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辨治(全国高等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怎么学《中医临床辨治》

(一)必须坚定中医文化自信

坚定中医文化自信,有利于建立学科自信,有利于提升国民健康素养,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有利于中医事业发展。坚定中医文化自信不仅是一个倡议,而且应当成为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一项系统工程。建设这项工程,需要领悟并把握中医学的医学内涵、文化内涵及精神内涵。唯有把握内涵,才能进一步促进文化传承、中医自信乃至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坚定中医文化自信,是学好《中医临床辨治》的前提。

(二)把握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西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一致的,都是研究的人体的生命问题、健康问题、疾病问题,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但两种医学的哲学基础、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以及技术方法是不同的。中医、西医有各自的优势,中西医结合需充分吸收两种医学的特长,并使之相互沟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所以中西医结合要做到“病证结合,优势互补,求同存异”。病证结合,即把西医辨病的优势和中医辨证的特色相结合。西医的诊断更客观和精确,快速诊断疾病以后,更有利于发挥中医的特色与优势,使之更有规律可循。在临床治疗方面,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目的,把中医和西医在疾病治疗上的优势进行互补,取长补短,以产生更好的疗效。中医与西医的理论不同,不能牵强附会、强行结合,更不能用西医的评价标准来评判中医。求同存异,尊重两者之间的差异,才是科学的态度。

(三)不断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

孙思邈说:“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只有不断加深对中医基本理论的理解,方有可能悟透中医的“医源”,做到细水长流。中医最重视临床疗效,所有的疗效都是理论指导与经验积累的结果。因此,要知行合一,在学习过程中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理论是补充“源头活水”,不断夯实中医基本理论,方能见中医之“庐山真面目”。

(四)多实践,多创新

纵观中医学的发展史,中医的理论始终在不断创新中完善与丰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问世后,医家们奉之为圭臬,形成了伤寒学派,自此治疗外感热证多以发汗解表为主。后来逐渐发现外感热证中有部分属温病范畴,这类疾病不适宜发汗解表,更需要寒凉清热。刘完素是寒凉派的代表,在其《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中已对伤寒和温疫病进行区别治疗,提出伤寒宜解表发汗,治用麻黄、桂枝之类;温疫病宜寒凉清热,用苍术白虎汤、滑石凉膈散、双解散、益元散之类。刘河间开寒凉清热治疗温热病之先河,故后世有“伤寒宗仲景,热病崇河间”之誉。到明清温病学派形成后,才真正将伤寒与温病严格区分开,形成了温病的理论与辨治体系,这是中医学的又一伟大突破。

因此,学习中医不仅要传承精华,也要守正创新。对于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而言,如何将中医药的优势融入其中,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体现其优势,是本专业亟需解决的难题。因此,在健康服务中,要多实践、多创新,在实践中出真知,在创新中立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