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读书四象限:
默默刷新读书方式,然后惊艳所有人
我搬了新家后,陆续请好友来家里温居。很多朋友一进门,看到我把客厅隔出三分之一,放置书柜,柜高直顶天花板。
他们纷纷好奇,问我:“这么多书,你看得完吗?”
我笑着说:“就是喜欢读,有什么办法。”
毕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古今中外都通用。
可能在别人眼里,这是一面墙、一排架的书柜,但在我眼里,这是一个读书四象限。
史蒂芬·柯维描述的重要—紧急四象限法,初衷是用来进行时间管理的。谁能想到,远在大洋彼岸,与他年纪相差50多岁的我,竟用这个四象限来解决“这么多书,怎么看得完”的难题。
史蒂芬·柯维把事分为重要且紧急的事、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既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而我抽象意义上的书架,就是一个横坐标为紧急,纵坐标为重要的四象限图(见图1-2)。
图1-2 我的书架“四象限”
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的书。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书。
第三象限:既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书(可读可不读)。
第四象限:紧急但不重要的书(缺少的赶紧补)。
在此,有必要说明一下我对重要和紧急的定义。
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不同、所处的阶段不同,书在四象限中的位置也有所不同。这里的“重要”是指对我的整个人生很重要,事关我的命运,对我的三观、人格、认知、志趣、研究领域有重大影响的书。这些书可以帮助我解决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问题,可以淡化我的性格弱点;对我的后半生而言有一定价值,比如帮我赚钱、提高气质、变美、变得更健康等。
“紧急”就是对我人生的中短期阶段来说很重要,但过期就可有可无的书,比如能帮我解决当下的难题,助我考取资质或谈下客户,对有明确截止日期或时效性强的项目有帮助。
现在看书的人似乎越来越少,就算看也往往都在看“紧急”的书。例如,学生为了备考读相关的辅导书,员工为了工作读与业务相关的提升书。
尽管爱看书就已经是闪着光的优点了,但我还是想多为“重要”的书美言两句。
菲利普·津巴多教授有个时间观理论:“决定命运的不是性格,而是你独一无二的‘时间人格’。”他把时间观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
如果你是消极的过去时间观,原生家庭、心理自助、治愈特定阴影的书可能对你来说重要;如果你是消极的现在时间观,生活美学书、励志书和名人传等,可能是你的重要之书。
一本书重不重要,要结合自己的人生阶段和个人追求来看。在恋爱时,讲亲密关系的书重要;有了孩子后,讲培养孩子的书重要;对我来说,网络小说只是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消遣,但对于网文作者、影视编剧来说,就是重要且紧急的内容。
我以我的读书四象限举例。
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的书。
就时间人格来说,我的时间观属于积极的未来时间观。我提倡自律和长期主义的生活观,有关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的书及故事书对我来说很重要。如果我有段时间状态不好,比如精神绷得太紧,身心枯竭,容易上火,容易发脾气,这时对我来说重要且紧急的书就是心理调节类的书,因为状态调整十万火急。
假如我要写一本育儿书,在截稿日期前,我要查阅的书当然是重要且紧急的。假如我要写的一篇公众号推文是对于热点事件的看法,要查阅的书则属于紧急;但如果这篇文章在我下一本书的计划之内,那就属于重要且紧急。
但其实对我来说,育儿书都是重要且紧急的,因为孩子的成长存在敏感期、关键期。例如我女儿出生后,我买的有关“半岁怎么做辅食”“1岁怎么护理”“2岁怎么陪玩”等主题的书都是时效性强的重要书,我要做到尽量少让将来的自己后悔,让女儿健康成长。
这一象限的策略:对于重要且紧急的书,我会选择自己头脑明晰、思维活络的高效时间段,把自己暂时设置成“免打扰状态”,用心精读,读完及时完成笔记。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书。
经典文学作品便属于这一类。小时候,我被家长和老师鼓励要多看经典文学作品,但因为我不太了解生活,又没多少阅历,是读不懂经典文学作品的。人到中年,我才慢慢读懂这类书,并感到相见恨晚。
还有那些事关一生的功课,比如提升修养、提高审美、优化生活方式的书,以及关于人类从哪里来、要去哪里的哲学书。这些书虽然重要但不紧急,因为我总认为来日方长,能拖就拖,拖到最后很多书都没去看。
读重要的书的目的,不仅在于解决眼下的问题,而更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且陷入泥潭时,你仍然有一股内在的力量。如果你经常读重要的书,久而久之,会出言有尺度,玩笑带分寸,做事留余地,选择更恰当。
