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瓶颈思维:什么是驱动增长的抓手
增长的第一因与第二因
《矛盾论》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矛盾论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它与进化论在事物发展的主要法则上看法不同。进化论认为事物的发展源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在生物界,谁最能适应环境,谁就能够生存下去。总体看,进化论强调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而以矛盾论为代表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来起作用。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如鸡蛋因为适当的温度而孵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小鸡。
很多理论体系都弥漫着进化论的味道。
比如,经济学大师熊彼特提出的“破坏性创新”指出,市场是母系统,公司是子系统,市场并不在意某家公司的死活,糟糕的公司“死掉”反而会让这个市场更具活力。公司若希望自己保持竞争力,可以将这种“破坏性创新”的思维引入内部,即公司是母系统,业务和产品是子系统,糟糕的业务和产品“死掉”会让公司更具活力。腾讯等公司采用的赛马机制,以及某些销售团队采用的末位淘汰制,其底层原理即来自此。
再如,经济学家阿尔钦的论文《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终结了经济学的假设中对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这一问题的讨论。传统经济学建立在人是理性的这一基础之上,而现实中的人很难保持理性。于是行为经济学横空而出,它不假定人是理性的,而以人展现出的行为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各学派的论述从不同角度出发,似乎都有道理,一旦看起来相反的论述都有道理,那么它们一定在更深层的假设上有共融性。阿尔钦给出的共融之路就是进化论式的:人是理性的或者非理性的并不重要,最后存活下来的企业一定是最适应外部条件的。
在我看来,对于事物的发展,内在的矛盾性和外在的适应性是必要条件,都构成不了充分条件。内因和外因都无法确保一个事物朝某个方向发展,就像内因与外因都无法保证企业增长一样。但若从“抓手”的角度看,我仍认为内因是第一因,外因是第二因。
人们总说一个人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这些都是外因。最重要的内因被忽略了,就是这个人他自己想成功。努力不是一种品质,而是一种天赋。
对企业增长而言,外因是趋势、潮流、风口、竞争,甚至是用户需求,它们都是增长的条件,而不是增长的根据。增长的根据首先来自企业自己是想增长的,企业在抽象层面出现“我”的自我认知,是增长假设的另一个前提。在后文“企业信念”一章中,我们会更加详细地论述“企业是有生命的”这一观点,没有比将“企业的增长”类比于“人的成长”更适合的了。所有外因都在锻炼自己,这才是对增长概念的正确的打开方式。
案例:神策数据
神策数据是一家大数据分析和营销科技服务公司,从用户行为分析起家。其创始人桑文锋毕业于浙江大学,创业前在百度多年从事数据工作。有人称“神策是中国To B产品公司的希望”,其近年来不但业绩大幅增长,还拿到了2亿美元的D轮融资,这是这个赛道最大的一笔融资。投资者包括老虎环球基金、凯雷投资、红杉中国等顶级投资机构。
我与文锋多次交流,畅谈商业与哲学,他对“认知”的定义曾深刻触动我:认知就是未来的常识。
神策数据采用的是私有化部署和SaaS两种方式,SaaS是Software as a Service的缩写,翻译为中文是“软件即服务”,是用户获取软件服务的一种新形式,用户不需要将软件安装在自己的电脑或服务器上,直接通过网络来获取供应商提供的软件服务。
在神策数据的商业模式中,收入主要来自订阅制,用户需要持续续费而不是用某个价格买断。一般来说,企业第一年从客户获取的收入很难覆盖成本,需要客户连续续费几年才能打平,然后才能获得利润。在这种模式之下,如果客户提出需求,问是否可以直接续费5年,费用打个折扣,按照4年收取,你会同意吗?我相信很多公司都会同意,因为软件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早点儿收到现金落地为安,况且谁也说不好客户企业能否维持5年。
但是,桑文锋对这件事情的决策是,坚决不允许提前收费,只能按年续费。
这里的逻辑是,当坚持按年续费时,企业虽然放弃了更早收到的现金流,却迫使组织成长——只有自己持续提供价值,持续变好,客户才会续费。反过来,一旦收了客户5年的钱,企业就再难有人真正对这个客户负责了。
唯有建立对企业这个“我”的认知,意识到凡外因皆在修炼自己,这个决策才不难做出。这样的公司才具备增长假设。
在过去几年的新消费赛道,企业明知道单纯搞流量是有问题的,还是投抖音、刷小红书、铺知乎、买直播间坑位。这些并不是生意之本,但短期内给企业带来了快速增长以及投资人的关注。这些正反馈让创业者认为疯狂搞流量是对的,要加码去做,最终企业被平台“收割”,自己的品牌又没有打造出来,一两年时间就江河日下了。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凡事要向内归因,找到内部主要矛盾,解决它。企业不增长,直接把责任推给新冠疫情这样的外部因素最简单,但这样既没出息,也没意义。企业常常自毁长城而不自知,却总将失败归于它们不能控制的外部条件。向内看,企业内部无时无刻不存在矛盾,找到当前的主要矛盾并加以解决,就是企业增长的动力源泉和操作抓手。
