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做噩梦
七日后,赵德昭一行人到达大名府,不由得停下休整。
停在驿站,赵廷美立即进城寻防尸臭的草药,替换旧药。
毕竟七月,天气炎热,加上路途遥远,容易尸臭和腐烂。
后半夜,赵德昭浑身发着冷汗,被噩梦惊醒,坐在床上逐渐调整呼吸。
“竟然做噩梦了。”
赵德昭不是梦到赵光义,而是梦到自己当皇帝后,没做好,使得北宋加速灭亡。
梦到自己没防住辽军的南侵,梦到‘靖康之耻’加在自己身上。
赵德昭缓过神后,当即走下床,就在床边,做起俯卧撑,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随后,一边做俯卧撑一边自语道:“不会,绝不会,梦中的景象我绝不会让它出现。”
赵德昭自问自己,确实有点惶恐不安,虽有当兵的经验,心理素质也不差。
但穿越至古代,如此奇幻的事加在自己身上,任谁都难以适应。
而且,赵德昭虽然来到北宋已有几日,但这几天一直在赶路,根本没有时间来调整。
也就今晚到达大名府,才有一点喘息的空间,调整一下自己。
“不管北宋后世怎么样,但我既然准备接任北宋第三任皇帝,一定要在我手中励精图治。”
“以我当兵的经验,以我对北宋初期大致了解,加强武将在北宋的地位,加强士兵的训练方式。”
“可以的,我一定可以的。”
最后一句,做俯卧撑自语的赵德昭,几乎是呐喊出来给自己打气。
说完,赵德昭无比疲惫的软趴下。
咚咚~
木门发出两声敲打门,随即响起了赵廷美的声音:“皇子,还没睡?”
赵德昭起身开门:“四叔父,睡了一会儿就醒了。”
赵廷美看着大汗淋漓的赵德昭,走进房间,露出语重心长道:
“日新侄子,我知道你现在压力大,不过放心,你还有四叔父我,我一定会辅助你,就算不能成为一代明君,也会让你做一名合格的君主。”
赵德昭,字日新,赵廷美如此叫自己,显然,不是以朝廷上下的关系,而是以一位家人,一位长辈的身份安慰自己。
赵德昭苦笑的摇摇头道:“四叔父,让你见笑了,侄子确实有点担心,遭此厄运,又临危受命,担心自己做不好。”
赵廷美十分理解道:“叔父理解,但你完全放心,朝中上下大臣,都追随过你爹爹,不少老臣也是看着你长大的,虽说此次回去即位,可能会有一点阻力,但绝大部分都会支持于你。”
“而且,你别忘了,不久前帅帐中,那些武将还议论拥戴你为帝,说明你在他们心中,还是非常认可你。”
“严格来说,我虽是你的叔父,但没大你几岁,而你二十八岁,听过你爹爹的教导,也跟随过禁军出征。”
“所以四叔父相信,以目前的局势,你非常适合做这个皇帝。”
赵德昭有些感动的点点头道:“谢谢四叔父,我会的,我会努力做一个好皇帝。”
“好了,夜已深,早些休息,还有几日的路程。”赵廷美离开房间前,拍了拍赵德昭肩膀道。
“四叔父,你也早些休息。”赵德昭说完关上房门。
赵德昭回想了一下,金匮之盟好像赵廷美并不知,就连太宗也不知,直到天平兴国六年,由赵普提出。
驿站条件有限,加上很晚了,赵德昭只是用湿布擦拭一下汗,便睡去了。
......
太平兴国四年七月二十日,辰时。
赵德昭渡过黄河,由陈桥门进入东京城,沿着街道,一直来到皇宫正大门,宣德门。
宣德门外,一大批皇室之人聚集在这里,明德皇后携带赵光义后妃,以及后辈。
两侧站着文武百官,宰相和太尉领头。
武德司负责周围的秩序。
赵德昭和赵廷美以及崔彦进,刘遇四人把棺材从马车上抬下来。
明德皇后携带后妃,以及赵光义长子赵元佐,带着赵元僖,还没改名赵恒的赵元侃等子女。
把棺材围个水泄不通。
“呜呜...陛下,你怎么就走了,你让臣妾怎么活啊!”
“爹爹!”
“爹爹!”
“陛下!”文武百官则是朝赵光义方向跪拜。
一时间,宣德门门口,哭天喊地。
许久。
“圣人,皇子,请节哀。”赵廷美上前对明德皇后和赵元佐等人安慰道。
“圣人娘娘,皇弟,都是我们没保护好陛下。”赵德昭上前扶住明德皇后的手臂,自责道。
与此同时,薛居正宰相等几位大臣,带上礼部的人,上前道。
“圣人,齐王,郡王,礼仪不可失,立即举办国丧,让陛下入土为安。”
说完,御史中丞,以及宰相,翰林学士等大臣,把赵德昭和赵廷美拉到一边。
一脸严肃对二人道:“齐王,郡王,陛下可留下遗诏。”
赵德昭点点头,从胸中处郑重拿出碎布血诏道:“叔父身受重伤,临死前,留下血诏,你们请看。”
薛居正接过后,卢多逊等人围了上来。
薛居正摊开碎布,一字一顿念道:“朕南征北战,太平兴国四年七月败于辽,若遇大厄,以血诏为鉴,令德昭皇子继位。”
赵廷美紧跟着说出赵光义死因:“相公,中丞,台官,各位,七月初六子时,在高粱河辽军的冲击下,我们与陛下走散,所以陛下身中两箭,又中几刀,来不及救治,失血过多而死。”
算是差不多退休的老将高怀德走了过来道:“五月灭北汉,来不及修整,七月又进攻燕云十六州,陛下这次决策,有点过于求成,使得大宋北伐失利。”
石守信等人听完,无奈的摇摇头。
进攻燕云十六州,朝中起码大部分的文武百官都不支持北伐,因为刚灭北汉,士兵需要修生养息。
薛居正把血诏还给赵德昭,郑重道:“好了,事已经发生,现在不是反省的时候,国不可一日无君,明日着手举办即位大典。”
“由新任皇帝,送陛下出殡。”
在赵光义还没死的时候,墓地早就选好了,就在赵匡胤不远处。
当得知赵光义身死的那一刻,工部就开始动土了。
赵德昭当即郑重的表态道:“各位,我一定不负叔父的遗愿,带领大宋走上国富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