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修仙,从红尘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5章 换功

得知这个消息,公冶离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当初青国镇北大将军之女私会落苍剑派掌门之子,还在文曲大祭上闹出了不小的风波。

这两人痴男怨女看着如胶似漆的,怎地最后落得这么个下场?

而且,落苍剑派掌门之子竟然没死,只是下落不明?

身份这么特殊的一个人下落不明,怎么到现在才传出消息来?

本就迷雾重重的灭门之事,到如今,越发让公冶离看不透了。

不过,伴随着北岭消息的更新,定尘宗也终于有了动作。

定尘宗执剑长老日前已携宗武剑回到念苍山,今年的诸多预备弟子不日将正式开始祭拜神剑,通关入宗。

也不知这位天下第一在北岭到底有何收获。

公冶离距离这些大人物还是太远了,他只能按部就班地做着自己的事。

时光飞逝。

转眼间,公冶离到望川城两年了。

这两年里,他日常里没有放松《锻身拳》、《龟背功》的修行,到如今力气也已有两千斤出头。

除此之外,也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常年修行《虹光观想法》,他的思绪似乎清晰了许多,思考问题的速度也更快了。

这一日,公冶离终于将积蓄取了出来,自万通商行处购得了一份《吞元功》的秘籍。

瞧着手上单薄的秘籍,公冶离由衷一叹。

习武艰难,没有门派传承,获得武功更是艰难。

若是天下武功不设禁就好了……

这个可怕的念头在公冶离的脑海中一闪而过,旋即他自己都被这荒诞的想法给逗笑了。

商行的方管事见青年轻笑,也跟着笑道:“恭喜公冶师傅购得秘籍,武学底蕴更深一筹了!”

公冶离客气地回了一句,旋即仿佛想到了什么,好奇道:“近来都不曾听说李兄弟的消息,不知方掌柜可知他近来情况如何了?”

往日里,李新秀每月都会给公冶离写信交流。

两人同是左江城生人、同在异乡、同是茕茕孑立之人,往来自是不少。

不过,最近三个月,公冶离都没有收到李新秀的来信了。

他通过万通商行寄出的信件也没有回信,这般情况不常见。

方管事嘿嘿一笑,道:“李师弟既然没有同公冶师傅说及,那我也不方便透露,总之是大喜事呀!”

公冶离迷惑不解。

大喜事?

姚淑云找着了?

方管事口风很紧,公冶离也问不出什么来,他也只能作罢了。

带着《吞元功》,回到自家,公冶离便研究起了新到手的内功。

《吞元功》比《内元功》高深许多,但公冶离的武学素养早已今非昔比,参悟起来自是不成问题。

《内元功》练成的内气本就中正平和,属于打基础的内功,将之转化为别的内气不难。

公冶离花了半个月功夫,总算将一身《内元功》的内气转化为了《吞元功》内气。

原本充塞全身的内气,如今仅能覆盖双腿。

两门内功的品质差距也就一目了然了。

靠着自万通商行购买的武药,公冶离的内气快速恢复。

也就是这时,公冶离收到了李新秀的回信,也得知了所谓的“大喜事”。

李新秀打开紫府、激出神识了。

捉摸不定、玄之又玄的紫府,是横亘在无数江湖人身前的一道门槛。

不能开启紫府,便不可能彻底把控内气、劲力之变,也就不可能一窥凝劲之上的武道风采。

算算时间,李新秀如今才十八岁。

十八岁,便拿到了通往武道绝巅的门票。

什么是前途无量?

这便是前途无量!

公冶离长久静修养出的心境,在这一刻掀起了波澜。

他甚至连紫府所在都没有头绪,而李新秀却已经将紫府叩开了!

虽说长久以来,公冶离同李新秀相处不多,但后者的成长轨迹,他却是十分了解。

从乡试解元,到圣宗天骄,再到如今激出神识……短短四年间,李新秀当真是扶摇直上,势如破竹了!

那些江湖上的天骄也好,舞动风云的强人也罢,给公冶离带来的震撼,都远不及此刻李新秀寄来的薄薄一纸书信。

公冶离怀揣着复杂的情绪写了封回信,为李新秀道喜。

他自个儿则是长长一叹。

“在这望川城呆了两年有余,《虹光观想法》也没有突破的迹象……”

他的武功实力与两年前相比自然是有了质的变化,但涉及到最根本的武功境界,却是停滞不前良久。

虽然如今是模拟,虽然公冶离还年轻,有的是时间消磨。

但看着与自己同岁的李新秀有如此进境,他的心中还是忍不住汹涌澎湃。

孑然一身之人,最是了无牵挂。

一个月后,将内气重新蓄满全身的公冶离辞去了素心武馆的教习职位,也辞别了这两年在望川城结交的一些友人,独自离开了望川城,南下元国疆域。

这一去,便是整整四年光阴转眼流逝。

天高地阔,山河壮丽,公冶离将王家、定尘宗、落苍剑派之类的事情抛诸于脑后,纵情山水,一扫当年在王家为奴时的郁闷、苦楚。

一一浏览了诸如奇山峻岭、碧水深潭、高崖深涧之类的自然奇景,当真让公冶离大饱眼福。

在这期间,他水到渠成地练成了《锻身拳》的五锻,《龟背功》亦是同步练到了大成,肉身力气突破了两千六百斤。

不过,元国境内官府力量强横,各路江湖人要么北上去往念苍山地界闯荡,要么就是安分守己,不敢造次。

公冶离虽武功高强,但也少有用武之地,反倒与许多不曾练过武功的普通人成为了好友。

其中就有一个教书先生,公冶离乘坐楼船游览元国境内的“广泽湖”时恰好与之同桌,两人相谈甚欢。

得知公冶离游历四方,乃至涉足过许多常人难以险境之后,那教书先生也是感叹于公冶离艺高人胆大,进而道:“公冶小友既见过如此多的奇景,何不将之记载下来,也好叫我等庸人长长见识?”

公冶离闻言一愣,这教书先生所说的,却是他此前未曾想过的。

公冶离想了想,自己这四年一刻也不曾停止过脚步,仿佛要用四年时间将过往近二十年的缺憾一口气弥补回来。

走遍山河千里,武功进无可进,心中难免有种挥之不去的疲惫涌现。

于是干脆定居在了广泽湖边的一个小镇上,着手记叙自己这四年的所见所闻,也权当是飘摇四年后的稍作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