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行军
在蒙古人之前,云南曾与来自中原的军队发生数次冲突。中原军队大都采取了两条进攻路线。
在战国时期,楚国人庄蹻进入云南,成为一代滇王。之后秦朝开发出一条五尺道,从四川的宜宾,经过云南的昭通或者贵州的毕节,再从曲靖进入昆明附近。
秦朝和汉初,由于云南的中心在昆明,道路的终点大都在滇池,古滇国的国都也在滇池附近。古滇国的历史直到现代随着滇王墓葬的发掘,以及当年汉朝皇帝赐给滇王的金印出土,才从重重迷雾中浮现。
汉武帝时,由于张骞在西域听说有一条从四川经过云南进入印度再去往中亚的道路(现在称作“丝路南道”),汉朝开始加大对昆明以西的开发,大理和洱海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时,人们又找到了另一条路(称为新道):从成都经过西昌、姚安,直接去往大理。
唐朝时,五尺道已经衰落,新道反而成了最常用的道路。
南宋时期,大理已经成了云南地区的中心。不管是走老道,还是新道,如果要去往大理,在进入大理盆地(也叫洱海坝子[5])之前,都必须经过一个小盆地,也就是现在的弥渡坝子。
在弥渡坝子和洱海坝子之间有一座小山岭叫定西岭。越过定西岭,就可以进入洱海盆地。
古代大理地区的统治者都知道定西岭的重要性,于是在定西岭下建了一座城池叫白崖城。所以,要想进入洱海坝子,必须翻越定西岭;要翻越定西岭,又要先拿下白崖城。
就算翻越了定西岭,进了洱海坝子,仍然不见得能够打下大理。
从定西岭方向进入坝子之后,首先到达的是洱海南岸的东侧。在宋朝时,洱海南岸还是一片荒地,大理真正的繁华位于洱海西岸的平地上。
洱海坝子是一座不平坦的盆地,在盆地中间是叫洱海的湖泊。洱海周长一百二十八公里,是一个形似耳朵的湖泊,南北长,东西短,东西两岸间距只有几公里。出于形状的原因,南北两岸地方很狭窄,且布满了沼泽地。在洱海的东面,也没有平坦的土地,而是直接与山地相接。只有在洱海的西侧才有大片的平地。
宋元时期的大理都城位于现在的大理古城,就在洱海西侧的平地上。由于战略需要,古城的位置选得特别有利于防守的一方。首先,古城的东面是洱海,西面是巨大的苍山山脉,这两面被山水阻断,无法进攻。只有南北两面有两条通道可以到达大理城。要想进攻大理,必须首先绕到洱海南面或者北面,再利用这两条通道进城。
但大理国在通道的两端各设立了一个关口:在北方的叫龙首关,也叫上关;在南方的叫龙尾关,也叫下关。
如果从白崖城和定西岭方向进入洱海盆地,人们一般会选择南面的龙尾关。但龙尾关并不好攻打,因为从洱海流出一条河(西洱河),把洱海南岸和西岸隔开,龙尾关就在西洱河的北侧,要想攻打龙尾关,首先必须渡过西洱河。
西洱河与苍山交界的地方,是巨大的悬崖绝壁。从地形上,龙尾关被夹在东面的洱海、南面的西洱河与西面的苍山之间,很难攻克。
唐天宝年间,大将李宓越过定西岭进入洱海盆地后,在攻打龙尾关时,大败于西洱河边。至今,大理的下关区域还有两座巨大的坟茔,分别称作千人冢和万人冢,就是当年唐朝将士战死之后尸骨所埋之地。天宝年间的战争让人们认识到大理是一个非常难以攻打的地方。
