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0~1岁婴儿养育和早教宜忌
0~1个月婴儿的养育和早教宜忌
新生儿养护宜忌
YES宜了解新生儿的先天反射
很多爸爸、妈妈以为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吃奶、哭闹、睡觉之外一无所能,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过不了多久,爸爸、妈妈就会发现,新生儿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并且以非常配合的行为对医护人员和妈妈的照顾作出应答。支持着新生儿这种生存能力的正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机体反射。这些反射与生俱来,无须学习,是新生儿对一定的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是新生儿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暂时表现。
新生儿比较重要的反射行为有以下10种:
1.觅食反射
当新生儿的面颊触到妈妈的乳房或其他部位时,他会把头转向刺激物的方向搜寻,一直到嘴接触到可吸吮的东西为止。用手指抚摸新生儿的面颊,他也会把头转向手指的方向,手指移到哪儿头就转向哪儿。这种反射从出生半小时就可发现,持续时间为3周左右,此后逐渐变为由神经控制的动作,其作用是帮助新生儿寻找妈妈的乳头。
2.吸吮反射
用乳头或手指轻轻碰新生儿的口唇,他会出现口唇的吸吮动作,这就是吸吮反射。吸吮反射是新生儿先天反射中最强、最重要的一种。当婴儿做吸吮动作时,他的其他一切活动都会停止。吸吮反射使吃奶成为自动化的动作,如果必须由大人教会新生儿怎样用嘴裹住乳头、怎样吸奶,婴儿将会饿成什么样子?没有这一本能的动作,人类也许根本无法进化到今天。
3.游泳反射
把新生儿以俯卧的姿势轻轻放进水里,他的双手双脚会扑扑腾腾地做出非常协调的游泳动作。这种反射出生即有,4~6个月时逐渐消失。
4.眨眼反射
在新生儿醒着的时候突然有强光照射,他会迅速地闭眼;睡觉时如果有强光照射,他会把眼闭得更紧。这样的表现在出生时即有,将持续终生,其作用是保护婴儿免受强光刺激。婴儿长到6~9周时,你把一个物体迅速移到他眼前,他也会眨眼。
5.收缩反射
用带尖的东西轻刺新生儿的脚掌,他的脚会迅速收缩,膝盖弯曲,臀部轻抬。这种反射出生即有,出生10天后减弱,它可以使婴儿免受不良触觉刺激的伤害。
6.摩罗氏拥抱反射
以面对面水平姿势抱住新生儿,如果将其头部向下移动,他的双臂会先向两边伸展,然后向胸前合拢,做出拥抱姿势。此种反射从出生持续到6个月左右。这种反射是在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其作用是可以使婴儿抱住妈妈的身体。摩罗氏拥抱反射只是在过去婴儿整天被妈妈抱在怀里的时代才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因为有了摇床、婴儿座椅、婴儿车等用品,拥抱反射对婴儿已不那么重要了。但是,如果发生什么意外,使婴儿失去支撑,这种反射会使婴儿抓住身边的东西,免于摔伤。
由于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在睡觉时受到周围的声音、强光、振动等刺激也会表现出拥抱反应,这种反应并不会对其健康和脑发育造成影响。在这一反射消失前,为了使其睡得安稳些,可在睡前用薄包被轻轻包裹新生儿的身体和双臂。如果未包裹的新生儿发生惊跳,大人只要用手轻轻按住他的双肩、双手或身体其他部位,就可以使其很快安静下来。
7.抓握反射
新生儿的手经常呈握拳状(拇指放在其他手指的外面),如果大人把新生儿的手打开,用手指或其他东西碰触新生儿的手掌心,新生儿会紧紧地抓住触碰手心的物体,抓握的力量之大足以承受新生儿的体重。抓握反射是婴儿以后有意识地抓握物体的基础,出生三四个月后消失。
8.强直性颈部反射
在新生儿仰卧时,如果把他的头转向一侧,转向侧的手臂和腿就会伸直,另一侧的手臂和腿弯曲起来。这种反射约在出生28天时出现,持续到4个月左右,其作用可能是为婴儿将来有意识地接触物体做准备。
9.身体直向反射
转动新生儿的肩或腰部,新生儿身体的其余部分会朝相同方向转动。在出生到12个月的婴儿身上可见到这种反射,其作用是帮助婴儿控制身体姿势。
10.迈步反射
