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奏疏语录三国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读史笔记·三国志】【名臣奏疏语录篇二】

曹操拒绝为袁绍诛杀孔融、杨彪等人

背景

袁绍因为与故太尉杨彪、大长秋梁绍、少府孔融等人有矛盾,希望曹操能找个借口杀掉他们。然而,曹操拒绝了袁绍的请求,并给袁绍做了回复。此事件发生在官渡之战前,当时袁绍和曹操并未交恶。

原文

公曰:当今天下土崩瓦解,雄豪并起,辅相君长,人怀怏怏,各有自为之心,此上下相疑之秋也,虽以无嫌待之,犹惧未信;如有所除,则谁不自危?且夫起布衣,在尘垢之间,为庸人之所陵陷,可胜怨乎!高祖赦雍齿之雠而群情以安,如何忘之?

注解

曹操这段话表达了在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期,人们心中普遍存在的疑虑和不安。他认为,即使对待那些与自己没有嫌隙的人,也难以完全取得信任;如果随意诛杀,只会让更多的人感到自危。同时,曹操还以汉高祖刘邦赦免仇人雍齿的典故为例,强调了在乱世中应该宽宏大量,以安定人心。

刘邦和雍齿的恩怨。刘邦最恨的人就是雍齿,他几次背叛刘邦,还仗着自己立下的功劳在刘邦面前无君臣之礼。然而在汉朝刚刚建立不久的时候,为了安定人心,刘邦听从张良‘赏一安百’的策略,封雍齿为侯。其他将领见刘邦最痛恨的雍齿都被封侯,纷纷拍手相庆,自知再无需担忧,很快人心安定下来。

曹操的这番话展现了他深邃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代枭雄的胸襟和气度,这是他和袁绍最根本的区别之一。曹操能够在大乱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动荡,从而制定出正确的政治策略,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曹操的拒绝直接引起了袁绍对曹操的不满。袁绍以为公外托公义,内实离异,深怀怨望。然而最后曹操得势之后杨彪几乎被囚禁至死,孔融也因为言论过激死于政治斗争。

南北朝裴松之批评曹操道:杨彪亦曾为魏武所困,几至于死,孔融竟不免于诛灭,岂所谓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哉!非知之难,其在行之,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