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河西开始重建大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6章 敦煌来人和天命理论

说句实在话,他没想到这个时候居然还会回到会议室,但现在皇帝的状况变得很糟糕,而皇位更替又影响着大唐的稳定。

那么他现在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我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大唐,还是一个将要陷入动乱的大唐,这件事情很重要。

随着消息而来的还有数位政务省的官员,他们虽然干的是文官的活,但骑马射箭不在话下。

这一路赶来很是疲惫,但是还在那儿强撑着,列席会议。

白绍威看向几位政务省官员,“长安那边应该没蠢到,真要趁这个时候跟神策军对着干,干预皇位的继承吧?”

“都护,没有获得您的许可,他们怎敢妄自行事。目前皇帝的身体虽然欠佳,但好在经过御医的治疗,尚且还算可以,但能撑多长时间就不好说。”

“神策军打算立哪个皇子为皇帝?”

“都护,根据目前得到的情报,神策军那边似乎不太重视成年的皇子,好像不打算让成年皇子接任皇位,他们应该是把目标转向了尚未成年的皇子。”

这是想趁着皇帝未成年,好方便操控朝政呀。

“皇帝呢?皇帝不是醒了,他有什么动作?”白绍威问道。

“皇帝醒过来后,把几位宰相都罢免了,召集了几位重臣,但不知道在商议什么,情报就到这。

我们商议过,皇帝经历这一遭,又变了性子似的召见重臣,恐怕不会太安分。”

众人听完倒是没感到意外,毕竟这个皇帝隔三差五就罢免个丞相,就是不会看人,新任命的丞相基本上没几个好人。

但是召见重臣就有点意思了,让人不由想起唐宣宗,唐宣宗临终时将宠爱的四子夔王李滋托付几位重臣。

但左神策护军中尉王宗实矫诏拥立郓王为皇太子,监国理政,即位为唐懿宗,并杀害王归长等三人。

咸通四年,夔王李滋薨。

“政务省具体意见呢?”白绍威想听听政务省的具体意见。

“在这。”说着领头的官员将随身携带的一个稍厚的册子递给了白绍威。

白绍威眨了眨眼睛,看着册子封条完好无损,便把册子收起来。

“看来咱这个皇帝还能再坚持一些时间,那先把碎叶打下来再说。”白绍威对众人讲。

“那咱打下来了,空出军队是不是带着去长安走一趟啊?”

啊,我又不是董卓,我现在带兵去长安那不纯纯有病。

“不,还不是时候,现在各个地方都需要军队驻守,等时候到了,遣河西地区军队加上甘州军、鄯州军便足够了。

行了,现在都各自去干自己的事情,先把喀喇汗打下来再说,朝廷那边乱不到哪里去,军营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都护,军营的士兵们闻战则喜,每天早晨一醒来,都恨不得今天就能出发。

各种物资都准备好了,这些天,军队调派也早就完成了,就等着开战了。”

“行,你们继续,注意休息,我就先回去了。”白绍威叮嘱三部官员。

转头看向政务省官员,“你们几个就先别回敦煌了,派个人回去就是。先跟我来,我还有些事情要问你们。”

来到自己的府邸,白绍威看着这几个从敦煌赶来的官员,“李舍人有没有说什么?”

“政务省商讨出来的意见,还有各部长官的信件都在那个册子里了,您可以先看看。”

白绍威坐下,拿出册子,册子还挺厚的,仔细检查完封条的完整性,再拆开封条,一件一件的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白绍威看着桌子上一封封信件和上面的名字,基本上各部大佬都给自己写了一封信。

抬起头来,白绍威看着各位官员,“你们吃饭了吗?”

几个官员将目光转向中间那位,那位拱手,“大都护,我们随军队而来,一刻不敢停,在会议前倒是吃了点东西。”