双手抱住新生儿,使其两脚着地,他会做出走路似的迈步动作。持续时间是从出生到2个月,其作用是为将来学习走路做准备。美国心理学家泽拉佐等人做过一项著名的实验,他们对一些婴儿在前两个月时每天给予迈步反射的刺激,结果这种反射在该消失时没有消失,却得到了保持,而且这些婴儿比那些没有给予迈步反射刺激的婴儿早好几个星期学会走路。泽拉佐认为,早期频繁的迈步反射刺激促进了大脑皮层中与走路有关的部位的发育。
这些研究并不是鼓励所有的父母都在孩子一两个月时对他们进行迈步反射训练。
随着月龄的增加、大脑皮质高级神经中枢发育的成熟,大部分反射都会在出生后的6个月左右消失。虽然不同的新生儿可能存在个体差异,但如果先天反射出生后不出现、反应不对称或持续时间过长而不消失,都提示神经系统可能存在某些问题,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YES宜读懂新生儿的哭声
新生儿没有语言,哭声就是他对外交流的方式。他在需要帮助、陪伴或身体不适时都会用哭声来表示,也就是说,在新生儿哭的时候总是有消极因素存在,如疼痛、失望、愤怒等,这时就需要妈妈细心地观察新生儿。一般新生儿哭的时候是没有眼泪的,可从新生儿哭声的大小、持续还是间断等来判断新生儿哭闹的原因,并及时给予解决,以减少新生儿哭闹的次数,缩短哭闹的时间,也可避免耽误病情。
1.我饿了
一般刚出生的新生儿,妈妈还没有掌握其生活规律,新生儿会在饿了、渴了的时候用哭声提醒妈妈。如果马上喂奶或喂水新生儿就不哭了,证明新生儿确实是因饥饿或口渴而哭闹的。如不及时喂奶或喂水,新生儿会持续地哭,哭声时高时低。
2.我的尿布该换了
如果新生儿尿了、拉了,妈妈未及时发现,新生儿会用哭声提醒妈妈。这种哭声并不大,也不是特急。如果不到该喂奶的时间新生儿哭了,就要检查新生儿的尿布,如发现有屎或尿要及时给新生儿洗净屁股,更换尿布,新生儿自然就不哭了。
3.我太热了(太冷了)
如果新生儿居住的房间温度太高,或包裹内的温度太高,新生儿都会烦躁、哭闹。这种哭声音有些沙哑,脸一般都较红。要给新生儿少穿盖一点儿,或想办法降低室温,这样新生儿自然就会安静了。
与房间太热相反的是,如果室温太低,或新生儿包裹内的温度太低时,新生儿也会哭闹。每当新生儿因这种情况而哭闹时,面色为暗紫或苍白,哭声显得无力。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或提高室温,或给新生儿增加包被,新生儿感觉温暖就会舒舒服服地睡觉了。
4.我很累
新生儿特别容易疲劳,这也是新生儿爱睡觉的原因。如果新生儿醒的时间比较长,或是居室内人太多,声音杂乱,就会影响新生儿的睡眠,新生儿会因疲劳又无法睡眠而哭闹。因这种情况而引起的哭闹,在开始时哭声大,有点儿声嘶力竭,表现为烦躁,如还不能让新生儿安安静静地睡觉,新生儿会哭一会儿睡一下,然后又哭。这时,妈妈应该知道新生儿累了、困了,需要休息,就不要再逗新生儿,要让其他人离开新生儿的居室,保持室内的安静,新生儿就会安安稳稳地睡觉了。
5.我要洗澡
新生儿的皮肤非常娇嫩,特别容易受损伤,汗液、奶液、大小便等刺激均可损伤新生儿的皮肤。尤其是颈下、腋窝、大腿根部等部位,如果浸泡时间长,未给予清洗及使用新生儿专用护肤品,都有可能造成新生儿皮肤糜烂,新生儿就会哭闹不停。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平时要及时清洗新生儿的皮肤,并涂抹宝宝专用身体乳液等保护新生儿的皮肤。
6.我屁屁好疼
有的新生儿大便比较干,排出不畅,排便时可造成肛门撕裂,新生儿在便前便后就会哭闹。如遇这种情况,应在便前用热水盆距新生儿屁股20厘米左右,用温热的水蒸气熏熏新生儿的肛门;也可用肥皂头,一头经热水泡软后塞入新生儿的肛门,然后来回抽动几次,起到润滑的作用,新生儿就可以顺利地排便而不再哭闹了。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应尽快找出新生儿大便干燥的原因,并给予科学调理。
有时女婴会因外阴红肿、糜烂、尿时疼痛而哭闹;而男婴有时会因阴茎的包皮长,包皮口紧,造成尿垢的堆积,从而诱发炎症而哭闹。所以,不论男婴还是女婴,都要保持尿道口的清洁。在给男婴清洗时应将包皮轻轻翻起再清洗,以避免有尿垢存留而引起感染。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男婴在新生儿期包皮还无法翻起,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强行翻起清洗,注意清洁即可。
7.我生病了
