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的立场
估计一些同行看了这个标题会认为:公关有什么立场?两头受气,里外不是人。
公关人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扮演什么角色或有何立场,自己可以选吗?面对外界,察言观色、小心说话,甚至还要低声下气、言听计从。在公司里面,要不做夹心饼干,要不努力刷存在感。如果发现内部问题,即使指正出来,也可能人微言轻,没有任何水花;或者等事件爆发,在外面求“爷爷”告“奶奶”,把危机平息了事。所以许多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中庸之道,有容乃大。天下太平是最高境界,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我的问题:这种“和谐”真的可以长治久安吗?放眼这些年发生的企业事件、危机,抛开外在因素,很大比例的危机都是因为企业自欺欺人或姑息纵容,从而酿成大祸。
可能有些同仁很委屈:“我们提出质疑了,但业务部门要不几句话打发我们,要不就一脸不耐烦地说:‘你们不要把那些法规、条例读了一遍又一遍,更不要吓唬我们。如果真的有问题,那也是你的工作。你就应该搞定一切,别来烦我们。’”最得罪不起的是会搬出公司利益和业绩吓唬人的这些业务部门,而且还一幅盛气凌人、理直气壮的样子说:
“我们有AOP(Annual Operating Plan,年度经营计划)压力、流量压力,你们有吗?我们在前线冲锋陷阵,已经熬了几个大夜了。你们不要在这里浪费我们的时间,讲些有的没的事情。”
“‘6·18’和‘双11’,这两个黄金销售季必须抓住。别人都在做直播,我们也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跟上。现在这个系统只是有一点瑕疵,肯定不会出问题的。”
“这个促销活动和规则可能不够完善,但没有时间修改了。我们必须赶在节日前上线。这是年底最后一波冲销售业绩了,成败就在这一战。如果现在叫停,难道你想大家都拿不到年终奖吗?”
“顾客数据、台账记录是我们的商业机密,是我们的命根子。这些数据当然不能提供,更不能接入外部系统。如果泄密了或者被竞争对手拿走了,你负责?”
“达到你说的这个要求和标准,我们就需要全面升级系统。你知道需要花多少钱吗?这个预算从哪里出?如果再影响了财报数字麻烦就大了。”
“不要大惊小怪,你们懂不懂创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都按照你们的要求来,这广告和促销活动哪里还有吸引力?”
“不管你们能不能按期拿来消防安全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反正这家店必须按期开业。如果因为没有许可证而被罚了,就是你们公关部的责任。”
……
这些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怎么办才好?先分享两个案例。
案例1:
早些年,Y公司内部还没有“宣传品审核委员会”(Marketing Communication Committee,MCC,负责审批所有对外宣传品)。我们差不多也是等新产品上市后,与消费者同期看到所有宣传物料。有一年,品牌上市一款新品,我们盯着餐厅海报上“阿拉斯加深海鳕鱼”的字样,神经马上就绷紧了,立即找企划部、采购部同事求证产品原料的产地等广告里发布的信息。果然,相关部门也接到了消费者投诉,要求公司提供“原料来自阿拉斯加”“多深算深海”和“到底是蓝鳕鱼还是银鳕鱼”等相关证明材料。由于时间紧,我们先提供了部分资料,但不符合要求,让我们补充,这么一来一往,外部沟通经历了好几轮。而企划负责这个项目的同事认为这个宣传没有问题,是公共事务部办事不力,还来来回回找他们要资料,把事情搞复杂了,于是在配合过程中带着一些情绪。于是我就邀请她和市场分公司同事一起去主管部门接受问询,并做笔录,折腾了大半天时间。结果经历这么一回合后,对方表示:第一,已经充分认识到问题,会提醒团队以后注意;第二,后续一定积极配合,但今后也不再参与此类对外的相关沟通了。这个案件结束后,我们认真做了总结,并在内部分享,得到了各部门的重视。
