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0:发家从小山村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重生1980(求收藏,求追读)

青年模样的陆卫民正蹲坐在一张小板凳上,低头看着地上,眼神空洞,舌头舔了舔干燥开裂的嘴唇,手轻轻抚摸略微扎手的下巴。

从坐下来开始,他太阳穴的位置一直突突的,头晕脑胀。

他现在有点懵,在想自己这是发生了什么情况!

因为在他当前的意识里,自己是生活在21世纪的2025年,年龄是67岁,昨天晚上参加聚会时就多喝了几杯,醉醺醺的回到家,刚躺床上就睡了过去。

结果他这一觉醒来,一睁开眼就发现自己来到一个他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自己安平村的老房子里。

吓得他赶紧从床上爬起来,扫了一圈房间的物件和摆设,看了床头墙上挂着的小日历本,定晴一看,心里如千万头草泥马在奔腾!

日历上面的日期是1980年1月20日。

给自己脸上来了一巴掌,那火辣辣滋味让他知道了,自己不是在做梦。

他似乎是真的回到了1980年

1月20日!

他还没搞清楚是自己是怎么回事时,他爸直接被推门而入拉去村里晒场开会。

在他的意识里,他爸已经因病去世十几年了,所以当他出现在自己眼前时,整个人直接惊呆住了。

于是他就这么浑浑噩噩的来到了晒场开会,飘散出去的思绪都还没收回来呢。

此刻安平村的晒场上,已经是坐满了村民,人挨着人,乌泱乌泱的。

除了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外,全村的村民们差不多都来开会了。大人们拎着小板凳坐在中间位置,外围是一些小孩子,嬉戏打闹!

陆卫民所在的安平村现在的行政管理机构还是生产大队,生产队的模式在1984年才会取消。

今天开的全体村民大会要进行的事项是抽签分田地。

国家自从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以后,各地按照当地情况,开始陆陆续续实行起来。

安平村生产大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

大会开始的时间定在上午九点,因为还差十来分钟的样子,所以这会儿村民都在等着开始。

陆卫民此刻脑子有点懵,需要整理一番,压根对开会提不起兴趣来!

再说了,不就是抽签分田地嘛!能有他搞清楚自身的情况重要?

只是这会儿会议还没有开始,整个晒场因为村民们说话而闹哄哄的,震得他头疼。

不过,在他的大脑整理和分析后,结合自己看看的种种,可以确定,他是真的回到1980年,回到了自己22岁的时候。

他觉得自己就像小说里写的那样,是重生了!

如果真的这样,这…他妈,真是太牛了!

本来他之前的人生过得就一塌糊涂,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能活一天就是一天。

没有想到,老天爷竟然还会给他读档重来的机会。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回到的时间是1980年,说好也不好的年代,要啥没啥,样样都缺,生活条件还不好的时期。

所以他不知道此刻自己是该哭还是该笑了。

晒场主席台上,摆放一排久经风霜的方木桌,大队干部们纷纷坐下,中间坐着的一位相貌黝黑,身形精瘦,个子高高的中年男人,他穿着一身满是补丁,并且已经洗得褪色的绿色工服。

这个说话的中年男人就是陆卫民他爸陆建成,这时候是华南地区桂省一个叫安平村的生产大队的大队长。

陆父今年50岁,他16岁参加解放军,打过大仗,跟随部队从北边一直打到南方。

解放后,他跟随部队来到华南地区剿匪,之后因为一些事情留在了武山县,再后来工作需要,来了安平村,之后和本地女青年张丽珍,也就是陆卫民他老妈,结婚生子,就这样扎根于此。

陆父低头看了手腕上的表,看时间差不多了,拿起铁质的大喇叭喊道:“安静一下,准备开会了!”

晒场逐渐安静下来。

陆父在主席台上说的语言是壮语,只不过口音不怎么正宗,有些蹩脚。

因为安平村的村民基本上都是壮族人,日常交谈都是用的壮语。

至于普通话嘛,对于老一辈人来说,基本上不会,但是会说西南官话。

陆父之所以壮语说得蹩脚,因为他是北方人,留在这里后为了方便交流才学了壮语。

结果学了这么多年,还是不太行,说起来不怎么流畅,磕磕绊绊的,大概是没有学习语言的天赋吧!

安平村生产大队从去年年中开始,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来准备这个分田到户,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知道要分田地后,安平村的村民们感受是喜忧参半,既有乐意的人,也有不愿意的人。

但毕竟分田地是国家的政策,不愿意的村民也没有办法。

不愿意的理由其实很朴实,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养活自己。

因为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全村人搭伙劳动,很多人都习惯了,所以对未来有些迷茫。

把田地分到各家各户后,每个家庭都将拥有田地,今后就是要单干了。

想要收成好,就看自己勤不勤了!