有时新生儿会因体内霉菌感染,口内长满了鹅口疮。新生儿虽然饿了,但奶嘴、奶液的刺激会使新生儿更加疼痛。所以,有鹅口疮时新生儿会在喂奶或喂水时哭得更厉害。这时应积极治疗鹅口疮。
如果新生儿常有音调高、发声急的尖叫,应考虑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脑出血的可能。如果新生儿号哭不安,伴有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应考虑有急腹症的情况。有上述情况出现时要马上送医院诊治。
8.抱抱我
在这种时候,新生儿的哭声既不大也不急,哭几声后就会停下来,观察妈妈的反应。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妈妈不要马上抱起新生儿,因为新生儿这时的哭就是在撒娇,想要你去抱他。如果你马上抱,几次之后就会养成一哭就得抱、不抱就哭起来没完没了的坏习惯。但也不要冷落新生儿,妈妈可以面对新生儿,轻轻地和他说话;也可以放点儿音乐,安抚一下新生儿的情绪。
9.我还小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婴儿在前3个月哭得最多,平均每天哭的时间达120分钟;4个月以后减少到每天哭60分钟。一天之中,晚上睡觉前哭的时间最长(平均34分钟),下午其次(24分钟),上午较少(20分钟),夜里最少(10分钟)。研究人员认为,导致婴儿哭的主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不成熟,而不是由于父母照顾不够。
YES宜掌握新生儿的抱法
新生儿的脖子软绵绵的,竖不起来,很多新手父母不知道该怎样抱新生儿,生怕抱不好把新生儿弄伤了。下面介绍几种抱新生儿的方法:
1.从床上抱起新生儿的方法
用右手轻轻抬起新生儿的头部,左手拇指与其余4指分开,托住新生儿的头及颈后部;右手退出,托起新生儿的臀部,抱起。可将新生儿的头部放在左、右肘窝处,这样方便喂奶。
2.吃奶后竖直抱起的方法
妈妈用左手虎口托住新生儿的颈后,右手托住新生儿的臀背部;将新生儿的头偏向一侧,趴在妈妈的肩上;妈妈的身体略向后倾,用左手轻拍新生儿的背部(也可两手交换过来)。
3.把新生儿交给别人时的抱法
如当妈妈要把孩子交给爸爸抱时,爸爸要靠近妈妈的身体,并应将双手插到妈妈的胳膊之上。待确定爸爸的双手已抱住新生儿了,妈妈才可将自己的手抽出,切不可随便交给爸爸而把新生儿摔落到地上。
新生儿的肩关节、髋关节很容易脱位,主要原因是关节周围软组织发育欠缺。所以千万不要用力牵拉新生儿的四肢。如若造成新生儿某关节脱位,很可能形成习惯性脱位。
哄新生儿睡觉或新生儿情绪不安定时,最好把新生儿横抱在妈妈的怀里,让新生儿的头贴近妈妈的左胸口,能够听见妈妈的心跳声,这样新生儿的情绪比较容易安稳下来。
YES宜了解新生儿穿衣服的方法
新生儿的衣服最好上下身分开,便于更换尿布。夏天的时候可以穿上纱布做的小上衣,下身只垫上尿布即可,但要注意尿布一定不要太厚。否则,厚厚的尿布夹在新生儿的两腿之间,会影响新生儿腿的自然伸直。新生儿出生十几天后可给其穿上小裤子。
新生儿很软,特别是颈部的肌肉还无法支撑起大大的头,所以在给新生儿穿脱衣服时要特别注意。新生儿的上衣最好不要选择套头的款式,应该选择前开襟的和尚服。在给新生儿穿衣服时,先将衣服平放在床上,拉开前襟,一只手扶住新生儿的头,一只手扶住新生儿的腰,将其平放在衣服上;然后把新生儿的胳膊放入衣袖,妈妈的手从外面伸入衣袖,抓住新生儿的手,并从衣袖中拉出;最后合上前襟,系上带子。
脱衣服前一定要检查一下衣服的袖口是否有脱落的线头,以免将新生儿的胳膊从袖子中拿出时会缠住新生儿的手指。
天气冷的时候可以在衣服外面再包裹一层小被子,但要注意包裹时不要强行拉直新生儿的四肢,更不能包裹得太紧、太厚。胸部包裹太紧会影响新生儿的呼吸及胸部运动,从而减少新生儿的肺活量,也影响肺的功能。四肢包裹得太紧、太厚会限制新生儿的活动,不利于运动功能的发育,上肢不能自由地活动,手指无法触摸到周围的物体,不利于新生儿的触觉发展;下肢如果被捆绑得太紧,违反新生儿的自然姿势,易引起髋关节脱臼。包裹得太紧还会影响空气流通,易导致新生儿的皮肤发生脓疱疹,出现臀红等。包裹得太厚会使包被内的温度过高,在给新生儿换尿布或洗澡时,因包被内温度和室内温度相差悬殊,而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完善,使新生儿的体温在打开包被后迅速下降,而导致感冒或腹泻。尽管俯卧对新生儿的大脑及消化、呼吸等功能都有好处,但给新生儿包裹后不宜让新生儿俯卧,以免影响新生儿的呼吸。