早些年,小肯的餐厅数量在业界已经一骑绝尘,所以品牌上新品、做促销……都会引发多方关注。俗话讲“枪打出头鸟”不是没有道理的。大家随处一张望,身边就有小肯,就能吃到相关产品,当然就会额外多看两眼,自然也就容易骨头里挑刺。另外,各业务部门也需要不断学习。例如,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列明的违禁词“最”“第一”等,就需要帮助企划部同仁透彻理解,并将其牢记在心。有一段时间,广告宣传捅了几个娄子,负责投诉的协会老师对我语重心长地说:“这种错误也能犯?本来以为你们是数学没学好,现在看来语文也不好!”这个时候,除了道歉、认错,做任何辩解都没有意义,更没必要告知这是哪个部门出的错。但回到公司后,就必须帮助相关部门认识并改正错误。好在“不打不相识”,大家在磕磕绊绊中开始相互理解、精诚团结,并不断学习成长。
案例2:
这些年电商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重视线上生意。为了吸引顾客,可谓十八般武艺齐上阵,设计了诸多促销活动。线下门店有自己的方案,自营官网商城又是一套,而各个第三方平台上的旗舰店还要根据平台要求再做一套“算数复杂”的方案,结果就是各种各样的推广活动把顾客看得云山雾罩,设计方案的市场部人员自己也都头昏脑涨,只能依赖电脑系统跑数据来核验这些方案之间是否有价格冲突(Bug)。这也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听说某个品牌被消费者投诉“声称全网最低价,但其实不然”的核心原因。我相信通常情况下大公司不会搞什么“价格欺诈”,拿品牌信誉去冒险,而是它们活动多且复杂到自己都已经搞不清楚了。
我在L公司处理的案子多与电商有关。一天,主管部门通知我们接到两单投诉。一单指出我们官网上的一件运动衣材质“全棉”的标注与实际标签不符;另外一单说衣服买贵了,消费者没有享受到宣传中的优惠价格。我们团队研究了这两单案子后,我凭直觉意识到这应该不是电商团队主观犯错,因为没理由,也没必要。但要搞清楚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就需要在后台追溯所有的历史数据,一一截屏,然后再分析排查。这个工作量可想而知。结果电商团队的负责人冲着我的团队成员大发脾气,指责给他们工作添乱。我只能回应:“两个案件的定性很重要。如果不能提供充分的证据材料证明品牌不是有意犯错的,那结果只有一个,顶格处罚也不无可能。如果你担得起这个责任,就请书面邮件回复‘因为太忙没有时间提供支持’。等行政处罚决定书下来,我会转给你们团队负责缴纳罚金。”结果在很短时间内,我们就收到了电商团队小伙伴提供的海量资料。我们研究了所有资料并一一对比后,发现果真是系统出了问题。主管部门很专业,认真研究了我们提交的所有材料,并到公司调研问询,最终认可了我们的整改报告。这件事之后,电商团队对我们友善了许多。
所以说,公关团队需要帮助公司管理层和相关业务团队充分意识到,外界产生任何质疑,这绝对不是公关部的错,更不能只寄希望于公关部冲出去搞定一切。
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整套有效的风险预防机制,从根本上杜绝问题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公关部的职责是帮助企业把伤害、损失降到最低,最大程度维护企业声誉,呵护外界对企业的信任和理解。
不可否认,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这种现象。企业出了问题,对外发言的公关负责人态度很好,给了一堆理由,表现得很无辜很可怜,但就是不认错、不道歉,捣糨糊、打太极;再或者态度、立场都有了,而给出的解决方案不痛不痒,没有丝毫诚意。这两种做法看似维护了企业利益、减少了损失,实则对品牌的杀伤力更大,而且有蝴蝶效应,不值得效仿。
公关部需要与内部达成共识:第一要务是搞清问题所在,然后才能相应制订应对方案和后续行动计划。如果是外界误会,那公关人就要有理有据、不卑不亢、顶住压力,该找哪个部门就找哪个部门反映问题,争取外部的理解和认同;但如果是自身有问题,内部相应业务部门就一定要全力配合,大家在第一时间坐下来,快速找出解决方案,诚意十足地解决问题。
简而言之,公关的立场:坚持正确的事情,做该做的事情;看到不对的事情,不能装聋作哑,要想方设法纠偏纠错。
这两句话看似简单,却是一项很讲智慧的技术活儿。哪怕都是为了公司好,但如果和内部业务部门处成了敌人,那只能是四面楚歌、孤军作战,也不可取。所以不妨尝试一下:互换立场,共情讲理,追求共赢。
实际上说了这么多,都是公关部在公司内部的立场。在外界眼里,公关的立场就是公司的立场。
公关人的一言一行都传递着其所在公司的价值和文化,在政府、媒体、公众的眼中和心中映射出“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的印象。
打造得人心的品牌,拥有得人心的团队,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