的《无向辽东浪死歌》。当然还有孙中山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有了这些口号和纲领,才好更加聚拢志同道合之人。
而王庸的这句口号,也是深思熟虑很久的。
一开始王庸是想用,驱逐胡虏,恢复大唐的,但是不合适。因为张议潮手下,可是有很多其他民族的人的,先别说普通军士,光是康通信将军,就是粟特人。沙州地区有大量的粟特人,回鹘人,羌人,吐火罗人,这些人都受到张议潮的召唤,起兵反吐蕃。假如直接说驱逐胡虏,那是要出大问题的。所以改成驱逐蕃奴。
而天下大同,就是要告诉大家,我们对待所有民族,只要认可我大唐,恢复了我大唐,那么皆是我大唐子民,没有区别,皆能沐浴大唐国恩。
虽然之前张议潮的所思所想,都是按照这样的方向来做的。但是却从来没有把他总结成什么概括性的纲领。而这十六个字,就是总结了自己心中一直以来的想法。可谓是恰到好处,没有一字多余。甚至张议潮想把这十六个字直接绣在大纛上。
张议潮不知道王庸是不是故意迎合自己所说。但是就这短短十六字,让张议潮顿时感觉之前诸多政治上的迷雾,明晰了不少。
而此时张议潮看着眼前的少年,再次认真打量了起来,心中更加疑窦丛生了,也更加好奇,那个老道士的身份,能教出这样的徒弟?这难道真的是当代的张良与黄石公的故事?
若是如此,自己倒是应该拿出刘邦对张良的态度了。
不过张议潮依旧觉得很是梦幻,因为这一切都不像是一个十六岁少年所能想到的。
回顾这两天,王庸捐献粮草,展露算学,诛杀蕃兵。一桩桩一件件,仅仅发生才两天,这让张议潮都觉得这一切完全不合理,却又确确实实如此。张议潮此时甚至冒出了一个奇异的想法,难道是因为自己崇信佛教,虔诚礼佛,所以感动了佛祖,所以佛祖在第一天就给自己直接送来了一个张良,来帮助自己?
王庸不知道自己穿越,究竟是不是因为佛祖他老人家的恶作剧。要是知道穿越的事情确实是佛祖所为,王庸肯定会毫不犹豫拿着RPG去找佛祖他老人家友好交流。
不过此时张议潮已然对王庸的才学和目的,再无疑虑。张议潮似乎也下定了某种决心。从一进门开始就皱起的眉头,彻底舒缓了。
张议潮忽然抚须,哈哈大笑起来:“好一个驱逐蕃奴,恢复唐土,国富民强,天下大同。倒是一个少年该有的朝气。好,既然你有此番抱负,那我也不负如来不负卿。我这就给你这少年郎一个机会。只是看你敢不敢接,能不能接好。”
王庸起身行礼说道:“愿闻其详。”
张议潮随后略微一思忖,然后说道:“既然那些豪强门阀们不想让你在现有的五营一团里面担任军职,那这样,我给你一营250人的编制,直接让你做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