包被内不要用塑料布及橡胶布,这些物品不透气,新生儿的汗液、尿液等不易蒸发,容易诱发皮炎或尿布疹。
包裹的目的一是保暖,二是使刚刚从子宫里出来的新生儿睡得安稳,睡袋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完全可以代替包被。根据季节和室温的变化,睡袋可以是单的,也可以是棉的。在睡袋里,新生儿既暖和,又不会因不适应四周的空旷而睡不安稳;新生儿醒着时可以有自由活动的小空间,安安稳稳地睡觉时又保持了自然弯曲的姿势。另外,因睡袋内的四周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容易流通,因此睡袋中的温度和室温就不会相差悬殊,在给新生儿洗澡和换尿布时可避免新生儿着凉。
如果新生儿在冬天出生,为了给新生儿保暖,上身可以穿一件小衣服,再放到棉睡袋中。如发现新生儿的手脚有些凉,说明不够暖,可用空调、电暖气等将室温尽量升高为20℃~24℃,也可加一层小毯子或小被子,盖在睡袋外边或在睡袋外靠近脚部放一个暖水袋。
YES宜了解如何给新生儿洗澡
皮肤是新生儿的第一保护层,也是人体的最大器官,但新生儿皮肤内的油脂腺尚未发育完全,不能帮助皮肤抵御杆菌类的侵袭。新生儿的皮肤比成人的薄5倍,而且每天都要受到乳汁、汗液和大小便的污染,所以皮肤清洁十分重要,而清洁皮肤最好的办法就是洗澡。
新生儿一出生即可洗澡,春、秋、冬季每天一次,夏季可以每天洗2~3次。洗澡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洗澡还可以丰富对皮肤的刺激,以利于新生儿感知觉的发育;洗澡的过程也是建立亲子关系的过程,在洗澡时妈妈温柔的话语、轻轻的抚摸以及亲昵的眼神、水的滋润和波动,都会使新生儿感到全身心的满足。
1.洗澡前的准备
将室温提高为28℃~30℃。提高室温可用空调,也可用电暖器。
烧好热水备用。
给新生儿洗澡的人要摘掉手表、戒指、手镯等金属类物品,以防剐伤、硌伤新生儿。
准备新生儿洗澡时所需的物品:浴盆、婴儿沐浴液、洗发液、擦洗用的小纱布或海绵块、包裹用的大浴巾、擦鼻孔及耳道用的棉花棒、爽身粉、身体乳液、75%的酒精(护理脐带用)、换洗的衣服和包裹用的单子或小被、尿布等。
2.洗澡的步骤
第一步|浴盆内先放冷水再加热水,水温在37℃~40℃。可以用手背或手腕测试,感觉温暖不烫即可。
第二步|打开包裹新生儿的小被子,再脱下新生儿的上衣,用浴巾包裹住新生儿的下半身。
第三步|将新生儿抱到浴盆边,如浴盆放在地上就将新生儿放在大人的腿上;如浴盆放在高处,就将新生儿的身体托在大人的前臂上,置于腋下。用手托住新生儿的头,手的拇指和中指分别压在新生儿的两个耳朵前,以避免洗澡水流入耳道。也可用左肘和腰部夹住新生儿的臀部与双腿,并用左手托起新生儿的头。
第四步|用小纱布或海绵块沾上水由内向外轻轻擦洗新生儿的面部,具体顺序是:额、眼角、鼻根部、鼻孔、鼻唇沟、口周、颌、颊部、外耳道。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的面部皮肤非常敏感,给新生儿洗脸只用清水即可,一定不要用任何香皂,包括婴儿皂。
第五步|给新生儿洗头。先用清水沾湿头发,再涂上婴儿洗发液轻轻揉洗,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要注意清洗耳后的皱褶处。
第六步|洗身子。脐带未脱落的新生儿要上、下身分开来洗。洗上身时要包住下半身,洗的顺序是:先胸腹部再后背部,要重点清洗颈下、腋窝皮肤的皱褶部分。
第七步|洗完上身后用浴巾包好,将新生儿的头靠在大人的左肘窝,左手握住新生儿的大腿,开始洗下半身。洗的顺序仍是由前至后,重点部位是腹股沟及肛门。女婴的外阴有时有白色分泌物,应用小毛巾从前向后清洗,男婴应将阴茎包皮轻轻翻起来再洗(暂时不能翻起也没关系)。脚趾缝也要分开来清洗。
第八步|全部洗完后迅速将新生儿放到准备好的干浴巾中,轻轻搌干水,千万不要用力擦干,以免擦伤新生儿的皮肤。
第九步|在新生儿皮肤皱褶处涂上薄薄的一层爽身粉,绝对不可过多,以防爽身粉受湿后结成块儿而硌伤新生儿的皮肤。
第十步|脐带用75%的酒精擦拭,先擦外周,再换一根棉棒擦脐带里边,最后用干棉棒蘸上脐带粉撒在脐带中。
第十一步|臀部用护臀霜或身体乳液,薄薄地抹上一层。
第十二步|把新生儿抱入小被中或包裹单中包裹好,然后尽快地穿上衣服。
第十三步|用棉棒轻轻搌干鼻腔、耳道,以防有水进入后存留。
洗完澡后可以给新生儿喂奶,然后让新生儿舒舒服服地睡觉。
脐带已脱落的新生儿,可在洗完头和脸后撤去浴巾或包裹单,大人用手和前臂托住新生儿的头部与背部,将新生儿放入水中由上而下、由前而后地擦洗,但头颈部不要浸到水里,以防洗澡水呛入新生儿的口、鼻中。
