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验总结:浙江大学HMBA项目的“产教研创”融合培养模式
浙江大学HMBA项目的培养方案如图1-1所示。根据HMBA项目4年的实践,我们认为该项目形成的“产教研创”融合培养模式构建要点如下。
图1-1 HMBA项目培养方案
(一)“产教研创”之产教融合
浙江大学在确定MBA项目方向、项目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内容和师资的全过程中,都很好地贯彻了“产教”融合的理念。
1.聚焦社会发展需要,精心选择服务行业
树立“通过面向行业,聚焦社会需求,培养相应人才”的专业学位办学理念。转换专业方向设置思路(从“职能增强”到“面向行业”),细分和具体化人才培养方向,从战略层面思考解决人才培养同质化以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的方法。尽管专业学位的总体定位是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但如何提炼社会需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达到专业学位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目标,在现实中还是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法。目前在MBA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为了使人才培养切合社会需求,通常也会邀请社会人士参与培养方案评审,但来自各行各业社会人士的见解趋于多样化,据此形成的培养方案往往趋于平庸或倾向于追逐热点。
HMBA项目通过面向行业,聚焦于为特定行业培养专业人才,可明确邀请业内人士参与培养方案设计,通过深入交流凝聚产业共识,并将其体现在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之中,从而有效解决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2.与产业界紧密合作,制订项目培养方案
在确定了产业对象之后,宜采用与业内人士联合成立筹备组的方式,进行项目定位、培养方案的制订。同时,需要调研全球一流院校现有的相关专业设置和MBA培养项目,在此基础上,通过筹备组的讨论凝聚共识,确定项目的差异化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和具体的方向课程。进一步地,还可将此培养方案发送业内人士征求意见,根据反馈修改完善培养方案,通过顶层设计解决MBA项目课程与社会发展需要脱节的问题。
浙江大学HMBA项目就是采用这种方式,根据医疗健康行业实践需求和行业技术趋势设置课程,结合现状,跟医疗健康行业专家学者们一起探讨,形成了16个学分的10门专业课程。根据与业界人士交流所形成的定位和课程体系由于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吸引了大量有潜在学习需求的人报考,并有效地避开了与已有教学项目的竞争。
3.采用“目标导向”方法,设计专业课程内容
以往的方向性课程,通常是根据学校所拥有的师资及其专长来开设相关课程,聘请业界人士参与教学过程。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设计,常常表现为讲座的形式。
HMBA项目在设计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时,为了防止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和理解来开展教学,从而偏离教学要求,在具体实践中,采用了“目标导向”方法,根据项目所确定的产业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课程及其教学内容,然后再聘请能够胜任的师资(包括业界师资),从而保证方向课程及其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4.遵循“三匹配”原则,落实课程教学方案
为避免出现因师资设课程、培养方案难以彻底落实的问题,HMBA项目采取了“三匹配”的配套落实措施。
(1)细化方向性课程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与培养目标匹配到位。根据培养目标而不是师资来设计方向课程,根据培养方案中的要求而不是教师自身的理解来确定每一门课程每一次教学的内容要求,从而从教学内容上保证了“产学”结合。
(2)配备“三结合”师资团队,使师资与课程教学内容匹配到位。整合社会资源,组建了学校教师、行业专家、企业家“三结合”的项目课程教学团队,从师资力量上保证了每门课程教学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与行业最新发展紧密结合。
(3)整合校内外办学资源,确保办学资源与培养方案匹配到位。采取开放办学、校企合作的方式,跟行业协会、业内一流企业或机构、业内著名人士建立合作关系,整合各方面资源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圈,使培养方案能落实到位。
(二)“产教研创”之“产教研”融合
健康产业是新兴产业,缺乏相应的基础理论研究,而且发展速度较快。为了弥补理论研究短板、保证教学深度(教材的编写和更新)以及在教学中能够及时向学生呈现快速发展的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实践,HMBA项目组申请成立了浙江大学健康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开展产业研究、政策研究、医院管理研究和智慧健康研究。
1.设立产业研究基金,保障研究工作开展
