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套装全五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卷二

尚书

【题解】

《尚书》或称《书经》,先秦称为《书》,是最古老的王室文件汇编,据说孔子曾用为教材,是先秦儒家主要经典之一。

在汉代,《尚书》出现了不同的本子,并有今古文的差异。今文有伏生所传二十八篇,古文有孔壁本、河间本、杜林漆书本,魏晋又有石经本、梅赜本,梅赜本有题名为孔安国所作的传。唐孔颖达据梅赜本作《尚书正义》。宋以后学者开始怀疑梅赜本之真伪,清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后,梅赜本为伪几成定论,但今天学术界仍有不同观点。《群书治要》所据即为梅赜本。尽管后人对《尚书》文字训释有许多新的解释,但考虑《群书治要》成书的时代,我们大抵依据与其时代相近的孔颖达《尚书正义》的训诂。

《汉书·艺文志》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它本是史书,但是经过孔子删修而成为经书。在远古文献缺乏的时代,要了解古圣先贤的思想、事迹,必须学习《尚书》。正如唐孔颖达《尚书正义》里所说:“道本冲寂,非有名言。既形以道生,物由名举,则凡诸经史,因物立名。物有本形,形从事著。圣贤阐教,事显于言,言惬群心,书而示法。既书有法,因号曰‘书’。后人见其久远,自于上世。‘尚’者,上也。言此上代以来之书,故曰‘尚书’。”

孔安国,字子国,汉代鲁国人,孔子十一代孙,孔滕之孙,孔忠之子,孔臧从弟。西汉经学家。是司马迁的古文经学老师。后世尊其为先儒。他受《诗》于申公,受《尚书》于伏生。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府旧宅,于壁中得《古文尚书》《礼记》《论语》及《孝经》,皆蝌蚪文字,当时的人都不识,安国以今文读之,即隶定古文,又奉诏作书传,定为五十八篇,谓之《古文尚书》。

魏徵对《尚书》有着深入的研究,他从书中三十四篇(篇名据孔颖达《尚书正义》)节录了若干片段,还包括孔安国传,内容涉及君臣修德、任贤、治民诸多方面,如他在《序》中所说,能够起到“昭德塞违,劝善惩恶”的作用。魏徵的《十渐不克终疏》是贞观十三年五月应诏之作,疏文中引用《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人上者,奈何不敬”的古训,批评太宗说:“自古以来,未有由百姓逸乐而致倾败者也,何有逆畏其骄逸而故欲劳役者哉?”太宗读后“深加奖叹”,为了“反覆寻研,朝夕瞻仰”,又把这篇奏疏陈列在皇宫的屏障上,以示“闻过能改”。这足以证明《尚书》在当时已经成为唐朝治国安邦的重要指南。

魏徵在《隋书·经籍志》中叙述《尚书》在汉魏的流传后说:“及永嘉之乱,欧阳、大、小夏侯《尚书》并亡。济南伏生之传,唯刘向父子所著《五行传》是其本法,而又多乖戾。至东晋,豫章内史梅赜,始得安国之传,奏之,时又阙《舜典》一篇。齐建武中,吴姚方兴于大桁市得其书,奏上,比马、郑所注多二十八字,于是始列国学。梁、陈所讲,有孔、郑二家,齐代唯传郑义。至隋,孔、郑并行,而郑氏甚微。自余所存,无复师说。”但在其所收录的《尚书》著作“三十二部,二百四十七卷”中,我们无法确定《群书治要》所用的底本,所以只能以孔颖达的《尚书正义》为主要参考。

历来注释和研究《尚书》的著作很多,除了唐孔颖达的《尚书正义》外,常见的还有宋蔡沈的《书集传》、清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等。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言圣德之远著。作《尧典》典者,常也。言可为百代常行之道。

【注释】

①昔在帝尧:本段节录自《尧典序》。帝,本指天帝,后作为上古时代君王的称呼。司马迁《五帝本纪》的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尚书》则以记载帝尧的《尧典》为开端。尧,名为放勋,因为封地在唐,所以号为陶唐氏,尧是他的谥号。

②聪明:听远见微。《尚书正义》:“聪明者,据人近验,则听远为聪,见微为明,若离娄之视明也,师旷之听聪也;以耳目之闻见,喻圣人之智慧,兼知天下之事,故在于闻见而已,故以‘聪明’言之。”文:指治理天下。《谥法》:“经天纬地谓之文。”思:指思虑通达敏捷。郑玄说:“虑事通敏谓之思。”

③光宅天下:孔传:“言圣德之远著。”《尚书正义》认为,“圣德”解“聪明文思”,“远著”解“光宅天下”。

④尧典:《尚书》开篇。记载了唐尧、虞舜的功德、言行。《尚书正义》:“德既如此,政化有成,天道冲盈,功成者退,以此故将逊遁避于帝位,以禅其有圣德之虞舜。史序其事,而作《尧典》之篇。”

【译文】

从前在唐尧称帝的时代,他听远见微,明达事理,经纬天地,思虑精明,德化的光辉充满天下,是说他的圣德影响深远。史官据此写作了《尧典》。典,是常的意思。这是说可以成为后世百代永恒奉行的道理。

曰若稽古帝尧言能顺考古道而行之者,帝尧也。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勋,功也。言尧放上世之功化,而以敬、明、文、思之四德,安天下之当安者也。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既有四德,又信恭能让,故其名闻充溢四外,至于天地也。克明俊德,以亲九族能明俊德之士任用之,以睦高祖、玄孙之亲也。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百官。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时,是也。雍,和也。言天下众人皆变化从上,是以风俗大和也。

【注释】

①曰若稽古帝尧:以下节录自《尧典》。曰若,发语词。常用在追叙往事的开端。《尚书正义》解释若为顺,遵循。稽古,考察古事。

②勋:功勋。孔传:“勋,功。”

③安安:安所当安。

④允:诚信。恭:恭谨。

⑤被:覆盖。四表:四方以外的地方。

⑥格:至。孔传:“允,信。克,能。光,充。格,至也。”

⑦克:能。俊:通“骏”。大。

⑧亲:亲近,亲睦。九族:《尚书正义》:“上至高祖,下及玄孙,是为九族。”

⑨平章百姓:《尚书正义》:“使之和协显明于百官之族姓。”平章,《尚书正义》:“谓九族与百官皆须导之以德义,平理之使之协和,教之以礼法,章显之使之明著。”百姓,百官。

⑩协和:调和。万邦:众多邦国,众氏族。

⑪黎:众。雍:和睦。

【译文】

考察往事,能够遵循和考察古道的人是帝尧,这是说能考察并遵循古道而行的是帝尧。帝尧名叫放勋,有钦敬严肃、明达事理、经纬天地、思虑精明四德,以此使天下安定,勋,是功的意思。这是说尧仿效前代圣王的事功教化,而用敬、明、文、思这四德,安定天下。他诚信、恭敬、克己、谦让,功德充满四方之外,一直到天地之间。已经有了四德,又诚实守信恭敬谦让,所以名声横溢四方边远之外,达到天地之间。他能任用才能杰出的人,亲近从高祖到玄孙的九族。能够任用才能杰出的人,使从高祖到玄孙的九族都亲近和睦。九族已经亲近和睦之后,还分别赐予百官姓氏,彰明他们的宗族。百姓,就是百官。百官礼仪彰明了,就能调和天下所有的邦国,进而黎民跟着和睦亲近。时,是是的意思。雍,是和睦的意思。这是说天下民众都跟随上面变化,因此风俗变得非常和睦。

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侧,侧陋。微,微贱。将使嗣位,历试诸难。历试之以难事。慎徽五典,五典克从五典,五常之教也。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舜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五教能从,无违命也。纳于百揆,百揆时叙揆,度也。舜举八以度百事,百事时叙也。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宾,迎也。四门,宫四门也。舜流四凶族,诸侯来朝者,舜宾迎之,皆有美德,无凶人也。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纳舜于尊显之官,使大录万机之政,于是阴阳清和,烈风雷雨,各以期应,不有迷错愆伏,明舜之行合于天心也。

【注释】

①虞舜侧微:以下节录自《舜典》。舜,名重华,国号有虞氏,故称虞舜。他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侧,侧陋。微,微贱。孔传:“为庶人,故微贱。”《尚书正义》:“虞舜所居侧陋,身又微贱。”

②嗣位:继承帝位。

③徽:美善。

④五典:五常。指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的伦常。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⑤八元:指高辛氏的八位才子,包括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犳、季狸。《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

⑥百揆:国家军政大事。

⑦时叙:顺从。

⑧八:又叫八恺。指高阳氏的八位才子,包括苍舒、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

⑨宾:迎宾。

⑩穆穆:肃穆恭谨的样子。

⑪流:流放。四凶族:指尧舜时的四大凶族,包括穷奇(共工)、浑敦(兜)、饕餮(三苗)、梼杌(鲧)。《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

⑫大麓:泰山之麓。《尚书正义》解释为“又纳于大官,总录万机之政”。

⑬愆(qiān)伏:气候失常,冷暖不调,冬温夏寒。愆,错误过失。

【译文】

虞舜出身平民,住在僻陋之处而又微贱,尧得知他聪明睿智,侧,是僻陋的意思。微,是微贱的意思。将要让他继承帝位,于是用各种困难考察他试炼他。用各种困难的事情来试炼他。让他谨慎地教化五典伦常,让民众能够顺从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伦常之教;五典,是指五常的教化。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舜推举高辛氏的八位才子,让他们在全国各地传布五伦教化。能够顺从五伦,就不会违抗命令。又让舜处理百官事务,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揆,是测度的意思。舜推举高阳氏的八位才子衡量帮办所有事务,所有事务得以顺利进行。让他打开四门迎接诸侯宾客,四门景象雍容肃穆;宾,是迎宾的意思。四门,是宫廷四面的大门。舜流放了四大凶族,诸侯来朝见的,舜亲自迎宾,处处显示美德,再也没有凶族恶人。又让舜到泰山山麓祭祀,狂风暴雨也不迷失。让舜担任尊贵的高官,使得他能够总领所有机要事务,于是阴阳调和,暴风骤雨雷电都按季节时令到来,没有迷失错谬以及气候失常。这说明舜的德行上合于天,天人和协,大功告成。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尧天禄永终,舜受之也。文祖,是五庙之大名也。五载一巡狩,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敷奏,犹遍进也。诸侯每见,皆以次序遍进而问焉,以观其才。既则效试其居国为政,以著其功;赐之车服,以旌其所用任也

【注释】

①上日:善日,吉日。孔安国传:“上日,朔日也。”《尚书正义》:“上日,言一岁日之上也。”

②终:指尧终帝位。文祖:尧的祖庙。孔安国传:“文祖,是五庙之大名也。”今本孔传作“文祖者尧文德之祖庙”。而《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礼记·祭法》:“诸侯立五庙、一坛、一。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皆月祭之。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然则五庙显非《礼记》之说,译文只能按原书处理。

③巡狩:指天子出行,视察邦国。

④群后:指诸侯。四朝:虞舜巡狩各地之时,诸侯按所在方位,分别在四岳朝见。孔安国传:“各会朝于方岳之下,凡四处,故曰四朝。”

⑤敷奏:陈述奏进。

⑥庸:酬其功劳。

⑦旌:旌表,表彰。

【译文】

正月初一,舜在尧的祖庙接受帝位。帝尧完成了上天的禄命,舜接受了帝位。文祖,是五庙的正式名称。此后每五年巡狩一次,诸侯在四岳朝见;朝见之时,诸侯全都要陈述他们的治理教化,舜明察他们实际的功劳,赐予相应的车马服饰。敷奏,等于说普遍进奏。诸侯每次朝见,都要按照次序觐见,并且舜还询问他们的情况,以观察他们的才干。然后用担当政事的方法检验他们的才干,使他们建功立业;赐予他们车马服饰,来表彰他们的政绩。