3.洗澡时的注意事项
洗澡时要关好门窗,不要有对流风。
洗澡的时间应选择在喂奶前半小时左右,喂奶后洗澡容易使新生儿吐奶。
新生儿洗澡的用具要专用,不要和其他人混用,以防交叉感染。
洗澡前一定要仔细检查所需的物品是否准备齐全,不要在洗澡的过程中抱着湿漉漉的孩子东找西找。
新生儿皮肤娇嫩,应选择刺激性小的婴儿沐浴液,在皮肤有湿疹时只可用湿疹洗剂或只用清水,以防刺激皮肤。
如果洗澡过程中需要再加水,要在另外一个盆中调好水温,再倒入新生儿洗澡的浴盆中。
洗澡时要避免浴液等流入新生儿的眼、鼻及耳道中,如不小心有洗澡水进入要马上用药棉搌干。
给新生儿洗澡的时间不要过长,一般在5~10分钟完成最好。
洗澡时要观察新生儿的全身有无异常,如皮肤有无湿疹、四肢活动有无异常等。
如果新生儿头部有脂溢性皮炎,要单独用一盆水给新生儿洗头,再换另外的洗澡盆和水给新生儿洗澡。如果脂溢性皮炎已经结痂,应先用煮过的植物油放凉后涂抹在结痂处,用小帽子捂半小时左右再洗掉。一次不可能将结痂彻底洗干净,这时不要硬刮或硬抠,多洗几次就可以全部洗干净了。
洗澡后应迅速包裹好新生儿,半小时之内尽量不要打开包裹,以利于保湿,防止水分丢失。
YES宜为新生儿做抚触
1.坚持抚触好处多
皮肤覆盖全身,是人体最大、最基本的感觉器官,有500多万个感觉细胞,能接受外界的多种刺激,如温度觉、触觉、痛觉等。这些感觉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后能做出反应,通过神经及体液做出应答。良性刺激可对神经系统起到正面作用,尤其是儿童时期,从胎儿期6个月至出生后2岁神经系统发育很快,这种刺激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新生儿处于生理上的快速生长时期,抚触可以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增加体内的免疫物质。经观察发现,新生儿在经过抚触后大都会很安静,睡得香,醒来也很高兴、很乖。那些睡眠有障碍的新生儿在经过抚触以后也能很快入睡,并睡眠平稳。实验还发现,经过抚触的早产儿食欲都有所增加,吃奶量增多,体重也长得快。到产后42天复查时发现,接受抚触的新生儿体重、身长、头围都比没有接受过抚触的新生儿增加明显。抚触不仅对新生儿体格发育有促进作用,对智能发育和情商培养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抚触前的准备
抚触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让新生儿处在温暖的环境中,并保持舒适的体位,周围环境比较安静,没有强噪声。妈妈的双手要清洁、温暖、光滑,指甲要短,无倒刺,摘下戒指、手链等首饰,以免划伤新生儿的皮肤。另外,最好在手里倒些婴儿润肤液,以便在抚触中起到润滑作用。爱心是十分重要的,抚触不是一种机械操作,要和新生儿有很好的沟通与交流。可以一边抚触一边轻轻地和新生儿说话,或播放一些轻柔愉快的音乐。手法要先轻后重,慢慢增加力度,千万不要让新生儿感到不舒服。
3.抚触的次序
抚触应该按头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背部的顺序进行,时间先从5分钟开始,以后逐渐延长为15~20分钟,每日1~2次。
头部
①用两手拇指从前额中央向两侧滑动。
②用两手拇指从下颏中央向外上方滑动。
③两手掌面从前额发际向上、向后滑动,至后下发际,并止于两耳后乳突处,轻轻按压。
胸部
两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下侧向对侧的外上侧滑动。
腹部
①两手轮流以新生儿的脐部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
②右手指腹自新生儿右上腹滑向其右下腹并复原,再自右上腹滑向左下腹,最后自右下腹经右上腹、左上腹滑向左下腹,如此重复。
四肢
①轻轻抓住新生儿的一侧手臂,从上臂到手腕进行挤捏,并用手指按摩新生儿的手腕。
②在确保新生儿手部不受到伤害的前提下,用拇指从新生儿手掌心按摩至手指。
③双手夹住新生儿的一侧手臂,做上下搓滚的动作。
④轻轻挤捏新生儿的大腿、膝部、小腿,然后按摩踝部。
⑤在确保新生儿的踝部不受到伤害的前提下,用拇指从新生儿的脚后跟按摩至脚趾。
⑥双手夹住新生儿的腿做上下搓滚的动作。
手足
两手拇指指腹从新生儿的手掌末端依次推向指端,并提捏各个手指关节。足与手的抚触方法相同。