大部分企业认为公司的问题是不增长,这只是表象。不增长是因为企业被某个瓶颈限制,而瓶颈又因矛盾产生。每家公司当下的主要矛盾很可能与其他公司不同,找到自己的主要矛盾,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增长问题。
我列举几个矛盾,你来感受一下。
公司内部价值创造与利益分配之间的矛盾。
战略的高认知与组织的低执行力之间的矛盾。
管理团队与执行团队之间的矛盾。
高增长的创新业务机会与组织冗长决策机制之间的矛盾。
需求侧的爆发与供应链不稳定之间的矛盾。
流量人才的需求与招聘培养效率之间的矛盾。
每家公司都有无数矛盾,有些是主要矛盾,有些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解决能够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所以我们要牢牢牵着主要矛盾这只手,带着公司向前发展。有些老板上了很多课,觉得没有用,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公司得了什么病就去开药。课程没有好坏,如同药没有好坏,只有是否对症。这也是咨询师比培训师费用贵的原因。咨询师会先帮你的企业看病,再给你开药,他在帮你解决问题;培训师是他有什么课就把什么讲给你,他在帮你拓展认知和提升能力。
培养识别主要矛盾的能力是一个修炼过程,需要知行合一。咨询师未必比企业员工更懂业务细节,也未必比高管更懂行业,但他更能以第三方视角帮企业识别主要矛盾,再根据自己的洞察和跨行业经验给予建议。
在内因之上,外因是杠杆;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抖音的火爆是因为外部媒介条件发生变化,它带不火一个本来就士气低沉的团队,也救不了一个没有梳理好相关利益方的组织。
在上一章,我们理解了价值创造空间的大小是一家公司增长的天花板。本章则希望读者理解,企业在实现价值创造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瓶颈和制约,表现为诸多矛盾。瓶颈思维的本质就是寻找并解决主要矛盾,它可能存在于生产中,也可能存在于市场营销中,还可能与人才有关。
再往上看,在公司之上,瓶颈还可能出现在行业尺度。当我们用瓶颈思维思考时,要把思考对象描述为一个系统。系统有三个构件:系统的目标、组成系统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连接关系。这个世界是由大大小小不同的动态系统组成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包含4种作用方式,分别是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和滞后效应。一家公司是一个系统,一个行业也是一个系统。以系统的视角看待商业有个好处,即其中必有瓶颈。
设想一家报纸媒体公司,它拥有顶尖的记者团队,每天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和深度评论文章。这家公司的增长机制很明显:优质记者带来优质文章,吸引了众多读者,人气越来越旺。因此,各个品牌和企业纷纷找上门来,希望在报纸上投放广告,利用这个媒体的影响力来扩大自己的品牌知名度。报纸媒体公司也从广告中获得了丰厚的收入,使得他们有能力去招募更多优秀记者,进一步提升报道质量,这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增强回路。
如果按照这个机制持续下去,这家报纸媒体公司应该会无限扩大,成为一家超级大的媒体公司。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因为在这个系统中,除了增强回路外,还有一个强大的调节回路在默默发挥作用。品牌商打广告的目的是让产品信息触达读者,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然而,广告版面增多,必然会挤占内容版面,夺取用户的阅读时间和注意力。当广告版面过多时,读者可阅读的内容减少,他们对报纸的满意度就会降低,一部分读者会因此离开,之前的增强回路被打破。系统瓶颈往往就产生在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相互作用的地方。
所谓结构性增长,即从系统的结构性要素着手,打破当前系统的限制性瓶颈。当然,任何系统的增长都不是无限的,突破某个瓶颈后,仍然会出现新的瓶颈。
案例:Shein
Shein,中文名希音,是来自中国南京的跨境电商巨头,目前运营总部在广东。它是一家国际To C快时尚电商公司,近些年越来越广为人知。它主要经营女装,也提供男装、童装、饰品、鞋包等,目前尚未上市,2022年销售额接近2 000亿元。它最近也逐渐开展平台电商业务,成为亚马逊的直接竞争对手,本案例分析的背景仍限定在自有品牌快时尚公司这个范畴。
获取商业洞察有个技巧,我称之为“于不疑之处生疑”。在了解到Shein的销售额之后,一个问题马上就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中国最大的服装公司是哪家?其销售量是多少?我查询之后知道答案是安踏,其2022年销售额为536亿元,远远落后于Shein。新问题出现了:短短几年时间,Shein是如何做到远超服装业同行的?