象以典刑典,常也。象用之者,谓上刑赭衣不纯,中刑杂履,下刑墨幪,以居州里,而民耻之,而反于礼。流宥五刑流,放也。宥,三宥也。言所流宥,皆犯五刑之罪也。眚灾肆赦眚,过也。灾,害也。肆,失也。言罪过误失,以为当赦之也。怙终贼刑怙,谓怙赦宥而为者也。终为残贼,当刑之也。

【注释】

①象:象刑。据说上古无肉刑,仅用与众不同的服饰加之于犯人以示侮辱。典刑:恒常不变的刑罚。今本孔传:“象,法也。法用常刑,用不越法。”《尚书正义》:“是象为仿法,故为法也。五刑虽有常法,所犯未必当条,皆须原其本情,然后断决。或情有差降,俱被重科;或意有不同,失出失入,皆是违其常法。故令依法用其常刑,用之使不越法也。”

②赭(zhě)衣:古代囚衣。用赤土染成赭色。纯(zhǔn):衣服的边缘,镶边。

③墨幪(méng):古代象刑的一种。在犯人头部蒙上黑巾。

④流:流放。宥:宽宥。五刑:五种轻重不等的刑罚:墨、劓(yì)、剕(刖)、宫、大辟(杀)。这是说流放是对五刑的宽宥。

⑤三宥:指对犯罪者可从轻处理的三种情况。据《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今本孔传是:“宥,宽也。以流放之法宽五刑。”

⑥眚(shěng):过失,失误。赦:赦免。

⑦怙:仗恃。

⑧残贼:指凶残暴虐的人。

【译文】

法要用常规的刑罚,典,是常。象刑使用的方法,重刑犯的衣服是赭色而且不镶边,中等刑罚鞋履不同颜色,轻刑在头部蒙上黑巾,让他们居住乡里,民众耻笑他们,使他们能够回归礼仪。对犯有五刑的人用流放来宽宥,流,流放。宥,对不知道触犯刑罚、仅仅是过失犯罪以及偶尔遗忘的三种情况可以宽宥。这是说用流放宽宥的都是犯了刺墨、割鼻、断足、宫刑、杀头五刑之罪的人。过错、伤害、失误引起的罪行可以宽赦,眚,是过错的意思。灾,是伤害的意思。肆,失误。这是说这些罪过误失,可以宽赦。而对那些有所依仗,不思悔改,最终成为残忍祸害的罪犯要执行严刑。怙,指依仗宽赦而故意犯罪的人。这些人最终会成为凶残暴虐的家伙,应予以严重的刑罚。

流共工于幽洲共工,穷奇也。幽洲,北裔也兜于崇山兜,浑敦。崇山,南裔也。窜三苗于三危三苗,国名也。缙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也。三危,西裔也。殛鲧于羽山鲧,梼杌也。殛,诛也。羽山,东裔也。四罪而天下咸服美舜之行,故本其征用之功也。

【注释】

①共工:又名穷奇,尧的大臣。他与兜、三苗、鲧,被称为“四凶”。幽:即幽州。九州之一,位于北方。

②裔:边,指边远之地。

兜:又名浑敦、兜,尧时佞臣,“四凶”之一。

④三苗:古族名。又名饕餮(tāo tiè)。

⑤殛(jí):流放,放逐。鲧:又名梼杌(táo wù),大禹之父,相传曾奉命治水失败。

⑥罪:惩罚,治罪。

【译文】

舜把共工流放到北边的幽州,共工,是穷奇。幽州,是北方边远之地。兜流放到南边的崇山,兜,是浑敦。崇山,是南方边远之地。窜逐三苗到西边的三危,三苗,是国名。缙云氏的后裔,担任诸侯,号称饕餮。三危,西方边远之地。流放鲧到东方的羽山。鲧,是梼杌。殛,是诛责贬斥的意思。羽山,东方边远之地。四个罪人得到应有的处罚,天下人心悦诚服。赞美舜的德行,所以引证他运用刑罚治理国家的功绩。

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遏,绝也。密,止也。尧崩,百姓如丧父母,绝止金石八音之乐也。

【注释】

①放勋:帝尧。徂落:指死。孔安国传:“殂落,死也。尧年十六即位,七十载求禅,试舜三载,自正月上日至崩二十八载,尧死寿一百一十七岁。”

②百姓:百官。考:死去的父亲。妣:死去的母亲。孔安国传:“考妣,父母。言百官感德思慕。”《尚书正义》:“知此‘百姓’是百官者,以《丧服》庶民为天子齐衰三月,畿外之民无服,不得如考妣,故知百官也。”

③三载,四海遏密八音:三载之内,四海之人,皆绝静八音而不复作乐。这是说尧盛德恩化到达很远的地方。《尚书正义》引《尔雅·释地》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遏密,遏止,断绝。八音,当时对乐器的统称,是由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

【译文】

舜摄政二十八年后,尧帝死去。百官有如失去父母一样。三年,全天下都停止了音乐娱乐。遏,断绝的意思。密,停止的意思。尧死去,百官如同丧失父母一样悲痛,停止了一切音乐娱乐。

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开辟四方之门,广致众贤也。明四目,明视四方也。达四听;听达于四方也。柔远能迩能安远者,则能安近也。不能安近,则不能安远也。敦德允元所厚而尊者德也,所信而行者善也。而难任人任,佞也。辩给之言,易悦耳目,以理难之也。蛮夷率服。远无不服,迩无不安。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黜,退也。陟,升也。三岁考功,九载三考,退其幽暗无功者,升其昭明有功者也。庶绩咸熙九载三考,众功皆兴也。

【注释】

①格:至,到。

②四岳:四方诸侯之长。

③柔:怀柔,安抚。迩:近。

④敦:敦厚。允:信任。元:善。

⑤任:奸佞。

⑥给(jǐ):敏捷。

⑦庶:众多。熙:兴起,兴盛。

【译文】

舜到帝尧祖庙祭告,向四方诸侯首领咨询治理政要,打开四方大门,开辟四方大门,广泛招徕众多贤才。通明四方耳目,明察四方情况。博听四方资讯;听觉通达四方。怀柔远方就能安定近处的民众,能安定远方的人,就能安定近处。不能安定近处,就不能安定远方。使德行敦厚,信任善人,所厚待尊重的是德行,所信任奉行的是善良。用正理责难花言巧语的佞人,任,是佞的意思。能言善辩,专说好听的悦耳之言,对他们要用正理责难。四方蛮夷相率归服。远方没有不归服的,近处没有不安定的。三年一次考察政绩,三次考察,贬退那些昏庸没有功绩的人,升任那些贤明的人,黜,是贬退的意思。陟,是升职的意思。三年考察政绩,九年三次考察,贬退那些昏暗没有功绩的人,提升那些贤明有功绩的人。于是众多事业全都兴盛起来。九年三次考察,众多政绩显现,一派兴盛。

曰若稽古,大禹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敏,疾也。能知为君之难、为臣不易,则其政治,而众民皆疾修德也。

【注释】

①曰若稽古:以下节录自《大禹谟》。

②后:君王。

③乂:安定。

④敏德:勉力修德。

【译文】

考察古代传说,大禹说:“君王要是能够明了前代君王的艰难,臣子要是能够了解前代臣子的艰难,政事就能治理好,民众就能勉力修养德行。”敏,是迅疾的意思。能够知道作为国君的艰难、作为臣子的不容易,那么就会国政太平,民众勉力修养德行。

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攸,所也。嘉言无所伏,言必用也。如此,则贤材在位,天下安也。稽于众,舍己从人,弗虐无告,弗废困穷,惟帝时克帝谓尧也。舜因嘉言无所伏,遂称尧德以成其义。考众从人,矜孤愍穷,凡人所轻,圣人所重也。

【注释】

①俞:叹词。表示应答、允诺。相当于然、是。

②允:果真。

③嘉言:善言。罔:无,没有。攸:助词。所。伏:隐藏。

④无告:指无处求告的人。

⑤废:废弃,抛弃。困穷:指无路可走的人。

⑥惟帝时克:《尚书正义》云:“惟帝尧于是能为此行,余人所不能。”

⑦孤:《尚书正义》云:“少而无父谓之孤,老而无子谓之独,老而无妻谓之鳏,老而无夫谓之寡。此四者天民之穷而无告者。故此‘无告’是彼四者。彼四者而此惟言孤者,四者皆孤也,言‘孤’足以总之。”愍:怜悯,哀怜。穷:处境恶劣,无路可走。

【译文】

舜帝说:“是的!如果真能这样,天下的善言就没有隐藏的,民间贤才也没有遗漏的,天下万国全都安宁。”攸,是所。善言没有隐藏的,是说一定会践行。这样,贤才就能任职就位,天下安定。考察众人,能够放弃自己的私见而听从大家公论,不虐待无门求告的人,不放弃走投无路的人,只有帝尧才能这样做。帝,是指尧。舜有感于善言没有隐藏,就称颂尧的盛德来阐明其中的义理。考察众人听从众人,哀怜孤苦穷困的人,这是凡人轻视不看重的,却是圣人重视的。

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益因舜言,又美尧也。广谓所覆者大,运谓所及者远,圣无不通,神妙无方,文经纬天地,武定祸乱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言尧有此德,故为天所命,所以勉舜也。

【注释】

①益:伯益,舜的大臣。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为嬴姓各族的祖先。相传伯益助禹治水有功,禹欲让位于益,益避居箕山之北。

②都:叹词。表示赞美。

③广运:广大辽远。

④乃圣乃神:《尚书正义》:“乃圣而无所不通,乃神而微妙无方。”

⑤乃武乃文:《尚书正义》:“乃武能克定祸乱,乃文能经纬天地。”

⑥美:赞美。

⑦眷命:垂爱并赋予重任。

⑧奄有:全部占有。

【译文】

伯益说:“啊!尧帝的德行广阔辽远,圣明通达,神奇微妙,武能平定祸乱,文能安定天下。伯益因为舜的话,又赞美尧。广是指覆盖面积广大,运是指涉及地方辽远,圣是无所不通,神是神妙无边,文能治理天地,武能平定祸乱。上天眷顾授予天命,领有四海,成为天下的君王。这是说尧有如此德行,所以被上天授命,用来勉励舜。”

禹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迪,道也。顺道吉,从逆凶。吉凶之报,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言不虚。

【注释】

①“惠迪吉”几句:惠,顺从。迪,道理。从逆,向反方向,背道而行。响,回声。《尚书正义》:“禹因益言谋及世事,言人顺道则吉,从逆则凶。吉凶之报,惟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言其无不报也。”

【译文】

大禹说:“顺从大道就吉利,跟着悖逆就凶险,就像影子跟随形体、回声应和原声一样。”迪,是道。顺从道就吉利,跟着悖逆就凶险。吉凶的回报,就像影子跟随形体、回声应和原声,这话绝对不假。

益曰:“吁,戒哉!敬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淫,过也。游逸过乐,败德之源,富贵所忽,故特以为戒也。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一意任贤,果于去邪,疑则勿行,道义所存于心者,日以广也。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干,求也。失道求名,古人贱之也。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咈,戾也。专欲难成,犯众兴祸,故戒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言天子常戒慎,无怠惰荒废,则四夷归往之也。

【注释】

①吁:惊怪的叹声。

②戒:戒慎,谨慎。

③敬戒:即儆(jǐng)戒。警戒,戒惧。无虞:没有忧患,看起来太平无事。

④“罔失法度”几句:罔,不,不可。《尚书正义》:“无失其守法度,使行必有恒,无违常也。无游纵于逸豫,无过耽于戏乐,当诫慎之以保己也。”

