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养生保健学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和丰富多彩的方法闻名于世,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数千年璀璨的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具有独特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

一、理论独特

中医养生保健学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思想,贯穿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未病先防、三因制宜等学术思想;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为出发点,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其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机升降及其与生理和心理的协调一致,并用阴阳、五行、藏象、气血、经络等理论来阐述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把精、气、神“三宝”作为养生保健的核心,提出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等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保健学不仅吸收了中医传统文化的知识营养,还兼容道家“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形神兼养,众术合修”的养生思想及道教养生法术,重视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和心性修养及“心斋”“坐忘”等具体方法,融汇释家“顿悟成佛”“我心即是佛”的修持境界和“禅定”“止观”等练养功夫。因此,中医养生保健学在传统文化的交融中兼容并蓄,形成了理论独特、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学术体系。

二、和谐适度

中医养生保健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方法上都强调和谐适度,不偏不倚。人体五脏六腑与四肢百骸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是中医养生实践的主要特色之一。养生保健活动贯穿于人类的衣、食、住、行、坐、卧之间,事事和谐适度,体内气血才能畅通,阴阳才能平衡,守其中正,保其冲和,健康长寿。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谨和五味、节欲保精、睡眠适度、形劳而不倦等养生方法均体现了这种思想。晋代养生家葛洪曾提出“养生以不伤为本”的观点,其“不伤”的关键在于遵循自然及生命过程的变化规律,注意调节,掌握适度。

三、综合调摄

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系统,人类生命活动的状态时刻在发生变化,养生保健活动也需随着人体健康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中医养生保健,一方面强调从衣、食、住、行到环境调适,从生活爱好到精神调养,从饮食药膳调理到运动保健强身等进行较为全面、综合的防病养生;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视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有的放矢,体现中医养生保健的整体动态平衡和审因施养的思想。如根据年龄,注意分阶段养生;顺乎季节更替,注意四季养生;顺应自然变化,注意环境养生等。就运动养生而言,强调根据生命个体的特点,分别选用动功、静功或动静结合,或配合导引、按摩之法。如此,不但可导气归经、补偏救弊、强身保健,还能开发潜能、延年益寿。

四、适用广泛

养生保健的实践活动不仅是中老年人的事,也是年轻人的事,伴随每个人的一生。生命自孕育于母体之始,直至耄耋之年,每个年龄阶段都存在养生的需要。人在未病之时、患病之际、病愈之后,也都存在养生的必要。因此,养生保健学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全面普及养生保健知识,提高人们养生保健的自觉性,把养生保健活动看作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医学研究者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正如世界卫生组织一位前总干事所言:“是任凭人们吸烟、酗酒、吃甘咽肥,得心脏病,我们再建医院为他们治疗好呢?还是把饮食、锻炼、不吸烟等卫生知识告诉群众,使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不得病好呢?”显而易见,健康长寿要求人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将养生保健的实践活动作为自己生活中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