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当文豪从穷困潦倒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0章 改编

巷子深处,不知道是谁家结婚了从那边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很多人都凑了过去,刚才好像有迎亲队伍经过,但李卫国没有多少兴趣。

他现在只想要面前的男子点一点头,然后让他的作品版权改编,接下来就是等着收钱,有了钱以后找多少个女人都不是问题……

谢晋被旁边的爆竹声吵得有一点头疼,找李卫国要了两个木塞,才开始沉浸式的阅读。

对于他来说,好的剧本是一种享受,在享受的时候是不可以掺杂别的东西的。

把作品用书法的形式展现出来魅力是真不小,除了不利于印刷以外,这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带有一种艺术感。

而且莫言的文笔本身就不差,在《白棉花》的特殊背景下,人似乎又被分成了三六九等准确来说应该是各种群体的对立才合适。

正式工和临时工的纠纷。

城里人和乡下人的纠纷。

脑力劳动者以及体力劳动者之间的纠纷。

还有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纠纷……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对抗,所有人都在无由头的愤怒之中丧失了理智,白棉花带了血以后变成了红棉花。

谢晋花了一点功夫才把这篇剧本看完,《白棉花》的文字他没法用他见过的文学载体来形容,更像是外国人口中所说的超现实主义。

在阅读这一本书的时候,谢晋有一种处于现实和超现实之间的区别。在讲述乡土人情的时候,谢晋处于现实。

但在讲述其他剧情的时候,就好像有人轻轻一推,但是他并没有察觉到这种推动反而极为的享受,就在这种不知不觉中眼前超现实的东西就注入到了他的脑海里。

许久,不远处的动静已经没了声响,谢晋这时候才从《白棉花》的文字魅力走出,长叹了一声,偏偏就是谢晋的这个举动让李卫国有一些慌张。

这就中医把脉的时候一开始还一脸笑意,到后面笑着就突然变成了一脸严肃的表情,遇到这种情况以后这个病有可能要他的名字命名。

文学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是这个剧本过不过稿影响也很大。

“你这个剧本有一些地方还是得改想要用拍摄的方式展现不出来,或者说比较困难,但是整体的创新我还是值得肯定的。”

“我到时候去联系一下制片人具体的稿酬到时候再定,你先留一个电话号码,然后地址也填一个,再加上期待稿酬。”

“行!”李卫国得知改编的这件事情十拿九稳以后,就跟心里面插了一根定海神针一样,心里面的那些顾虑全然都没有。

他找了一只钢笔吸了一点墨水,把自己的地址填了上去,希望稿从那以来他写了一个七百,思考了一下又提高了五十。

改编费这个价格肯定没有问题,它依靠倒卖竹制品处去中间的各种成本获得的纯利润赚来的钱也有个四百。

这也就意味着他很有可能有一个月赚到一千块钱的能力,尽管这笔费用创建公司还不够,但是扩编一下四合院绰绰有余。

现在这年头买一个四合院也才一万块钱,更何况旁边不是所有房子都是四合院,还有一些空出来的地块和一些杂七杂八的其他屋子。

哪怕是在百顺胡同也不是所有屋子都是四合院这种类型的!

谢晋在看完了《白棉花》的稿子以后也是转身离开,他要把这个好消息赶紧告诉到上影厂制片人让他们也看看这稿子的质量,尽快让这本中篇小说上映!

“谢晋同志慢走。”

李卫国现在其实是顶了一毃本该在1981年出的作品,但是《白棉花》本来也要上映,现在找眼上印只会有好处。

把醒好的面团切成整齐的细面条,然后一同下到锅里面,把青菜肉丝辣椒往里面加入,还炸了几个焦圈当做甜点。

等面条煮好以后,李卫国就在门口开始吃了起来,这时候他才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先前烟花响起的方向。

“志远那边是谁结婚了?”

徐志远直接说出来,但是又叹了一口气,“这你就别多问了……知道了,对你来说没什么好处,这俩人门不当户不对的结婚了,也讨不了什么好,真不知道为什么要结。”

“到底是谁?你直接说就是。”

“晚一点你就知道。”徐志远似乎很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说了两句就开始转移话题,“对了你那本话剧写完了,你下本打算写啥。”

李卫国将手里面的大蒜掰掰成两块,一半用工具给它倒腾成蒜泥加入到面条里面,另一半直接拿来当做配菜吃。

“我打算休息几天再写,现在还没有头绪,有没有合适的元素可以推荐一下。”

“历史类型的小说你会不会写?我最近看了一本小说叫《李自成》,讲明末时期闯王的故事,那个挺好看,就是同类型的历史小说很少,尺度这方面也得注意。”

“要是能以散文的形式把历史小说展示出来的话,那就好了,估计阅读起来的体验感会好上不少。”

历史类型的散文李卫国倒是真知道有一位作家余秋雨写的《文化苦旅》,这是一本文化散文集,上半有历史散文、文化散文,下半则以自己的回忆为主。

写的是他在海外旅游的过程中,在山水风物古迹废墟中得到探索的故事,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说足不出户,就把华国的很多地方都游了个遍。

相比于之前文抄的作品文化,苦旅的含金量明显更高,《我胆小如鼠》,毕竟才只是余烨的早期作品本身就受到了篇幅的限制。

而且余烨也不是每本作品都出名的。

《文化苦旅》可是余秋雨最出名的作品,算得上是证道的神作,硬生生的开辟了另一个赛道!

当然这两个毕竟是不同赛道的,作者的自身实力李卫国认为他们还是在一个层级上的,都是值得尊重的文学巨匠。

“把历史以散文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写法还是很有创新的,说不定可以吸引到一批读者来阅读历史。”

“我晚一点可以试着去动笔!”李卫国脑海里面刚好有《文化苦旅》的这一部分记忆,安排好这两天的休息时间以后第三天再去动笔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