如果蒙古人还是按照唐军的线路进攻大理,那么必须克服好几个障碍:首先,李宓是走从成都出发的新道进入云南前往大理的,而成都还掌握在南宋手中;其次,经过白崖城和定西岭时必须与大理军队鏖战;最后,突破大理在苍山洱海之间的防御工事(龙首关或者龙尾关)也是个难题。
这三个障碍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决定蒙古人的成败。
但如果仅仅从前人的路线去揣测蒙古人,那就大错特错了。蒙古人并没有选择传统的线路,而是走了一条令人瞠目结舌的“天路”。
南宋宝祐元年(公元1253年)八月,忽必烈大军来到了现甘肃南部的临洮。之前,为了准备这次远征,忽必烈调动了一切资源。蒙古人把各个征服的地方分给不同的宗王治理,忽必烈治理的土地在现陕西、山西一带。由于山西解州产优质盐,忽必烈把盐当作报酬付给商人,让他们把粮食输送到嘉陵江上游的军队。为了更充分保证军需,还在陕西凤翔一带屯田积攒粮食。最后,为了筹措经费,他还模仿南宋和金发行了纸币,“又立交钞提举司,印钞以佐经用”。[6]
蒙古人打仗习惯于奇袭,但绝不是偷袭。在临洮,忽必烈派遣三位使者前往大理劝降。但由于山重水复,三位使者都没有到达目的地。
大军从临洮出发后,顺着洮水向南,到达洮州(现甘肃临潭)。这里的南部有两座平行的大山,分别是迭山和岷山,两山中间部位是白龙江,这两山一河阻断了蒙古人的去路。
在崇山峻岭间,却有一条羊肠小道穿过两山一河。在迭山的西部,有一条叫车坝沟的山沟穿过迭山,顺着这条山沟就可以进入白龙江河谷。
过了江,忽必烈的大军在岷山的达拉沟中做最后一次集结。
如果顺着这条山沟继续南走,越过岷山山脉,就会到达川北地区著名关口黄胜关,过了黄胜关,有一条小路通往四川西北部的松潘地区。[7]对于现代人来说,松潘地区意味着风景名胜九寨沟,但对古代人则意味着这是一条通往四川盆地的道路。
这条路大致与今天人们去往九寨沟和松潘的公路重合。从成都去往九寨沟旅行的人们如果坐汽车前往,会从成都经过都江堰市,再北行经过汶川、茂县、松潘、川主寺,就到了九寨沟附近。成都平原最重要的一条河叫岷江,都江堰水利工程就建在岷江上。古代从四川通往川北、甘肃的道路就是顺岷江直上。如果蒙古人想要攻打云南,把这条路反过来走——顺着岷江向南进入四川盆地,应该是人们最容易想到的道路。
但蒙古人却并不满足于这条路。实际上,就在达拉沟,忽必烈突然决定,将大军分为三路,向着数千里外的云南进发。
三路大军中,只有最不重要的抄合、也只烈率领的东路军选择了岷江道。在达拉沟与其他两路分开后,东路军从达拉沟翻越岷山,经过黄胜关到达川主寺,沿着这条路到达成都的西面,在都江堰附近,擦过成都和四川盆地的西边缘前往雅安,再顺着如今的成昆铁路线方向行走,沿着人们常用的新道到达云南边境,渡过金沙江后,从云南姚安县去往大理。这条路虽然是最普通、最好走的路线,但由于许多地段经过宋朝国境,并不容易通过。蒙古的东路军看上去更像是一支牵制部队——为了吸引南宋军队的火力,而不是主攻方向。
东路军之外,忽必烈亲自率领的中路军以及大将兀良合台的西路军,才真正展现了蒙古人的想象力。他们选择了两条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不可思议的道路。在当时的人看来,岷江以西横亘着无数的高大山脉,这些山终年积雪,处处是悬崖峭壁,是人们无法逾越的障碍。蒙古人到底从哪里通过,才能不经过四川盆地,直插云南呢?
