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工业化
建基地?
大规模工业化!?
李牧云明显吃了一惊,“会不会太着急了?”
方岩笑了笑,“你知道吗?在银河系,凡是进行跨星系移动的远程舰船,都需要配备高级别聚变反应堆。”
“根据银河联盟船务局的数据,聚变反应堆每年的销量,高达三百万套,这还不包括军方或者其他权利机构自己研发生产的,仅仅是商业销售,就能够达到如此规模。”
“我的天哪,每年三百万套聚变反应堆!?”李牧云吐了吐舌头说道:“这可真是一笔大生意啊。”
方岩点了点头,“别忘了,银河非常巨大,单是从地球到银河中央,就需要两点八万光年,而包括灰暗区在内的整个银河系,更是直径高达一百九十万光年。”
“当然了,灰暗区虽然巨大无比,却也是荒凉的不毛之地,全银河百分之七十的人口和商业,都集中在银河内环。”
“考虑到地球到银河内环之间漫长的距离,以及工业巨头对市场的垄断程度,我们的产品即便性能优异,想要在短时间内占据大量市场份额,也是根本无法完成任务。”
“但没有关系,我们只要能先在本地市场站稳脚跟,就是相当不错的开局了。”
李牧云思考片刻后说道:“老板,我明白了。”
“量子场聚变反应堆和指南针不同,指南针本质上是一套算法,可以通过数据传送的方式,瞬间到达银河每一个角落。”
“而聚变反应堆是非常复杂的工业实体,原材料需要提前采购,产品也要通过货船运送到银河各大星系,并且还要在本地提供售后和技术支持,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提前准备。”
“就是这样。”方岩从口袋里拿出电子烟抽了两口,“目前我们使用的超导线圈是外环行商提供的,但如果大批量生产的话,肯定还是从厂家直接购买更加划算。”
“但生产这种超导线圈的厂家,几乎全都集中在银河内环,货船跑一个单趟都要二十几天。”
“整合供应链和销售体系这件事,对银河内环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但对身处边缘区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生产基地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如果全面商业化,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
……
李牧云走了,带着方岩给他任务,为即将开始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提前跑马圈地。
随着大宇宙时代突然降临,许多企业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如果能从地球当局手中买到闲置厂区自然最好,实在不行就必须自己重新打地基建造,但那样势必会浪费很多时间。
考虑到量子场聚变反应堆的制造难度,方岩对此并没有把握,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先找找看吧。
夜幕降临的时候,方岩回到了位于白色巨蛋的办公室,坐在办公桌前,看着电脑屏幕上的生产计划草案。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制造网络,包含了无数个节点,每个节点都代表着生产流程中的一个环节。
手指在全息屏幕上轻轻挥动,方岩调出一张外采零部件清单,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所有这些必须从银河内环采购的关键部件中,有四项是最最重要,缺一不可的存在。
首先是量子谐振器。
作为聚变反应堆的核心元件,量子谐振器采购自银河内环泰罗斯星系,被用于维持量子场的稳定。
制造这个元件不仅需要用到顶级合金,更需要极其精密的制造工艺,其误差甚至不能以纳米计算,必须达到恐怖的皮米才可以。
其次是超导材料zeta,它可以在极高温和极高压环境下保持超导性,主要供应商来自内环久负盛名的伽马集团。
然后是微型超算单元,它负责实时监控和调节反应堆内部的能量流动,确保量子场平衡,目前内环的奥西里斯星系,拥有全银河最先进的微超算技术,这些单元只能从那里购买。
还有高能粒子加速器模块,这个东西可以引导和激发聚变,地球粒子加速器虽然在科研领域有所应用,但在小型化和高能量密度方面,远不如银河内环的诺瓦星系。
作为华夏后裔,方岩对独立自主这四个字,有着近乎偏执狂一般的执拗,哪怕倾其所有,也一定要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毕竟这可是无数前辈用血和泪换来的深刻教训。
然而,以地球目前的科技水准,蓝光科技目前的财力,方岩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这四大核心元件制造出来,毕竟这涉及到动辄百亿星币起步的庞大资金。
用力扯了扯头发,方岩感到无奈和痛苦。
尽管内环那些强大的帝国和企业,站出来制裁偏远又渺小的地球,是小概率事件。
但在方岩的世界观里,别说小概率,只要有概率就是绝不能接受的结果。
忽然~
方岩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银河系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行商!
这一次的量子场可控聚变试验,能够如此迅速和顺利,背后就有行商的功劳。
就连方岩自己也万万没有想到,量子谐振器和超导线圈材料之类的高端货,就算在发达的银河内环都不容易买到,居然从行商手中很轻易就采购到了。
要知道,地球可是在银河边缘区,距离银河内环的最短距离,也超过两万六千光年啊!
这件事无疑证明了行商的实力和关键性,如果自己能够让行商也加入自己的计划,无疑会极大降低未来被列强卡脖子的风险。
想到这里,方岩立刻拨通了布朗的电话。
这一次试验所需的关键元件,就是布朗出面找行商够买的,他一定对这个神秘而又特殊的群体,十分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