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开局搭讪女儿国国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待价而沽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

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

看到最新一期中青报上发表的这篇《热爱生命》,文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自从上次中青报发表那封“文峰之问”的公开信,已经过去好几天了。

之前,文峰提出的那个拿出至少一个版面,专门用来进行“人生意义”大讨论的建议,竟然得到了报社大佬刘主编的肯定跟同意。

刘主编此时是中青报的部门主编,权力大大的。

这样的大佬拍了板定了调,一切就都容易起来。

此时的中青报,本来只有四版,一张纸而已。

但就是这么少的版面,在刘主编的关照下,还是特意腾出第三版的整整一个版面,搞了一个特殊专栏,名字就叫《人生之路》,专门进行关于人生意义的讨论。

在这个版面中,主要是刊登一些写的比较好的读者来信,编辑点评,以及特邀作者文峰的个人作品跟感悟。

是的,文峰此时已经被中国青年报,特聘为专栏作家,可以在每期的中青报“人生之路”专栏里刊登文章。

受限于报纸版面篇幅的问题,文峰在专栏里刊登的作品当然不能太长,主要以诗歌、散文以及回答读者来信为主,这也是这个专栏的基调。

换言之,哪怕文峰啥新作品都不写,单纯让编辑找出一些关于人生意义讨论的读者来信,然后让他专门写个回复也算,只要写的能过及格线,别太出格,一样给他登报算钱。

不过嘛,文峰可没那么多功夫,去整天看那越来越多的读者来信,然后费尽心思的去写回信。

因此,他选择了在别人看来更难,但其实对他来说更简单的做法——写诗。

这时期的文学圈,是诗人占头部的天下。

或许诗人的地位未必比什么小说家高,但含金量是公认最高,也最受追捧。

当然,这里的诗人,是必须写出大家公认的名作名诗才行,不是随便写几个打油诗就能算诗人。

所以在这个时候,你能写出一部知名小说跟剧本的,未必能被人称呼为文豪。

但如果你在这时期,能写一首或者几首著名诗歌,那不用怀疑,你就是文豪!

比如顾城那货,人品性格都一言难尽,就因为写了一堆晦涩难懂的朦胧诗,就成了一个时代的偶像跟记号,哪怕到了后世,都一堆人知道这个人的名字。

可跟顾城同时期的很多大作家,比如原本写出《牧马人》原著《灵与肉》的作者张贤亮,当时有几个人认识他啊。

除此之外,写诗的性价比也高,毕竟诗歌按照行数算钱,短小精悍,不占篇幅。

简单来说,诗歌这东西吧,字少钱多不费劲,特别适合拿来刷声望。

中青报此时也是刊登诗歌的。

比如号称最后一个诗人的汪国真同学,就因为在1979年4月的时候,中青报上发表过他的诗歌,从而开启了他的诗人之路。

那时候,汪国真在中青报的第三版的《校园生活》专栏里,连续发表了一组诗共五首,组名叫《学校的一天》。

不过现在嘛,中青报的第三版都改成改成《人生之路》专栏了,《校园生活》专栏自然也没了。

这也就是中青报刚复刊不久,编辑都比较年轻,领导相对开通,改版相对比较灵活的缘故。

要是以后,中青报发展成庞然大物,内部开始僵化的时候,就没这么容易改版了。

其实,文峰之所以发表《热爱生命》这首诗,都是经过他深思熟虑跟精心挑选的。

《热爱生命》是另一个时空的汪国真,于1986年写的诗,现在抄出来,首先是绝对不会穿帮。

其次,是这首诗的主题不错,十分应景,还符合主旋律。

因为《热爱生命》这首诗,本身是一首感情真挚的佳作,以成功、爱情、奋斗和未来这四大主题,来阐释为何要热爱生命的哲理,是一首积极向上的典型励志诗。

后来,这首诗还被选入国家的中学语文、大学语文等多本教科书中,是经典名作。

这首诗很贴合“人生之路”的版面主题,也很能激励,或者说忽悠广大知青,让他们忽视客观因素,多找找自己的原因,不要闹,不要吵,安安心心当耗材。

要是这时期的青年,都学零零后,那不天下大乱?

