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苏婉:伏允老儿,大国使者不拜小邦之主!
伏俟城边境。
李承乾率领众人和七百名军士驻扎在这里。
李承乾问杜正伦:“你可愿意到伏俟城去见伏允可汗,探一探他们的虚实?”
杜正伦听了,心想那伏允可汗凶狠残暴,这要是去了,不等于送死吗?
他想到此处,苦瓜着脸说:“殿下,是不是微臣哪里做错了?惹殿下生气了?所以,你想收拾微臣。”
李承乾看他那怂包的样子就想笑:“你想多了,你若不愿意去的话,那么,孤就亲自去吧。”
此时,城阳公主掐了一下身边的杜荷。
杜荷会意,赶紧向前迈了一步:“殿下,微臣愿往!”
李承乾微微颔首:“很好!你勇气可嘉啊。”
苏婉说:“我也要去。”
“你一个姑娘家,那可不行!”李承乾自然知道此次出使吐谷浑十分凶险。
“吐谷浑人总以为自己是英雄,不把唐人放在眼里,我倒是很想看看他们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李承乾沉吟了片刻,缓缓道:“吐谷浑人确实有他们了不起的地方。
他们这个民族的人性格坚韧、顽强,这也是他们强大起来的原因之一。
当初,他们生活在东北地区,后来,不远万里来到了这里,终于,把党项人挤兑走,把这块风水宝地占下了。
后来,在隋朝时期,隋炀帝派老将宇文述和观王杨雄率兵讨伐吐谷浑,伏允可汗兵败,又在党项避难。
可是,伏允可汗并没有死心,他伺机东山再起。
终于,他趁着隋末大乱,又复了国。
由此可见,他们这个民族之所以能称霸一方,也绝非偶然啊。”
“我们大唐对吐谷浑不薄,把慕容顺送了回来,开通互贸,他们却屡次侵犯大唐的边境,烧杀抢掠,难道不过分吗?”
李承乾叹息了一声:“伏允可汗不听他儿子慕容顺的话,却听天柱王的话,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啊。
不管怎么样,两国的百姓都是无辜的,如果伏允可汗能有悔改的表现,孤是不建议对吐谷浑用兵的。”
苏婉双手抱在胸前:“殿下,你是个善良的人,所以,你总是把别人也想得十分美好。
但是,有的人就是那种十恶不赦的人,你想用你的宽容去感动他们,那是不可能的,对付这种人,就得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这一次,还是孤亲自前去吧!”
“你不用去,你坐镇后方,我去,我不会有事的。”苏婉十分自信。
苏瑰施礼道:“请允许我陪他们一起去!”
李承乾说:“好吧,那你们一定要小心点。”
法通说:“殿下,小僧写了一封书信劝说爷爷与大唐修好,不知可否?”
“拿给孤看。”
法通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恭敬地递给了李承乾。
李承乾把书信打开,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称赞道:“你在大唐这几年,进步很大啊,看问题更加透彻了,如果你爷爷能听你的劝,那么,孤肯定会劝说父皇不向吐谷浑用兵。”
“小僧在此先谢过殿下了。”
第二天早上。
苏婉、苏瑰和杜荷三人前往伏俟城。
伏允可汗听说了以后,让人打开城门,放他们三人进城。
伏允可汗为了展示军威,有意在大殿门外布置了上千名甲士。
那些甲士全身盔甲,手持长矛,一个个耀武扬威。
苏婉、苏瑰和杜荷三人进了大殿。
在大殿的两侧,站立着文官武将。
伏允可汗居中而坐,站在左边的是慕容顺,天柱王侍立在右边。
苏婉揖而不拜:“苏婉奉大唐太子之命前来拜见可汗!”
没等伏允可汗说话,天柱王却先恼了:“你们见到我们可汗,为何不下跪?”
“大国使者,不拜小邦之主!”苏婉声音洪亮。
伏允可汗把手一挥,制止了天柱王,把他们三人打量了一番:“难道说李唐没人了吗?派你一个女娃娃前来为使?”
闻言,文武百官都哄笑了起来。
“我们大唐有的是人才,车拉船载,不可胜数。
不过,我们出使是区别对待的,对于那些大国,自然派遣高官前往,对于一些番邦小国,派我这样的小丫头来,已经是破例了。”
苏婉的言下之意,你们吐谷浑连番邦小国都算不上。
“你!”伏允可汗一听,气得胡子撅起老高,“好一副伶牙俐齿!”
“我不过是说了一句实话。”
“你们此次到我们吐谷浑来,所为何事?”
“我们大唐太子李承乾闲来无事,到西域诸国巡游一番,途经此处,特让我来慰问你老人家身体是否康健。”
“李承乾有那么好心?他为什么不来?”
“西域诸国听说大唐太子亲自来了,都纷纷主动前去拜访他,哪里有像你这样坐在家里等着太子来拜访你的呢?”
苏婉的意思很明显,你们吐谷浑的资格也太老了些。
“既然如此,那么,可有书信?”