背部
让新生儿呈俯卧位,两手分别置于其脊柱两侧,用指尖由中央向两侧按摩;然后手掌平放于新生儿的背部,沿脊柱方向从肩部到臀部进行按摩。
4.抚触的注意事项
出生24小时后的新生儿即可开始抚触,一般建议在洗完澡后、午睡或晚上睡觉前、两次哺乳之间、新生儿不饥饿、不烦躁时进行。
给新生儿抚触时室内温度最好在28℃以上,新生儿全裸时应在可调温的操作台上进行,台面温度在36℃~37℃。假如环境温度不能达到上述要求,可以在半裸状态下有步骤地分部位脱衣,从头到脚进行抚触。
抚触时应注意新生儿的个性差异,如健康情况、行为反应、发育阶段等。无论抚触进行到哪个阶段,如果出现以下的反应,如哭闹、肌张力提高、兴奋性增加、肤色出现变化或出现呕吐等现象,都应立即停止。
YES新生儿宜晒太阳
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可以促使皮肤制造维生素D,对佝偻病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还能活跃全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另外,紫外线还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因此,孩子满月后就可以开始室外活动。夏季、秋季出生的孩子在出生后第三周就可抱到室外活动,冬季出生的孩子可推迟一点儿。
妈妈开始带孩子做户外活动的时间不要过长,每次5~10分钟较为合适,待孩子对外界环境慢慢适应后再延长户外活动时间,每隔3~5天延长5分钟,一直达到每次活动1小时或更长时间。还可以由每天1次增加到2次以上。春天可以增加快一点,冬天要慢一点。体弱的孩子和早产儿,妈妈要先在房子里开窗晒太阳,尽量使阳光晒在孩子的皮肤上。天气炎热,出外活动时要给孩子戴上浅色帽子,防止中暑。冬天要穿好衣服,只露脸和手。晒太阳时要选择避风的地方,以免孩子受凉感冒。
YES宜了解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现象
1.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体内含水量占总体重的65%~75%,未成熟儿约80%。随着宝宝的发育体内含水量会逐渐减少。生后前几天摄入量少,丢失水分多(水分随皮肤蒸发,呼出的气体里也带有水分),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俗称“脱水膘”。生理性体重下降在出生后1天即可出现,生后3~4天体重达到最低点,体重减轻的程度一般不超过出生时体重的9%,在出生后7~10天又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婴儿出生后要及时喂奶及喂水,出生后半小时就让新生儿吮吸妈妈的乳房,可以减轻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程度。以后尽量做到按需哺乳,也能使体重尽快恢复。
体重下降超过出生时体重的10%即为异常,例如一个出生体重为3千克的新生儿,体重的减轻超过了300克就属于异常。出生两周后仍未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这也是不正常的。造成新生儿体重下降过多或不能正常恢复的原因主要是喂养不当,如母乳量不足又未及时增加代乳品;也可能是没有按需哺乳,喂奶时间间隔太长。如果是喂养方法的原因要及时纠正,做到按需哺乳;如果是因为母乳量不足,要及时增加配方奶粉或其他代乳品。如果是疾病的原因,如腹泻等,要请医生帮助查找原因,及时治疗。
2.生理性黄疸
出生时后2~3天,有些新生儿的皮肤开始发黄,甚至眼球结膜、口腔黏膜也变黄,这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增高造成的,通常5~7天后消退。黄疸出现时没有体温、体重、食欲及大小便的改变。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治疗,可以给予适当的葡萄糖水。因葡萄糖可以帮助被破坏的红细胞排出体外,以减少胆红素的生成,从而减轻黄疸的症状。
如果黄疸出现过早(生后24小时内)、程度过重、时间过长(足月儿2周以上、早产儿3周以上),或黄疸退而复现,均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必须及时就医诊治。
3.生理性呕吐
