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一桶金
不大不小的店里坐满了人,整整十张桌子。空缺的位置少的可怜。见店里已然爆满的情况。张掌柜指挥着婉君和福星在库房里拿一些桌椅支楞在店门口。
好在九月的天气很是爽朗,院门口的桂树上满满当当开了整树的桂花。凉风袭来满是沁人心脾的香气。
桌子实在重了些,婉君只好帮忙搬着板凳。搬完最后一张桌子,福星累的直靠在椅子上。大口吸着气。
婉君揉了揉发酸的手腕,问道:“今日怎会有那么多人,看样子都是些赶路的。”
“这些呀,多是去参加今年乡试的书生。”
“我们这个店距离城里不过是半个时辰的脚程便到了,因此很多到这的书生都会停下来歇脚和休整的。”
来不及思考,徐娘子的声音又传了来。
只不过这次她稍微顾及了些,没有扯着嗓门的叫喊。
而是笑得满面春风,谄媚道:“婉君姑娘,店里人手不足,你看你能否和福星跑堂,帮着传菜呀?”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外间的桌子上也坐了大半的客人。婉君不是不识时务的人。自然答应道:“可以。”
后厨忙的热火朝天,就大牛一个人忙的够呛。张掌柜只管收银和招呼客人。,这厨房不就只剩下大牛了嘛。
看着灶台上垒在一块的盘子,砧板上还未切的猪肉,蔬菜。
婉君有些头疼。
“婉君姑娘,这份菜是外间白衣服公子的,麻烦你送过去。”,福星端着盘子递过来。
看着盘子里绿色的青椒和肉丝。她哪知道这菜是什么名。
乘着福星上菜之前,忙问道:“这菜是什么名?”
厨房里锅铲和铁锅碰撞的声音,热闹欢快极了。连连盖过了婉君的声音。
婉君只好端着往外间去,找这白衣服的公子。
婉君端着菜碎碎念:“白衣公子,白衣公子”,定睛一看,入眼的大多都是身穿白衣,踩脚黑色布鞋的书生。她如何分得清是谁的菜呀。
只好端着菜小声问道:“谁的肉丝青椒一起炒?”
众人你看看我没我看看你,终是无人应道。
婉君只好在里间问道:“哪位公子的肉丝青椒一起炒?”,吓得张掌柜忙跑过来,一脸歉意的对着众人道:“抱歉,抱歉,新来的帮厨。大家勿怪。”
安抚好客人,张掌柜才对着婉君道:“婉君姑娘这是青椒肉丝,不是肉丝青椒一起炒。”
婉君想,这凡间就是果真不同凡响,菜名都起的如此简洁。若是放在九重天阙之上那定然是:“美味鲜香肉丝遇上辛辣翠绿小青椒。”
婉君愣神之际,福星只好接过盘子。吆喝道:“青椒肉丝好了”
只见一白衣客人放下书卷,拿起手中的筷子。福星赶忙递了上去。
“婉君姑娘,要是不行。你就去后厨帮大牛切菜吧。我来传菜。”,说完福星像脚上着火似的一溜烟跑了。
婉君只好来到后厨帮大牛切菜,看着砧板放着的猪肉。对于很少吃荤腥的婉君来说有些这猪肉实在是不知如何是好。
问道:“大牛哥,这猪肉怎么切?”
为了防止像之前一样切掉大牛的半袋土豆。婉君这次便上道的问了一嘴。
大牛一边炒菜一边道:“看到猪肉一条一条的纹理了吗?看到的话就逆着它的纹理竖着切断就可以。切记不要顺着横切。”
婉君翻看着猪肉实在是不明白何为竖着何为横着,她不得不出去找徐娘子帮忙。
“徐娘子,你如今能否教我切猪肉?”
徐娘子笑道:“切猪肉?姑娘怕不是没进过厨房罢,你且看着我给你切一遍”。
新鲜的猪肉在徐娘子手上,彷佛就像是乖觉又听话似的,三下五除二就被切成整齐的肉片和肉丝。
“婉君姑娘,你可看清楚了?”
婉君愣神还是有些不明白,但大牛在一旁催促道:“婉君姑娘,这清炒绿豆芽能否帮忙上一下。”
“一份桂花糖藕”,前厅不断地报着菜名。
“去吧,改日我再教你。”
婉君只好硬着头皮去上菜,看着满桌的人只得学着福星的样子叫道:“清炒绿豆芽?”
婉君抬头看去,好几位客人放下书卷一齐看来。婉君这又犯了难。
先给谁上呢?
“婉君,左边靠窗的位置。那位客人先来的。”福星指着左边道。
回到后厨,大牛依旧忙的脚不沾地。
大牛道:“婉君姑娘,给我在院里摘些桂花来。我待会好做规划糖藕用”。
后厨院里种了好些桂花,连带这后厨的烟熏味也散了不少。不然在厨房待一天,定然满身都是油烟味。
“桂花?”,婉君看着满树的桂花,心里嘀咕。
赚钱的路子这不就有了,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张掌柜,你那院里桂花我能否摘一些。这样三百文你看可行?”
“你要这桂花做什么?”,张掌柜不经好奇。
“至于做什么,掌柜不妨等我赚了银子那便知晓了。只是这桂花到底能不能让我摘一些。”
“只要你乐意,便让你摘一些。但是你看今日客人多了些。人手确实不足,晚些你想摘多少摘多少。”
得到应允,婉君简直犹如神助。不经干活利索了,还越干越起劲。
上完最后一道菜,婉君便急急忙忙赶去后面,架着梯子摘上了桂枝。
一盏茶的功夫,便摘了半篮的桂枝。
“掌柜的还需借你笔墨一用”,婉君急忙道。
“福星,你帮我裁纸剪为长条状。”
虽然福星不太明白婉君做这些有何用意,但还是尽量按照婉君的话,把纸裁剪为一条条的长纸条。
婉君把一张张的长纸条铺开,提笔写到:“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遂又将写了字的纸条轻轻系在桂花上。
“诸位好友,寒窗苦读十余载。一朝高中榜上名。”
“今日特摘桂花,祝愿来日,必登金榜。”
见人都聚过来,婉君叫的更起劲了。
“只需十文钱,便可得桂花一只。”
十文钱便可讨个吉利,不妨来一支。
“姑娘,给我来一支。折桂一枝,定能独占鳌头。”,不知是谁开了头,后边要买的人也多了起来。
“我也来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