“那这样,你们去吃饭,还有跟你来的那些士兵,都招呼着吃饭,吃饱了先去休息,明天我再叫你们。”白绍威挥挥手。

诸位官员拱手领命离开。

白绍威派亲卫守好四周,回到桌前,打开了第一封来自政务省的信件。

政务省方面给的建议很中肯,总结来说就是现在还不是时候,大唐依旧对地方保有相当的影响力。

除了个别藩镇比较闹腾之外,大部分藩镇依旧还算是听话,尤其是南方诸镇,依旧尽心尽力的为朝廷提供钱财。

南方诸镇这个钱袋子没丢,朝廷就能靠财政控制北方诸镇,控制住相当一部分的节度使,剩下几个藩镇问题不大。

而且政务省在信中隐晦的诉说了军方三部试图参与皇权更替这一危险行为。

认为军方三部胆子太大了,太危险了些,成功用处不大,失败倒是得罪朝廷。

有这功夫,还不如多散布点谣言,说大唐将乱,长安将再次被攻陷之类的,这样好歹能配合上河西招人,还多少能多来点人。

放下政务省信件,先拆开李文卓的信件,果然正事怎么能够写在报告上呢。

李文卓的信里简单讲了自己的看法,跟政务省的意见一致,不过这里边倒是提到了一个模糊的思想。

现在肯定不是时候,只是有些人有点急躁了。王朝灭亡必然有最先出来反对他的,然而但凡是起义最先打出口号的,都没有成功,反而是后来的起义者能成功,所以一定不能着急。

白绍威仔细读了李文卓写的信,感觉这个理论好像在哪见过,首倡者有罪,次者有德?

哎,这好像是“首倡必遣,殿兴有福”,类似于天命说,五德轮转说。

只不过这个理论并不出名,提出者是谁也不太清楚,大概是明初文人提出来的,为了方便朱元璋统治。

一般这种理论都很出名,毕竟提出来就是为了提高本朝正统性,比如邹衍的五德轮转说就很有名,秦朝是水德,汉朝是土德或者其它。

再比如宋代为了提高自身正统性,从而提出的正统论,但完颜构称臣后,金国成了“中国”,宋就彻底沦为笑谈,被踢出了大统一王朝。

明朝提出来的殿兴有福论,将起义分为首倡和殿兴,首倡是一开始搞事情的,肯定要遭天谴,比如秦朝的陈胜吴广,汉朝的黄巾军,唐代的王仙芝黄巢。

殿兴自然就是刘邦、朱元璋,这套理论解释的还不错,没出什么bug,但到清朝就不一样了,解释不清了。

努尔哈赤1618年以“七大恨”誓师攻明,而李自成在崇祯四年(1631年)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

因此清朝极力撇清自己与明朝的关系,也就是说既不想要“首倡”,但又想要“殿兴”来增加正统性。

说白了清朝正统性太低了,完全不顾逻辑在硬扯,雍正在《大义觉迷录》里面试图用错误的论点得到自己的正统性。

可又紧紧抓着满清的概念不放,一方面说自己是外来人,一方面又想要“中国”的概念提高正统性,你这不瞎扯吗。

他的好大儿倒是明白,这事就不能提,上台先禁《大义觉迷录》,把曾静几个人杀了,从此不提这个事,再搞一搞贰臣传。

这能说乾隆看得明白,这事就没法辩,没法辩那就物理消灭吧,解决不了问题,我还解决不了你们。

要是满清愿意穿明制汉服,梳汉人头发,以大明臣子身份入关,别说什么满人一等、什么满城、什么十日,这都不是事,自有大儒辩经。

可惜,他不愿意,到了亡国灭种的时候也不愿意,既然把自己当外人,自然不可能……

这大概就是有些人认为,最后一个朝代如果是汉人朝代,会比清朝好数倍的原因。

他喵的,小日子都能起来,大清起不来!

这个殿兴有福理论倒是可以直接拿来用,“中国”在历代王朝建设下从地理概念转换为文化概念,其中周代的“华夷之辨”将这个概念锁死,这也是清朝死命绕不开的。

他打算继续扩充这个概念,不光是文化上,还有地理层面,这将会和以后的开拓战争相辅相成。

收回思绪继续看信,李文卓还提到有关都护夫人的事,隐晦提醒为什么没给夫人写信。

坏了,自己压根就没有写信的习惯,扫了一眼桌子上的信件,突然发现了一封信,上面没写名字,反而写着民部主事。

撕开信封,是大舅子来的信,主要讲了他妹妹的事情,他们兄弟三人还有郑家的亲信都帮着看护都护夫人。

尤其是她那两个嫂子,可以说是寸步不离,通篇文章下来就是让他安心,不必担忧。

而最后几张纸,白绍威看到了他期待的文字,涓涓细笔,正是他夫人的信。

不是相思,胜似相思。

信中提到,她一直不写信给白绍威,是担心会影响他在外出征战。

然而,这一次事情非同寻常,于是来信劝诫白绍威一定不要着急,需要继续积攒实力。

啊,老婆真好,字写的真漂亮,我也得写信,提起笔,想了半天,想说的很多,可要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

算了等会再写,先看看其他人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