⑤“任贤勿贰”几句:志,志向,德行。熙,兴起,兴盛。《尚书正义》:“任用贤人勿有二心,逐去回邪勿有疑惑。所疑之谋勿成用之,如是则百种志意惟益广也。”

⑥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fú)百姓以从己之欲:干,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咈,违背。《尚书正义》:“无违越正道以求百姓之誉,无反戾百姓以从己心之欲。”

⑦无怠无荒,四夷来王:王,用如动词。指“以……为王”,归顺的意思。《尚书正义》:“常行此事,无怠惰荒废,则四夷之国皆来归往之。”

【译文】

伯益惊惧地说:“哎呀,要谨慎啊!要谨慎地警戒那些看起来没有忧虑的事情,不要违失法度,不要逸乐游玩,不要过分沉迷于享乐;淫,是过分的意思。游玩逸豫过分享乐,是败坏德行的源头,这是富贵时容易忽视的,所以特地作为警戒。任用贤才不要三心二意,除去邪恶不要犹豫不决,有怀疑的谋略不会成功,如此各种道义兴盛发达;一心一意任用贤才,果断地除去奸邪,怀疑就不要实行,存在于心中的道义日益推广扩大。不要违背道义去贪求百官的赞誉,干,是求的意思。丧失道义追求名声,古人是瞧不起的。不要违逆百官去追求自己的私欲,咈,是乖戾的意思。专门追求私欲难以成就,冒犯众人兴起灾祸,所以要警戒。不懒惰慢待、不荒废懈怠,四方蛮夷就会归附君王。这是说天子日常警戒谨慎,不要怠惰荒废,那么四方蛮夷就会归附君王。”

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言养民之本在先修六府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正德以率下,利用以阜财,厚生以养民,三者和,所谓善政也。九功惟序,九序惟歌言六府三事之功有次序,皆可歌乐,乃德政之致。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休,美也。董,督也。言善政之道,美以戒之,威以督之,歌以劝之,使政勿坏,在此三者也。

【注释】

①於(wū):叹词。表示赞美。

②念:思虑。

③德惟善政:善,善于,擅长。《尚书正义》:“所谓德者惟是善于政也。”

④水、火、金、木、土、谷惟修:修,修治,整治,使完美。《尚书正义》:“养民者,使水、火、金、木、土、谷此六事惟当修治之。”

⑤正德:端正德行。利用:指物尽其用,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厚生:使人们生活充裕。《尚书正义》:“正身之德,利民之用,厚民之生,此三事惟当谐和之。”

⑥阜:大,多,盛。

⑦九功惟序,九序惟歌:九功,指六府三事都有事功。《尚书正义》:“修和六府三事,九者皆就有功,九功惟使皆有次叙,九事次叙惟使皆可歌乐,此乃德之所致。”

⑧休:美善。

⑨董:监督,督查。

⑩九歌:禹时乐歌。《左传·文公七年》云:“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

【译文】

大禹说:“啊!这些话,帝舜您值得思考啊!帝王的德行就在于推行善政,善政就在于养民。水、火、金、木、土、谷这六府要妥善治理,这是说养活民众的根本在于先修治六府。端正人的品行、物尽其用、充分发挥人和物的效能,使人民生活充裕,这三事都能和谐进行。端正自身德行来给下面做表率,物尽其用以广开财源,使民众生活富裕以实现养民,这三事和谐,就是所说的善政。九功按次序进行,九件事有条不紊地进行,就可以将这些事迹配乐歌唱加以称颂。这是说六府、三事这九种事功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并被人们称颂,就是德政的极致。用美善来劝诫他们,用威罚来监督他们,用九歌来劝勉他们,使得善政不至于败坏。休,是美善的意思。董,是监督的意思。这是说施行善政的方法,用美德来劝诫,用威罚来监督,用九歌来劝勉,使得善政不败坏,就在于这三件事情。”

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水土治曰平,五行叙曰成,因禹陈九功而叹美之,言是汝之功也。

【注释】

①俞:叹词。然,是的。

②地平天成:指大禹平治水土,安排五行,万事妥帖。《尚书正义》引《尔雅·释诂》云:“平,成也。是平、成义同,天、地文异而分之耳。天之不成,由地之不平,故先言地平,本之于地以及天也。禹平水土,故水土治曰平。”

③允:确实,果真。

【译文】

帝舜回答说:“是的!你平治水土,妥帖安排五行顺序,六府、三事处理得十分恰当,千秋万代都永久依靠这种德政,这是你的功绩。”水土治理好叫做平,五行按顺序排列各就其位叫做成,借着大禹陈述九功而赞美他,说这是你的功绩。

曰:“咎繇,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或,有也。无有干我正,言顺命也。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欲其能以刑辅教,当于治体也。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懋哉虽或行刑,以杀止杀,终无犯者,刑期于无所刑,民皆合于大中,是汝之功,勉之也。

【注释】

①咎繇(gāo yáo):一作皋陶,帝舜的臣子。

②庶:众。

③干:干犯。正:正道。

④士:士官,掌管刑罚治狱的官员。

⑤明:明白,晓得。五刑:我国古代的五种刑罚,通常指墨、劓、剕、宫、大辟。

⑥弼:帮助,辅佐。五教:五伦的教化。

⑦刑:用刑。期:期望。

⑧协:协和,相合。中:中正之道。

⑨懋:勉励,鼓励。

⑩大中:帝王统治天下的准则。即所谓大中至正之道。换言之,即无过与不及的中正之道。《尚书正义》:“民皆合于大中,言举动每事得中,不犯法宪,是合大中,即《洪范》所谓皇极是也。”

【译文】

帝舜说:“咎繇,你们这些臣僚,没有谁干犯我的治国正道。或,是有的意思。没有干犯我的治国正道,这是说顺从天命。你作为主管刑罚治狱的士官,知晓五种刑罚,用来辅佐五伦教化,协助我治理国家。想让他用刑罚辅佐教化,跟治国体制相合。使用刑罚希望能达到没有刑罚,民众合于中正之道和谐,这就是你的功绩,努力吧!虽然有时执行刑罚,是用杀人来制止杀人,最终没有犯法的,运用刑罚是期望将不再运用刑罚,民众的举动都合乎中正之道,这是你的功绩,是对臣子的勉励。”

咎繇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愆,过也。善则归君,人臣之义也。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嗣,亦世也。延,及也。父子罪不相及也,而及其赏,道德之政也。宥过无大,刑故无小过误所犯,虽大必宥,不忌故犯,虽小必刑也。罪疑惟轻,功疑惟重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至也。与其杀弗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弗犯于有司。咎繇因帝勉己,遂称帝之德,所以明民不犯上也。宁失不常之罪,不枉不辜之善,仁爱之道也。

【注释】

①愆(qiān):过失。

②及:到,赶上。嗣:后嗣,后代。

③延:延及,延长到。

④宥过:指宽恕别人的过错。

⑤刑故:处罚故意罪犯。故,故意犯罪。

⑥过误:过失引起的失误犯罪。

⑦罪疑:罪有疑点。

⑧功疑:功有疑点。

⑨不经:不合常法。

【译文】

咎繇说:“帝舜您的德行毫无过失,对待臣子态度平易,驾驭民众优裕宽容;愆,是过失的意思。善就归功给君王,这是作为臣子的道义。惩罚不会延及后嗣子孙,赏赐却可以延及后代;嗣,跟“世”一样,也是后代。延,是延及的意思。父子之间罪过不会累及,赏赐却能延及,这是有道德的国政啊。对一般过失犯罪不管多大都会宽宥,对故意犯罪的人不管多小都要严惩;因过失而犯罪,即使罪过大也一定宽宥;肆无忌惮故意犯罪,即使罪过小也一定严惩。罪行有疑点从轻处罚,功劳有疑点却要重赏;量刑有疑点从轻处置,赏赐有疑点从重奖赏,这是最为忠厚的了。与其杀无罪的人,宁可承担不按法度行事的责任。您怜爱生命的美德,跟民众内心融洽,因此民众不会冲犯官府。咎繇由于帝舜勉励自己,于是就称颂帝舜的德行,用来阐明民众不会违抗君上。宁可失误在轻判罪过上,也不能冤枉无罪的良善,这是仁爱之道。”

帝曰:“来,禹!汝惟弗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弗伐,天下莫与汝争功。自贤曰矜,自功曰伐。言禹推善让人而不失其能,不有其劳而不失其功,所以能绝众人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危则难安,微则难明,故戒以精一,信执其中也。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无考,无信验也。不询,专独也。终必无成,故戒勿听用也。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庶民以君为命,故可爱。君失道,民叛之,故可畏。言众戴君以自存,君恃众以守国,相须而成也。惟口出好兴戎,朕言弗再。好谓赏善,戎谓伐恶。言口荣辱之主,虑而宣之,成于一也。

【注释】

①矜:自夸,自以为贤能。

②伐:自夸,自以为有功。

③人心:指普通人的内心沾染欲望。

④道心:指对伦常道德的中正之心。《尚书正义》:“道者经也,物所从之路也。……人心惟万虑之主,道心为众道之本。”

⑤精:精心,精进。一:专一,恒一。

⑥允执厥中: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⑦稽:考察,验证。

⑧询:咨询,特指向众人咨询。庸:用。

⑨可爱非君:《尚书正义》:“民以君为命,故爱君也。”

⑩可畏非民:《尚书正义》:“君失道则民叛之,故畏民也。”

⑪元后:指天子。戴:拥戴,奉戴。这里是尊奉并依靠的意思。

⑫出好兴戎:指言出于口,可以导致好或坏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好,好事。兴戎,兴兵打仗。

【译文】

帝舜说:“过来,大禹!你只要不自矜夸,天下就没有人跟你争能力大小;你只要不居功自傲,天下就没有人跟你争功劳大小。自己以为能力大叫做矜,自己以为功劳大叫做伐。这是说大禹推举并让位给贤能的人,但不因此丧失自己的贤能,不居功自傲也不丧失自己的功劳,所以能够超绝众人。人心欲望是危险的,道心伦常是隐微的;只能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向前修养,践行中正之道,才能个人平安大道彰明。危险就难以安定,隐微就难以彰明,所以告诫他要专精恒一,真正践行中正之道。没有考察核实的话不听,没向众人咨询的谋略不用。无考,是说没有验证。不询,是指独断专行。这两者最终一定不能成功,所以告诫不要听取采用。民众所敬爱的难道不是君王吗?君王所畏惧的难道不是民众吗?民众没有天子他拥戴谁?君王没有民众就没人守卫国家。庶民把君王当做性命,所以要敬爱。君王如果失去君道,民众就会背叛,所以畏惧害怕。这是说民众拥戴君王来使自己存活,君王依靠民众来守卫国家,这是相辅相成的。张口说话,可以奖赏美善,也可以兴兵打仗,我的话不说第二遍。好是指奖赏美善,戎是指讨伐打仗。这是说,口是荣誉耻辱的主宰,一定要深思熟虑后再宣泄言辞,只有专一精思才能成功。”

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三苗之民,数干王诛。率,循也。徂,往也。不循帝道,言乱逆也。命禹讨之。

【注释】

①咨:叹词。多表赞赏。

②有苗:古部族,也叫三苗。率:遵循,依从。

③徂:往。

【译文】

帝舜说:“哎呀!禹!现在有苗不遵循天道,你前去征讨。”三苗的民众,屡次触犯天子的威严。率,是遵循的意思。徂,是前往的意思。不遵循天道,是指作乱背叛。命令禹讨伐他们。

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有众,咸听朕命。会诸侯共伐有苗也。军旅曰誓。济济,众盛之貌也。蠢兹有苗,昏迷弗恭蠢,动也。昏,暗也。言其所以宜讨也。侮嫚自贤,反道败德;狎侮先王,轻嫚典教,反正道,败德义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废仁贤,任奸佞。民弃弗保,天降之咎言民叛之,天灾之也。肆予以尔众士,奉词伐罪。肆,故也。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

