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入盛唐:苏瑶奇遇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中医文化与大唐社会的深度交融

标题:《大唐中医:传承创新与多元融合的盛景》

第十五章:中医文化与大唐社会的深度交融

一、中医服饰:文化与养生的着装体现

(二)女性中医服饰

女性的襦裙在中医文化映照下独具魅力。襦的长度和袖口大小随季节更迭,遵循中医阴阳平衡理念。

夏季

夏季襦裙的襦短、袖口宽大。大唐夏季炎热潮湿,人体阳气外浮需散热以维持阴阳平衡。关于夏季襦裙的设计,背后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厚的养生知识。

大唐盛世,长安城中人口众多,建筑密集。每到夏季,阳光炽热,城内如同一个巨大的蒸笼。在宫廷之中,妃嫔宫女们更是备受暑热之苦。杨贵妃深得玄宗宠爱,她天生丽质,却格外怕热。那时候,宫廷里虽然有冰窖储存冰块用于消暑,但在炎炎夏日,冰块的凉意也难以持久,而且使用冰块消暑的方式成本极高,只有少数人能够享受。

杨贵妃居住的华清宫,虽然有温泉带来的清凉水汽,但仍无法完全驱散夏季的闷热。宫中的御医们深知杨贵妃的体质,他们是经过层层选拔,精通中医养生理论的医家。在中医看来,夏季人体阳气外浮,是因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夏季阳气旺盛,人体为了适应这种环境,阳气也会趋向于体表。这时候人体的腠理(皮肤、肌肉的纹理)相对疏松,就像门户打开一样,以便于散热。如果人体不能及时散热,就会导致内热积聚,进而影响身体的阴阳平衡。

从养生角度来说,人体的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阳气过盛或阴气过盛都会引发疾病。夏季人体阳气外浮时,阴气相对不足,如果散热不畅,就会使阴气更加亏虚。这时候,人体可能会出现心烦、口渴、多汗等症状,严重的还会中暑。所以,夏季养生的关键在于防暑降温,保持阴阳平衡。

御医们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服饰的款式对于散热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借鉴了古代养生典籍中的记载,又结合当时的服饰风格,精心设计了一种短襦、袖口宽大的服饰。这种设计理念并非凭空而来,在大唐之前的朝代,就有关于夏季服饰轻薄、宽松利于散热的记载,但御医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以更好地适应大唐女性的审美和当时的社会风尚。

短襦减少了衣物对身体的覆盖面积,使得身体能够更好地与外界空气接触,有利于汗液的蒸发。而汗液的蒸发是人体散热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能够带走体内多余的热量,就像大自然中的水汽蒸发会带走热量一样。宽大的袖口则像是通风的窗口,便于热气散发出去。而且,在制作这种襦裙的布料选择上也极为讲究。当时,江南地区的丝绸织造业发达,有一种轻薄透气的丝绸,名为“蝉翼纱”,其质地轻柔如蝉翼,手感细腻光滑,且透气性极佳。

从养生学的角度看,这种轻薄透气的布料有助于空气在皮肤表面的流通,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人体的皮肤是一个重要的呼吸器官,它需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透气性好的布料能够让皮肤“呼吸”顺畅,避免因为汗液积聚和空气不流通而引发的皮肤问题,如痱子、湿疹等。同时,丝绸本身具有一定的凉性,穿着丝绸衣物能够给人带来清凉的感觉,有助于缓解夏季的燥热。

杨贵妃穿上这种用“蝉翼纱”制作的短襦、袖口宽大的服饰后,感到清凉舒适,她那娇艳的面容在轻薄的襦裙映衬下更加动人,宛如夏日里盛开的花朵。宫廷中的其他女性看到杨贵妃穿着这种服饰如此美丽舒适,纷纷羡慕不已。很快,这种服饰样式便在宫廷中流行开来。

由于宫廷文化对民间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宫廷中的时尚潮流往往会被民间所效仿。一些达官贵人的家眷们首先开始模仿宫廷女性的穿着,她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蝉翼纱”,并让家中的裁缝按照宫廷流行的样式制作夏季襦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服饰样式逐渐在民间传播开来,成为女性夏季襦裙的常见样式。这一设计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人体生理活动与自然变化相适应,它反映了中医文化中人体与自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观念。

冬季

冬季襦长、袖口窄小。冬季人体阳气内藏,这样的设计有助于保暖,防止阳气外泄,符合冬季养生原则。有故事记载,在武则天当政时期,那是一个政治风云变幻的年代,大唐的国力虽然强盛,但百姓的生活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这一年冬天格外寒冷,大雪纷飞,整个大唐的北方地区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由于连年的征战和一些地方官员的贪污腐败,部分地区的百姓生活困苦,很多贫苦百姓家中没有足够的保暖衣物。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百姓因缺少保暖衣物而生病,尤其是老人和孩子,他们的身体抵抗力较弱,受寒之后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如风寒感冒、咳嗽气喘等。