婴儿出生后1~2天内常会吐出黄色或咖啡样的黏液,这是通过产道时咽下的羊水,由黏液或血液刺激所引起,称为“生理性呕吐”,一般不需治疗。
4.生理性乳腺肿大
新生儿在出生几天内,不论男婴还是女婴,都有可能出现两侧乳房肿大的现象,多数为生理性的,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新生儿出现乳房肿大主要是因为在出生时体内有一定量的雌性激素、孕激素及生乳素,雌激素与孕激素因为来自母体,所以在婴儿出生后来源中断并很快降低浓度,而生乳素在婴儿出生1个月内仍维持一定的水平,致使乳腺肿大。一般在出生15天左右最为明显,一般两侧肿大的乳房是对称的,表面不红不肿,不发热。有时有色素增多现象,还有的有少量灰白色的乳汁流出来。新生儿在数周后肿大的乳块即可消失,一般不需要治疗。新生儿出现乳腺肿大千万不要按摩和挤压乳房,否则容易引起新生儿乳腺炎或乳腺脓肿,严重的会引起全身感染、败血症等。新生儿乳腺炎表现为乳房红肿,触摸时有痛感,哭闹,不爱吃奶,伴有发热,乳房周围局部化脓。一旦新生儿出现乳房肿胀必须保持局部清洁,每天要给新生儿洗澡,并用温度适宜的热毛巾外敷患处,换质地柔软的内衣。如果伴有高热、乳房化脓要及时送医院。
5.假月经
有的女婴出生后3~7天会从阴道内流出血性分泌物,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这种短暂的阴道出血现象称为“假月经”。出现这种情况父母不必着急,更不要害怕,因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胎儿在被娩出之前通过胎盘接受了妈妈的雌激素,也有一部分是胎儿自身分泌的。出生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很快中断,新生儿增生的子宫内膜发生脱落,使阴道出血,几天后会自然停止。
新生儿出现假月经后,如果流血量不多,又无其他部位的出血,就不必做任何处理。但应勤换尿布,保持会阴部的清洁与干燥。最好每次换尿布时用温开水由前向后冲洗一下阴部,然后用柔软的纱布蘸干就可以了。
6.吐奶
新生儿吐奶是很常见的现象,大部分是正常的溢奶,经常发生在刚吃完奶后不久,吐出的是刚吃下的奶或在胃酸作用下形成的奶块。通常奶水顺着新生儿的口角流出,而不是大口喷出。出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少吃多餐的方法,控制好喂奶速度,防止因吃奶过急而吞入过多空气。喂奶后,妈妈应该把新生儿竖着抱起来,同时轻拍其背部,让新生儿将吃奶时咽下的空气排出去。
如果新生儿吐奶量大且是喷射性的,可能存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应该及早就医。
YES宜了解什么是新生儿不规则睡眠状态
新生儿一天有8~9小时处于这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新生儿虽然眼睛是闭着的,但可以看到眼皮下有快速的眼动。呼吸不均匀,手足有很轻微的动作,声音或闪光等刺激会引起新生儿作出皱眉或噘嘴等反应,脑电活动明显和觉醒状态时相似。
在人的一生中,新生儿期花在不规则睡眠状态的时间最长,大约占新生儿睡眠时间的50%,而在3~5岁时则下降到20%,与成人相似。在儿童和成人中,不规则睡眠状态是与做梦联系在一起的,而新生儿可能还不会做梦,或者至少不会像儿童或成人那样做梦,那他们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在不规则睡觉状态呢?睡眠专家认为,这可能出于新生儿的一种特殊需要。因为新生儿清醒的时间比较少,他们跟外界环境交流、从外界环境中吸取信息的时间也就非常有限,而不规则睡眠状态可以看作是大脑自我刺激的一种方式,这种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至关重要。
NO!忌错过新生儿筛查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健康,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新生命中总有少数孩子患有某些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但这些孩子出生时看起来和正常孩子没什么两样,不易被早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逐渐出现智能和体格发育的落后,最终成为残疾儿。这不仅会给孩子和家庭带来痛苦,也加重了社会的负担。现在,新生儿出生后,医生仅需在足跟采几滴血,就能检测出某些异常,从而在疾病症状出现之前发现患儿。新生儿筛查的主要疾病是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这些疾病都具备了安全简便、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只要做到早诊、早治,就能避免残疾的发生与发展。
