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0:发家从小山村开始](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58/52075758/b_52075758.jpg)
第20章 午饭(求收藏,求追读)
路上,陆卫民看着街道两旁那些低矮的房屋,心里其实是很难将眼前这些落后、破旧、杂乱的景象与后世高楼林立、干净整洁的繁华景象相比较。
很难想象,在短短四十年的时间,眼前的这些街道会是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他是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无不是在心里感慨时代发展的速度。
自由市场离县水泥厂不是太远,也就三四公里的距离,陆卫民骑自行车只花了十来分钟就到了。
自从自由市场关闭后,陆卫民就再没有来过了,即使是几年前它重新开了起来,自己也没有来过,所以他也挺好奇现在是变成什么样子了。
自由市场有卖旧自行车的这个消息他是从阿强哥那里听到的,因为阿强哥也是听说,究竟有没有他其实也不确定,需要到了地方问问看。
当他缓缓地骑着自行车抵达自由市场后,瞧见了砖瓦房之间的小巷里可谓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
放眼望去,众多摊贩就错落在小巷道路的两旁,一个个简易的摊位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
不仅摆摊的人数多,而且过往前来买东西的顾客也是络绎不绝。
只见那些摆摊的小贩们个个精神抖擞、热情洋溢的样子,他们扯着嗓子不停地高声吆喝着,想要吸引更多顾客来光顾自己的生意。
整个市场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陆卫民在自由市场原来的入口处下了自行车,然后推行着车子慢慢地向里面走去。
然而,他甚至都还没来有往市场里面走呢,扑鼻而来的香味,直往他的鼻腔里钻去,使得原本就已经饥肠辘辘的肚子瞬间开始咕咕叫了起来,饥饿感愈发强烈起来。
他心里想着,反正自己赶不回家吃午饭了,要不就在市场解决午饭算了。
不过在解决午饭前,他得先把正事给办了,看看有没有卖旧自行车的。
在走进这充满着烟火气息的自由市场后,摆在眼前就是各式各样的小摊,让人目不暇接。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卖吃的摊位。
有的摊主就是现做现卖,那食物的香气扑鼻而来,引得过路的人纷纷驻足观看。
他们这些小吃摊的摊主们,熟练地操持着炊具,或煎或炒,或蒸或煮,每一个动作都显得很娴熟,做出来的食物令人是垂涎欲滴。
当然,除了有现做现卖的食物之外,还有不少已经做好的成品小吃就摆在摊位上,那样子不比现做现卖的差。
成品的小吃就是些米糕、糍粑等,无一不是本地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地方特色那是相当的浓郁。
除了有卖小吃外,还有一些摆卖干货的摊子,像木耳、香菇、腐竹、黄花菜、花生、红薯干等。
干货都是山上采摘的,经过风干或晒干处理好,像这种野生干货在后世卖得老贵了,放在此时这年代却不怎么值钱。
在干货的摊子里,掺着不少卖晒干的草药小摊。在地上铺张破布,草药摆上,就直接开卖了。
因为壮族先民过去的生活实践中认识到了一些药物的性质和作用,逐渐掌握简单的治病方法。
壮医药在吸收了中医药的部分理论和方法后,渐渐的形成了壮医理论体系。
所以在当前看病不方便的年代,他们壮族人如果有什么小病小灾,不怎么去医院的,都是用先人流传下来的那些治病药方,根据疾病来买草药回去熬煮着喝。
所以在市场上才会有很多摆摊卖草药的摊子。
再往里走上几步,开始看到售卖有一些符合时代款式的衣服和布鞋等衣物。
陆卫民简单的看看,发现卖的这些衣物做工挺精细,看样子还是手工做的。
他问了下价格,发现卖的衣物比供销社卖的衣物便宜不少,并且质量还很不错。
继续往里面走,还能发现一些卖手艺的小摊。
比如有帮磨剪刀和菜刀小摊,老师傅那些菜刀剪刀在磨刀石上有规律的磨着,它所发出的“唰唰”声还挺好听。
还有就是理发的,可以剪头发、刮胡须、洁面,而这些摆摊的很多都是在国营理发店剪了几十年头发的老师傅,退下来后就来市场发挥下余热,顺便挣点钱。
此外,还有就是修补衣服的小摊,摆摊的都是些中年妇女,她们的那双手那是相当的巧,在没有缝纫机等工具下,仅仅依靠双手就能完成像做衣服、补破洞、改尺寸等活计。
在八九十年代,不少人就是依靠这种缝缝补补的手艺养活儿一家子呢。
虽然被各式各样的小摊迷了眼,但陆卫民可没有忘了正事。
但是他转了一圈后,并没有找到有人买旧自行车,于是他就有些怀疑自由市场有卖旧自行车的事是不是真的?
