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叔父,你该当太宗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赵光义的亲信

北宋建国初期,名将辈出。

曹彬,潘美,杨业,李继隆等等武将。

有这些武将,不出意外的话,赵德昭想不到自己会怎么输,也不愁收不回燕云十六州。

除了名将,就连大部分禁军,厢军,蕃兵的士兵,都是经历过先南后北战场的洗礼,异常彪悍。

除非自己像赵光义那样,十多个武将都带不动的存在,才有可能输。

曹彬,潘美等这些武将,经验丰富老道,明明可以打的情况下。

被赵光义各做远程微操下,各种优势转化为劣势。

要知道战场上瞬息万变,等赵光义的命令到了,败局已定。

当然,如果像现代,用各种高科技,实时监控战场画面,当然可以用远程操作,实时下达指令。

但古代没有具备这个条件,就算信使的速度很快,收到军令也要几天。

所以赵光义但凡信任一次前线领兵作战的将领,也许早就收回燕云十六州了。

当然,赵光义也有可能怕,毕竟他有黄袍加身的前车之鉴,怕同样的事,在自己的身上再次重演。

如今赵德昭接手这偌大的大宋王朝,虽然自己有点先知先觉的优势,但面对此时气势如虹的辽国,丝毫不敢小觑辽军,也不敢松懈。

所以赵德昭回来继任皇位前,才下令众将士不得出城追击,一边守城一边休整。

要知道,围攻幽州,败走高粱河,自己的皇帝还死了,这时候的士兵士气,可见有多低落。

当然,辽国的大将也不容小觑,毕竟镇守燕云十六州的辽军主将耶律休哥,是被称为辽国的战神存在,是赵德昭要收复燕云十六州最大的阻碍。

耶律休哥的凶名,在边境,一些哭闹的孩子,家人都会以耶律休哥的名字来吓唬。

而且赵德昭也知道,此时的辽国,国力也是上升时期,处于鼎盛状态。

国主耶律贤以及皇后萧氏,也就是后来促成澶渊之盟的萧太后,毫无疑问都是合格的领导者。

“对了曹将军,你离开军营时,是谁代替你指挥众将士。”聚精会神的看着自己笔记的曹彬,赵德昭想到什么,不由得问道。

然而曹彬一边看着笔记,一边低头思考,没有听到赵德昭的话。

“曹将军...”赵德昭又唤了两声。

曹彬身子一顿,猛地抬起头,“官家,对不起,你刚刚问老臣什么?”

“说你离开军营时,是谁代替你指挥将士。”赵德昭颇有些无奈的开口道。

“回官家,暂时让副枢密使潘将军统领众将士,官家放心,你叮嘱的话,潘将军会严格遵守。”

“而且,我离开军营那天,老臣已经部署好一切,重要关卡都是主将镇守。”曹彬认真的禀报道。

“好,老将军,等你看完笔记,没问题的话,我会与你再去定州,与众将士一起好好谈谈,怎么重新整顿军队。”赵德昭感慨道。

“行,虽然老臣还没看完你的笔记,但如果严格按照笔记的内容,军队的军纪和战斗力,都会提升。”曹彬惊叹不已道。

“那老将军,你也许久没回家了,回家看看家人吧,笔记你拿回家,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赵德昭点点头,见曹彬脸色浮现一丝疲惫感,便说道。

“多谢官家,那老臣先告退了。”

“嗯。”

曹彬告退,拿着赵德昭的笔记离开勤政殿。

赵德昭自己则是坐回到座位,继续处理奏章。

......

永熙陵不远处的阁楼中,一个老者带着一位中年人来到明德皇后处。

“启禀圣人,枢密都承旨以及刑部侍郎求见。”服侍明德皇后的宫女,来到她面前,小心翼翼道。

“他们过来干嘛。”明德皇后不解道。

“奴婢不知。”宫女回道。

“让他们过来吧。”皇陵地处偏僻,有人过来偏僻之地求见自己,肯定有什么要事。

“是。”

宫女来到阁楼外,对二人道:“两位官人,圣人有请。”

“好。”

宫女带着二人来到阁楼大殿。

“老臣陈从信。”

“老臣王显。”

“拜见圣人!”

陈从信胡须都已经灰白,年龄至少在五十以上,王显就显得年轻许多。

“两位官人不必多礼,再说新皇继位,朝廷有了新的圣人,我已不再是圣人。”明德皇后端庄的纠正二人的称呼。

“是。”陈从信回应道。

“你们二人找我何事?”明德皇后疑惑问道。

她知道这两人,赵光义还是开封尹使,晋王时,二人均是府下幕僚,也就是赵光义的亲信。

“太后娘娘,老臣与王侍郎觉得太宗的死有疑点。”陈从信脸色凝重道。

“陈从信,此话可不能乱说,太宗的死能有什么疑点。”明德皇后的脸色瞬间一变,冷哼道。

“太后娘娘,老臣也希望自己多虑了,但老臣觉得太宗的死太不寻常。”

“老臣最近几日暗中派人到易州边境,特意打探了一下,发现太宗出事前的那段时间,军中有过议论拥立赵德昭为帝。”陈从信把自己打探的消息向明德皇后说了出来。

明德皇后脸色忽明忽暗,阴晴不定道:“当真?此话可不能乱说,就算军中有过议论,也不能证明太宗的死能有什么疑点。”

陈从信在赵光义府邸当幕僚时,赵光义就非常信任他,把府里大小事物都交给他。

因为陈从信恭敬谨慎很有能力,思虑谋划精细敏捷,赵光义上位后,更是让他的仕途一路高升。

“不止,老臣还发现另一个疑点,按照秦王等人说法,太宗是被辽军追杀到易州不足百里之地,失血过多而死。”

“但根据老臣的打探,当时大宋败退高粱河,辽军只追到了涿州城外,就退回了。”

“如果太宗真的是因为伤势过重而死,那太宗是怎么从幽州退后到易州附近,要知道,幽州与易州的距离,足有三百多里。”

“这么长的距离,太宗伤势太重的话,早该昏迷了,怎么还能有时间,在逃跑的过程中写下血诏。”陈从信把自己的分析向明德皇后说明道。

王显紧跟说道:“是的,娘娘,都承旨说的下官很认同,这样计算来的话,太宗应该比大军先来到涿州,然后再南下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