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半导体相关的资料
随着重工业的发展。
对一体式产出合金锭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电渣重熔技术是重工业未来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艺。
碳素钢,合金结构钢,轴承钢,超高强度钢,高温合金,电热合金……等等一系列工业用钢,都可用电渣重熔炉进行精炼生产。
除此之外,在坦克炮的铸造上,经过电渣重熔之后,寿命也将会提升了八倍到十倍不止。
作为坦克装甲板,在经过这项技术的精炼后,同等防御力下,也会减轻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重量。
在航天飞机、核电工业等领域,也发挥着极大的效果。
其主要作用,就是进行精炼。
……
“这项技术的效果太强了!真的能达到这种程度吗?”简孟江看着手中的资料和一些理论数据,神色也是越发的激动。
其所带来的提升,让他都有些不可置信。
上面有着一两项理论推算的对比性能数据。
也就是电炉或者新研制的真空感应熔炉,生产出来的合金钢性能,与经过电渣重熔后的合金钢性能,对比的理论数据。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项精炼炉。
但作用上,比起AOD炉却要广泛的多。
几乎涵盖了重工业各方面的钢件生产。
并且还包含了AOD炉所能生产的不锈钢。
若是成功,龙国的整个重工业炼钢,也许会随之提升一个台阶,称之为国之重器也不为过!
“那些理论只是通过计算得出的,具体的还要看实验结果。”白杨也没有给其确切的消息。
那些只是系统给的数据,研究成果能达到哪种程度,还要看实践测试了。
当然,前提是先将电渣重熔炉研制出来。
“还是一样,先进行实验测试,这项技术原理若是没问题,我们就开始大型炉的研究。”
“没问题。”
拿到资料之后,简孟江也迫不及待的离开了办公室。
准备回技术科,根据资料,好好规划一下接下来的研究。
……
在简孟江离开后不久,白杨办公室的大门便被再次敲响。
“进来!”
随着他的声音落下,一个身穿着保卫科服饰的民兵走了进来。
“白主任,你好。”
“王队长,你这怎么过来了?”见到来人,白杨有些诧异。
“是外面邮递员送来的一批书籍,从毛熊来的,我就想找你了解一下情况。”
王队长是一个身材矮小,看起来大众脸的中年人,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将情况给说了一下。
“毛熊……”白杨先是愣了一下,不过很快便反应了过来。
“那么快就到了……”他嘀咕了一句,随即起身问道:“我知道了,东西在哪?”
“已经给你送来了,就在门口。”王队长对外面喊了句。
很快便有保卫科的人抱着个箱子走了进来。
“我们照例检查了一下,希望白主任不要介意。”
“没有损毁就行。”毕竟是从国外寄来的,这个时候的海关之类的都不怎么完善,中间肯定是经过层层检查的。
白杨走到箱子前,打开后,一沓沓的书籍便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这些都是西方半导体方面的新闻报道,和有关计算机与雷达的文献书籍。
都是鹰酱那边的资料。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由贝尔公司所产的晶体管助听器,这东西是民用产品,还是很好购买的。
只不过想要带出来有些难度。
但对于毛熊来说,想要带出来一个民用助听器,还是轻而易举的。
毛熊的情报部门,在这个时代,那真可称得上是无孔不入了。
“这些都是我拜托毛熊航空材料研究所部长——图门列夫同志,购买的一些有关于西方的报纸和技术文献。”
“我后续会进行翻译研读。”白杨将这次从毛熊邮寄来的东西大致说明了一下。
王队长看着上面那一串串的英文,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说道。
“你跟我说我也看不懂,不过知道是谁发来的就行。”
“抱歉,白主任,工作需要,打扰了。”确定没啥问题之后,他起身敬了个礼,带人离开了办公室。
“慢走。”
……
将人给送走之后,白杨回到办公室,将信件打开。
“白杨同志,我也不知道你为何会想要半导体相关的资料,又或者是你的同事需要。”
“但我还是诚心劝解你一句,晶体管的军用发展前景并不理想,专心于真空管的研究是你们最好的选择。”
“这种半导体材料在EMP下,极其脆弱!”
“电热毯与热得快这两项电器,我希望能够尽快完成生产。”
……
上面是图门列夫写的信,而这些资料,也算是对方送给他的回礼。
对方人也不错,还认真告诫了一番。
不过可惜,未来的发展总是充满着意外。
这两年刚好是毛熊在半导体研究的转折点。
毛熊在半导体方面的研究并不弱,这个时期一直都死死追着鹰酱。
并且在去年,与鹰酱同步研发了平面制造,和双极晶体管新技术。
然而因为社会体系的原因,最终造成了毛熊在半导体上的没落。
在晶体管与真空管的选择上,毛熊初期最终还是选择了以真空管为主。
其中与战争一触即发,各国都笼罩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下有关。
晶体管在核爆所产生的电磁脉冲下,极其脆弱。
而真空管受到的影响较小,在核爆电磁脉冲下依旧能够运行。
因此毛熊的侧重点便放在了真空管上,放弃了晶体管的研究。
毛熊军方甚至发言表示,晶体管永远不会出现在正经设备中,只能拿来做助听器。
军方的判断,将会直接影响到毛熊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他们的经济模式中,买方与卖方本质上是属于同一人。
领导说这个项目不行,就一毛钱不会给你,也不会批准你去建设工厂。
因此,他们整齐掉头,再次投入到了真空管的研究当中。
这种理念在这种时期,并不能单方面的说他错了,但这个模式的僵化却是无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