【注释】

①群后:指群臣诸侯。

②济济:众盛的样子。

③蠢:虫子蠕动的样子,后用来指坏人伺机而动。有苗:这里指的是三苗的国君。

④昏:昏聩。迷:迷乱。弗恭:不逊。

⑤侮嫚(màn):对人轻忽,态度傲慢。自贤:自以为贤。

⑥狎:轻慢。

⑦咎:灾祸。

⑧肆:故,因此。以:率领。

⑨尚:庶几,也许可以。一:同一。

⑩克:能够。勋:功勋,功劳。

【译文】

禹于是会合群臣诸侯,当众誓师说:“众官兵,都要听从我的命令。这是会合诸侯一起讨伐有苗。军旅出征前的盟约叫誓。济济,是众多兴盛的样子。现在蠢蠢欲动的三苗国君,昏聩迷乱毫不恭敬;蠢,是蠢动的意思。昏,是昏暗的意思。这是说应该征讨的原因。傲慢无礼自以为了不起,违背正道,败坏德义;轻慢侮辱先代的天子,亵渎典章教化,违反正道,败坏德义。君子隐伏在民间草野,小人居于庙堂高位;废弃仁德贤才,任用奸佞小人。民众都背弃自己的国家而不愿保有它,上天也降下祸患。这是说民众都背叛他,上天也降灾祸害他。因此我率领你们众位将士,奉帝舜之命讨伐有苗的罪行。肆,是因此的意思。希望你们同心协力,这样才能建立功勋。”

三旬,有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自满者人损之,自谦者人益之,是天道之常。至诚感神,矧兹有苗至和感神,况有苗也。言易感也。

【注释】

①逆命:抗命。《尚书正义》:“经三旬,苗民逆帝命,不肯服罪。”

②赞:帮助,辅佐。这里指出谋划策。

③届:至。

④时:是。

⑤矧(shěn):何况,况且。

【译文】

经过三十天,有苗的民众仍然违抗帝命,不肯服罪,伯益向大禹进献谋略说:“只有德行能感动上天,不管多远也没有不能来到的。自满招致损害,谦虚带来利益,这就是天道。自满的人别人损害他,自谦的人别人增益他,这是天道的常规。至上的真诚感动神灵,何况这个有苗呢!最和谐的德行能感动神灵,何况有苗。这是说容易感动。”

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以益言为当,故拜受,遂班师。兵入曰振旅,言整众也。帝乃诞敷文德远人不服,大布文德以来之也。儛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讨而不服,不讨自来,明御之必有道也。

【注释】

①昌言:善言,美言,正当的言论。

②俞:表示应答和首肯,等于说是、对。

③振旅:指整队班师。

④诞敷:广泛宣布。诞,大。文德:文教礼乐等德化。

⑤儛(wǔ):同“舞”。干羽:古代舞者所持的舞具。文舞持羽,武舞持干。象征文德教化。两阶:宫廷的东、西阶梯。主人走东阶,客人走西阶。

⑥格:至,来。

【译文】

禹拜谢伯益的美言说:“是的!”就整队回军。认为伯益的话有理,所以下拜接受,于是就班师回去。军队回归叫振旅,这是说整顿军众。帝舜于是就广泛宣布文教德化以便招徕有苗的民众,边远的人不归服,就广泛宣布文教德化招徕他们。手持盾牌、羽具在东西两阶之间跳舞。七十天后,有苗自己心服前来归顺。征讨内心不服,不征讨却自己归来,说明驾驭管理有道。

咎繇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迪,蹈。厥,其也,其古人。谟,谋也。言人君当信蹈行古人之德,谋广聪明,以辅谐其政也。禹曰:“俞,如何?”然其言,问所以行也。

【注释】

①允迪厥德:以下节录自《皋陶谟》。迪,践行,实行。厥,代词。其,此处指古代君王。

②谟:谋划,谋略。弼:辅弼,辅佐。

【译文】

咎繇建言说:“作为君王应当诚信践行古人德教,让有计谋的人来辅佐自己,使自己英明,朝政就能和谐。”迪,是蹈行、践行。厥,是其,指古人。谟,是谋略。这是说,君王应当诚信践行古人的德行,这样才能听到许多好的谋略,明察事理,以此来辅佐朝政,并使朝政和谐。禹说:“是啊,要怎么办呢?”大禹认同他的话,问他行动的方法。

咎繇曰:“都!慎厥身修,思永叹美之重也。慎修其身,思为长久之道也。惇叙九族,庶明厉翼,迩可远在兹。”言慎修其身,厚次叙九族,则众庶皆明其教,而自勉厉,翼戴上命,迩可推而远者在此道也。禹拜昌言曰:“俞!”以咎繇言为当,故拜受而然之。

【注释】

①慎:谨慎。

②思永:考虑长久之道。

③惇(dūn):敦厚,笃实。

④庶:众庶。厉翼:奋勉辅佐。

⑤迩可远:由近可以及远。

⑥拜:拜受,接受他人指教的敬辞。

【译文】

咎繇说:“啊!您应当谨慎修养自己的品德,考虑长久之道。感叹美德的重要。谨慎地修养自身,为的就是思考治国的长久之道。对九族要敦厚团结而不遗弃,那么众人就都能明白君王的意图,努力辅佐尊长,于是从近到远地推行德化从此开始。”这是说要谨慎地修养自身,优厚地按秩序对待九族,那么众人都能明白君上的教诲,各自勉励,从自觉辅佐拥戴尊长一直到忠于君上,由近可以推远的道理就在于此。禹于是诚恳地感谢他得当的言辞说道:“是啊!”禹认为咎繇的话正当有理,所以诚恳地接受指教并肯定他。

咎繇曰:“都!在知人,在安民。”叹修身亲亲之道在知人,所信任在能安民也。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言帝尧亦以知人安民为难也。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哲,知也。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爱则民归之也。能哲而惠,何忧乎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孔,甚也。壬,佞也。巧言,静言庸违也。令色,象恭滔天也。禹言有苗、兜之徒,甚佞如此,尧畏其乱政,故迁放之也。

【注释】

①亲亲:亲近亲人,爱自己的亲属。

②咸若时:如果都能这样的话。

③哲:聪慧。

④官人:选取人才,给以适当官职。

⑤迁:迁徙,流放。

⑥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令色,伪善、谄媚的脸色。孔壬:非常奸佞的人。

⑦静言:巧饰之言。庸违:用意邪僻。

⑧象恭滔天:意谓貌似恭敬,实则傲慢到极点。

【译文】

咎繇说:“啊!践行这个道理在于要知道人的善恶好坏,选择好善之人而任用他们,还在于能安定民心。”感叹要让民众提升自身修养、亲近亲人在于知人善任,能够得到民众信任在于能安定民心。禹惊讶地说:“唉!君王要成为这样,就是帝尧尚且难以做到,何况别人呢!这是说,帝尧也把知人善任、安定民心看成难事。知道人的善恶好坏,那就是大智慧,就能把合适的人任用为官员;能安定民心,就是有恩惠的国政,民众都会怀归。哲,是智慧。没有不知道的,所以能任命官员。惠,是仁爱的意思。仁爱那么民众就会归服他。如果帝尧能智慧仁爱,那何必担忧兜而流放他?何必迁徙流放有苗?何必畏惧那些花言巧语、察言观色的奸佞之人?”孔,是很、非常的意思。壬,是奸佞。巧言,就是花言巧语,用意邪僻。令色,看似恭敬其实极其傲慢的意思。禹说有苗、兜这帮人,就是这样的奸佞,帝尧怕他们扰乱国政,所以把他们流放了。

咎繇曰:“都!亦行有九德言人性行有九德,以考察真伪,则可知也。宽而栗性宽宏而能庄栗也。柔而立和柔而能立事。愿而恭,悫愿而恭恪也乱而敬乱,治也。有治而能谨敬也。扰而毅扰,顺也。致果为毅也。直而温,行正直而气温和也。简而廉,性简大而有廉隅也刚而塞刚断而实塞也。强而义无所屈挠,动必合义。彰厥有常,吉哉!彰,明也。吉,善也。明九德之常,以择人而官之,则政之善也。

【注释】

①行:品行。九德:指以下的九种美德。

②宽:宽宏,胸怀宽阔,气量弘深,能容人。栗:庄重,严肃。

③立:立事,建立功业。

④悫(què)愿:谨慎老实,谨慎善良。悫,恭谨,诚实。愿,老实善良。恭恪:恭敬谨慎。

⑤乱:治理。

⑥扰:安抚,和顺。

⑦简大:简脱大气。廉隅:棱角。比喻端方不苟的行为、品性。

⑧塞:实在,诚实。

⑨强:坚强不屈。义:符合道义。

⑩彰:彰明,表彰。常:规律,通例。这里指道德标准。

【译文】

咎繇说:“啊!人性虽然难知,也应当考察人所具有的九种美德:这是说人的品性大致有九种美德,用来考察善恶真假,那就可以知道了。一是宽弘而庄重,胸怀宽阔,气量弘深,能容人,而又不失庄重。二是柔和而能建立功业,柔和而又能建立功业。三是谨慎善良而又恭敬能干,老实善良而又恭敬谨慎。四是善于治理而又能谨慎严肃,乱,是治理的意思。有治国的才干而又能谨慎严肃。五是和顺而又能果决刚毅,扰,是和顺的意思。得以果决叫刚毅。六是正直而又能温和,行为正直而气度温和。七是性情直爽简脱而又有棱角操守,性情豪爽大度而又有棱角操守。八是性格刚毅而又能实实在在,刚毅果断而又实实在在。九是坚强不屈而又能合乎道义。没有任何屈服,举动一定合乎道义。君王要表彰具有这九种美德的人,天下就会吉利昌盛!彰,是表彰的意思。吉,是善。彰明了具有九种美德的人,并选择他们为官,那就是善政。

“九德咸事,俊乂在官使九德之人皆用事,则俊德治能之士并在官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僚、工,皆官也。师师,相师法也。百官皆是,言政无非也。庶绩其凝凝,成也,言百事功皆成也。无教逸欲有邦不为逸豫贪欲之教,是有国者之常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兢兢,戒慎。业业,危惧。戒惧万事,微也。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旷,空也。位非其人为空官。言人代天理官,不可以天官私非其才也。政事懋哉言无非天意者,故人君居天官,听政治事,不可以不自勉也。

【注释】

①事:从事,任职。

②俊乂:才德出众的人。在官:任职于官署,在职为官。

③师师:互相学习、效法。

④庶绩:各种事业。凝:成就,成功。

⑤逸欲:贪图安逸,嗜欲无节。

⑥兢兢业业:指做事谨慎,勤奋刻苦,认真负责。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业业,危惧的样子。

⑦一日二日:日日。万几:众多事务细微之处。《尚书正义》:“一日二日之间而有万种几微之事,皆须亲自知之,不得自为逸豫也。”

⑧旷:空缺。庶官:各种官职。

⑨政事:政务。懋(mào):勤奋努力。

【译文】

“使具有九种美德的人都能任职,才德出众的人都在官府干事。使具有九种美德的人都能任职,那么那些贤德能干的人就都在官府了。百官都能互相学习,那么百官都能办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僚、工,都是指官员。师师,是说互相学习。百官都如此,是说国政没有错误。所有事业都能获得成功。凝,是成功,这是说所有的事业都能成功。君上的所作所为,臣下一定效仿,所以不要让享乐腐化的臣下窃据国家职位,不要让享乐腐化成风,这是国家的常规。君王应当谨慎诫慎,畏惧地观察每日千万事物的细微之处,兢兢,是诫慎的意思。业业,是畏惧的意思。诫慎畏惧万千事物,是说要重视细节。不要让众多的官员旷废了政事职位,官员的位置实际上是上天的职位,只不过是人代理上天执行。旷,是空旷的意思。职位安排的人不正确就成为空官。这是说人代理上天管理官职,不能用天官来私下安排不合适的人选。君王处理政事,一定要勤奋努力啊!这是说一切都是上天的意旨,所以作为人君,肩负着上天赋予的职责、使命,执政处理国家事务,不能不勉励自己啊。”

