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绿色金融与银行绩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本书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背景出发,聚焦当前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经济负担顾虑,以及经营模式、服务模式的可持续性较弱等现实问题,以数字化转型作为突破口,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缓解绿色金融带来的经济负担,证明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经营效益、经营效率和社会效益有正向积极的影响,为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兼顾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了有益指导。

(一)基本思路与内容

本研究分为八个部分,分别如下。

第一部分为导论,说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相关文献综述、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本书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与机理分析。首先,梳理国内外文献,概括总结绿色金融和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理论基础,并阐述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必然性;然后,分析绿色金融与商业银行经营效绩效的内在关系,并检验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经营绩效影响的作用机理;最后,利用本量利模型分析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绿色金融对商业银行财务盈亏平衡的影响。

第三部分为发展现状与事实特征。首先,概述绿色金融发展背景与发展现状,论述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面临的主要矛盾,并对绿色金融与银行经营绩效进行现实考察;然后,概括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背景与发展现状,探索数字化转型与绿色金融发展的内在关联;最后,归纳总结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四种主流数字技术在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中的应用实践。

第四部分为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数字化转型水平的测度。参考已有研究方法度量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构建数字化转型指数,并根据测度方法和测度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选择与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经营效率和社会效益高度相关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数字化转型指数,为后续实证检验提供数据支撑。

第五部分为检验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经营效益的影响。首先,实证检验绿色信贷和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影响,数字化转型对绿色信贷和银行经营效益的调节效应;然后,检验数字化转型调节作用的信息化机制、风险承担机制、长尾效应机制;最后,验证数字化转型对国有银行和非国有银行绿色信贷与经营效益的门槛效应。

第六部分为检验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经营效率的影响。首先,实证研究绿色金融和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数字化转型对绿色金融和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然后,从数字化战略、数字化业务和数字化管理三个细分维度检验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第七部分检验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社会效益的影响。首先,实证研究绿色金融和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社会效益的影响,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社会效益的调节效应,数字化转型初期和数字化转型后期对绿色信贷和银行社会效益的影响;然后,检验数字化转型调节作用的环境声誉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机制。

第八部分为后记。该部分对全书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基于数字化转型赋能绿色金融发展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经营效率和社会效益的研究结论,为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实现商业银行社会效益与经营效益增长的双赢,提供有益建议。

研究框架如图0-1所示。

图0-1 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书旨在从商业银行角度论证数字化转型是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顺序,主体内容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数字化转型增加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经营效益,并运用实证检验分析结果;第二,数字化转型提升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实证检验分析结果;第三,数字化转型促进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社会效益,并运用实证检验分析结果。

1.规范分析法

在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中的研究理论和实证结论进行总结梳理,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一方面,根据国内外文献概括绿色金融的发展历程,指出商业银行当前发展绿色金融面临的首要问题。另一方面,基于检验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影响的研究目的,对当前研究中构建数字化转型与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方法进行梳理对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度量数字化转型水平与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为后续章节的实证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2.理论建模分析法

利用本量利分析法,基于贷款规模经济、贷款规模不经济和不存在规模经济三种前提假设下,推导商业银行面临绿色信贷成本、数字技术投入成本与不良贷款率发生变化时,推导银行基于盈亏临界理论对贷款规模的管理情况。

3.实证分析法

通过实证检验探索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经营效益、经营效率及社会效益的影响。首先,使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化转型对绿色信贷和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调节效应,探索数字技术赋能绿色信贷对银行经营效益的调节作用。然后,参考中介效应的逐步回归法,检验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经营效率的影响,探索数字化转型是否能通过绿色金融中介变量对银行经营效率产生影响。最后,使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社会效益的调节效应。技术路线图如图0-2所示。

图0-2 技术路线图


[1]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是美国国会在1930年大萧条时期大量银行被挤兑后创立的。

[2]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

[3] 商业银行三性原则是指银行经营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大原则。

[4] 国际金融公司是全球性投资机构和咨询机构,旨在通过提供投融资服务、引导国际资本和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5] 环境金融通常指金融业根据环境产业的需求而进行的金融创新。

[6] 气候金融通常指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创新金融。根据2016年《巴黎协定》等国际协议,气候金融狭义上也可以被理解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国家所援助的气候资金。

[7] 工业革命4.0由德国提出,主要概念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以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8] 漂绿通常指公司或组织为展示环境负责的公共形象而宣传虚假信息。

[9] 分散式电力市场主要以中长期供电合同为基础,发用双方在日前阶段自行确定日发用电曲线,偏差电量通过日前、实时平衡交易进行调节的电力市场模式。

[10] 碳信用指在经过合法组织认证的条件下,国家或企业以增加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或减少开发等方式减少碳排放,因此得到可以进入碳交易市场的碳排放计量单位。

[11] 气候融资通常指以低碳或气候适应力的建设为目标的资金流动。

[12] 绿色技术创新是对以保护环境为目标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统称。

[13] 绿色声誉通常指一个企业凭借其过去在绿色管理方面的行为和未来的前景,对所有关键利益相关者产生的吸引力在认知层面的表达。

[14] 摩擦成本通常指与金融交易执行相关的直接和间接总成本。

[15] 金融IT阶段指金融业借助信息技术的软件和硬件,实现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和自动化。

[16] 利率市场化通常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

[17] 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是关于商业银行为客户(社会)提供多少流动性的指标。当银行将有风险的非流动性资产转化为无风险的流动性负债时,就为客户(社会)创造了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