在民间,有一位善良的女医家,她自幼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跟随一位隐居的老中医学习医术多年。她看到百姓们饱受寒冷之苦,心中十分不忍。女医家深知,冬季是万物蛰伏、阳气内藏的季节,人体也需要顺应自然,通过保暖来保护体内的阳气。

从养生的角度讲,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就像天空中的太阳一样重要。冬季自然界阳气潜藏,人体的阳气也随之内藏于体内。如果在这个时候不注意保暖,人体的阳气就会受到寒邪的侵袭而外泄,导致阳气亏损。阳气亏损后,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

基于自己所学的中医养生理念,她开始设计一种适合冬季穿着的襦裙。她深入研究了人体在冬季的生理需求,考虑到不同部位的保暖需求差异。长襦能够覆盖更多的身体部位,减少热量的散失;窄小的袖口则可以防止冷风灌入。

女医家不仅设计出了这种服饰,还亲自教给百姓们制作方法。她在村庄里的祠堂召集了一些心灵手巧的妇女,向她们详细讲解制作这种襦裙的要点。她告诉大家,制作襦裙的布料要选择厚实、保暖性好的材料,比如北方地区常见的粗棉布。这种粗棉布虽然质地不如丝绸那般细腻,但却有着很好的保暖效果。

从养生学的角度看,厚实的布料能够阻挡外界的寒冷空气,减少热量的传导。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会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来维持体温,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减少热量的散失。穿着保暖性好的衣物就像给身体加了一层“保护罩”,有助于维持身体内部的热量。而且,在缝制过程中,要注意领口和袖口的密封性,可以用一些柔软的动物皮毛来镶边,如兔毛或狐毛,这样既能增加保暖性,又能让服饰看起来更加美观。

动物皮毛具有很好的保暖性能,这是因为它们的毛发之间有很多细小的空气间隙,这些空气就像一层隔热层,能够有效地阻止热量的散失。在中医养生中,冬季适当使用动物皮毛制品来保暖是一种常见的做法,但也要遵循适度的原则,避免过度捕杀野生动物。

在女医家的指导下,这些妇女们纷纷动手制作这种长襦、袖口窄小的服饰。这种服饰帮助很多百姓抵御了寒冷,让他们顺利度过了那个寒冬。周围村庄的百姓听说后,也纷纷前来学习制作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样式也被广泛传承下来,成为女性冬季襦裙的经典样式,体现了中医养生理念在民间服饰中的巧妙运用。

裙子的图案和颜色搭配充满中医文化韵味。以石榴裙为例,石榴有止泻、止血等药用价值。石榴裙主色调红色在五行中属火,象征生机与活力,与女性柔美相得。红色能激发人体阳气,从中医角度看,心主神明、主血脉,其色为红。

在玄宗年间,有一位公主,她出生于富贵的宫廷环境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悉心的照料。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她的兄长卷入了一场宫廷权力斗争,失败后被流放。公主因与兄长关系亲密,也受到牵连,被幽禁在宫廷的一处偏僻宫殿中。

长期的幽禁生活让公主心情抑郁,她开始茶饭不思,身体日益虚弱,精神也十分萎靡。宫廷中的御医们尝试了各种方法,但公主的病情始终不见好转。御医们深知,公主的病症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创伤导致的身体失调。

一位精通中医的道士前来为公主诊治,这位道士常年游历四方,对中医养生有着独特的见解,并且他对宫廷中的权力斗争和人际关系也有所了解。他除了为公主开方用药之外,还特别留意到公主的情绪状态。

他深知在中医理论中,人的情绪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尤其是心脏,作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其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和整体健康。心主血脉,气血的运行与心脏功能息息相关。当人情绪抑郁时,会影响心脏的功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气血不畅又会进一步影响身体的各个器官,从而引发各种身体疾病。

而红色与心脏相对应,具有激发阳气、振奋精神的作用。从养生学的角度看,阳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阳气充足则人体充满活力。红色能够刺激人的视觉神经,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促使人体阳气的激发。同时,石榴在大唐文化中也有着特殊的意义,石榴多子,象征着繁荣和吉祥。

于是,他建议公主穿上红色的石榴裙。道士认为,穿上这样充满生机与活力颜色的裙子,不仅可以从视觉上刺激公主,激发她体内的阳气,还能在心理上给予她积极的暗示,让她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公主穿上石榴裙后,那鲜艳的红色仿佛给她注入了一股生机与活力。她看着自己身着石榴裙的美丽模样,回想起曾经宫廷中的欢乐时光,心中的阴霾开始渐渐散去。随着情绪的改善,她的食欲逐渐恢复,睡眠也变得安稳起来。身体在积极情绪的影响下,开始自我修复,她的心率变得更加平稳,气血运行也逐渐顺畅,她的病情也逐渐好转。

从此,石榴裙在大唐女性中更加流行,裙子褶皱纹路模仿水流形态,寓意人体气血循环不息,体现中医对气血运行规律的理解。从养生的角度来说,人体的气血就像自然界中的水流一样,需要循环畅通。如果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像水流堵塞一样,引发各种疾病。裙子上的褶皱纹路象征着气血的流动路径,提醒女性要注重自身气血的调养,保持气血畅通,这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理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