帝曰:“吁!臣哉邻哉!邻哉臣哉!”禹曰:“俞。”邻,近也。言君臣道近,相须而成也

【注释】

①臣哉邻哉:以下节录自《益稷》。邻,亲近。

②须:依靠。

【译文】

帝舜惊叹道:“啊!大臣是君王亲近的人呀!君王亲近的人是大臣呀!”邻,是亲近,这是说为君为臣的道理相近,互相依靠才能成功。禹回应说:“是啊。”

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言大体若身也。予欲左右有民,汝翼左右,助也。助我所有之民,富而教之,汝翼成我也。予欲观古人之象欲观示法象之服制也。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天子服日月以下,诸侯自龙衮以下,上得兼下,下不得僭上。以五采明施于五色,作尊卑之服,汝明制之也。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以出纳五言,汝听。言欲以六律和声音,出纳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言,施于民以成化,汝当听审之。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我违道,汝当以义辅正我。无得面从我违,退后言我不可弼也。

【注释】

①朕:我,我的。从秦始皇时起专门用作皇帝自称。股肱:大腿和胳膊。引申为辅佐君主的大臣。

②翼:辅佐。

③观古人之象:这里是重新恢复古人衣着服制等礼仪的意思。古人之象,指古人不同等级的礼仪制度所显示的衣服色彩等形象。象,法象,是古人对自然界一切事物现象的总称,这里特指礼仪制度在服饰色彩等方面的显现。

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五采,即青、赤、黄、白、黑五色。明,弄清楚,明白。《尚书正义》:“以五种之彩明施于五色,制作衣服,汝当为我明其差等而制度之。”

⑤龙衮:上绣龙纹的礼服。

⑥僭上:指越分冒用尊者的仪制或宫室、器物等。

⑦六律:古代乐音标准名。乐律有十二,阴阳各六,阳为律,阴为吕。六律即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五声:也叫五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阶,即宫、商、角、徵、羽。八音:我国古代统称乐器,由金、石、丝、竹、匏(páo)、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

⑧出纳:传达帝王命令,反映下面意见。

⑨违:违背(道义)。

⑩弼:纠正,辅佐。面从:当面顺从。

【译文】

帝舜说:“大臣有如我的胳膊大腿耳朵眼睛,这是说君臣是一个大的整体,就像共有一个身体一样。我要教化民众,你们应当辅佐我。左右,是帮助的意思。帮助我所有的民众,让他们富裕并教化他们,你们要辅佐我成功。我想看到古人的样子,想要观察显示礼仪等级的服饰制度。用五种颜料将布帛染成五种鲜明的色彩来制作礼服,你们应当为我弄清楚它们的差别和所形成的制度。天子穿着有日月形象的服饰及以下等级的服饰,诸侯穿绘有龙形的衮龙袍及以下等级的服饰,尊上者可以穿卑下者的服饰,卑下者不能僭越尊上者的服饰。用五种颜料将布帛染成五种色彩鲜明的色彩,制作不同尊卑等级的服饰,你们要明明白白制定成制度。我要听到六种乐律、五种音阶、八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凭借这些音乐来观察政治以及仁、义、礼、智、信的五德之言,你们应当为我好好审听。这是说要用六律和各种音声,传达仁、义、礼、智、信的五德之言,施加给民众来成就教化,你们应当为我好好审听。我如果有违背大道的地方,你们应当用正义匡正辅佐我。你们不要当面唯唯诺诺顺从,背后却说我的坏话。我如果违背大道,你们应当用正义匡正辅佐我。不要当面顺从我的错误,背后却说我不值得辅佐。”

禹曰:“俞哉!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献,贤也。万国众贤,共为帝臣,帝举是而用之,使陈布其言,明之皆以功大小为差,以车服旌其能用之也。谁敢弗让?敢弗敬应?上唯贤是用,则下皆敬应上命而让善也。帝弗时,敷同日奏,罔功。帝用臣不是,则远近布同,而日进于无功,以贤愚并位、优劣共流故也。无若丹朱奡,惟慢游是好丹朱,尧子,举以戒也。傲虐是作,罔昼夜傲戏而为虐,无昼夜常肆恶不休息也。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朋,群也。丹朱习于无水陆地行舟,言无度也。群淫于家,妻妾乱也。用是绝其世,不得嗣也。帝其念哉!”

【注释】

①黎献:黎民中的贤人。

②时:时时。举:举用,选用。

③敷纳:谓臣下陈奏善策,天子择善采纳。

④庸:用。

⑤弗时:不是这样。时,代词。相当于“此”“这”。

⑥丹朱:尧的儿子。奡(ào):傲慢。

⑦慢游:浪荡遨游。

⑧傲虐:遨游嬉戏,残害百姓。

(é):不休息的样子。

⑩用殄厥世:指其世子爵位从此被取消。殄,灭绝、绝尽。世,指父子相继。

【译文】

禹说:“是啊!天下千万个国家的众多贤才,都是陛下的臣子,全在于陛下时时举用他们。普遍采纳他们的言语心声,明察众人的功绩,按照功劳的大小,赐给不同等级的车马服饰,用来表彰他们的功勋。献,就是贤。上万个国家众多贤人,共同成为陛下的臣子,陛下举用他们,让他们陈述宣布自己的言语心声,再按照他们功绩的大小明白地查验其差别,用不同等级的车马服饰表扬彰显他们的能力功绩。这样,谁还敢不谦让?谁还不恭恭敬敬地回应?君上只任用贤才,那么臣下都恭恭敬敬地回应君上的命令,并互相推让功绩。如果陛下不是这样任用臣子,那么群臣不分好坏一样得到举用,治国理政就不能成功。如果陛下任用臣子不是这样,不分好坏,远近相同,天天举用都不会成功,那是因为贤愚并列在位、优劣合流的缘故。不要像丹朱那样傲慢,只喜好游玩,丹朱,是尧的儿子,举出他来作为警戒。他遨游嬉戏,残害百姓,不分昼夜地胡闹,遨游嬉戏而且残害百姓,不分昼夜常不休息,是说他放肆作恶不休息。河道没有水而他却硬要在陆上行船,满家妻妾在住宅之内淫乱,因此被取消了他的嗣子地位。朋,是群。丹朱喜欢在没有水的陆地上推船前行,这是说他没有法度节制。成群地在家中胡搞,是说他妻妾淫乱。因此断绝了他的嗣子地位,不能继承王位。陛下您还是要深入思考念念不忘啊!”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儛,庶尹允谐。”尹,正也。众正官之长,信皆和谐,言神人治也,始于任贤,立政以礼,治成以乐,所以致太平也。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敕,正也。奉正天命以临民,惟在顺时,惟在慎微也。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元首,君也。股肱之臣,喜乐尽忠,君之治功乃起,百官之业乃广也。

【注释】

①夔(kuí):帝舜时的乐官。

②拊石:敲击石磬。拊,本是抚摸,这里是轻轻击打。石,指石磬。

③百兽率儛(wǔ):音乐和谐之声感动群兽相率起舞。儛,舞蹈,跳舞。

④庶尹:百官。《尚书正义》:“夔又曰:‘呜呼!’叹舜乐之美。‘我大击其石磬,小拊其石磬,百兽相率而舞,鸟兽感德如此,众正官长信皆和谐矣。’言舜致教平而乐音和,君圣臣贤,谋为成功所致也。”

⑤敕(chì):古时自上告下之词。

⑥几:几微,细微。

⑦元首:指君王。起:奋起。

⑧熙:兴盛。

【译文】

乐官夔感叹说:“哎呀!我依着节拍大击那石磬,小敲那石磬,百兽受到感染随之起舞,百官互相信任,和睦团结。”尹,是主管官员。众多官员中的尊长,都真诚和谐,这是说神灵和民众都治理太平,从任用贤才开始,用礼制规范人的行为确立为政之道,用乐教成就治理,这就是天下得以太平的原因。帝尧因此高兴地作歌,在歌唱前先说道:“人君上奉天命治理下民,就应该顺时,就应该谨慎及于细微之处。”敕,是上面端正下面。就是上奉天命来端正下民,只在于顺时,只在于谨慎细微之处。于是歌唱道:“股肱大臣非常欢喜啊!君王功业兴起啊!百官事业兴盛扩大啊!”元首,是说君王。股肱大臣,喜乐地为君王竭尽全力工作,君王的太平功业才能兴起,百官的事业才能兴盛扩大。

咎繇拜手稽首,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赓,续也。载,成也。帝歌归美股肱,义未足,故续歌,先君后臣,众事乃安,以成其义也。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丛脞,细碎无大略也。君如此则臣懈隋,万事堕废,其功不成。歌以申戒也。帝拜曰:“俞,钦哉!”拜受其歌,戒群臣自今已往敬职也。

【注释】

①拜手:亦称拜首,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跪后两手相拱,俯头至手。稽首:古时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

②赓载:相续而成的意思。

③丛脞(cuǒ):琐碎,杂乱。《尚书正义》:“既言其美,又戒其恶:‘元首之君丛脞细碎哉!则股肱之臣懈怠缓慢哉!众事悉皆堕废哉!’言政之得失由君也。”

④隋:通“惰”。懒惰。

⑤钦:谨慎,戒慎。

【译文】

咎繇跪拜拱手叩头,接着歌唱道:“君王真英明啊!股肱大臣真贤良啊!天下万事都安宁啊!”赓,是继续的意思。载,是完成的意思。帝尧唱的歌把美好归于股肱大臣,意思没完,所以继续歌唱,先唱君王,后唱臣子,众多事情才能安定,整体意义才能完整。又歌唱道:“如果君王在细碎琐事中忙忙碌碌啊!如果股肱大臣懈怠懒惰啊!天下万事就全都坠毁废弃啊!”丛脞,是指忙于细碎琐事而没有远大谋略。君王如此那么臣下就会懈怠懒惰,天下万事就会陷入荒废的境地,治理天下的大业就难以完成。因此歌唱用以警诫。帝尧下拜感谢道:“啊,唱得好啊!你们群臣今后都要尽心敬业啊!”拜谢他的歌唱,告诫群臣从今往后要尽心敬职。

太康尸位以逸豫启子也。尸,主也。以尊位为逸豫,不勤也。灭厥德,黎民咸贰君丧其德,则众民二心也。乃盘游无度盘乐游逸,无法度也。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洛水表也。有穷后羿因民弗忍,拒于河有穷,国名。羿,诸侯名也。拒太康于河,遂废之也。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御,侍。言从畋也。俟于洛之汭。五子咸怨,待太康,怨其久畋失国也。述大禹之戒以作歌。述,循也。

