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备战东瀛
“蕞尔小国,岂敢如此无视天威?我一定要踏平东瀛,屠尽其民!”
忽必烈的咆哮在大殿中回荡,肥胖的身体都在颤抖。殿下的文武一个个进入寒蝉,全部低头看脚,努力的让自己透明度最大化。
殿中央跪着的四个人更是把脸紧紧的贴在地上,生怕自己被怒火波及。
许久,忽必烈稍稍控制了自己的怒火,对四个人说:“都起来吧,你们历尽艰辛,送来杜国忠等人的消息,本汗一定会重重赏赐。先退下吧。”
四人赶紧再次施礼,小心翼翼的后退着离开大殿。这四人是来自的高丽艄公,带来的是5年前出使东瀛的使团的下落消息。
-----------------
时间回到1274年。十月三日,草原军从高丽合浦出发,开始第一次东征,目标是不断反抗不愿臣服的东瀛。
当时的人员安排是征东元帅忻都,右副帅洪茶丘、左副帅刘复亨,共率草原兵20000人,大小战船900艘及高丽军5600人、水手6700人。
这900艘战船是:千料舟300艘、拔都鲁舟300艘、汲水小舟300艘。千料舟是当时海上大舰,载重量达到1000石至4000石,故称千料舟。拔都鲁舟是一种快速舰,速度较一般战船快得多。
二十日,草原军顺利在多处登陆。战术、武器、人数都更占优势的草原军,很快就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东瀛的《八番愚童训》详细纪录道,草原军的箭弩有效射程为2町(1町作为长度单位,约109米),日本武士的弓箭,只能射1町左右。
而且,草原军箭尖有毒,沾上便感染或中毒。此外,草原军有震天雷的铁炮,声音如雷,威力不小。
虽然东瀛军单兵作战能力很强,却没有整体战争的战斗素养。
在草原军的攻击性下,东瀛人成片倒下,伏尸如麻。但是主场作战的东瀛人作战十分顽强,草原军固然取胜,但伤亡数量也不断增加。
更大的问题是弓箭越射越少,而且得不到补充(日本箭长,元军箭短,元军弓弩无法使用日军长箭)。
被东瀛人顽强阻止草原军无法向内陆的推进,天黑之后不得不全部撤回船上,以防备夜袭。
当夜,台风来袭。强烈的暴风雨与巨浪,无情地摧毁了200多艘战船。
本来白天的损失就让主帅忻都无意恋战,现在更是被摧毁了最后一丝斗志。暴风雨刚过,他立即下令连夜返航。慌乱撤退中,草原军还不忘将沿途日本岛上财物掳掠一空。
忻都率部返回大都后并没有把东瀛人的顽强如实汇报给忽必烈。而是把这次东征说成了一次胜利的战役。自己撤退的原因仅仅是箭矢用尽加上狂风暴雨造成了巨大损失。
本来只想教训一下日本的忽必烈听后很高兴,以为这次打击东瀛很成功,东瀛已经知道元朝的厉害了。
1275年二月,忽必烈派礼部侍郎杜世忠、兵部郎中何文著携国书出使日本。
忽必烈以为经过上一次的战斗,东瀛人已经知道了草原人的厉害。自己这次派出如此规格的使者团队,东瀛人一定会乖乖地善待使者,然后跟着使者来朝进贡通好。
但忽必烈不知道忻都隐瞒了第一次东征关键消息,更没想到上一次战争不但没有把东瀛人吓到,反而激起其国内的强烈反抗和防备。
1275年四月十五日,从高丽出发的元朝使官杜世忠一行乘船直达长门室津(今本州西南沿海山口县),意图顺利闯过关卡,到达京都或镰仓,直接和东瀛中央政权进行交涉。
不料,长门守护将杜世忠等人关押起来,上报幕府。北条时宗命将杜世忠一行30余人押至镰仓幕府,九月七日于龙口全部斩首。
杜世忠一行出使东瀛,一去几年,音信杳无,忽必烈自然知道肯定是发生了自己预料之外的事情。但是当时他的主要目标是消灭南宋,只能把这件事情暂时搁置。
直到当初随行的四名高丽艄公,辗转逃回高丽,高丽国王又把他们送到大都,忽必烈才知道了自己5年前派出的使团的最后下落。
-----------------
第二次东征必须提上日程,忽必烈不能再等。
他当即设立“征东中书省”,专门管理东征事宜。国家机器开始转动船只、粮草、军械、人马等都开始往港口聚集,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为第二次东征做准备。
此时的赵昺当然不知道这些,他还在跟沈浪学习武艺,并时不时的去各处销金窟,凹一凹自己纨绔的人设。
艮岳和蒸馏酒的热销,已经让他积累下了一笔不小的财富,虽然距离养一支军队遥遥无期,但是养养裴迹的科研团队还是不成问题。
过去的时间里,取得突破最大就是火药。毕竟这个时代,草原人都普遍使用火器了,有了自己后世的配方,裴迹他们对火药威力的改良提升自然是非常迅速。
现在的问题是虽然有了火药,但是应用却远远落后。受制于钢铁的材料质量和加工工艺,这个世代的大炮要么没有办法承受新式火药的爆炸威力,要么就笨重的无法使用。火枪更是想都不用想,
这一点让赵昺非常郁闷。就好比明明有了一箱宝贝,却撬不开箱子拿出来用一样。
其次取得突破的是水力机械的使用。大型水车同样在南宋时候就已经出现,对于以技术为传承的墨家来说,在赵昺图纸的加持下,对水车加以改进,造出水利锻锤、水利纺纱车等并不是什么难事。
同样是因为钢铁材料的问题,轴承、水力车床等“神器”影子都没有。
“没想到前世被材料专业坑,好不容易穿越了,依然被材料坑。”赵昺自言自语道。
没有合适的钢铁,别说跟草原人拉开技术的代差了,就是想在同一技术水平上通过低成本爆产量堆死他们都不可能。
看来远程指导还是不行,只能靠自己赶紧回到“主基地”,亲力亲为才有那么一点点希望解决这个难题。但是在这个没有纯氧,没有电,没有转炉,没有分析设备的时代,如何能大规模的制造不那么差的钢,他这个材料博士也是一筹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