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烟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3章 伐尽山林只为薪

跟着王海离开小院,穿堂而过来到客栈外的街道,时值朝阳初升,街道上已经热闹了起来。

客栈作为歇脚之地,自然多的是早上退房离去的旅人,当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君行。

不过陈宣却是被一溜马车吸引了注意力,足有七八辆,前后加起来更有近二十个骑马挎刀的护卫。

马车也不只是坐人用的,有几辆还载着行礼。

这明显是高家的车队,仆役丫鬟忙碌着出发准备,陈宣心说感情之前看到的不是全部,暗道自己格局小了。

单单是一次出行就如此阵仗,高家到底什么情况?陈宣心头充满了好奇。

此外陈宣还留意到,每辆马车上都插着一面银白色的锦缎三角旗子,上面写着一些字,但他一个都不认识。

留意到陈宣的目光,带路的王海有些自豪道:“宣哥儿,你现在还不识字吧?那旗帜上写的是阳县高家几个字,出门在外打出旗号,以免被不开眼的给冲撞了,至于不识高家旗号的,若是犯浑那就是找死!”

高家这么牛的吗,想来打出旗号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吧。

说话的时候两人脚步不停,他们来到车队中间稍微靠后的一辆马车处,王海道:“宣哥儿,你乘这辆车,没其他事情的话我就先去忙了”

原本陈宣还想从他嘴里打听一下高家的情况,眼下却不是时候,只能作罢,点点头道:“有劳了”

“宣哥儿客气,需要我帮忙扶你一下吗?”王海摆摆手笑道。

不用他扶,车边有个小凳子呢,陈宣说:“不用,我先上去了”

王海在他上车后方转身离开,其他人都在忙,他也不可能闲着,估摸着去叫陈宣反倒省了一些活儿。

车夫想来还未就位,陈宣干脆掀开帘子进去,里面居然有人,一共四个,其中三个看上去二十多岁女孩子,最后一个是中年妇女,陈宣进来的时候全都好奇的打量着他。

陈宣也明白,那么多人自然不再可能有单独一辆车的待遇,面对她们的目光,倒是落落大方的笑着打招呼道:“几位姐姐好,婶婶好”

“你便是宣哥儿吧,嘻嘻,嘴真甜,叫得姐姐心花怒放”

“模样也生得周正,将来定能长得玉树临风,陪在少爷身边也能长脸”

“来来来,宣哥儿坐姐姐身边,让我好好瞧瞧”

三个年轻女子当即叽叽喳喳起来,像是遇到了心仪玩具似的,对陈宣的态度很是友善,他也不怯场,在空着的软垫上坐下,倒是没真坐人家身边去。

那个中年妇女则一辆微笑的看着他们。

经过短暂交流,陈宣明白了她们的身份,三个年轻女子都是随行的丫鬟,但不是青禾她们那种高夫人的贴身丫鬟,而那中年妇女则是绣娘,陈宣身上的衣服还是她昨晚赶工做的呢,没见过陈宣的情况下仅凭描述都能做得合身,可见手艺精湛。

没多久感到车外一沉,旋即一声出发的提醒响起,马车便缓缓启动了。

阳县高家,只是一个县的大户吗?可昨天何管家买自己的时候,那派头又不像小地方大户的做派。

启程前往高家,不似来时那样处于封闭的马车上,陈宣可以掀开车帘打量外面,一切都不是近些年来影视剧中展现出来的那种光鲜亮丽古代,反倒像老版水浒中那样的场景,充满了陈旧气息,而且更胜。

同乘几人估摸着陈宣是第一次来这样的‘繁华’地方,见他好奇打量外面也不打扰。

车队处于闹市也快不起来,足足半个多时辰后,陈宣才看到了一堵城墙,一二十米高,满是岁月痕迹。

穿过城墙,外面是宽阔的夯实土路,人来车往,天长日久下来变得坑坑洼洼,马车也颠簸起来。

入城的排起长队,商贾旅人挑夫,一眼看不到头。

一路打量,自始至终陈宣都没见着离街在哪儿,他是在那里被买的,一辈子估计都忘不了。

“宣哥儿,都已经离开金霞郡城了,把帘子放下来吧,省得灰尘进来大家都灰头土脸”,一个叫果果的丫鬟提醒道。

放下帘子,陈宣琢磨了下好奇问:“我看城外虽称不上荒凉,但目之所及却不见人高的树木,倒是远方青山如翠,这是何故?”

“宣哥儿这都不知道吗,难道说宣哥儿以往都不曾去过城镇?”另一个叫秋菊的丫鬟哑然道。

我应该知道什么吗?话说在此之前我还真没去过古代城镇呢。

见陈宣愣神,绣娘张芬略微叹了口气解释道:“好叫宣哥儿知道,城外附近之所以不见树木,皆因柴米油盐柴排第一,附近稍微高点的树苗都被人弄回家去当柴火烧了,就拿这金霞郡来说,十万人家,每日要消耗多少柴火?周围的山林早就被伐尽,柴火只能去更远处寻”

“是的呢,不止这金霞郡,任何大点的城镇周围都看不到高大的树木,当然,有主人家专门栽种的不算”,果果接过话茬道。

秋菊也点点头说:“不知宣哥儿之前留意到没有,排队入城的队伍里面,多的是担柴之人,他们从远处打柴来卖,虽然辛苦也能换些钱粮补贴家用,每日这金霞郡卖柴之人估计没有三万也有两万,是他们肩挑背扛,方使这金霞郡十万人家日日有炊烟,否则连口热乎的都吃不上”

闻言陈宣有些哑然道:“卖柴的这么多吗?”

问话的时候他也在心头琢磨,果然不管什么时候,能源都是首当其冲的重要,这古代没有电能,柴火消耗自然也就大了。

“如今春耕农忙,打柴的就少了些,若是入冬,打柴卖炭人的数量得翻倍不止,从早到晚络绎不绝,家家户户都得屯柴炭过冬,城里虽好,柴火花销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绣娘张芬摇摇头道。

她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对于底层人民的生活颇为了解,在高家做事兴许还接触过很多。

目光看向车外,虽然视线受阻,但听了这番话陈宣心头也难免生出几分感慨,伐尽山林只为薪呐。

难怪古代动不动就水灾泛滥,树木砍伐得多了,植物生长跟不上砍伐速度,水土流失严重,山洪水灾也就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