“有的。”
苏婉从怀里拿出了两封书信交给了杜荷,杜荷把那两封信递给了慕容顺,慕容顺接过以后,又转交给了伏允可汗。
伏允可汗打开一看,其中一封是李承乾写给他的,另一封是法通写的。
李承乾在信上大致的意思是:
首先,慰问伏允可汗身体无恙;
其次,希望伏允可汗能不侵犯大唐边境,大家和平相处,友好贸易,造福于两国的百姓。
法通在信上的意思是劝说他爷爷不要联合党项等诸国企图与大唐对抗云云。
伏允可汗把那两封信看完之后,又递给了天柱王和慕容顺。
伏允可汗手捻须髯:“如果本可汗记得没错的话,李承乾今年不过十三岁吧?”
“是的,他刚刚行过冠礼。”苏婉态度从容。
“胎毛未褪,乳臭未干,竟然敢在本可汗的面前端架子,妄言天下大事,真是令人可发一笑。”伏允可汗不以为然,语气之中充满了讽刺。
“可汗,话可不是像你这么说的,人们常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想当初,春秋时期有一神童名叫项橐,年仅七岁,孔子却把他当作老师一样请教;
秦国的甘罗年仅十二岁,出使赵国,一下子便让秦国得到了十几座城,因此,他被秦王拜为上卿;
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冲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办法称象,他的心智超过了成年人;
蔡文姬在六岁时就能分辨出弦音,等等;
以上所说的四个人年龄都很小,却都很了不起。
而那些没有本事的人就多了,像什么夏桀、周幽王、楚怀王和晋惠帝等等,不胜枚举。”
苏婉的一席话把伏允可汗顶了回去,这话也等于在说你伏允连那些没本事的人也比不了。
“呃——。”伏允可汗顿时噎住。
“前几日,我们大唐太子已将你们两百名俘虏遣送回来,想必你们已经查验并接收了吧?”苏婉问道。
“此事本可汗已经知晓。”
“我们大唐一向爱好和平,善待俘虏,而且,你的孙子慕容诺曷钵在大唐也生活得很好。”
苏婉的意思是你不要忘了,你的孙子还在我们手上。
伏允可汗当初因为国内动荡不安,所以,把慕容诺曷钵交给了波颇带到了大兴善寺,这原本是一件非常隐秘的事,任何人都不知道。
可是,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数年后,慕容诺曷钵也长大了些,这件事便泄露了出去。
于是,李泰便收买了慕容诺曷钵,并且向他承诺,如果他能把李承乾给摔死,将来李泰做了太子,继承了皇位之后,一定保他做吐谷浑之王。
伏允可汗也曾写信给波颇,让他把慕容诺曷钵送回吐谷浑,可是,慕容诺曷钵却说在大唐生活习惯了,不愿意回去。
为此,伏允可汗很是烦恼,儿大不由爷,孙子大了,不听他的了。
伏允可汗说:“想当年,李唐曾经关照过本可汗的儿子慕容顺,如今对本可汗的孙子慕容诺曷钵也很照顾,对此,本可汗表示感谢。
不过,当初,李渊出兵讨伐李轨之时,兵力不足,不是人家的对手,找我们吐谷浑帮忙,我们全力支持他;
可是,事后,他是怎么样对待我们的呢?
国与国之间是这样,个人与个人之间也是如此,这就好比你请邻居帮忙,难道说,人家帮了你,你就忘了吗?”
对于这件事,苏婉也听说了,似乎李渊做得不太敞亮,不过,她现在身为大唐的使者,不能说别的:“可汗,我想你这话说得有点片面了。
别忘了,在隋朝时期,慕容顺出使隋朝,被隋炀帝扣押,后来,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所杀,是我们大唐保护了慕容顺,最后,将他安全送回吐谷浑;
如果没有我们大唐的庇护,我想慕容顺很难活到今天吧?”
慕容顺就在旁边,听得清清楚楚,频频点头:“是的,对于这一点,我十分感激!没有大唐的保护,我早死多时了。”
“我想,再多的金银也换不回来你儿子的命吧?你又怎么能说我们大唐没有任何表示呢?”
伏允可汗默然。
其实,那一次大唐和吐谷浑夹击李轨之后,李渊也并不是没有感谢伏允可汗,只是他的胃口太大了,在他看来,没有达到他的预期。
苏婉又说:“这一次,我又带来了一份协议,目的是希望我们两国能和平共处,互不侵犯边境。”
这几年,李世民主要忙于国内战争,628年消灭了朔方的梁师都,去年灭了东突厥,无暇西顾;
这让伏允可汗以为唐军惧怕吐谷浑的军队,因此,他在天柱王的唆使下,不断地派兵侵犯大唐的边境,多达二十余次,所获得的财物不计其数。
伏允可汗看过那份协议之后,说:“此事且容本可汗三思,你们先到馆驿休息。”
夜里三更。
伏允可汗正坐在文案内发呆,慕容顺前来拜见他:“父亲,对于那份协议,你是怎样考虑的呢?”
伏允可汗看了看他,问道:“你是怎么看的呢?”