在现在的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部,以及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有数条巨大的南北流向的河流,除了已经被开发的岷江之外,在西面还有大渡河(以及上游支流大金川)、雅砻江(及其复杂的支流系统)、金沙江。这几条河流在宋朝还较少被注意到,但对于早已居住在那里的羌族和藏族人而言,却并不是不可跨越的天险。特别是大渡河与雅砻江通道,只要顺着河两岸的高山一直向南,就可以与金沙江最终汇合,越过金沙江,进入云南。
忽必烈的两路大军就利用了这两条通道,在崇山峻岭间穿越,在山高谷深的川西大地上纵横驰骋,超越了当时人们能够想象的极限。
其中兀良合台率领的西路军在翻越岷山后向西疾行,经过晏当(现四川壤塘县),利用雅砻江河谷向南到达金沙江。如今的人们虽然无法完全复原当时的线路,但整个路线极有可能是经过现阿坝县、壤塘县、炉霍县、新龙县、理塘县,再擦过稻城北部,进入乡城,翻越大雪山进入云南的中甸(如今被称为香格里拉),从中甸南下丽江,到达大理北郊的龙首关。
忽必烈亲自率领的中路军是主力军,则可能选择了大金川—大渡河河谷向南,经过现若尔盖县、红原县、马尔康市,沿着大渡河直下金川、丹巴、康定、泸定一带,到达南面大渡河边的满陀城(又称盘陀寨,在现四川汉源县附近)。从这里渡过大渡河后,沿着安宁河谷的青溪古道一路前行,经过现在的西昌、盐源,进入云南的宁蒗县境内,此时距离丽江和大理都不远了。
在现在云南境内,还有一支保留了走婚传统的族群,叫摩梭人,《元史》中称之为“摩娑蛮人”。摩梭人现在主要分布在泸沽湖地区,而在宋、元时期分布更加广泛,他们在金沙江流域也有活动。当蒙古大军经过时,摩梭人没有抵抗,而是迅速归顺,成了蒙军的帮手。
蒙古大军利用北方常用的羊皮筏子迅速渡过金沙江。南宋宝祐元年(公元1253年)十二月,这两路(中路和西路)大军神不知鬼不觉地绕过南宋控制区域,进入云南,完成了对大理的进攻集结。
此时的大理已经处于衰落之中。蒙古人渡过金沙江后,忽必烈按照蒙古传统,不搞偷袭,再次派人前往要求大理投降,结果使者被杀。忽必烈来到龙首关,大理国王段兴智和权臣高泰祥仓促出战,被击败,只好退回龙首关和龙尾关之间的大理城,借助地理优势死守。
此刻,蒙古的东路军也赶到了。忽必烈与兀良合台可能驻扎在龙首关,而东路军可能从龙尾关前来。就算三路大军集结完毕,忽必烈仍然没有直接攻打大理,继续采取震慑策略。他派人从北面绕到苍山之后,在现大理漾濞县境内的苍山西坡,有一条小道可以直上苍山山顶。在现苍山玉局峰和龙泉峰之间,还有一个叫洗马潭的小池塘,据说就是当年忽必烈翻越苍山洗马之所在。
蒙古人把旗帜立在苍山顶上,在山顶可以俯瞰大理全城,这也意味着蒙古人只要冲下苍山,就突破了龙首关和龙尾关防线,直达大理城下。
眼见大理失去了苍山天险,大理国王段兴智与权臣高泰祥只好逃跑,大理城被攻占。[8]
接下来的两年,蒙古人在大将兀良合台的指挥下,以大理为基地,向东、向南横扫整个云南地区,完成了对云南的直接控制。
南宋宝祐五年(公元1257年),兀良合台进攻安南,于第二年逼迫安南国王向蒙古人请降。安南一直没有像云南一样受蒙古人的直接管辖,只是属国。蒙古人由此也就可以借道安南进攻南宋了。蒙古人第一阶段的战争以全部实现目标而结束。
在得到云南之后,蒙古人如何利用云南攻打南宋呢?这就进入了战争的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