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追寻古老的记忆
读《文化苦旅》有感。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文化却不断地被掩埋。望旧时岁月,中华同胞对“文化身份认同”产生了疑问,余秋雨就用自己的脚和笔,在九州大地上寻找被历史的尘埃掩埋着的曾经辉煌的文化遗迹,《文化苦旅》也就应运而生。
追寻古老的记忆,重现文化的光芒。《文化苦旅》“苦”的是文化传承命运的坎坷。被石灰刷白的古壁画、阳关古址遍地的尸骨、天一阁内流失的珍贵书籍……这恰好印证出文化传承之苦。在《道士塔》中,对于王圆篆这个“敦煌石窟的罪人”,文化被以三十英镑买走的悲痛跃然于我的心间,“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流血。”余秋雨也将其认为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我多么想拦下那装满了经卷和绘画的车队;多么想保护那即将失去的文化遗产;多么想拼尽全力向王圆篆讲述那些经卷和绘画是我们的无价之宝。在那一刻,我想要保护文化遗产的决心呼之欲出。
《文化苦旅》让我感受到在文字的背后,余秋雨先生的那颗纯净而又炽热的心。他站在古人曾经站过的地方,聆听着来自千百年前的气息。在他的笔尖下,流露出的是对漫漫历史的回味,显现出的是对悠久文化的观察和欣赏,这既让我感受到文化本身的独特魅力,又让我品味到他的散文独特意蕴,温润而典雅,厚重而又深沉。《文化苦旅》反映出的是泱泱华夏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遗产,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如此着迷?——是古人建造出都江堰的智慧;是敦煌壁画的无与伦比;是苏轼经历贬谪后的乐观精神;更是我对文化的热爱。每当我捧起这本书,细细品读,书里的文字让我置身事外,我仿佛穿越多年与余秋雨共同经历这场旅行,仿佛站在这个古人曾经站过的地方。天高地阔,山高水长,天地间万事万物在此刻是多么真实,这些文化遗产就像是一个个无声的“导游”,于蓦然间带我领略了文化魅力,于顷刻间向我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风景”。
追随着余先生的脚步,我领略到了植根于广阔无垠的九州大陆之上的历史与文化。因此,《文化苦旅》的每一篇我都非常喜爱,如果问我最喜欢的一篇,我想我会说是《山庄背影》。《山庄背影》展现出余先生那一代人对清代的复杂情感,承德山庄的变化历程反映出清代帝王的不同治国理念,王国维在颐和园中纵身投水的扑通声也将“文化的极度脆弱和极度强大”呈现地淋漓尽致。余先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历经百年的朝代,往往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风姿开头”,以“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落下帷幕。
我刹那间好似明白了“苦旅”的意义。对文化而言,这不仅仅是向我们展现出中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的历史变迁,与此同时也警醒我们要对中华文化的现状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讨,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谋求更好的道路。对人生而言,“苦”象征着人生之旅中经历的重重困难和挑战,“苦旅”则是我们在人生之旅中追求精神财富的过程。古有谚语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想这也是“苦旅”的意义所在。
“我在山河间找路,用短暂的生命贴一贴这颗星球的嶙峋一角。”这是《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先生说的一句话,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吾辈青年,也应不畏“苦旅”奋勇向上,享受“苦旅”的历程,感受片刻间精神的洗礼,品味灵魂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