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是鼻腔和咽喉部呼吸道黏膜的急性炎症的总称,70%~80%由病毒引起,少数为细菌所致。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不一,从单纯的鼻黏膜炎到广泛的上呼吸道炎症轻重不等。本病全年皆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发,一般病势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
本病临床分为普通感冒、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急性疱疹性咽峡炎、急性咽结膜炎、急性咽扁桃体炎五种类型。本病与中医学的“感冒”相类似,又称“伤风”“冒风”“冒寒”“重伤风”等。
一、病因病机
上呼吸道感染是人体感受六淫之邪、时行毒邪所致,主要是风邪致病。感邪之后是否发病与正气盛衰有关。本病病位在肺卫,主要病因病机是外邪乘虚而入,以致卫表被郁,肺失宣肃,一般病情轻浅。因四时六气各异,或体质强弱、阴阳偏盛之不同,临床表现虚实寒热各异。
1.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机袭入
生活起居不当,寒温失调,如贪凉露宿、冒雨涉水等以致外邪侵袭而发病;过度劳累,耗伤体力,肌腠不密,易感外邪而发病;气候突变,六淫之邪肆虐,冷热失常,卫外之气未能及时应变而发病;素体虚弱,卫外不固,稍有不慎即可感邪而发病。
2.病邪犯肺,卫表不和
肺主皮毛,职司卫外,而卫气通于肺,卫气的强弱与肺的功能关系密切。外邪从口鼻、皮毛而入,肺卫首当其冲,感邪之后,很快出现卫表及上焦肺系症状。卫表被郁,邪正相争,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肺气失宣,而见鼻塞、流涕、咳嗽等。《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素问·咳论》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3.病邪少有传变,病情轻重有别
病邪一般只犯肺卫,很少有传变,病程短而易愈。但亦有少数感邪深重,或老幼体弱,或原有某些慢性疾病者,病邪从表入里,传变迅速,可引起某些并发症或继发病。
二、临床表现
根据病因和病变范围的不同,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的类型。
1.普通感冒
本病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多由鼻病毒引起。起病较急,潜伏期1~3天不等。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2~3天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音嘶哑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5~7天可痊愈。
2.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
(1)急性病毒性咽炎 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或灼热感,咳嗽少见,咽痛不明显。当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时可有发热和乏力。腺病毒咽炎可伴有眼结合膜炎。体检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
(2)急性病毒性喉炎 临床特征为声音嘶哑、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喉部的喘鸣音。
3.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本病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1周,多于夏季发作,儿童多见,偶见于成年人。体检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以后形成疱疹。
4.急性咽结膜炎
本病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体检可见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常发生于夏季,儿童多见,游泳者易于传播。
5.急性咽扁桃体炎
本病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其次由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体检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三、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他疾病鉴别。
1.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临床上很像“伤风”,不同之处包括:
(1)起病急骤、鼻腔发痒、喷嚏频繁、鼻涕呈清水样,无发热,咳嗽较少。
(2)多由过敏因素如螨虫、灰尘、动物皮毛、低温等刺激引起。
(3)如脱离过敏原,数分钟或1~2小时内症状即消失。
(4)体检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
(5)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为流感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传染性强,常有较大范围的流行。临床特点:
(1)起病急,全身症状重,畏寒、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明显,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鼻咽部症状较轻。
(3)病毒为流感病毒,必要时可通过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明确诊断。
(4)早期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疗效显著。
(5)可通过注射流感疫苗进行预防。
3.急性传染病
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斑疹伤寒)在患病初期常有上呼吸道症状,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资鉴别。
四、中医治疗
中医倡导防重于治,首先注意预防,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治疗应因势利导,从表而解,采用解表达邪的治疗原则。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风热证治以辛凉解表,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
(一)辨证论治
1.风寒证
【证候】主症:鼻塞,流清涕,恶寒,肢体酸楚,甚则酸痛。次症:喷嚏,咽痒,咳嗽,发热,无汗,头痛。舌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片/胶囊、正柴胡饮颗粒。
2.风热证
【证候】主症:发热,恶风,咽干甚则咽痛。次症:鼻塞,流浊涕,鼻窍干热,口干,口渴,咽痒,咳嗽,肢体酸楚,头痛。舌脉:舌尖红,舌苔薄白干或薄黄,脉浮或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方药】银翘散合桑菊饮。
【中成药】银翘解毒颗粒/丸/片/胶囊、金莲清热颗粒/胶囊、穿心莲内酯滴丸/胶囊、风热清口服液。
3.风燥证
【证候】主症:唇鼻干燥,咽干甚则咽痛,干咳。次症:口干,咽痒,鼻塞,发热,恶风。舌脉:舌尖红,舌苔薄白干或薄黄,脉浮或浮数。
【治法】辛凉宣透,润燥生津或疏风散寒、润肺生津。
【方药】桑杏汤或杏苏散。
【中成药】杏苏止咳颗粒/糖浆、桑菊感冒片/丸/颗粒、蜜炼川贝枇杷膏。
4.暑湿证
【证候】主症:发热,恶风,身热不扬,汗出不畅,肢体困重,头重如裹,胸闷,纳呆,口黏腻。次症:鼻塞,流涕,头痛,无汗,少汗,口渴,心烦。舌脉:舌质红,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或滑或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藿香正气散。
【中成药】藿香正气滴丸/水/片/胶囊/颗粒/口服液/软胶囊。
5.气虚证
【证候】主症:鼻塞,流涕,发热,恶风寒,平素畏风寒、易感冒。次症:气短,乏力,神疲,自汗,动则加重。舌脉:舌质淡,脉沉细或细弱。
【治法】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方药】参苏饮。
【中成药】参苏丸/片/胶囊、表虚感冒颗粒、补中益气颗粒/丸。
6.气阴两虚证
【证候】主症:鼻塞,流涕,发热,恶风寒,口干,口渴,平素畏风寒、易感冒。次症:气短,乏力,神疲,自汗,盗汗,手足心热。舌脉:舌体瘦小,舌质淡或红,舌苔薄或花剥,脉沉细或细数。
【治法】益气滋阴解表。
【方药】生脉散合加减葳蕤汤。
【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
(二)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选列缺、合谷、大椎、风池、太阳等,毫针刺,用泻法。风寒感冒,大椎行灸法。配穴中足三里、关元用补法或灸法,少商、委中用点刺出血法,余穴用泻法。
2.拔罐法
取大椎、身柱、大杼、肺俞。留罐10分钟,或用闪罐法。本法适用于风寒感冒。
3.三棱针法
取大椎、尺泽、耳尖、少商。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使其自然出血,大椎可加拔火罐。本法适用于风热感冒。
4.耳针法
取肺、内鼻、下屏尖、额。毫针刺,用中、强刺激。适用于咽喉、扁桃体肿大引起的咽痛。
五、预防调护
1.平时加强体育锻炼,适当进行室外活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同时应注意防寒保暖,在气候冷热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避免淋雨受凉及过度疲劳。在感冒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活动,防止交叉感染。
2.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密切观察。注意煎药及服药要求,治疗本病的中药宜轻煎,不可过煮,趁温热服,服后避风取汗,适当休息。
3.在饮食方面,宜清淡,若饮食过饱,或多食肥甘厚腻,使中焦气机受阻,有碍肺气宣通,影响感冒的预后。
【复习思考题】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西医临床上常分为哪几种类型?
2.感冒有哪几种常见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