1.新生儿苯丙酮尿症
在大米、面粉、肉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中有一种氨基酸叫苯丙氨酸,对于健康人来说,它是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然而,对于苯丙酮尿症患儿来说,它却像砒霜一样可怕。正常人的肝脏有一种特殊的酶,它能把食物里的苯丙氨酸转化为身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而苯丙酮尿症患儿肝脏里偏偏就缺少这种酶,原本应该被转化成营养成分的苯丙氨酸不能得到正常的代谢,却转化成了一种有害物质——苯丙酮酸。苯丙酮酸随着血液游走于全身各个部位:它会阻碍黑色素的分泌,使其堆积在膀胱,使患儿头发变黄、皮肤变白,尿液发出一种特殊的味道;它会损伤神经系统,使脑组织细胞萎缩、死亡,造成无法修复的损伤。患儿通常表现为动作不能协调、脾气暴躁、语言发育迟缓,甚至发生癫痫等。我国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的发生率为万分之一。
2.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是由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发育迟缓,不能产生足够的甲状腺素,致使包括大脑在内的人体器官发育受阻,出现以呆傻为主要表现的发育落后。这种病如果及早发现,合理补充甲状腺素,是可以避免损害的。出生后1~2个月即开始治疗,一般不会遗留神经系统损害。但如果患儿已经出现了眼距宽、塌鼻梁、躯干长、四肢短等临床症状,再治疗也无法改变智力低下的事实。
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都需要使用甲状腺素终生治疗,这样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另外,有些城市在筛查上述两病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也称蚕豆病)及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疾病的筛查。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90%以上的患儿经过治疗,智能和体格发育均达到正常同龄孩子的水平。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早期发现患儿的有效方法,孩子出生后应该按照筛查程序积极进行疾病筛查。抽血前父母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留下真实、准确的联系方式,以备筛查阳性时能及时得到复查通知。采血时间是在孩子出生充分哺乳72小时后,医护人员仅需将孩子的几滴足跟血滴渗到特殊的滤纸片上,送往筛查中心检测即可。父母应该注意保留医院发的新生儿疾病筛查证明,一旦接到筛查阳性的复查通知,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复查,不可心存侥幸,延误诊治。如果孩子被筛查出患有先天性疾病,父母应从心理上做好长期准备,这样的孩子将会比正常的孩子更需要家人的关爱和照料。父母需主动去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把疾病对孩子的伤害降低到最小。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种群体过筛检查,不能排除有个别病例被漏诊的可能,因此即使孩子通过了筛查,一旦出现上述疾病的异常表现也应及时到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