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缅怀岁月,再见青春
“那要不,我们现在过去再喝一杯?品味一下人生路。”
“可以!”
或许是大唐总的离世,触动了许多人对于岁月的回望。
这一望,才发现,时序更迭,岁月如梭。
高新区,工业园,KFC汽车餐厅,二楼。
陪着两个30多岁的年轻人,怀缅青春岁月,白威有点尴尬,但是不动声色。
“可乐加冰,喝不下去了呀!肠胃受不了。”
“现在知道为什么我那时候只喝咖啡,不喝冰可乐了吧?”
捧着杯咖啡的老男人,很欣慰小老弟终于懂了。
“威哥!还玩网游不?”
文浩知道白威之前的爱好。
“手游都不怎么碰了,还网游,早就是明日黄花,被时代淘汰了。”
印象里,至少有五六年时间没专门碰过什么游戏,都是浅尝即止。
“浩哥,你那些虚拟币投资,最后是如何收的场?”
“别提了!退市的退市,跌破买入价的一直上不来,和股票一样,深度套牢。”
“做点踏实事,莫一天到晚东搞西搞……”
安静的听着两个九零后扯淡,看着窗外的车来车往。
文浩的身上,有着白威当年的影子。
每一代人里,总有人踏实肯干,兢兢业业;也总有人钻山捣洞(方言,想方设法的意思),不甘平凡。
下午回到家,白父在客厅里拉着新买的小提琴。
咯吱咯吱的声音,不禁回忆起了小时候,守在父亲身边,耳膜饱受摧残的日子。
“年轻时候就喜欢锯木头,到了老,还是锯木头。”
白母习惯将小提琴调弦所发出的声音称为“锯木头”。
“爸,要不你去书房里面调,等下熙熙回来,还要写作业。”
“熙熙回来,我就不拉琴了。书房里面闷。”
其实就是喜欢有人在旁边聆听,一个人演奏,连个欣赏的人都没有,实在无趣。
也罢!反正早就习惯过,无非就是再来一次,只要老头高兴。
也不知道,这样三个人相处的时光,还能有多久。
小时候,父亲拉小提琴入了迷,非要等儿子喊饿,这才匆忙去厨房弄一碗“光头面”(素面)。
这样也就罢了,居然还往上面撒几勺糖!
谁家吃面加糖的?
得亏白威好养活,吭哧吭哧,埋头吃完,毫不挑剔。
老一辈带小孩,要多随意有多随意,所以他们认为孩子好养。
如果以饿不死为标准的话,当然好养,就没有不好养的娃。
“崽,今天你舅妈送来份红烧肉,你最喜欢吃的菜。”
“舅妈这个手艺真的绝!哪天我要专程去学一学,别到时候失传了。”
边往厨房走,边赞美。
“那这个菜我倒也会做呢!”
母亲对自己儿子夸别人能干,很有意见。
“妈!您做的红烧肉,瘦肉柴成那样,确实只能叫会做!”
偶尔与母亲斗嘴,能让大家忘记了年龄,忽略掉岁月。
“你小子就会气我!”
被自己儿子“磨练”到如今,白母早就学会了心平气和。
夹一块红烧肉,过了下嘴瘾。
“熙熙回来啦!快喝点水,一脑袋的汗。”
“爸!期中考试过后,就要提前赶初三进度,需要家长共同商议。明天晚上七点家长会,请您准时参加。”
老师布置的任务,时刻记在心里,爸妈说的话,转眼就忘。
这与是什么年代的人没有关系。
总是习惯对外人客气、重视,却经常忽略掉身边几个人的感受。
养儿方知父母恩。
白熙瑞的事就是白威眼下最重要的事。
分班家长会,在女儿班级举行。
第一次踏足初二刚搬入的教室。
抬眼一看,缘分!
33年前,白威正是从这间教室,初中毕业。
一眨眼,白熙瑞又坐在这里,即将迎来初三。
没想到,这辈子还能有一天重新回到自己班级的教室里。
忍不住一路拍照,发到朋友圈,取了个标题“33年后,这个地方,可还记得?”
然后朋友圈里的留言,源源不断。
一大堆中年男女在底下列队缅怀青春记忆。
“威哥!这是穿越回去啦?”
“白威,快帮我拍一下我当年的座位,你还记得是哪边不?”
“威哥啊!你帮我留意一下,我当年刻在墙上的那句话还有没有?如果还有,麻烦帮我刮了!”
“楼上的猴子,当年你写了什么秘密的话?威哥要是看到了,麻烦拍下来发群里。”
“除开教室位置没变化,环境都变样了。33年过去,已经和记忆里的样子大不相同。”
…………
一条朋友圈,炸出一堆潜水初中老同学。
“女儿家长会。上次坐在这里,还是15、6岁;现在再回来,年近半百……”
“子承父业,你们父女注定有缘!”
“我崽怎么就没考上母校呢?要不然我也有机会旧地重游一次。”
“当年我们读的学校,现在是名校啦!随便可以考得上的哦~”
…………
“不和大家聊啦!班主任进教室,准备开会。”
放下手机,认真听讲。
就是这桌子矮了点,人高马大的坐在课桌里,感觉到憋屈。
女儿每天上课,坐这里不会觉得挤得慌吗?
在教室里,装出一副认真聆听的表情走神,是当年读书练就的技能之一。
讲台上,班主任滔滔不绝,向家长们反复强调初三学业的重要性,中考成绩对孩子未来发展的影响作用。
白威在那里胡思乱想。
不是不关心女儿的学习,而是班主任泛泛而谈,只有表扬,没有干货。
不像过去他们读书那会,批评家长跟批评孙子似的,孩子要是成绩不好,老师敢指着家长鼻子骂。
现在多和谐,每一次考试成绩,不许公开排名数据,哪些孩子成绩好,哪些孩子成绩差,只有家长自己心里有数。
老师开家长会,也不会告诉你,谁家孩子哪科要加强,谁家孩子需要进行什么辅导。
师生关系变成了工作关系,少了点灵魂工程师的味道。
两个多小时,就听到一句有用的话:请各位家长做好这段时间,学生早出晚归的心理准备和后勤服务。
父母当年心真大,自己读书那会儿,不管什么时候出门,什么时候回家,从来不担心过问。
现在不行,女儿只要稍微晚一点到家,全家人就开始慌神,到处打电话询问下落。
回到家,张玄文说:“家长群里又开始了。”
每逢“大事”有人夸。
各种花式@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赞美的话儿像潮水般,向每一个老师袭来。
从来都懒得这么做,都是老婆负责去复制粘贴,凑个人头。
看都懒得看,怕上火。
读书拼的还是天赋和努力,和老师关系处理得再好,该不会读书,还是不会读。
有这个工夫去取悦老师,不如多花点时间辅导下儿女。
有时候,处理无效的人际关系,浪费了太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