第三呢,文峰也可借诗咏志,隐晦的解释他性格大变的原因。

没错,文峰现在是穿越的,实际上跟前身的性格,完全就不一样,简直是南辕北辙。

一个I人,一个E人,傻子都知道区别很大。

也就这时候的人思想比较老旧,想不到穿越罢了。

你要换了四十年后,有人看到自己的孩子跟弟弟,突然性格大变,突然从废柴变天才,你看会不会想到穿越,会不会想到附身。

但有了文峰这首诗,很多事情就可以解释了。

或者可以这么说,这首诗一出,文峰那个自杀未遂后看破人生,继而破茧成蝶,然后笑着面对人生,开始热爱人生的人设,一下就顺理成章起来了,性格大变也可以理解了。

以后别说其他人,就算他现在的父母家人,也不会怀疑文峰有问题。

而有了这样大彻大悟的人设后,对他今后在事业上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

有了之前那个《人生路窄》的公开信,再有《热爱生命》这首励志抒情诗,文峰绝对可以奠定他文化人的地位,把文学才子跟文艺青年的人设给立住。

如此一来,不光让文峰的形象变的高大丰满,还完美贴合中青报引导思想舆论的主旨,既励志又治愈,再结合改开的时代旋律,麻蛋,味儿太对了。

这诗不光对普通文艺青年的胃口,还对某些领导的胃口,比如刘主编就很喜欢,这可是大佬啊。

上上下下全都讨了好,你就说要不要起飞吧。

当然,这一期的《人生之路》栏目里,除了文峰的那首《热爱生命》外,还有大量的读者来信内容。

那些读者来信,大都是写自己以前的人生多么苦啊,现在的人生多么灰暗啊,多么看不到头啊,看到文峰的那篇公开信后,是多么的感同身受啊等等,就很伤痕,很致郁。

还有少部分读者来信中,内容有些大逆不道。

话说回来,《人生之路》栏目,别看主旨如何,本质就是个注重跟读者互动的情感专栏,或者情感论坛。

既然是情感论坛,当然不能只让文峰一个人展示才艺,也得给别人机会。

正因如此,文峰才自觉的只发一首诗,就是故意腾出空间,去刊登那些写的比较好的读者来信,用诉苦的形式,去讨论人生的意义。

文峰这个专栏作家的作用,应该只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目的是让他这个始作俑者,当一个标杆,去吸引大家来观看,来投稿,来讨论,继而带动报纸销量,同时也引导社会风气,让青年读者变的更加积极向上,不要再悲观消沉。

这才是《人生之路》栏目的本意。

虽然没人跟他这么说过,但文峰自认为看透了这个栏目创建的目的。

既然看透了,就不要喧宾夺主,更不要乱说话,多给别人一点机会。

不管怎么样吧,虽然这一期中青报上,文峰只发表了《热爱生命》这一首诗。

但因为诗歌质量过硬,加上读者来信内容大胆,也算有了开门红,让《人生之路》这个新专栏立刻火了起来,且目测会越来越火。

至于文峰今后该怎么做,他也想明白了,无非就是定期在上面写写诗歌,写写随感,维持一下存在感跟影响力,并适当的引导一下读者情绪就行了。

就算以后真的江郎才尽了,也可以抽空写点什么“天空好蓝,心情莫名亮了”之类的抒情片段来糊弄人,顺便再把以前的诗歌整理一下,出个诗集,一版一版的出,持续的赚钱赚名声。