【注释】

①太康尸位以逸豫:以下节录自《五子之歌》。太康,大禹之孙,夏启之子。尸位,指居位而无所作为。

②贰:不专一,怀有二心。

③盘游:游乐。

④畋(tián):打猎。有洛之表:洛水之南。有洛,洛水。

⑤有穷:夏代国名。

⑥河:黄河。

⑦俟:等候。汭(ruì):河流会合或弯曲的地方。

【译文】

太康居于君王的尊位却无所作为,只因为贪图安逸享乐,太康,是夏启的儿子。尸,代替死者接受祭祀,所以象征祭祀的主宰。把君王的尊位作为安乐的处所,根本不勤政。丧失了他作为君王的德行,黎民百姓都有二心。君王丧失了应有的德行,那么民众就有二心。太康又喜爱游乐,放纵没有节制,娱乐游逸,没有节制。在洛水之南田猎,一百天后也不回来。有洛之表,指的是洛水之南。有穷国国君名叫羿,因为民众不堪忍受太康的恶行,领导民众在黄河阻止太康,不让他回国。有穷,是国家的名称。羿,是诸侯的名字。在黄河阻止太康,于是就废黜罢免了他。当初,太康的五个弟弟侍奉母亲跟从太康田猎,御,是侍奉的意思。这是说随从去田猎。在黄河洛水交汇的地方等候他。五个弟弟都埋怨他,等候太康,埋怨他长久田猎以致丧失国家。于是追述大禹的告诫作歌而唱。述,是遵循的意思。

其一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也。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言能敬畏小民,所以得众心也。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不见是谋,备其微也。予临兆民,廪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廪,危貌也。朽,腐也。腐索御马,言危惧甚也。为人上者,奈何弗敬?能敬则不骄,在上不骄,则高而不危也。

【注释】

①一能:都能,全能。

②图:图谋。

③兆:数词。众多。

④廪乎:畏惧的样子。朽索之驭六马:意思是用腐朽的绳索驾驭六匹马,形容危险得很。

【译文】

第一位唱道:“民众是邦国的根本,根本牢固邦国才能安宁。这是说君王应当稳固民心来安定国家。我看天下的民众,愚夫愚妇,都能胜过我,我怎能不敬畏他们呢?这是说能够敬畏小民,所以能够获得民心。凡是过失都被人怨恨,难道要等到怨恨明显?所以要在看不见的细微之时预先图谋。要图谋在看不见之时,是说在细微时就要先防备。我在亿万民众之上,经常懔懔畏惧,就像用腐朽的绳索驾驭六匹马拉的车一样。廪,是畏惧的样子。朽,是腐朽的意思。用腐朽的绳索驾驭马车,比喻极其危险十分畏惧。作为居于民众之上的人,怎么能不谨慎严肃呢?能够认真严肃就不会骄傲,居于上位不骄傲,那么地位再高也不危险。”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迷乱曰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此六者,有一必亡,况兼有乎!

【注释】

①训:训典。王者教导民众的法则。

②色荒:沉迷女色。

③禽荒:沉迷田猎。

④甘:喜好。

⑤峻:高峻。雕墙:在墙上雕刻图饰,形容极其奢华。

【译文】

第二位唱道:“先帝的训典有这样的话,在内迷乱于女色,在外迷乱于田猎。迷乱叫作荒。饮酒贪杯,迷恋歌舞,高墙大屋,奢华无度。有其中一样,没有不灭亡的。这六样,有一样就灭亡,何况兼有呢!”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陶唐,帝尧氏,都冀州也。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底灭亡言失尧之道,乱其法制,自致亡灭也。

【注释】

①冀方:指冀州等中原地区。冀,冀州,古九州之一。《尚书正义》:“《世本》云:‘帝尧为陶唐氏。’韦昭云:‘陶、唐皆国名,犹汤称殷商也。’案书传皆言尧以唐侯升为天子,不言封于陶唐,陶唐二字或共为地名,未必如昭言也。以天子王有天下,非独冀州一方,故以冀方为‘都冀州,统天下四方’。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相去不盈二百,皆在冀州,自尧以来其都不出此地,故举陶唐以言之。”

②纪纲:纲领,法度。

③底:至,达到。

【译文】

第三位唱道:“当年帝尧成为帝王,定都冀州统领天下四方。陶唐,是帝尧,都城是冀州。现在失去了他的大道,扰乱了他建立的法度,就只能走向灭亡。这是说,失去了帝尧的大道,扰乱了他的法令制度,自己招致灭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典,谓经籍也。则,法也。荒墮厥绪,覆宗绝祀言古制存,而太康失其业以亡也。

【注释】

①明明:使光明的美德更加光明。前面的明是彰显的意思,后面的明是明德的意思。我祖:指大禹。《尚书正义》:“有明明之德,我祖大禹也。”

②万邦之君:指天子。

③典:经书典籍。则:规章,法度。

④荒:废弃。堕:荒废,废弃。绪:本是丝头,这里指先王留下的基业。

⑤覆宗:毁败宗族。宗,宗庙,宗族。绝祀:断绝祭祀。

【译文】

第四位唱道:“我那德行辉煌灿烂的祖先大禹,他是千万邦国的天子。天子的府库有足够多的经书典籍、礼仪法则,留给他的子子孙孙。典,是指经书典籍。则,是指法度。现在太康全都荒废丧失了这些基业,倾覆了宗族,断绝了祭祀!这是说,古代帝王的制度还存在,但太康丧失了基业而灭亡。”

其五曰:“乌乎曷归?予怀之悲曷,何也。言思而悲也。万世仇予,予将畴依仇,怨也。言当依谁以复国乎。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郁陶,言哀思也。颜厚,色愧。忸怩,心惭也。惭愧于仁人贤士也。弗慎厥德,虽悔可追?言人君行己,不慎其德,以速灭败,虽欲改悔,其可追及乎?言无益也。

【注释】

①乌乎:亦作呜呼,叹词。曷归:归往何方。

②怀:想,思。

③万世仇予,予将畴依:万世,万姓,指民众、百姓。畴依,依靠谁。《尚书正义》:“太康为恶,毒遍天下,万姓皆共仇我,我将谁依就乎?”

④郁陶:忧思积聚的样子。

⑤颜厚:羞愧的脸色。忸怩:羞惭,羞愧。

⑥慎:谨慎地从事。

【译文】

第五位唱道:“哎呀!太康已经失败,我们将归往何方?我想起来是多么的悲伤。曷,是什么的意思。这是说一想起来就悲伤。百姓全都仇视怨恨我,我将依靠谁呢?仇,是怨恨的意思。这是说应当依靠谁才能恢复故国。我的心中忧思积聚,外颜羞惭内心愧疚。郁陶,是说哀思积聚的样子。颜厚,是愧色满面。忸怩,内心羞惭。对仁人贤才十分惭愧。太康对德行毫不谨慎才造成这种后果,虽然懊悔,难道还可以补救吗?这是说君王要把握自己的行为,如果不谨慎修德,就会迅速败亡,即使想改悔,难道还能追回来吗?唉,说也没用。”

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有惭德,惭德不及古也。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恐来世论道,我放天子,常不去口也。

【注释】

①成汤放桀于南巢:以下节录自《仲虺之诰》。成汤,汤伐桀功成,所以叫成汤。放,放逐,流放。南巢,古地名。在今安徽巢湖境内。

②有惭德:指对自己言行有羞惭之心。

③台(yí):我。口实:话柄。

【译文】

成汤灭夏后,把夏桀放逐到南巢,对自己德行赶不上古帝王怀有羞惭之心,有惭德,是说对德行赶不上古帝王有羞惭之心。说:“我害怕后世,会把我的行为当成话柄。”害怕来世谈论治理之道,会把我放逐天子常常挂在嘴边。

仲虺乃作诰陈义告汤可无惭也。曰:“乌乎!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民无君主,则恣情欲,必致祸乱也。惟天生聪明时乂言天生聪明,是治民乱也。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夏桀暗乱,不恤下民,民之危险,若陷泥坠火,无救之者。惟王弗迩声色,弗殖货利迩,近也。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用人惟己,改过弗吝。勉于德者,则勉之以官;勉于功者,亦勉之以赏。用人之言,若自己出。有过则改,无所吝惜,所以能成王业者也。克宽克仁,彰信兆民。言汤宽仁之德,明信于天下也。

【注释】

①仲虺(huǐ):成汤的左相,奚仲的后裔,汤灭夏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诰:为《尚书》六体之一,用于告诫或勉励。

②乌乎:叹词。表感叹,相当于哎呀。

③欲:贪欲,情欲。

④时乂(yì):治理民众。乂,治理。

⑤有夏:指夏桀。昏德:昏乱而无仁德,德行昏聩。

⑥涂炭:比喻极困苦的境遇。

⑦殖:生财兴利。

⑧德懋懋官:德盛的用官职劝勉他。第一个懋是盛大义,第二个懋是勉励义。

⑨用人:指听取他人进言。惟己:指如同自己。

【译文】

仲虺于是写作了诰文,文中向汤陈述了不必愧疚的道理。说道:“哎呀!上天造就的民众都有情欲,没有君主领导就会混乱,民众没有君主,就会放纵情欲,一定导致祸患混乱。因此上天诞生了聪明睿智的人来治理混乱。这是说上天降生聪明睿智的人担任君主,这样就能治理民众混乱。夏桀昏聩败德,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夏桀朝政黑暗混乱,不体恤下层民众,民众生活危险,就像陷入泥潭落进火海,没有人来挽救。只有君王您不近声乐和女色,不去贪求搜刮财物;迩,是近的意思。德行高尚者,君王就用官职勉励他,事功显著者,君王就用赏赐勉励他;采用别人的进言,就像实行自己的意见一样,改悔过失,没有任何迟疑。在德行上努力的人,就用官职勉励他;在功业上努力的人,就用奖赏勉励他。采用他人进言,就像自己说出;有过失就改正,没有任何吝惜,这就是能够成就君王伟业的原因。宽厚仁慈,德行昭著,诚信彰明于天下亿万民众。这是说汤宽厚的仁德,彰明于天下。

“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葛伯游行,见农民之饷于田者,杀其人,夺其饷,故谓之仇饷。仇,怨也。曰:‘奚独后予?’怨者辞也。攸徂之民,室家相庆,曰:‘徯予后,后来其苏。’汤所往之民,皆喜曰:“待我君,君来其可苏息也。”右贤辅德,显忠进良贤则助之,德则辅之,忠则显之,良则进之,明王之道。推亡固存,邦乃其昌。有亡道则推而亡之,有存道则辅而固之。王者如此,国乃昌盛也。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日新,不懈怠也。自满,志盈溢也。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欲王自勉,明大德,立大中之道于民。率义奉礼,垂优足之道示后世也。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求圣贤而事之。谓人莫己若者亡。自多足,人莫之益,己亡之道。好问则裕,自用则小问则有得,所以足也。不问专固,所以小也。’乌乎!慎厥终,惟其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戒慎终如其始也。殖有礼,覆昏暴。有礼者封殖之,昏暴者覆亡之。钦崇天道,永保天命。王者如此上事,则敬天安命之道也。

【注释】

①葛伯:葛国的国君。仇饷:无故杀害给耕田的农夫送饭的人。饷,给田间劳作的人送饭。《尚书正义》:“饷田之人不负葛伯,葛伯夺其饷而杀之,是葛伯以饷田之人为己之仇。”

②攸徂:去往的地方。

③徯(xī):等待。

④苏息:休养生息。

⑤右贤辅德,显忠进良:《尚书正义》:“贤是德盛之名,德是资贤之实,忠是尽心之事,良是为善之称,俱是可用之人,所从言之异耳。佑之与辅、显之与遂,随便而言之。”右,同“佑”。帮助,辅助。

