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让我去和亲?我决定奉天靖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不讲武德!(求收藏!)

【恭喜宿主获得抽奖机会:中级奖池X1,低级奖池X6。】

李恒强忍着心中的不适,疯狂吞咽着大锅中的猪食。

还好这么多年都已经吃习惯了,再加上这猪食毕竟是皇宫内做的,甚至比些穷苦百姓家中正餐还要好一些,也就不至于难以下咽。

“吧唧吧唧~”

除李恒吃东西的声响外,现场无一人出声,他们全都默默地注视着那位传言中的猪皇子,眼中流露着好奇、鄙夷、痛惜等多种神色。

不远处。

女帝倚靠在御驾之上闭眼假寐,虽未发一言却不怒自威。

没有人知道她为何忽然出现在洛阳城外,出现在和亲队伍必经的道路上。

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那是多年如履薄冰养成的警惕心在作祟。

尽管在这七年里,她不止一次派人暗中试探过李彘,得到的结果也都符合他天生痴傻的特征。

但是,当流淌着前朝皇室血脉的李彘被带出洛阳城时,她还是不放心的跟了上来,并在路上将他们截停。

她想要最后再试探李彘一次,倘若李彘今日稍有与往昔不同之态,那他就留在这吧......

思绪至此,女帝缓缓睁开眼。

她挥手命人将李恒面前的大锅抬走。

随后,看着李恒手脚并用,跟着行走的大锅,爬到自己的御驾之下。

“你们先退下去吧!”

“是!”

女帝清退左右,留下只有她和李恒对话的空间。

大锅被侍卫藏起来了,失去了食物的诱惑,李恒双眼耷拉的坐在地上,脸上还沾着食物的残渣。

“李彘!”女帝轻喝一声。

“......”

李恒没有任何反应,唯有上下起伏的身体似乎表示着他睡了过去。

女帝俯下身,冰冷无情的眼眸似乎想要看穿李恒的伪装。

“不愧是李氏子儿,一手伪装出神入化,甚至为了能活下去不惜与猪同槽七年......”

女帝字字诛心,说的李恒差点露馅,还好最后稳住了心神,并没有显露出任何异样。

“玛德,老妖婆不讲武德,竟然敢诈老子!”

“那七年可是系统在操作躯体,怎么可能会让你发现问题。”

知道女帝在诓骗自己,李恒推断女帝应该不会杀他,心口的大石也就跟着落地。

之后,他演的更是自然,完全看不出和那七年里系统操作时有什么不同。

女帝继续道:“以你的聪明才智,加之韬光养晦的耐心,若是换个人或许还真给你骗过去了,可惜朕慧目如炬,早就识破了你的把戏!”

李恒稳坐钓鱼台,完全无视女帝作态。

“李彘,你可知罪!?”女帝突然大喝一声。

这一下倒是让李恒产生了些许类似于幼兽受到惊吓的反应。

可惜,这种反应在女帝看来正是说明了李恒真的没有任何伪装。

看着趴在地上体胖如猪的李恒,女帝忍不住轻蔑的笑了一声。

这一声讥笑,有三分是对李彘,三分是对那些劝谏她的大臣,剩下的那四分则是对她自己。

“武玥啊武玥,你可真是小心过头了!”

“就他这般模样,就算让他去造反又能如何?又能成得了什么气候?”

女帝心中自嘲,觉得自己多虑了。

哪有人能伪装七年,却又能不暴露丝毫痕迹的呢?

这真就是一头家猪罢了!

呵~

不再关注李恒,女帝挥手叫来侍卫统领刘忠。

“刘忠,淮阳王此次和亲兹事体大,事关边地百姓安危,朕欲加封你为礼部特使,为我大周出使苍狼王庭十年,你可愿意?”

刘忠哪敢犹豫,当即下跪道:“臣愿往!”

“很好,待你归返,军中大将必当有你一职。”女帝郑重承诺道。

“谢陛下!”

女帝继续道:“刘忠,你附耳过来。”

刘忠靠近御驾身体倾听。

“若是这些年里,你发现淮阳王有任何异于往常的情况,可写密信告知与朕,你......明白吗?”

刘忠轻声道:“臣领命。”

“好了,带着淮阳王退下吧。”

“是。”

刘忠同几名身强体壮的士卒,抬着李恒退下。

女帝望着李恒远去的身影,觉得光只刘忠一人还不够保险。

于是,她又将目光投向一旁伫立的女官上官玉儿。

“玉儿,你跟在我身边多少年了?”

“回禀陛下,五年。”上官玉儿轻声道。

“五年,都过去这么久了......”

女帝轻叹一声,随后主动拉过上官玉儿的手,打量着眼前亭亭玉立的美人,直接道:“你和你姐姐一样聪明,想必无需朕多说,你也知道朕为何要让刘忠监视淮阳王。”

上官玉儿点点头以作回应。

女帝继续道:“刘忠毕竟是武官,身处苍狼王庭定会有诸多不便,而你身为女子,若以淮阳王侍女的身份陪同,便可弥补这一缺失......”

一听到要给淮阳王当侍女,上官玉儿眼中闪过一丝慌乱。

“玉儿,朕知道将这份担子压在你身上颇为不公,但朕特许你三年为期,三年后待你回京朕允你直入凤阁鸾台。”

“是。”

上官玉儿深吸口气,跟在女帝身边多年,她知道自己没有拒绝的可能,所以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去吧,你的行装会有人给你安排妥当,你也无需与家人告别,朕回宫后自会告之。”

听到不能和家人告别,原本强装镇定的上官玉儿瞬间红了眼眶。

毕竟才十八岁,还很年轻,在情绪控制方面当然比不了在宫中沉浮多年的姐姐。

只见她银牙轻咬红唇,略带委屈的向女帝行礼后,便退到官道旁小心翼翼地抹眼泪。

......

“回宫!”

帝王的仪仗铺展开来,女帝倚靠在御驾之上,脑海里回忆着那天含元殿上大臣们劝谏她时的场景。

她承认,那些大臣说的都对,若是不对,她也不可能忽然出现在这里将和亲队伍拦停。

可......那又如何?

正是因为他们说的都是对的,她反而偏偏要与之背道而驰!!!

身为帝王,怎能由一群大臣牵着鼻子走?

更何况......

那些大臣口中说的冠冕堂皇,又是没有先例,又是皇子和亲会危害大周江山......实际上就是在暗指她得位不正!!

试想一下,倘若大唐太宗皇帝,或者高宗皇帝,他们让皇子去和亲,有谁敢说一个不字,又有谁敢句大唐江山会倾覆?

那些大臣就是看中了她来位不正这一点,以为捏到了她的痛处,所以才敢那般肆无忌惮的发言。

她如果真的按照大臣们说的那样,收回成命,岂不是相当于亲口承认了?

所以,就算皇子和亲有风险,她也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