为了招聘专职研究人员,保障研究工作的持续开展,研究中心在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下面设立了健康产业研究基金,以接受社会捐赠来支持研究中心项目用工需要。研究中心先后获得了3家企业各100万元的捐赠,使研究中心得以招聘三名专职研究人员,开展研究工作。由于健康产业研究比较受业界的重视,因此,该基金所获得的捐赠还在持续增加,有力地保障了研究工作的开展。
2.招募兼职研究人员,提供深入学习机会
不仅如此,研究中心还设立了兼职助理研究员制度,鼓励HMBA学生进入研究中心参与研究。尽管HMBA学生是非全日制学生,但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有时间同时也有兴趣参与研究,以更深入地了解产业最新实践、了解拟进入的行业细分领域、加深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理解。因此,在每年招募兼职助理研究人员时,都有不少的同学报名(在2020年这一期中,报名人数超过了50人)。目前,研究中心兼职助理研究员队伍已经扩展到35人。
在整个过程中,研究中心的老师会亲自带领学生深入企业、机构进行一线走访和调研,并且设立研究中心每周例会制度,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及时指导和分析,并帮助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深化,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业界、提升研究能力、寻找创业突破点的平台,增加了HMBA项目教育附加值。
3.围绕课程教学需要,提供学术研究支撑
在研究中心设立的研究小组中,面向兼职助理研究人员设立了创新实践案例撰写小组、教材编写小组、养老行业研究小组、儿童健康行业研究小组、医院管理研究小组、智慧健康研究小组,以及学术研究小组。在学术研究和相关的产业研究小组中,开展了健康产业的界定、民营专科学科选择、可穿戴设备产业化难点等的研究,不仅指导学生发表了相应的学术论文,而且为课程教学提供了相应的学术支撑;而创新实践案例研究,则不仅让研究人员深入行业细分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学习,而且为教学提供了最新的一手案例;教学案例和教材的编写,则更是直接促进了教学项目的可持续性。
此外,通过每年与行业内的知名企业联合发布行业报告,与相关协会联合举办年度创新实践案例评选等活动,将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宣传,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对项目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认同感。
(三)“产教研创”之“产教创”融合
培养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创业者,是浙江大学HMBA项目三大培养目标之一。为此,项目组致力于通过与产业的合作以及与教学的融合,为学生打造基于技术创新的创业全产业链孵化体系。
1.在课程体系中,融合创意开发
为了落实培养目标,HMBA项目在方向课程中,有意地引导学生关注可能产生创新与创业的领域,并为创新与创业奠定理论基础。如在“健康概论”中论及心理健康服务现状等;在“健康产业及其投资”中会介绍各细分领域的发展情况及投资逻辑;在“医疗健康产业政策”中会解读政府鼓励的领域和关注的重点;在“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商业机会”中更是会让同学成立小组,进行商业机会挖掘。
2.与产业界、学术界合作,形成创新源
MBA注重商学能力的培养,而创业不仅需要商业化能力,也需要有创新的产品或技术作为载体。为此,浙江大学HMBA项目与省内知名医院(比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台州恩泽医疗集团、东阳人民医院等)、科研机构(比如浙江大学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等)合作,寻找具有高科技壁垒的专利、技术或者产品,以“科技+商学”的方式进行创业项目孵化。
3.建立专职服务队伍,建立医疗健康科技成果商业孵化平台
争取企业支持,捐资设立专职人员岗位,浙江大学健康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借用平台的优势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网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建立医疗健康科技成果商业化孵化平台,依托于浙江大学医学院、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等科研院所,浙江大学各附属医院,以及庞大的校友资源和企业群,本着开放、合作、共赢理念,为国内外的医疗健康科技成果提供一站式的商业化孵化服务。平台秉持“让更多医疗健康科技成果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景,专注于医疗健康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转化。
对所获得的项目,孵化平台组织专业评估初筛,然后由HMBA学生与技术研究方组成创业分队,配以创业导师跟进指导,与地方政府合作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对创业项目团队进行进一步磨合和市场验证;对于在创业大赛中获得专家肯定的团队,孵化平台作为第三方帮助确立创业项目团队各方的后续合作机制和利益分配原则;直面市场开始产业化后,孵化平台通过HMBA项目的教学实践基地为其提供主试验场地。全过程的孵化平台服务流程如图1-2所示。
图1-2 孵化平台服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