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这样的人要是不红,没天理!
文峰回京的第三天一早,北影厂的一个会议室里,开始陆陆续续的往里进人。
都是《牧马人》摄制组的相关人员,其中包括文峰从上海带来的两位老演员。
这次会议,是《牧马人》摄制组的一次正式围读会,由导演赵元发起。
本来,这个会早该开了,可因为编剧兼男主角文峰的突然离开,导致迟迟没开,只能各自分工,先做一些前期工作。
文峰回来后的第三天就开这个会,这个进度其实已经够快了。
按照此时的惯例,一般请了外地演员过来拍摄,怎么也要先来招待所休息个七八天,顺便逛逛京城,聊聊过往,然后才谈正事儿。
实际上,要不是文峰之前主动找到赵元导演,要求早点开会,早点开拍,按照赵元的想法,她是准备先让文峰休息个一周再说的。
但既然文峰要求尽快工作,汪厂长那边也打了招呼,那没说的,开干吧!
围读会,也叫剧本讨论会。
是指在在影视剧正式开机之前,导演、编剧、主演等主要工作人员聚在一起开会,对剧本从头至尾进行一次梳理的过程。
等人都到的差不多了,赵元也就开始了正式会议。
首先,赵元先介绍了一下大家,尤其是介绍了一下从上海来的牛犇跟刘琼这两位老演员。
介绍完毕,赵元还很贴心的说,这两位老演员,是编剧文峰同志,亲自去上海挑选的。
文峰之前突然离开,主要目的就是去挑选演员,跟其他事情无关,大家一定要不信谣,不传谣!
好吧,赵元这么说,很明显是给文峰之前的不告而别开脱。
实际是,文峰不告而别的真实原因,并没有透露出去,尤其是文峰留下的那两封信,也全都没让外人知道。
就比如文峰留给汪厂长的信,知道的也就陈晓川、赵元、汪洋以及汪厂长秘书这四人。
也因为知道内情的人少,且都没把真实情况外传,所以外面关于文峰因为耍酒疯丢脸,悄悄离开北影厂的消息,确实都是大家的猜测跟谣传。
幸好,文峰回来的快,各种谣言只是刚起个头就被摁灭了。
再加上文峰回来的时候,还带了两个上海的老演员,此时赵元还亲自替文峰站台说明,谣言不攻自破。
对此,文峰心知肚明,但他不方便多说什么,就是老神在在的坐在一边,一脸的严肃。
人员都介绍的差不多了,然后就是讲剧本了。
这方面,只能让文峰这个编剧来了。
文峰也不含糊,拿起剧本副本,大大方方的开始谈剧本理念。
至于剧本内容,大家早都看过了,也都有副本在手。
甚至就连两位从上海来的老演员,此时也早就看过剧本,并且知道自己要演的角色了。
因此,文峰只需要让大家知道,他打算怎么拍,想拍出什么效果就行了。
谈完剧本理念,接下来就是导演赵元的工作了。
毕竟具体怎么分工,怎么拍,还得她说了算。
为了效率跟省钱,赵元决定把人员分成两组。
一组去草原,一组留在京城。
去草原的一组,自然就是文峰、龚雪、牛犇这些人。
过段日子,他们就会启程去山丹县,在当地学习如何生活,如何放马等等。
尤其是文峰,还得学习怎么骑马放牧,要学的东西很多。
虽然春天最好,但秋天也不错。
留在京城的是二组,主要是刘琼、黄梅颖等人。
这些人要学习华侨的相关知识。
尤其是黄梅颖,她作为戏份不少的女配,自然要学习更多东西,比如要学会跳探戈,品红酒,磨咖啡,还得动不动就拽美式英文。
好在呢,北影厂本身是大厂,有自己的译制片部,里面有不少会英文的老师,教一下黄梅颖,不成问题。
至于品红酒磨咖啡,这些也能找到人教。
不说别人,就说老演员刘琼吧,他本身就会这些路数,由他教就行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探戈了。
阿根廷探戈呢,在建国前,国内是有的,《一步之遥》这首探戈曲,国内当年也有。
比如刘琼,他说他当年在上海,就听过《一步之遥》这首探戈曲。
建国后嘛,因为阿根廷探戈过于那啥,就被取缔了,想找相关的舞蹈老师都找不到。
不过,汪洋已经托人联系香港的同志了,据说可以联系到会探戈舞的老师过来。
到时候,只需要让黄梅颖跟文峰俩人,一起跟着老师学会探戈就行了。
也不需要跳的太好太专业,有那么点意思就行。
介绍完拍摄分组后,接下来,就是分组对台词了。
这其中,文峰的戏份最多,毕竟他是男主角。