“儿臣以为,父亲应该签下这份协议,从此以后,再也不要侵犯大唐的边境了,或许我们吐谷浑可保无虞。”
“你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一,儿臣在大唐多年,耳闻目睹,如今的大唐已经不是以前的大唐了,实力雄厚,军队的战斗力极强;
前几年,天可汗李世民忙于内乱,所以,他会对我们容忍,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啊;
其二,像李靖那样战神级别的将领,我们吐谷浑谁人能敌?
东突厥在鼎盛时期曾经拥兵百万,结果怎么样,还不是败给了李靖?
其三,我们失去了像东突厥这样的盟友,指望党项是靠不住的,我听说,李承乾已经到党项去过了,拓跋赤辞有意投降大唐啊。”
“什么?这小子难道连自己的岳父都不管了吗?”伏允可汗很生气。
“党项共有八部,其他七部都要降唐,他一个人又怎么能左右得了局势呢?此乃大势所趋啊。
更何况您的孙儿慕容诺曷钵尚且在大唐,难道你不顾他的性命了吗?”
“这——。”伏允可汗听了儿子的话,沉默不语。
“天可汗说了,无论是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都一视同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啊。
您老人家再想一想,当初,我们国力强盛之时,隋炀帝比不了李世民,隋军的战斗力更是不如唐军,我们都打不过隋军,被人家灭了国;
如今,虽然我们复了国,可是,我们偏居一隅,已经元气大伤,大唐幅员辽阔,蒸蒸日上,我们能是人家的对手吗?
天可汗能既往不咎,原谅我们多次侵扰他们的边境,这该是怎样的胸襟和气度呢?
因此,请父亲大人不要犹豫,千万不要听别人乱说,善待来使,果断地签下协议,从此,臣服于大唐,年年向大唐进贡,两家修好,此乃天赐良机,也是万全之策,如果您老人家不听良言相劝,执意要与大唐为敌的话,那么,我们吐谷浑的大祸就不远了。”
“你说得对,你且回去休息,明日,我当再次召见使者,当面签下这份协议。”伏允可汗说。
“父亲英明!如此,吐谷浑幸甚!儿臣告退!”慕容顺说完,走了。
伏允可汗心乱如麻,坐立不安,他倒背着双手,低着头,在厅堂里来回直溜。
有侍卫进来向他报告说:“天柱王求见!”
“快请他进来!”
时间不长,天柱王从门外进来了,施完了礼之后,冲着外面喊了一声:“抬进来!”
有四名军士用担架从外面抬进来一具尸体,轻轻地放在地上,尸体上蒙着白布。
伏允可汗不知道怎么回事,问道:“这是谁的尸体?”
“请可汗自己观看。”
有一名军士把白布揭开了。
伏允可汗闪目观看,原来是自己的孙子慕容诺曷盆。
他伏在慕容诺曷盆尸体上,老泪纵横,放声大哭。
天柱王在一旁解劝。
过了好半天,伏允可汗终于止住了悲声,问道:“是谁杀了他?”
“除了李承乾还会有谁?”
“真是他杀的?有什么证据吗?”
“有啊,有信为证!”天柱王一边命手下人把尸体抬下去,一边拿出了一封信递给了伏允可汗,那封信正是光化公主所写。
伏允可汗把那封信打开一看,信上大致的意思是,李承乾派手下人捉住了慕容诺曷盆,并且把他的双臂捆绑了起来;
后来,他们在沙漠里遭遇了龙卷风,由于,慕容诺曷盆双臂无法伸展,所以,从半空中摔落了下来,死了,究其根源,是李承乾害死了他;
另外,光化公主在信上还说,拓跋赤辞有降唐之意,党项的七部首领也打算降唐,希望父亲果断采取措施云云。
天柱王素来与慕容顺不和,两个人针锋相对,明争暗斗,尤其是在对待李唐的态度上,两个人的意见完全不同。
慕容顺有降唐之意,他却坚决反对。
天柱王担心如果有朝一日慕容顺当上了可汗的话,可能会对自己不利。
他计划着一旦伏允可汗死了,他就要发动兵变,自立为可汗。
他趁机劝说:“可汗,你不要认为李承乾年龄小,啥也不懂,事实恰恰相反,他的内心奸诈而又狠毒啊。
说句不该说的,我们谁都可以降唐,唯独可汗你不可以降唐。”
“为何?”
“可汗,你精通历史,难道你忘了,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八十三万大军南下,攻打东吴,东吴的张昭等人都劝说孙权降曹,只有鲁肃劝他不要投降;
因为那些大臣只为自己的前程着想,他们投降了以后,还能得到官位,而孙权若是降了曹操,又能得到什么呢?
最后,鲁子敬力排众议,所以,孙权才决心抗曹,他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终于,赤壁一战,以少胜多,火烧了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
如今,你现在的处境和孙权不是一样吗?
因此,你也坚决不能投降李唐啊!
李世民最狠毒不过了,他表面上一套,背后又是一套,你想一想,所有曾经反对过他的人,像什么薛举、薛仁杲父子、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都被他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