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第一帝国](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09/51064409/b_51064409.jpg)
第145章 杨德琳
第145章杨德琳
范景文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无妨,只是有些累了。”
好友见他不愿多说,也不好再问,只是默默退下。范景文随即坐进了轿子里,心中不断自省。他知道,自己这次的确是犯了错,不怪皇帝发怒。
他想起自己初任刑部尚书时的豪情壮志,那时他立志要做一个公正无私的官员,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发现,官场如战场,处处充满了勾心斗角,稍有不慎便会陷入泥潭。
范景文叹了口气,他知道自己这次是彻底失势了。但他并不后悔,因为他知道,自己始终坚守着心中的那份正义,也坚守着为国为民的底线,只是这份底线此时没有人看到而已。
范景文被罢免的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朝堂之上,各方势力蠢蠢欲动,都在暗中谋划着如何利用这次机会,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
刑部尚书的位置,无疑是朝中最为重要的职位之一。范景文在位时,虽然行事谨慎,但终究挡了不少人的路。如今他一朝失势,那些被他压制已久的官员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范景文这次算是彻底完了。”一名官员在私下里议论道,“皇帝这次是动了真怒,恐怕他再难翻身。”
“是啊,”另一名官员附和道,“刑部尚书的位置,多少人觊觎已久,这次恐怕要有一番激烈的争夺了。”
“依我看,”又一个官员压低声音说道,“这次最有希望的,恐怕是杨德琳杨大人。他是首辅杨嗣昌的族弟,在朝中为官多年,陛下对他颇为信任,恐怕无人能与之争锋。”
“杨大人?”一个官员皱眉道,“他不是一直在户部任职吗?难道他也有意刑部尚书的位置?”
“这你就不知道了,”那官员神秘一笑,“杨大人早有此意,只是之前范景文在位,他没机会。如今范景文被罢免,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原来如此,”起初的那位官员恍然大悟,“看来这次刑部尚书的位置,非杨大人莫属了。”
类似的议论在朝中各处上演,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谋划,准备在皇帝面前推荐自己的人选。
李杰坐在御书房中,手中握着一份奏折,眉头紧锁。他深知,刑部尚书的位置至关重要,一旦选错人,后果不堪设想。他回想起范景文在位时的种种表现,虽然行事谨慎,但终究缺乏魄力,难以震慑朝中那些心怀不轨的官员。
而且这次关乎合理审判太子,责任不小,李杰更不能草率决定人选。
“范景文,终究还是太怕事了。”李杰自言自语道,“这次罢免他,也是为了给他一个教训,让他明白有些事情,是容不得让步的。”
他放下奏折,目光转向窗外,心中却在思索着新的刑部尚书人选。他知道,这次人选必须具备足够的魄力和智慧,才能镇得住朝中那些心怀不轨的官员,才能够公正合理的重新审判太子。
“陛下,户部侍郎杨德琳求见。”太监王承恩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宣。”李杰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杨德琳步入书房,行礼如仪。他年约四十,面容清瘦,眼神锐利,给人一种精明干练的感觉。
李杰看着他,心中暗自思忖:此人科举出身,多年来在户部表现出色,处理事务井井有条,或许正是眼下这桩棘手案件的合适人选。
“杨爱卿,朕有一事相托。”李杰开门见山,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
杨德琳微微一怔,随即恭敬地回答:“陛下请讲,臣定当竭尽全力。”
“太子朱慈烺撞死百姓一案,朕欲委你为刑部尚书,继续审理此案。”李杰的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杨德琳心中一凛,他深知此案的复杂与敏感。太子朱慈烺平日里娇生惯养,如今闯下如此大祸,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他犹豫片刻,最终还是点头应允:“臣遵旨。”
李杰见他应允,心中稍安,但随即又补充道:“此案关系重大,务必公正审理,不可徇私。”
杨德琳深吸一口气,郑重回答:“臣明白,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杨德琳离开御书房,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此案的棘手之处,不仅因为涉及太子,更因为朝中各方势力,还有天下人对此案的关注与干预。
当天晚上,他回到府邸,召集了几名幕僚,开始筹划如何展开调查。
“大人,此案牵涉太子,他可是储君,判的重了以后太子当了皇帝,大人就没好下场,判的轻了当今皇帝那边又通不过,此事不易处理。”一名心腹幕僚低声说道。
杨德琳点点头,目光坚定:“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要谨慎行事。太子虽是储君,但陛下要我们法不容情,我们就必须公正审理,不可有丝毫偏颇。”
另一名心腹皱眉道:“大人,朝中不少官员与太子关系密切,恐怕会有人从中作梗。”
杨德琳冷笑一声:“他们若敢阻挠,便是与朝廷法度为敌,以陛下为敌,我杨德琳又怎会怕他。”
众人见他态度坚决,心中稍安,纷纷点头应是。杨德琳随即开始布置任务,要求众人务必收集所有相关证据,不可遗漏任何细节。
与此同时,太子朱慈烺正在监狱内忧愁,但他忧愁的不是自己可能面对更严重的刑法,反而是担心这个杨德琳会做缩头乌龟,也不敢重判自己。
“父皇竟然让杨德琳来审我?这个杨德琳在户部任职多年,没清名,也没恶名,属于平平无奇的人,也足见其十有八九是首鼠两端之辈,他又怎会真敢审我?
现在父皇对我不满,若是我还不能接受重判,消父皇怒气,只怕父皇更要厌恶我。”朱慈烺担忧的地对探监的侍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