他要分别跟所有人对台词。
尤其是刘琼跟黄梅颖这俩人,台词居多。
没错,真正跟文峰对台词最多的,不是女主角龚雪,而是刘琼跟黄梅颖。
因为刘琼跟黄梅颖,分别饰演许灵均的父亲跟父亲的秘书。
在《牧马人》的电影中,这俩人的台词,是仅次于文峰这个男主角的。
倒是女主角龚雪,她的台词实际上不算多,更多的是表现她的青春洋溢。
围读期间,文峰表现的相当认真跟严肃,且随身带着圆珠笔跟记事本,动不动就在上面写东西。
跟龚雪以及黄梅颖对台词的时候,他也表现的很专业,完全就是以许灵均的视角去说台词,丝毫看不出半点尴尬。
反倒是黄梅颖,有好几次在跟文峰对台词的时候笑场,让赵元批评了好几次。
至于龚雪,她的台词能力让人惊讶。
原本,文峰以为龚雪此时还是新人,台词功力应该不行才是。
但没想到的是,龚雪在台词方面,一点不比黄梅颖差,甚至略有胜出。
特别是龚雪的记忆力跟理解力,真的很强。
她往往把台词背个两三遍,就能牢牢记住,并且在实际对台词的时候,还能举一反三,声情并茂。
这种能力,让包括导演在内的人,都感觉十分惊喜。
赵元导演还特意问了问龚雪,问她以前是否专门训练过。
没想到龚雪说是。
她说,之前拍《祭红》的时候,她一开始演的很不好,台词方面也不行,总是死记硬背。
谁知,死记硬背的台词,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却非常的生硬。
多亏导演宽容,还细心教导,她才没有被换掉,继续演下去。
那部电影拍完后,她得到了很大启发,知道要注意琢磨人物,细化表情,台词也不能死记硬背,要先记住,然后自我吃透,还要随机应变才行。
于是,在每次开拍或者开会之前,他都会把台词背透吃透,且提前对着镜子演练许久,这才有了如今的成绩。
听了龚雪的说辞,赵元导演很欣慰,觉得挖到宝贝了。
她觉得,文峰选人的眼光很不错。
这个叫龚雪的女人,不光人长得漂亮,而且在演戏方面,也很有灵性。
有天赋,有灵性,还够努力,又懂事……这样的人要是不红,没天理!
她就是天生吃演员饭的!
就这样,大家一起聚在会议室里不停的围读讨论,连午饭都是在会议室里吃的。
由此可见,这时期的国内电影圈,虽然拍摄周期长,做事比较拖拉,不如港台那边节奏快,但那只是因为过于精益求精罢了。
在具体细节方面,国内电影圈还是很拼的。
就比如这个围读,你要是放港台,撑死一两个小时就结束,然后直接去片场开拍了。
可在这里,只是第一次围读会而已,就要闭门造车一整天。
而且演员之间彼此对台词的时候,其他人都要在旁边听,然后等对完台词,谁都可以能提出自己的意见,进而再把意见汇总、讨论、修改……
在文峰看来,这哪儿是剧本围读会啊,根本就是在搞头脑风暴。
一直到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导演才结束了这次让大家意犹未尽的围读会,放大家离开。
然而,就在大家收拾好东西,要陆续离开的时候,文峰却突然道:“龚雪,黄梅颖,你俩留一下。”
被文峰突然点名留下,龚雪跟黄梅颖互相看了看,都不约而同的留在原地没动。
没办法,甭管文峰之前做了啥,但人家是这部剧的编剧兼男主角,他让两个女演员留下,很正常。
只不过,毕竟文峰之前有过那次招待所门前耍酒疯的经历,这里的几个人,当时还是围观群众之一,所以难免多想了一会儿,多看了几眼。
但也就是多看几眼,说风凉话是不敢的,至少不敢当面说。
等其他人都走了,只留下龚雪跟黄梅颖后,文峰才走到会议室门口,向外看了看。
果然,发现有两个人没走,在大门旁边站着,明显是想听墙根。
似乎发现文峰看过了,那俩人立刻灰溜溜的走了。
文峰干脆走出门口,在楼道里来回走了一会儿,四处查看起来。
确定没人继续在外面窃听后,文峰才重新走回会议室,但却没关门。
只要不关门,他就随时能看到门外的情况,避免被人偷偷窃听,更安全一些。
再次确认外面没人后,文峰才径直走到龚雪跟黄梅颖跟前。
来到俩人跟前后,文峰二话不说,先来一个深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