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御大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章三?易名于音,隐道于心

杨道陵与小灵各怀心事,跟着师徒二人走进了屋子。

邵老道坐到床边的一把破椅子上,示意其他人也坐下,杨道陵一个抢步坐到邵老道身边,惹得邵老道惊异地看着他,不明白为何他这么激动,而身后的小灵见状,也紧紧跟着挨到杨道陵旁边。

“你们家中大人应该都殁了,现下老夫有两个路子给你们,首一个是到我熟识的那些大户人家做仆役书童,他们家主均是乡野有声的大善人,定也不会亏待你们,次一个便是跟着我做道童,这就有点辛苦,要随着老夫不断奔波,至于选哪个,还是要看你们自己心意。”邵老道仍是用他那不急不缓的语调说道。

杨道陵却是吃了一惊,竟然不是把他们直接送给官府就不顾了,还肯下力为他们继续谋出路,看来邵老道深知官府之能力不济、官员之德行不彰,又好善事做到底。

这倒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本想动用三寸不烂之舌和刀捅不穿之脸说服邵老道,却没想到可以直接答应做道童。

当即顾不上其他,杨道陵起身作揖道:“愿随老神仙左右。”

一边的小灵也慌忙站起来,学着杨道陵打了个不伦不类的揖,说道:“愿,嗯,愿随老神仙左右。”

邵元节呵呵一笑,说道:“往日救下那十三四位小友都要到我友人家图个安稳,倒是第一次有人说要跟着老夫,你们可想好,做道童也不比仆役轻松,还要常常赶路。”

“徒儿已下定决心,师父不用再劝了。”杨道陵坚定地说,小灵也点点头。

“等等等等。”邵老道抬手止住,一脸地哭笑不得,对某人打蛇随棍上的本事感受了个分明,说道:“老夫收你们做道童,可没说收徒啊,你们才刚五六岁的年纪,老夫今年就已经六十了,这辈分可不能乱。”

邵老道喝了口水缓解了一下心情,接着说:“你们放心,老夫虽是收道童,一样会传授本事,半点不藏私,至于师承,等你们稍大些可以拜启南为师。”

杨道陵暗道可惜,他倒不是邵老道以为的怕学不得真传,在他看来,邵老道的天文学知识跟药学知识虽然都很管用,不过他自有“预知能力”,不需要这些傍身也能在皇帝面前搏出头。

他更在意地是“邵元节亲传弟子”这一身份,等到邵元节随风仙逝后,他便可顺理成章地继承邵老道所结善缘与人脉关系,更能在念旧的嘉靖皇帝那里被爱屋及乌,有个更高的起点。

先走一步看一步吧,实在不行,师从邵启南也不错,到时候他就是“邵神仙再传弟子”,也算一块金字招牌。

至于那些选择当大户仆役的人,他只能说任谁也想不到一个本来只在民间有些名气的六十岁老道士,还能在普通人早早结束人生的时候焕发事业第二春,成为无数官员也要巴结仰望的大真人,一众后辈弟子就算毫无功绩也纷纷沾光,被授官封赏者不计其数。

正如同任谁也想不到,一个普普通通的藩王世子竟能冲龄践祚、克继大统。

嘉靖与邵元节,在让人惊讶的年轻与年老之际相遇,使原本各自的命运弧线大大改变,深刻地影响了整个明帝国。

我这也算提前投资押注了,杨道陵想。

“既然已经收你们做道童,就要改一下称呼了,你们还小,不用取道号,告诉我名字吧。”邵老道又说。

“杨道陵。”

“小灵。”

邵老道皱皱眉头,神色严肃地问杨道陵:“哪个道?哪个陵?”

“道德经的道,陵行不避兕虎的陵。”杨道陵挑挑眉毛,不知道为何邵老道这般作态。

邵老道立刻反应过来,说道:“这是谁给你取的名字?却是犯了老祖天师的名讳。”

杨道陵这才反应过来,他来自现代,本就对避讳没什么感觉,所以从没想到自己和创下正一派的那位张天师重名有什么问题。

这却要如何回答,他的名字来自记忆,根本不知道是谁人取的,杨道陵只能答道:“生而得之。”

邵元节失神良久,仔细回忆起与杨道陵相处的经历,发现特异之处甚多,他一个出生在偏远村子的五岁小孩子,不仅言语得体、处事机敏,还知晓道德经的经文——“陵行不避兕虎”,如今又说其名是生而得之。

这,莫非是老祖天师转世。邵元节当即起了一卦,却是不可知,又测又不可知,深吸一口气,转而测起了自己,正是上上的命途,与之前皆不相同。

看来不能让启南收他为徒了,此人殊异非常,不是自己师徒二人能收下的,为今之计,先领下他为不记名的道童,待其加冠后便以朋友礼事之。

但是山中虽静、尘事亦多,在他乘风化龙之前,还应暂隐名讳。

于是,邵元节对杨道陵说道:“小友,你这名字暂时不能再用了,不妨隐去道字,单名为陵,道在心中之时,再复其本名。”

杨道陵闻言默然。

邵元节虽说的好听,本质上却是让他避讳贵人,也是避让被这套礼仪制度浸透下世间人的风言风语。更改名字,还是被迫更改,他自然下意识地不愿意。

不过,杨道陵虽然自己不在乎避讳什么的,但他既然要跟着邵元节回龙虎山,就不能不顾忌正一祖庭的规矩,尽管十分憋闷,还是点头应道:“好。”

他一面虽答应了,一面却暗下决心,终有一日,他会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道教不止一个张道陵,更有一个杨道陵!

想当初,张陵创下正一派,更名张道陵。

在今日,杨道陵加入正一派,却不得已更名为杨陵。

杨道陵更加坚定了自己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