赚钱是次要的,关键是赚名气。

只要你名气够大,你哪怕写拉个屎,大家都能看的高潮迭起,给你解读出一堆隐喻。

换言之,中青报的人生之路专栏,只是文峰求名气刷声望的一个平台罢了。

等他把名气刷的差不多了,就可以换个地图,转去影视圈这些暴利行业,去由名转利了。

然而,中青报却不知道文峰的这些想法,反而很看好文峰,觉得他是个有为青年。

为此,中青报不光开辟了新专栏,聘请文峰当专栏作家,稿酬也升到顶配的千字7元,他们还打算给文峰一个招工名额,聘任他为中青报编辑部的助理编辑。

虽然助理编辑这个职务,只是个临时工编制,但却是计划内的临时工,属于临时工里的合同工,这时期来讲,已经非常不错了。

虽然合同工的各种待遇,跟正式固定工没法比,可也差不了太多。

这时期,工作一般分正式工跟非正式工。

正式工就是固定工,也叫长期工,基本都是终身制,福利待遇全拉满,轻易不能辞退那种,属于铁饭碗。

那种敢指着领导鼻子痛骂的干部职工,指的基本都是这种正式工。

对了,那种刚分配给单位的大学生中专生,还有顶替父母家属进去的顶替工,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头上都顶着实习工的名头,但其实这种实习工,都算在正式工里面,是固定工,不是临时工。

只有不在编的,才叫非正式工。

非正式工此时统称临时工,又分计划外跟计划内两种。

计划外临时工,就是真正的临时工,是单位临时找来帮忙的,工资由用工单位定,且可以随时辞退,最灵活,最没保障。

计划内临时工又叫合同工,一般一年一签合同,合同期间的待遇,跟正式工相差不大,且合同期间不能随便辞退。

另外,合同工如果表现优秀,工作期间没啥大毛病,用不了几年,同工就能转正成正式工。

也就是说,文峰如果拿到合同工的资格,只要熬个几年,没犯大错,就可以成为真正的在编编辑,成为正式工。

此时的中青报,那可是共青团的下属单位,妥妥的事业编啊,所以这边的正式工的意思,就是事业编的意思。

努努力,甚至以后变行政编也不是没可能。

最重要的是,有了这个助理编辑的职务,文峰就不再是无业游民了,而是有正经单位的正经职工,再也不用被人瞧不起了。

唯一的可惜,是中青报刚复刊,自己房子也不够,所以不能分房,也无法给文峰提供什么招待所,让他安心写作。

开玩笑,此时连中青报的上级,都没有自己的招待所,就别提刚复刊不久的中青报了。

就是说,一旦文峰成为中青报的助理编辑,好处多的数不过来。

然而,文峰还是十动然拒了。

无他,只因他心态高了,想待价而沽了。

你要是2024年跟他这么说,他犹豫一秒钟,都是对团团跟编制的不尊重。

可这是1979年啊!

此时中青报职工的工作热情超高,工作量也不是一般的大。

特点就是,他们无偿加班是常态,堪比后世996。

这种情况下,文峰一旦成了中青报的助理编辑,就得履行助理编辑的工作,每天处理茫茫多的信件,干茫茫多的杂活儿,还得每天打扫办公室,定期打扫厕所!

其他各种约束之类的,就更别提了。

而且中青报的报社所在地,在海运仓胡同,从那边到自己家所在的西打磨厂街,距离超过七公里!

没有机动车的情况下,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骑自行车去一趟都得近一小时。

当了助理编辑,就得定时上下班,每天至少来回两趟,多累啊。

钱少事儿多离家远,他疯了才去受苦受累受约束。

倒不如继续在家当个待业青年,逍遥自在。

以后万一遇到好单位,比如电影厂,他待业青年的身份,入职也更容易。

就算不去电影厂,以后出名了,想办法去作协混也不错。

此时的作协是事业编,工作清闲,大师云集,人脉杠杠的。

而且此时进了作协,成了专业作家,还能打着采风的名义到处公款旅游,甚至能公款出国,多爽啊。

可如果你提前进了中青报,再想调单位,就不太容易了。

那倒不如继续当个自由的专栏作家,至少灵活度更大。

因此,文峰就借口刚出院,身体还没恢复,以及要在家备考等原因,婉拒了中青报伸过来的橄榄枝,没有被中青报招安。

至于文峰在家“养病”期间的联络人,自然就是陈晓川编辑。

陈晓川经此一役,也算跟着出了名。

虽然受限于年龄资历,他没能升官,但奖金发了不少,还被领导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

如无意外,恐怕用不了三五年,他就能当上副主编了。

这也算是皆大欢喜,各有所得。

大家都拥有了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