谨慎的他决定找人问问,确认自由市场到底有没有人卖旧自行车。
他找了一个在自家门前摆摊卖煮粉小摊来问,摊主是一位中年妇女,样子看起来比较和善,并且挺热情的,他如果去问感觉会告诉自己。
同时她也是这儿的居民,应该会知道市场哪里有卖旧自行车。
陆卫民才刚接近煮粉摊,都还没来得及开口询问,作为摊主的中年妇女立刻冲着他用夹壮的普通话喊道:
“同志,吃粉吗?一碗素粉1毛钱,现煮的,还可以加菜码,荤的素的都有!”
本来陆卫民想去问问自由市场哪里有卖旧自行车的地方,但是想到人家可能不会无缘无故告诉自己,正好自己也要吃午饭,于是就打算在她这儿解决了。
而他在她家吃了粉,到时候问起市场卖旧自行车的地方,想来她应该是不会拒绝的。
他推着自行车来到煮粉摊前,看到摊上摆放着一些加菜的菜码,可以供客人挑选。
她家的菜码种类并不多,都是用的搪瓷盆装着,里面已经卖得只有一半的量了,看样子手艺不错。
不过她家菜码不多,荤菜有两个,一个是纯猪肉的炒碎肉,另一个是木耳炒猪片,素菜比荤菜多一些,有四个,有炒油豆腐、茄子、木耳碎和豆芽菜。
“同志,如果想加菜,肉菜码3毛钱,素菜码1毛5分,满满的一勺量呢!”煮粉摊的摊主见到陆卫民有意,热情的介绍着。
陆卫民本来是想加菜的,但想到自己自己现在的情况,兜里没什么钱,所以止住了想加菜的想法。
他用普通话答道:“不用,就给我来碗素粉就行,简单的吃两口就行,等会儿还要办事呢!”
“行,那要几两,1毛的素粉是3两粉,加粉每两是2分钱。”
陆卫民遗传了他爸北方人的体格,将近一米八的个头,所以饭量挺大的,所以直接要了4两的份量。
“好嘞,稍等一会儿,马上就好,可以先到旁边的桌子等。”
虽然陆卫民没有加菜,只要了碗素粉,但是摊主还是面带着笑容,一点也没有表现出不满。
不仅态度好,手脚还很麻利,跟陆卫民说着话的那片刻就已经开始煮粉了。
米粉的份量是已经提前称过,一小团就是1两,按要求的份量直接拿就行。
因为生意很好,只有三张矮桌的煮粉摊差不多坐满了人,陆卫民停好自行车,在边上等了一会儿才等到一个空的座位。
他坐下来后把客人吃完走人的碗筷挪到一旁,然后看到桌子上放着一个小瓷罐,打开一看,里面是摊主自己做的辣椒酱。
一见到有辣椒酱,无辣不欢的陆卫民就乐开了,本来还担心这素粉没啥味,在上一世已经吃叼的胃口会吃不下去,现在看来是可以吃得下去了。
陆卫民刚坐下没多久,他的4两素粉就煮好端过来了。
摊主端来粉的同时顺道把客人吃完的碗筷给收起来,然后用抹布擦一擦,就完成了翻台,动作干净利落。
陆卫民低头看了自己的素粉,量是挺多的,有放些蔬菜和葱花,就是汤面上就飘着点点油花,可以说是一点油水也没有。
这会儿他也没有功夫嫌弃这个那个了,能有这么一碗素粉吃已经算不错了,挖了一大勺辣椒倒进碗里,“呼哧呼哧”地嗦了起来。
因为太饿的缘故,陆卫民没多久就吃光见底了,这素粉的味道谈不上有多少好,但是这辣椒酱的味道是真的香。
他估计这家煮粉摊是因为辣椒酱好吃,生意才能有这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