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无心之举
灯光乍现,在场的所有人无不惊叹。
那垂下的四盏吊灯,如同神秘的魔法宝物,散发着璀璨而稳定的光芒。
吊灯之下,文臣武将们围聚在一起,个个仰头凝视,脸上满是好奇与震撼。
李善长站在人群中,左瞧瞧又看看,那专注的神情仿佛要将这吊灯的奥秘一眼看穿。
他自诩为大明数一数二的聪明人,饱读诗书,才高八斗,然而在这神奇的吊灯面前,却也陷入了困惑。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吊灯,口中喃喃自语:“一个圆滚滚的琉璃在其中,如同碗一样的盖帽。
那么长一根黑色的绳子连接,那光是怎么来的呢?”
他眉头紧锁,反复思索着这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
下一秒,李善长似乎仍不甘心被这未知的事物难住,他不信邪地用力吹向吊灯。
然而,吊灯并没有如他所预想的那样出现火焰摇曳的情况。
他的这一举动,却让一旁的刘伯温忍俊不禁。
刘伯温深知,这些来自后世的神奇之物,对于从未见过的人来说,冲击是巨大的。
他完全能理解李善长的疑惑,因为在最初见到电灯时,他自己也曾认为这电灯里面是有火焰,和油灯之类的照明工具一模一样。
“韩国公,这么吹是没用的,这里面没有火焰,和我们寻常用的油灯蜡烛完全不一样。”
刘伯温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调侃。他的这一开口,让李善长皱起了眉头。
平日里,李善长和刘伯温本就不怎么合得来,两人在政见上常常各执一词。
现在,对方这番略带说教的举动,让李善长内心更是不悦。
但他也明白,此刻朱元璋在场,他不好发作,只能强压下心中的不满。
此时,众人都被这电灯的神奇所吸引,一个个大眼瞪小眼,全都好奇地不明白电灯是怎么发亮的。
马皇后看着众人的模样,心中明白大家的疑惑。
她微笑着站出来,做一个和事老,代替诸位在场的文武大臣,还有朱元璋等人询问起来。
“伯温,快给各位文武大臣说说,这电灯究竟为何能那么的亮,而且还不怕风吹熄灭吧。”
马皇后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刘伯温听到马皇后的询问,连忙恭敬地回答:“回禀皇后娘娘,微臣这就给诸位解答,这电灯有如此亮度,还不会被风吹灭是如何做到的。”
说着,刘伯温也是从箱子里拿出一个电灯泡,开始给众人讲解起电灯泡的构造。
他小心翼翼地捧着电灯泡,如同捧着一件珍贵的宝物。
“诸位请看,这电灯泡主要由玻璃外壳、灯丝和内部的气体组成。
灯丝是电灯发光的关键,当电流通过灯丝时,灯丝会发热发光……”
刘伯温详细地介绍着电灯泡的工作原理,众人听得津津有味,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随着刘伯温的讲解,虽然对于那些复杂的原理依旧是半懂不懂,但通过刘伯温深入浅出的描述,他们也大致了解到了电灯发光的奥秘。
李善长站在人群中,原本困惑的神情渐渐变得明朗起来。
他终于明白,眼前的琉璃灯泡之所以能亮起来,和其中的小小的一根丝线有关。
那丝线竟有着神奇的能力,能够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最后发亮。
他心中暗自惊叹,这等奇妙的现象是他从未想过的。
李善长继续聆听着刘伯温的讲解,了解到只要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能晒到太阳,将光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就能在晚上使用电灯。
这一全新的知识让他陷入了沉思。
“所以……大明以后会逐渐淘汰蜡烛油灯,转变成使用电灯来照明吗?”
不知为何,李善长下意识地问出了这个问题。
话一出口,仅仅是一秒,李善长就回过神来,他立刻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
他紧张地看向周围,从朱元璋还有马皇后,甚至是在场的太子和诸位文臣武将那望向自己的目光中,他感受到了惊讶与疑惑。
朱元璋微微皱起眉头,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个问题的思索。
马皇后则露出一抹若有所思的神情。
太子和文臣武将们也面面相觑,对李善长的这个问题感到意外。
李善长心中懊悔不已,他知道自己的这个问题过于大胆和超前。
在这个时代,蜡烛和油灯一直是主要的照明工具,而电灯对于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新奇事物。
问题的严重性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了李善长的心头。
这么说出换新除旧的话语,实在是考虑欠妥。
在这个封建王朝,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而他刚刚的言语似乎挑战了朱元璋作为皇帝的地位。
这吊灯目前连皇帝的皇宫都没能全部覆盖使用,就直接谈及走入千家万户,这无疑是一种僭越的想法。
试问哪个皇帝能接受这样的情况发生呢?
又有哪个皇帝能容忍这种对传统秩序的潜在冲击呢?
李善长此时背后已经被冷汗打湿,他的内心充满了懊悔与恐惧。
他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说下去,仿佛自己陷入了一个无法逃脱的困境。
偏殿内鸦雀无声,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陷入了令人尴尬的僵局。
每一个人的呼吸声似乎都清晰可闻,紧张的氛围弥漫在空气中。
可就在这时,刘伯温的声音却响了起来,如同一道明亮的曙光打破了这一尴尬的局面。
刘伯温神色从容,语气坚定地说道:“韩国公,你刚刚说的肯定会实现,不过现在时候还没有到。
上位从百姓中走出来,更懂百姓的疾苦。
当务之急并非是用这所谓的电灯,而是解决北元犯我大明之患,解决百姓耕种饥饿之苦!”
刘伯温的话语掷地有声,充满了智慧和对局势的深刻洞察。
此话一出,太子朱标也终于是站了出来。
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露出睿智与担当。
朱标缓缓说道:“诚意伯说的对,民生是大明眼下最要解决的事情。
父皇这几日不断地想着百姓入冬之患,寒冬即将到来,每年的冬季可都不太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