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痛点分析:智能制造面临严峻挑战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但仍处于中低端发展阶段,技术能力弱等问题亟待解决。
1.3.1 技术能力亟待提升
虽然我国制造业的技术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很多工厂、车间应用了先进技术、智能设备,但新技术研发能力依然薄弱。下面是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在技术方面面临的问题。
1.概念满天飞
智能制造浪潮兴起,工业物联网、企业上云、工业大数据、智能工厂、数字化转型等概念相继出现,一些传统的制造企业很难从中抽丝剥茧,找到转型的起点。除此之外,智能制造涉及的技术很多,如云计算、边缘计算、射频识别、机器视觉、虚拟现实、3D打印等。这些技术看起来都对转型有很大帮助,但如何取得实效,很多企业还不得而知。
2.摸着石头过河
我国很多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缺乏技术经验,面临严重的信息孤岛问题,导致多环节、多部门之间沟通不畅,难以形成系统规划。
3.装备制造业仍然是瓶颈
目前我国的装备制造业难以跟上智能制造发展的步伐,这使得很多构想都无法实现。虽然我国的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处于优势地位,但制造执行单元,即机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基础数据平台深度开发不受控
企业想要实现智能制造,需要MES和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两个基础数据平台的辅助。但目前我国缺乏相关的自主研发的软件平台,因此在深度开发上受到限制。
5.算法开发
智能制造的实现需要企业能够充分运用数据进行自决策、自管理、自学习,这离不开算法开发。算法开发是一项跨界、跨学科的复杂工作,既要求企业对业务有深入理解,又要求企业具备IT技术思维。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算法开发方面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
基于以上技术原因,我国很多企业实现智能制造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企业需要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突破装配和软件技术的瓶颈,将整个生态链中的核心技术把握在自己手中。
1.3.2 缺少一个规范的发展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统一的标准成为产品之间沟通的“通用语言”。因此,制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大要务。
在实施中国制造强国战略和“互联网+制造业”的背景下,推动企业生产方式变革,打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需要以智能制造为主线,引导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不同的人对智能制造的内涵有不同的解读,就像工业4.0的概念火热之后,全世界出现了100多种关于工业4.0的解读,这对于推进智能制造落地实施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教授董景辰曾表示:“只有标准得到统一,智能制造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融合才能实现。”我国现阶段的智能制造缺乏标准规范,导致企业跨平台、跨系统集成应用时,遇到了很多问题。
我国智能制造在标准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缺乏完整的智能制造顶层框架,另一个是与智能制造相关的关键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发展路径不清晰,标准不统一。这些问题导致不同厂商的产品兼容性差,难以集成。
制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是一项极为庞大且复杂的工作,除了企业间要紧密合作外,相关部门还要做好顶层设计,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智能制造标准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