⑥推亡:推动走灭亡之路的灭亡。固存:帮助走存活之路的存活。

⑦日新:日日更新。

⑧怀:怀归。

⑨九族:从高祖至玄孙一共九族。

⑩懋昭:勉力宣明。

⑪建中:是指建立中正之道,作为共同的准则。

⑫垂裕:指为后人留下业绩或名声。后昆:后代,后嗣。

⑬自用:自行其是,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⑭慎:谨慎小心地做。

⑮鲜:少。

【译文】

“从前葛国国君无敌杀害给耕田的农夫送饭的人,汤初次征伐从葛开始,向东方征伐,西方夷人就埋怨他,向南方征伐,北方狄人就埋怨他,葛伯出游,看见往田间给农夫送饭的人,他杀死了送饭人,抢夺饭食,所以叫仇饷。仇,是怨恨的意思。他们说:‘为什么后到我们这儿来?’这是埋怨者的话。汤大军所去往地方的民众,家家互相庆祝,说:‘等着我们的君王吧,君王来到我们就能复生。’汤去往地方的民众,都高兴地说:“等候我的君王,君王来到我们就能休养生息。”佑护和帮助贤才,表彰和辅佐有德的人,彰显忠臣,举进良臣。贤才就帮助他,有德者就辅佐他,忠臣就彰显他,良臣就举荐进用他,这是英明君王的举措。该灭亡的就推动他灭亡,能存活的就帮他稳稳地存活。走灭亡之路的就推动使他灭亡,有生存之路的就帮助他稳固地存活。君王这样做,国家就昌盛。德行日日更新,远方万国都来归附;心意自满傲气凌人,即使九族亲人,也会别离。日新,是说日日更新毫不懈怠。自满,是说骄傲充盈盛气凌人。君王您勉力宣明伟大的德行,在民众中建立中正之道作为准则,用道义来行事,用礼仪教化民心,把优裕富足的功业传给后代。想要让汤王自我勉励,彰明伟大的德行,在民众中建立中正之道。遵循道义,敬奉礼仪,把各种道理完备地彰显给后代。我听说:‘能自己得到老师的人成为君王,寻求圣贤去当自己的老师。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的就会灭亡。完全自满骄傲,没有谁能帮他,这是自我灭亡的道路。喜好提问求教的人道路就越来越宽广,自以为是道路就越来越狭小。去问就有收获,是越来越宽广的道路。不问而故步自封,是越来越狭小的道路。’哎呀!谨慎地走到终了,要像开始一样小心翼翼。没有什么事情不是有一个好的开始,但是很少能有一个好的结束,所以要自始至终警诫谨慎。要让遵行礼仪之道的人发展,倾覆严惩那些昏乱残暴的人。要培育扶持彬彬有礼的人,要严惩灭亡昏乱残暴的人。钦敬推崇天道,永远保有天命。君王这样处理国政,就是敬奉上天安邦定国的方法。”

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诞,大也。以天命大义告万方之众人。曰:“夏王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夏桀灭道德,作威刑,以布行虐政于天下百官,言残酷也。肆台小子,将天命明威,弗敢赦。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自责化不至也。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无用汝万方,言非所及也。乌乎!尚克时忱,乃亦有终。忱,诚也。庶几能是诚道,乃亦有终世之美也。

【注释】

①王归自克夏,至于亳(bó):以下节录自《汤诰》。亳,古都邑名。商汤的都城。

②诞:大。程度、情势等不同一般。

③作威:指利用威权滥施刑罚。

④敷:施加,施行。

⑤肆:迨,及至,等到。台小子:汤谦虚的自称。

⑥将(qiānɡ):愿,请。明威:指上天圣明威严的旨意。

⑦无以:不用。万方:万邦,各方诸侯。

⑧尚:常。忱:真诚。

【译文】

打败夏桀后,君王从战场归来,到达亳都,隆重地诏告万国诸侯。诞,是大的意思。汤将天命大义昭告万邦众人。说道:“夏王丧失道德作威作福,暴虐地对待你们各国百官。夏桀丧失道德,施行残暴的刑罚,对天下百官遍行暴虐的统治,这就是说他极其残酷。等到我这个小辈,奉请上天圣明威严的旨意,不敢赦免夏桀的罪行。倘若你们各国的人都有罪,那就全降在我一个人身上;这是自责教化没有深入到所有民众。我一个人承担所有的惩罚,不要降在你们各国身上。不用降在你们各国身上,这是说灾祸不会涉及你们。哎呀!常常保持这种真诚,就也能善始善终了。忱,是真诚的意思。希望为人君者都能拥有这样真诚的大道,也就能保有善始善终的美德了。”

成汤既殁,伊尹作《伊训》作训以教道太甲也曰:“乌乎!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灾。先君,谓禹以下、少康以上贤王,言能以德禳灾也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言桀不循其祖道,天下祸灾,借手于我,有命商王诛讨之也。惟我商王,布昭圣武,代虐以宽,兆民允怀言汤布明武德,以宽政代桀虐政,兆民以此皆信怀我商王之德也。今王嗣厥德,罔弗在初,言善恶之由,无不在初,欲其慎始也。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言立爱敬之道,始于亲长,则家国并化,终洽四海也

【注释】

①成汤既殁:以下节录自《伊训》。成汤既殁之年是为太甲元年。殁,死,去世。

②伊尹:商汤大臣,名伊,尹是官名。辅佐商汤征伐夏桀,被尊为阿衡。汤去世后历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王。后太甲即位,因荒淫失度,被伊尹放逐到桐宫,三年后迎之复位。《伊训》:伊尹为教导太甲而写的一篇训诫文章。

③太甲:商朝第二位君主。

④有夏:夏朝。先后:故去的先王。

⑤禳:禳除,祭神除灾。

⑥率:遵行,遵循。

⑦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皇天,对天及天神的尊称。假手,借别人之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尚书正义》:“天不能自诛于桀,故借手于我有命之人,谓成汤也。言汤有天命,将为天子,就汤借手使诛桀也。”

⑧圣武:圣明英武。这是颂扬帝王的话。

⑨允怀:思念。

⑩嗣:继承,接续。

⑪立爱惟亲:《尚书正义》:“行之所立,自近为始。立爱惟亲,先爱其亲,推之以及疏。”

⑫敬:敬畏之心。

⑬洽:和谐,融洽。

【译文】

成汤已经故去,伊尹创作了《伊训》,创作训词来教导太甲。说道:“哎呀!古代夏朝故去的贤王,努力践行道德,所以没有天灾。先君,是指禹以下、少康以上的贤王,这是说能够用德行除去灾祸。夏朝先君的子孙,不遵循先祖的道路理念,于是上天降下灾祸,借助我们先王之手执行天命,征伐夏桀。这是说夏桀不遵循先祖的正道理念,上天降下灾祸,借助商汤之手,让商王完成征讨他的天命。现有我们商王,圣明英武昭示天下,用宽弘代替暴虐,赢得亿万民众的真心思念。这是说商汤彰明武德,用宽缓的政治代替夏桀暴虐的政治,亿万民众因此都真诚地思念我商王的盛德。现在陛下您继承这一盛德,不应不在起初就实施,这是说善恶的由来,没有不在于开端的,想要他谨慎处理这个开端。建立仁爱之心要从亲族开始,建立敬畏之心要从长者开始,爱敬之心从家庭、邦国开始,最终会扩展到整个天下。这是说树立尊敬仁爱的道路,要从亲人长者开始,那么私家邦国就一齐教化,最终天下都和谐融洽。

“乌乎!先后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敷求贤智,使师辅于尔嗣王,言仁及后世也。制官刑,儆于有位言汤制治官刑法,儆戒百官也。曰:‘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常舞则荒淫也。乐酒曰酣,事鬼神曰巫也。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谓淫风殉,求也。昧求财货美色,常游戏田猎,是淫过之风俗。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狎侮圣人之言而不行,拒逆忠直之规而不纳,耆年有德疏远之,童稚顽嚣亲比之,是谓荒乱之风俗也。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有一过则德义废,失位亡家之道也。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诸侯犯此,国亡之道也。臣下弗匡,其刑墨邦君卿士,则以争臣自匡正,臣不正君,服墨刑,凿其额,涅以墨也

【注释】

①先后:先王。敷求:广求,遍求。哲人:卓越智慧的人。

②俾:使。尔后嗣:你们这些继承者。

③儆(jǐng):儆戒。

④酣歌:沉湎于饮酒歌舞。

⑤巫风:指歌舞作乐的风俗。巫觋用歌舞敬神,所以有这个说法。

⑥荒淫:迷于逸乐,沉湎酒色。

⑦“敢有殉于货色”几句:殉,谋求。《尚书正义》:“货色人所贪欲,宜其以义自节,而不可专心殉求,故言殉于货色。心殉货色,常为游畋,是谓淫过之风俗也。”

⑧“敢有侮圣言”几句:耆德,称呼年高德劭、素孚众望的人。比,勾结,亲近。乱风,坏风气。《尚书正义》:“侮慢圣人之言,拒逆忠直之谏,疏远耆年有德,亲比顽愚幼童,爱恶憎善,国必荒乱,故为荒乱之风俗也。”

⑨狎侮:轻慢侮弄。

⑩顽嚣:愚妄奸诈。

⑪三风十愆(qiān):愆,罪过,过失。《尚书正义》:“三风十愆,谓巫风二,舞也,歌也;淫风四,货也,色也,游也,畋也;与乱风四为十愆也。”

⑫匡:匡正。

⑬其刑墨:对其使用墨刑。墨刑,古代五刑之一,在被刑者的面额上刺字,染成黑色,作为处罚的标志。

⑭涅:染黑,染污。指在人身上刺涂黑色文字或图纹。

【译文】

“哎呀!先王成汤广泛寻求聪明睿智的人,让他们辅佐你们这些继承人,广泛寻求贤能智者,让他们作为太师,辅佐你们这些继承王位的人,这是说商汤的仁德泽及后代。商汤创制治理百官的刑法,警醒在位的官员,不让他们犯错误。这是说商汤创制治理官员的刑法,警醒官员,不让他们犯错误。其中说道:‘胆敢常常在宫中跳舞,恣意酣畅地在室内醉酒唱歌,这叫做巫风;经常舞蹈就会荒淫。痛快饮酒叫酣,侍奉鬼神叫巫。胆敢谋求财货女色,经常游玩田猎,这叫做淫风;殉,是谋求的意思。愚昧地追求财货美色,经常游戏田猎,这是放纵沉湎的风俗习惯。胆敢轻慢侮辱圣人的言辞,拒绝背逆忠直劝谏,疏远年高德劭的长者,亲近年幼刁蛮的家伙,这叫做乱风。轻慢戏弄圣人的言辞并且绝不施行,拒绝背逆忠臣刚直的劝谏而不采纳,年高有德的人疏远他们,幼童顽劣奸诈却勾结亲近他们,这就叫荒乱的风俗。上述这三类恶劣风俗十种罪行,公卿大夫自身有一种,私家食邑一定丧亡;有一种罪过就意味着道德仁义被废弃,这是失去职位丧亡家族的道路。诸侯国君自身有一种,国家必定灭亡。诸侯犯了这罪过,是国家灭亡的道路。臣下不去匡正,就该受到墨刑刺字。国君公卿士大夫,应该作诤臣匡正君王,臣子不纠正君王,就要接受墨刑,凿向额头刺字,用墨染黑。’

“乌乎!嗣王祗厥身,念哉!言当敬身,念祖德也。惟上帝弗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祥,善也。天之祸福,唯善恶所在,不常在一家也。尔惟德罔小,万邦惟庆修德无小,则天下赖庆也尔惟弗德罔大,坠厥宗苟为不德无大,必坠失宗庙,此伊尹至忠之训也。

【注释】

①祗:敬,恭敬严肃。

②弗常:没有固定的(眷顾)。

③惟德:为德。

④庆:庆幸。

⑤赖:得益,受益。

⑥弗德:不合德行。

⑦宗:宗庙。这里代指国家。

【译文】

“哎呀!继承的君王要自身恭敬严肃,念念不忘先祖呀!这是说要敬肃自身,思念先祖的恩德。上帝的眷顾并不固定,行为良善,就降下各种吉祥;行为不善,就降下各种祸殃。祥,是良善的意思。上天降福还是降祸,只看善恶在哪儿,并非固定在一家。你修德不要怕小,即使小德万国也会感到庆幸。修德不要怕小,即使修小德万国都会得益庆幸。你不修德而作恶,即使不大,也会毁坏宗庙亡国。如果行为不合德行,就算这种行为不大,也必定毁坏宗庙亡国。这是伊尹至诚尽忠的训诫。”

