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各省通志》
1934年4月19日,中华书局通过《申报》发表停印各省通志的启事,称“顷见报端广告,知商务印书馆已将各省通志付印,发售预约。敝局为避免重复起见,决定停印”。据中华书局自述,截至1934年,其历年搜集所得各省通志已近百种、各府厅州县志七八百种;其出版二十二史通志的动议生发于1933年,因内有数种非初印本而登报访求数月未果以至延宕了日期(112),终至商务印书馆先人一步出版《各省通志》。
“捷足先登”的商务印书馆,对方志孜孜以求的热情不逊于中华书局。从时间上看,商务印书馆于方志的收藏和出版方面,绝非临时起意,而是秉承矢志。至1932年,商务印书馆在方志的搜集与收藏方面,“垂三十年,庋藏之富,几甲全国”。据其描述,1932年本拟择尤影印时,忽遭“一·二八”国难,馆内附设之东方图书馆所藏方志与其他善本同付一炬。复业后,商务印书馆重启了搜集方志的工作。1934年自清史馆借得被其誉为“最详备之地志”的《嘉庆重修〈一统志〉》原书,列入《〈四部丛刊〉续编》中缩照印行(113)。大约《嘉庆重修〈一统志〉》出版后的“风行遐迩”,复燃了商务印书馆将续搜所得的各省通志出版之心。
《各省通志》于1934年仅出版《湖南通志》《浙江通志》《广东通志》《畿辅通志》《湖北通志》《山东通志》第一期六种,再无下文,与“各省”之名并不匹配。所出六种,版本求其近今,格式求其轻便,使用王云五所创四角号码检字法编制索引附诸各志之后。各志均就原书用金属版影印,版式高市尺五寸七分,阔三寸九分,道林纸印,布面精装,每册约1200页。定价有仅及原书十分之一者,同时合购两种,照定价九五折计算,同时合购三种以上,照定价九折计算(114)。
表2-2 《各省通志》六种通志预约信息表
《湖南通志》底本为光绪十一年重修本,全志二百八十八卷,原装162册,影印本合订5册。卷目包括诏谕卷首、名宦志十八卷、地理志四十卷、职官志三十三卷、建置志七卷、选举志二十七卷、赋役志七卷、人物志七十八卷、食货志七卷、方外志五卷、典礼志七卷、祥异志二卷、武备志十二卷、艺文志四十四卷、封建志二卷、杂志卷末(115)。《湖南通志》原定7月出书,因1934年夏天“奇热”,商务印书馆为顾念同人健康起见,自7月1日至31日,工厂及各部每日减少工作时间自2小时至4小时不等,以致工作不免稍搁,不得不将《湖南通志》展期半月至8月15日出版(116)。商务印书馆自复业以来,十分注重发售预约各书的准期出版,尽量避免愆脱。此种特别解释,可见其对信用以及复业后的声望之重视。
《浙江通志》全志凡二百八十卷,原装120册,影印本合订4册,预约价7元5角,1934年8月出版。商务印书馆为印证自称的“价廉至此”,拿来一部数十卷本之《浙江名胜志》做对比,称其售价或不止7元5角,而同样的价格则可以购得120册的《浙江通志》全书,连呼“其低廉为何如乎”(117)。
《广东通志》为清儒阮元重修,商务印书馆影印底本为清同治三年重刊本,凡130册,影印本合订5册,1934年10月出版(118)。
《湖北通志》成书于1921年,此志续嘉庆《湖北通志》而作。全书一百七十二卷,书分十志,为舆地、建置、经政、学校、武备、祥异、艺文、金石、职官、人物。商务印书馆影印本出版于1934年11月。
清代官修《畿辅通志》共有三部(分别纂修于康熙、雍正、光绪年间),商务印书馆影印版为光绪十年开雕的黄彭年编纂本,全书三百卷,于1934年12月出版。
《山东通志》全书二百卷,起修于清光绪十六年(1891),成书于1915年,初版为排印本。商务印书馆据1915年排印本缩印为5大本,1934年12月出版。
1934年9月,在《各省通志》预约将截止,《湖南通志》《浙江通志》已出版、《广东通志》待出版的情形下,商务印书馆发布了主要购买对象——各地方省政府,“各省行政当局提倡尤力,多汇定巨数,分发各公共机关”。据商务印书馆统计,此时浙江省已汇订640部,湖南省汇订300部。据湖南省刊发于《申报》上的专电自陈,300部《湖南通志》是由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托商务印书馆影印,为的是“分送各图书馆与中央各要人”。长沙专电中透露出《各省通志》浓重的定制意味,商务印书馆在谈到还未出版的其他各省通志的订户时,也称“其余各省,亦正在接洽中”(119)。虽然未必如湖南省所述“委托影印”,但商务印书馆为各省量身定做通志的意图还是较为明显的。1934年9月15日,距离《山东通志》出版还有3个月时,地处鲁北的邹平县政府发布了政府训令令各乡学酌购,并称《山东通志》“不特各县政府、各县图书馆、民众教育馆、初中以上学校均便庋藏,凡为山东人士,均不难购置”(120)云云。邹平县该条训令的落款者为兼任邹平县实验县县长,正于该地推行乡村教育的梁漱溟,此时也正对应着商务印书馆所谓“其余各省,亦正在接洽中”的时间表述,于此或可印证商务印书馆确实为《各省通志》量身定做了发售路径的事实,以及其竭力疏通各种关联人,以便将《各省通志》尽量发售到地方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