当某家公司远远超越同行,不在同一层面竞争时,一定是因为它突破了这个行业的某些瓶颈。Shein至少突破了以下几个瓶颈。
第一阶段,Shein仅仅是个跨境卖家。在跨境领域,从国内进1元的货,在亚马逊上卖1美元,这种生意会让人做得很舒服。对于做得太舒服的生意,从业者就不愿意挑战它真正的难点。在这个领域,难点就是货品供应的稳定性。2014年,Shein的创始人许仰天曾经给投资人发邮件介绍公司:垂直To C,快时尚自有品牌,主要用户在欧洲、北美洲,目标是成为中国人创造的直接面向国外的快时尚品牌,国内还没有直接的经验借鉴。平常每个月销售额2 000万~3 000万元,高峰时4 000万~5 000万元,赢利比国内电商稍好,不融资可以活下去,SKU(最小存货单位)大概为6 000个。多SKU是一个竞争优势,但弱点是多SKU无法全部备货,收货体验一直不好,回头率波动,营销成本却在上升,不是一个良性循环,纠结中。
在这个阶段,Shein的瓶颈是供应链。解决不了供应链问题的跨境卖家无法继续扩大规模。这段时间,许仰天背着包在广东走访了大量供应链专家,也是从这时开始,他才算开启了打造品牌的道路,不再仅仅是一个在电商平台开店的卖家。
第二阶段,作为服装公司,导致Shein增长受限的主要瓶颈是库存。产生存库的原因有很多,如销售预测不准确、供应链管理不佳、货物流转速度慢、产品的生命周期短、市场需求变化快、单次生产量过大等。中国的服装头部企业如李宁、安踏等也深受其苦。库存问题是它们无法大踏步增长的主要制约瓶颈。Shein的解法一是在供应链侧推“小单快返”,减少单次大批量生产;二是在用户侧加大营销投入,获取订单,稳住供应链网络;三是打造数字化系统,利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预测全球各地的销售趋势,从而调整生产计划,保证供应链高效运作。这些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库存。
第三阶段,Shein是快时尚公司,每周都有大量款式上新,而这个模式的“王者”是西班牙的ZARA(飒拉),Shein的销售额已经隐隐有超过ZARA的趋势。ZARA这类公司的瓶颈是获客效率,它们以线下门店为主,门店的好处是基本盘稳固,缺点是获客爆发性差。通过在线营销和社交媒体,Shein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触达和转化全球各个市场的用户,配合后端的履约系统,实现极高的爆品打造效率。
我们不能因为Shein现在的成功就反过去说它的决策都是合理的,但显然,每个阶段Shein都在解决那些“明明存在,但是同行都绕着走”的瓶颈问题。作为跨境电商,它在解决自主供应链问题;作为服装公司,它在解决库存问题;作为快时尚公司,它在解决获客效率问题。
大部分公司的战略都很平庸,缺乏关键洞察:公司从战略规划到战略共识再到战略解码,所谓看10年、想3年、干1年,最后产出一个必赢之战清单,安排让相关负责人领军令状,设计好激励制度后监督执行。这一套与战略有关的动作,怎么看都像是安排工作计划,只不过戴着战略的帽子,以战略共创会或者解码会的名义安排工作计划。几年下来,公司仍然很平庸,与竞争对手没有明显区别。
爱迪生有一句话众所周知:“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我们只传播这句话,以为爱迪生在强调努力的重要性。其实后面还有一句:“但那1%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更重要。”
在战略这个领域,那1%就是对瓶颈问题的关键洞察,没有关键洞察的战略一定是平庸的。
链家与贝壳找房的创始人左晖先生曾经说过,要做“难而正确的事”,这就是一种对关键洞察的描述。很多人以为这句话里的关键词是“正确”,但其实关键词是“难”。它是指那种明明很重要,但是大家都不去解决的难题。有人可能认为一个战略缺乏及时反馈是缺点,我认为恰恰相反,缺乏及时反馈是优点,它可以帮我们排除大量竞争对手。只有当战略指向这些难题与瓶颈,企业集中资源解决它们,围绕它们来拆解工作时,超越竞争对手的经营结果才有可能出现。
对当时的二手房经纪市场来说,“信任”明明是很重要的问题,但从业者都不去解决。他们花最多的时间研究如何让用户走进自己的门店(于是有了假房源),如何招到更多不要底薪的经纪人,如何开更多的门店以覆盖市场。
链家跳出来解决这个问题,后来贝壳找房以更宏大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它们开创了与其他经纪公司完全不同的局面。
对瓶颈问题的关键洞察不会随时都有,但一个增长型的领导者应该花最多的时间在这1%的事情上做深度思考。下面6个问题可以帮助领导者牵引出瓶颈问题。
我们行业为什么难以吸引新的客户群体?
我们行业为什么没有千亿规模的公司?
为什么客户不愿意主动来?
有哪些问题明明很重要,但同行都绕着走?
为什么我们行业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我们的表面问题是什么,本质问题又是什么?
所谓增长的第一因与第二因,即内部瓶颈与外部瓶颈,内部瓶颈是第一因,外部瓶颈是第二因。我们要把公司和行业都当作系统来看待,在它们的内部识别当下的瓶颈、当下最关键的症结,解决它,然后迎接下一个瓶颈。企业的持续增长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