这一象限的策略:对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书,要定期读。根据自己的时间表,忙的时候少看几页,不忙的时候多看几页。尽量用心阅读,多花时间感悟,甚至可以多读几遍,你会发现自己每读一遍都会有新发现和新感受。
第三象限:既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书。
这类是指让我穿越时空、忘记现实的书,例如都市小说、科幻小说等。对于这类书,我要么难以进入剧情,要么一旦进入就容易入迷,忘记时间。其实这类书一开始确实能给我提供情绪价值,但每次入迷后需要花大量时间阅读,影响了我的正常生活,所以我就特地把它们拖拽到第三象限。
我看书习惯划重点、记笔记,其实很多书不需要这么做。看第三象限的书时,我会提醒自己放下纸笔,好好感受故事情节。既然要消遣,就应该专心致志地消遣。
或者我就干脆不读这个象限中的书。读书虽好,但选择也很重要。有位资深创意老师曾总结道,大多数处于创作瓶颈期的人都阅读成瘾,宁可拾人牙慧,也不愿自己动手写点儿东西出来。
对这一象限的书的策略:限制时间,避免沉沦,提醒自己打开“防沉迷系统”,享受阅读体验,无须过多思考,或者安排“阅读轻断食”。
第四象限:紧急但不重要的书。
当我感觉自己的某一“支线任务”遇到障碍物或障眼法时,我要么上网搜索,要么到书店或图书馆搜寻多本同一主题的紧急书,然后集中看、对比看、找锦囊、扫清障碍物、破除障眼法,就像每次运行得好好的程序卡住了,赶紧找到适配的插件,下载使用,渡过难关。
工具书、说明书、辅导书、参考书,被我归为这一象限的书。
高考、省考和国考这类考试的辅导书很重要,但考试通过之后,相关的书就不算重要了。有些书一看书名就很紧急,例如我产后买了月子期间养护、新生儿护理方面的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产后6周定终身》这本书。因为月子中不宜用眼过度,出月子后,我基本只剩下两周的时间,因此这本书对那时的我来说就是很紧急的。我拿到这些书后,挑选阅读与我实际情况吻合的痛点和建议,等产假结束后,就又把这些书挂在二手网站上转卖了。
紧急的书,不用整本看完,也不用逐字逐句去读,而要带着强烈的目的去读,可以一目十行地跳读;等我的“雷达”探查到距离答案不远时,再打起精神来仔细精读。找到答案后,带着答案或方案,跳出书本,融入生活。
我在气头上时,会赶紧看一本笑话大全,以转移注意力。
我在失业或失恋时,会赶紧找一些点对点的书把心情先稳住,例如内容是“不上班终于有机会做的30件梦想小事”“治愈失恋让内心饱满的50个小妙招”,然后找几件应景又好实施的事浅试一下。
对这一象限书的策略:带着问题去读,辅以思维导图、时间轴等工具加强理解,时效过去后,转卖或送人,把空间让给重要的书或其他紧急但不重要的书。
对于重要的书,我要向大家分享语音读书笔记的做法。在本篇中,我介绍了四宫格笔记法,但根据我的经验,重要的书,深深打动我的不只是里面的框架和信息,还有一些闪着人生智慧光辉的语言。
作为一个获得过印象笔记“笔记进步奖”的人,我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最新方法。这个方法适合阅读量大,喜欢做纸质笔记,且笔记中以金句为主;又想把做笔记的时间最小化,查阅资料时快速定位,习惯重看笔记并常读常新的人。
(1)在读重要的书时,边看边划线标记。
(2)全书读完后,打开录音类App,朗读画线部分,趁着记忆新鲜,书还在手边,零拖延地修改错别字,订正重要数据、人名等信息。
(3)购入便携式打印机,里面装有不干胶热敏纸,把App记录修改后的内容,复制粘贴到与打印机相关联的App上,连同书封面的照片,一并打印出来。
(4)另找一笔记本,先贴上书的封面,再把笔记内容剪成适合笔记本的大小,贴在笔记本上。
这一笔记方法对重要的书来说十分有效,通过一遍精读加一遍朗读加深印象,在笔记做好后,我常常翻阅书中的精华。
但热敏纸上的字相较普通纸张,更容易出现褪色的问题,存放地的温度尽量不要高于30℃,尽量避免暴晒、按压、弯曲,或者直接用普通纸张打印,装订成册。
我在想象出一个读书四象限后,面对不同的书,我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有的放矢地放大阅读效能。这样才能让我的阅读结构更合理,对海量书籍毫无畏惧;更能合理安排时间、精力及相对应的阅读方法,兼顾紧急和重要的书的阅读比例。
这样做还加快了书架的吐故纳新速度,对重要的书,例如经典文学书,我会买不同译本收藏;而对紧急的书,例如时效性强的书,我读完就会送人或转卖。因此,家里书架上的书便不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我也不会有压迫感,而是充满新鲜感。
我对用来读书的钱都会花心思规划。虽然阅读比起其他爱好的花费要少很多,但如果你确实要省钱,就尽量买重要的书,而紧急的书可以租或借,也可以从二手书电商交易平台上购买。
书是传播知识和智慧的重要媒介,但不是唯一媒介,哪怕你不是像我一样的纸质书爱好者,你也可以套用读书四象限的做法,好好管理自己的资源、时间和头脑空间。
刷新读书方式,惊艳时光,惊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