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微课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1 汽车工业史上的4次重大变革

1.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出现

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首先提出并实现了“让汽车成为广大群众的需要”。福特汽车公司积极研制结构简单、实用,同时性能完善且售价低廉的普及型轿车。

图1-25 福特汽车公司T型汽车

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正式投产T型汽车(图1-25)。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创建世界上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如图1-26所示,并实行了工业大生产管理方式,实现了产品系列化和零部件标准化,节约了制造成本,汽车价格也大幅下降。到1927年T型汽车停产时,其已共计生产了1 500万辆。

福特的T型汽车在美国得到了普及,让汽车进入了普通家庭。福特汽车公司生产T型汽车的经验不仅为美国,还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福特汽车公司因此被誉为“汽车现代化的先驱”,亨利·福特也被誉为“汽车大王”。从那时开始,汽车工业才有条件发展为世界性的成熟产业,现代化的汽车生产流水线(图1-27)也成为汽车厂商主要使用的生产方式。

图1-26 世界上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

图1-27 现代化的汽车生产流水线

2.汽车产品的多样化

1931年以前,欧洲各国的汽车产量仅为北美的11.5%;到1950年,这一数字增大到16%;而到1970年,北美汽车年产量仅749.1万辆,而欧洲各国的汽车年产量却超过北美的38.5%,达到1 037.5万辆。许多欧洲汽车厂家,如德国大众、奔驰、宝马,法国雷诺、标致、雪铁龙,意大利菲亚特,瑞典沃尔沃,等等,均已闻名遐迩。欧洲汽车工业的大发展使世界汽车工业的重心逐步由北美转到欧洲。

欧洲汽车工业既有美国式汽车工业大规模生产的特征,又有自身的多品种、高技术水平的优势,为了尽量满足不同的道路条件、国民爱好等要求,欧洲汽车产品实现了由单一化到多样化的变革。针对美国车型单一、体积庞大、油耗高等弱点,欧洲各国利用本国的技术优势,开发了多品种和轻便普及型汽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甲壳虫普及型轿车(图1-28)。

在这一时期,汽车工业仍保持了大规模生产的特点,世界汽车保有量激增;汽车的科技含量增加,汽车品种进一步增多。汽车工业界对于汽车造成的安全问题、污染问题逐渐开始重视,制定了许多对策,开发了很多新技术,使汽车在结构、性能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优化。

图1-28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甲壳虫普及型轿车

3.精益的生产方式

日本汽车工业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完整体系,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突飞猛进。正当美国与欧洲的汽车工业竞争激烈时,日本汽车企业开始推行终身雇佣制及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推出了“精益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就是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控制和管理汽车的设计开发、工程技术、采购、制造、储运、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每一个环节,从而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创造出最大的价值的目的。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都是经过精心筹划的。如丰田汽车公司的“丰田生产方式”,日产汽车公司的“活动板生产方式”,五十铃汽车公司的“流通生产法”,等等,这些生产方式的目的都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使产品更具竞争力。

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使日本汽车工业界意识到能源短缺的问题,因此放弃了朝“大功率、高车速、豪华大型”方向发展的意图,形成了经济、实用的日本汽车风格。以丰田花冠(图1-29)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由于需求增加,日本汽车的产量也随之增大。1980年,日本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 000万辆,一举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此时,世界汽车工业的重心已移向日本。

图1-29 20世纪70年代的丰田花冠

4.汽车工业走向世界

全球汽车工业正在往新兴市场转移已成为共识,新兴汽车市场的崛起导致全球汽车巨头投资区域已经发生变化,中国等新兴市场成为布局重点。照目前的趋势来看,第四次全球汽车产业变革已经开始,中国汽车工业的地位明显提升。

电力推进带来的电动汽车在动力系统上的革命,以及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技术和商业营销模式4方面的创新将是汽车工业的第四次重大变革。其中汽车动力的电动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动力电池本身的技术发展水平,也涉及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如电池的充电站、燃料电池的加氢站),同时还涉及市场的拓展和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等。由于传统汽车产业的高度成熟,电动汽车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必将用几十年逐渐地发展起来。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呈现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局面。中国新能源汽车目前无论是在科技水平还是在电动化、智能化、配套设施、自动驾驶技术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