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写作是“拉分之王”,更是核心素养
语文学习是个庞大和复杂的体系。语文能力的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写作能力更是核心的语文能力。在小学阶段,教师采用简单而高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初级的写作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也能帮助学生快速提升受用终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能力是学生的“硬核”竞争力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也就是说,学好语文能让学生变得会说话,也会写作。大人们也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体会到语文的重要性:和他人相处沟通,要会说、能说;而在工作岗位上,不仅要拥有沟通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因此,“得语文者得天下”并不夸张,家长对孩子的语文学习也是越来越重视。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识字量的多寡、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对题目的理解与分析水平;文字表达能力则直接影响学生在回答其他学科问题时的严谨性与完整性。因此,学好语文能让学生在其他学科的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综上所述,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语文学得好,为升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能力是学生最基础、最核心和最重要的能力,因此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语文一直是主科,特别是高中阶段。语文考试分数越高,越容易与其他学生拉开差距。所以,想要在考试中脱颖而出,语文成绩一定不能差。
近年来,高考语文测试的难度在不断提高,对考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语文考100分可能比较容易,但考120分甚至更高,却变得异常艰难。语文学科的特性是大量词、句、段的积累与运用,想靠短时间的突击来提分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想要高考语文得高分,必须从小重视语文,只有持续积累,才能实现不断突破。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写作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
语文能力的高低,表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我认为,写的能力才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这是因为写作活动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正所谓“文如其人”,写作不仅反映一个人的读写能力,还反映一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反映他的阅读量、阅读面、阅读品位,反映他的立场、观点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及方法。
通俗地理解,语文学习的过程,是获得读写能力的过程,是把朦胧的思想变为清澈的思想、把不清楚的语言变为有条有理的语言的过程,其实也是提升思维能力的过程。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能写出规范的文章,意味着他能熟练地使用语言文字,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行文结构和材料,能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要呈现的故事等,有完整的认知和体悟。但一个人能分辨一篇文章哪里语言精妙、刻写生动,能拆解文章的结构,知道文章表达了什么观点、抒发了什么情感等,却未必能写出好文章。因此,有理由认定,写作是复杂、高级的脑力活动,在语文能力构成中占据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