一句话,今后全凭本事吃饭。

既然已经决定了分田地,包括不愿意的村民们,都希望自己家抽签能抽到一块好田地。

位于华南地区的安平村,耕地情况有些错综复杂,陡峭的山地多,可耕的土地少。

一块肥沃、平整的田地,弥足珍贵。

安平村共有135户,人口有600多,旱地只有300多亩,水田也就是200多亩。

田和地加起来算,人均还不到1亩,在整个陆圩公社的所有有村子里,条件不是那么好,人均耕地排名倒数第一。

这么少的耕地,肯定是养不活安平村的600多人,真正的依靠就是他们村有的4个山头的松树林,总共1000多亩。

在过去大锅饭时期,安平村一年的收入里面,有一半是来自上山采割松脂,卖松脂获得的。

就是因为依靠这4个山头的松树林,安平村才不至于喝西北风。

不过这4个山头并不在这次分田地里面,因为这一批的松树还有几年才会成材,也不是耕地,所以就没有计入进去。

今天他们家来开会的并不是只有他陆卫民一个人。

他们全家人也都来开会了,就在他边上坐着。

他们家一共有兄弟姐妹4人,陆卫民上面有一个大5岁的哥哥和大2岁的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小6岁的妹妹。

他们家是按照出生顺序称呼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这样叫。

老大叫陆卫国,今年27岁;老二叫陆卫华,24岁;他自己是老三,叫陆卫民,22岁;老四是小妹,叫陆卫红,年纪只有16岁。

老大陆卫国已成家生子,妻子叫郭淑娟,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陆子明今年5岁,小儿子陆子扬则是2岁。

孩子此刻正被奶奶和妈妈抱在怀里,小的比较老实,在奶奶怀里玩着自己的手指。

大的就比较调皮,总想着挣脱他妈的怀抱,跑出去跟外面的小孩子们玩耍。

主席台上,在村民经过提醒稍微安静下来后,大队的干部们开始给村民讲解说明这次分田地的情况。

这时陆卫国转头见到弟弟的脸色有些不对,用胳膊碰了碰他,轻声说道:

“老三,你脸色不对啊,是不是没吃早饭,要不要回去吃了再过来?”

被自己大哥这么一问,陆卫民已经稍微回过神来,摇摇头说道:“哥,不用,我这会儿不怎么饿,等开完会回去再吃吧!”

老二陆卫华听到弟弟没吃饭,也开口劝道:“阿民,后面还要抽签,这个会肯定要开很久,你还是回去吃饭再过来!”

与陆卫民差2岁,今年24岁的二姐陆卫华现在还没有结婚。

因为她打小学习就好,自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重新拾起课本,搏命努力复习了近一年的时间后,在1978年夏天考上省里的大学。

是他们安平村的第一位大学生!

现在正值放寒假中,所以这段时间在家,今天她也被陆父拉过来开会的。

陆卫民现在压根就没有心情管自己吃没吃早饭,肚子饿还是不饿,现在的自己脑子有些乱,还处在整理当中。

他在想自己既然回到这个年代,这今后自己的人生该怎么走!

“二姐,真不用,我现在不怎么饿,正想事情呢,想想自己往后是要走什么样的路!”

话刚说完,吹来了一阵冷风,陆卫民赶紧扣上有不少补丁的工装上衣,然后把手插进口袋,缩了缩身子,抵御着呼啸而来的冷风。

陆卫华听到弟弟说要考虑自己今后要走的路,一脸惊讶的说道:

“咦?阿民你这是开窍了?呃…不过都这会儿了,才开始想往后要走的路!前几天艺清问你往后要做什么的时候,你还觉得不耐烦呢,跟她吵一架。

这不,回娘家到现在都没有回来,你这真是的!”

陆卫民听了二姐说的话后,先愣了一下,发问道:“艺清?谁啊?”

陆卫华以为弟弟是在装傻充愣,顿时有些恼火,用手肘狠狠地给了他的腰来了一下。

“艺清是谁?是你媳妇啊!”

被恶狠狠地肘了一下,让陆卫民记起来了,艺清是他媳妇的名字,全名叫李艺清。

只是前世他叫自己媳妇的名字都是用的壮语,发音是“哒星”,普通话就是“阿清”的意思。

而二姐喊她“艺清”,壮语的发音是“咦星”,所以他才没有反应过来!

“我就说感觉好像缺了什么,原来是自己媳妇阿清回娘家了啊!”陆卫民轻声嘀咕着。

他的记忆里,在分田地大会的前三天,自己跟她吵了一架,所以她生气回娘家了!

等等,阿清回娘家,今天又是开分田地大会的日子!

本来他这脑子还是处在混乱阶段的,瞬间就清醒了过来。

他记起来了,上一世就是在这一天,发生了一起意外事故,也就是这起意外事故彻彻底底改变了他与他媳妇李艺清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