太甲既立,弗明不用伊尹之训,不明居丧之礼。伊尹放诸桐汤葬地也。王徂桐宫居忧往入桐宫居忧位也克终允德。言能思念其祖,终其信德也。

【注释】

①太甲既立:以下节录自《太甲上》。立,指立为君王,即位。

②明:明察。

③放:放逐。桐:商汤墓地处。孔安国传:“不知朝政,故曰放。”《尚书正义》:“舜放四凶,徙之远裔;春秋放其大夫,流之他境;嫌此亦然,故辨之云‘不知朝政,故曰放’。使之远离国都,往居墓侧,与彼放逐事同,故亦称放也。”

④徂(cú):往。桐宫:桐地的宫室。故址在今河北临漳。

⑤居忧:指为父母服丧。

【译文】

太甲已经即位为君,不明白居丧礼法。不听伊尹的训诫,不明白服丧的礼法。伊尹把他放逐到桐宫。桐是商汤墓地所在。太甲前往桐宫为商汤服丧,进入桐宫服丧,处在忧思的位置。最终能成就真诚的德行。这是说能够思念自己的祖先,最终成就真诚美德。

惟三祀,伊尹奉嗣王归于亳,王拜稽首,曰:“予小子弗明于德,自底弗类类,善也。暗于德,故自致不善也。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速,召也。言己放纵情欲,毁败礼仪法度,以召罪于其身也。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弗可逭孽,灾也。逭,逃也。言天灾可避,自作灾不可逃也。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言己已往之前,不能修德于其初,今庶几赖教训之德,谋终于善。悔过之辞也。

【注释】

①惟三祀:以下节录自《太甲中》。惟三祀,太甲即位的第三年。

②奉:伺候,侍奉。

③予小子:太甲的谦称。

④底:招致,达到。弗类:不善,不好。

⑤速戾:招致罪责。

⑥孽:灾祸。

⑦逭(huàn):逃避。

⑧师保:古时任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

⑨图:希图,希望。

【译文】

太甲即位的第三年,伊尹迎候继承王位者太甲回到了亳都,太甲跪拜叩头至手,说:“我年纪轻轻不明白德行修养,才弄到如此不堪的地步。类,是善的意思。不明白德行,所以自己导致不善的境地。欲望败坏法度,放纵败坏礼制,结果给自身招来了罪过。速,是征召的意思。这是说自己放纵情欲,毁弃礼仪法度,结果给自身招来了罪过。上天降下灾祸,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灾祸,那是不能逃避的。孽,是灾祸的意思。逭,是逃避的意思。这是说天灾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灾祸不可逃避。以前,我违背了老师您的训导,没能在一开始就做好,还是依靠您匡正挽救的恩德,希望得到善终。这是说自己在此以前,不能在起初修养德行,现在或许能依靠您教训的恩德,谋求一个善终。这是发自内心悔过的话。”

伊尹拜手稽首,拜手,首至手也。曰:“修厥身,允德协于下,惟明后。言修其身,使信德合于群下,惟乃明君。先王子惠困穷,民服厥命,罔有弗悦。言汤子爱困穷之人,使皆得其所,故民心服其教令,无有不欣喜也。奉先思孝,接下思恭。以念祖德为孝,以不骄慢为恭也。视远惟明,听德惟聪言当以明视远,以聪听德。朕承王之休无斁王所行如此,则我承王之美无厌也。

【注释】

①允德:诚信之德。协:协和。

②子惠:施以仁惠。子,待如己子,慈爱。

③奉先:敬奉祭祀先祖。

④明:好视力。

⑤听德:听取用有德之言。聪:好听力。

⑥休:美善。斁(yì):终止,终了。

【译文】

伊尹跪下叩头至手,拜手,是叩头叩到手。说道:“加强自身修养,以诚信的美德和谐民众,这就是英明的君王。这是说要修养自身,以诚信的美德协和下层群众,这就是英明的君王。先代君王仁爱,对困苦贫穷的人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民众服从他的命令,没有不兴高采烈的。这是说商汤仁爱,对困苦贫穷的人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使他们能够安居,所以民众从内心服从他的教化命令,没有不欣喜的。敬奉祭祀祖先一心孝顺,接待下层民众一心谦恭。把思念先祖恩德作为孝顺,把不骄纵傲慢看作谦恭。能够看得长远叫做眼明,能够听取有德之言叫做耳聪,这是说要眼明以看得长远,要耳聪以听取善言。如果能够这样,我会长久地蒙受君王您无尽无休的美德。君王您行事如此,那么我会承蒙君王美德而至于无限。”

伊尹申诰于王曰:“乌乎!惟天无亲,克敬惟亲;言天于人无所亲疏,唯亲能敬身者。民无常怀,怀于有仁;民所归无常,以仁政为常也。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言鬼神不保一人,能诚信者,则享其祀。天位难哉言居天子之位难,以此三者。德惟治,否德乱为政以德则治,不以德则乱也。与治同道,罔弗兴;与乱同事,罔弗亡。言安危在所任,治乱在所法也。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言善政有渐,如登高升远,必用下近为始,然后致高远也。无轻民事,惟难;无轻为力役之事,必重难之乃可也。无安厥位,惟危。言当常自危惧,以保其位也。慎终于始。于始虑终,于终虑始。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人以言咈违汝心,必以道义求其意,勿拒逆之也。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逊,顺也。言顺汝心,必以非道察之,勿以自臧也乌乎!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胡,何也。贞,正也。言常念虑道德,则得道德;念为善政,则成善政也。一人,天子也。天子有大善,则天下得正也。君罔以辨言乱旧政利口覆国家,故特慎焉。臣罔以宠利居成功,成功不退,其志无限,故为之极以安之也。邦其永孚于休言君臣各以其道,则国长信保于美也。

【注释】

①伊尹申诰于王曰:以下节录自《太甲下》。申诰,反复告诫。

②常怀:固定不变的归向。怀,怀归,归往。

③享:鬼神享用祭品。

④天位:天子之位,帝位。

⑤否德:鄙陋之德,微德。

⑥同道:治国的途径、办法相同。

⑦陟遐:远行。

⑧无轻:不要轻视。民事:民众从事的劳力之事。

⑨咈(fú):违背。

⑩逊:谦虚,顺从。

⑪臧:善,好。

⑫一人:指天子。元良:大善,至德。

⑬辩言:巧辩之言,美丽动听而奸诈虚伪的言辞。旧政:既定国政。

⑭孚:保。

【译文】

伊尹反复告诫君王太甲,说:“哎呀!上天没有私亲,只亲近那些恭敬的人;这是说上天对人没有所谓亲近疏远,只亲近能够敬德修身的人。民众没有固定的归向,只归向有仁德的人;民众的归往不固定,把归往仁政当成常规。鬼神并非固定地享用祭祀,只享用诚信者的祭祀。这是说鬼神不保佑具体哪一个人,能够诚信的人,鬼神就会享用他的祭祀。处在天子的位置上太难啦!这是说处在天子的位置极其困难,就因为这三条。用美德执政就太平,德行鄙陋就混乱。执政靠德行就太平,不靠德行就混乱。与治世之君走相同的道路,就不会不兴盛;与乱世之君行事相同,就不会不灭亡。这是说平安还是危险在于所任用的人,太平还是混乱在于所执行的法。假如要上到高处,一定要从下面开始;假如要去往远方,一定要从近处开始。这是说善政要逐渐推行,就像登高行远必须从下面、近处开始,然后才能到达高处、远方。不要轻视民众劳作,要从难着想;不要轻视从事体力行役的事情,一定要看重它并视为困难。不要安居沉溺天子王位,要时刻想到危险。这是说要常怀畏惧之心,用这样的心理来保有王位。谨慎的终了从谨慎的开端开始。在开始就要考虑事情的终了,而好的终了来自开始的考虑。有背逆你内心的话语,一定要从道义去衡量;别人的言辞违背你的心意,一定用道义寻求他的本意,不要轻易地拒之门外。有顺从你心志的话语,一定要从是否违背道义去探求。逊,是顺从的意思。这是说言辞顺从你的心志,一定要从违背道义的角度去观察,不要自我感觉良好。哎呀!不思虑体察能获得什么?不亲自行动能成就什么?天子至善,万国纯正。胡,是什么的意思。贞,是正的意思。这是说常常想到道德,就会得到道德;想到善政,就会成就善政。一人,是说天子。天子有至善,那么天下就都淳正。君王不要听从虚伪巧辩的言辞而搅乱既定方针,锋利的口舌会倾覆国家,所以特别指出要谨慎对待。臣子不要邀宠得利以功臣自居自傲。大功告成却不谦退,这样一发展就会贪欲无限,所以事先说到极致趋势使他警戒,令其私心安定下来。君臣如此,国家就会长保安宁美好。这是说君臣各自遵循他们的道义,那么国家就能长久保有安宁美好。”

伊尹既复政厥辟还政太甲。将告归,乃陈戒于德,告老归邑,陈德以戒。曰:“乌乎!天难忱,命靡常。以其无常,故难信也。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人能常其德,则安其位。九有,诸侯也。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言桀不能常其德,不敬神明,不恤下民。皇天弗保,言天不安桀所为。眷求一德,俾作神主天求一德使代桀,为天地神祇之主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享,当也。非天私我有商,惟天祐于一德;非天私商而王之也,祐助一德,所以王也。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非商以力求民,民自归于一德。德惟一,动罔弗吉;德二三,动罔弗凶。惟吉凶不僭,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行善则吉,行恶则凶,是不差也。德一,天降之福;不一,天降之灾。是在德也。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其命,王命也。新其德,戒勿怠也。终始惟一,时乃日新。言德行终始不衰杀,是乃日新之义也。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官贤才而任之,非贤才不可任也;选左右必忠良,不忠良非其人也。其难其慎,惟和惟一。其难,无以为易也。其慎,无以轻之也。群臣当和,一心事君,政乃善也。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君以使民自尊,民以事君自生。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弗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上有狭人之心,则下无所自尽矣。言先尽其心,然后乃能尽其力,人君所以成功也。

【注释】

①伊尹既复政厥辟:以下节录自《咸有一德》。复,返回,还。辟,天子,君主。

②忱(chén):相信。

③九有:原为九州,这里指天下诸侯。

④庸德:常保修德。庸,经常,常常。

⑤眷求:殷切寻求。一德:始终如一的德行。

⑥神主:天地神明之主。

⑦祇(qí):地神。

⑧享:当,符合。

⑨二三:指不专一,反覆无定、变化无常。

⑩僭(jiàn):差失。

⑪衰杀:减缩。

⑫后:君王。使:役使,使唤。

⑬广:自以为广博,骄傲自大。狭:小看,鄙视。

⑭匹夫匹妇:男女平民,泛指普通民众。自尽:各尽自己的才力。

⑮民主:民众的主宰,指君王。与:党与,同盟者。

【译文】

太甲已经回到亳都,伊尹把国政交还给君王,把国政还给太甲。将要告老回到他的私邑,于是陈述告诫君王有关德行之事,告老回到自己的私邑,陈述德行之事来告诫君王太甲。说:“哎呀!上天难以信任,命运没有定准。因为无常,所以难以相信。经常修养德行,才能确保君位。德行不能常保,诸侯因此灭亡。人能够经常修养德行,就能安居君位。九有,是指九州诸侯。夏朝的君王桀不能经常修德,怠慢神明虐害民众。这是说夏桀不能常保德行,不尊敬神明,不体恤民众。上天不保佑他,这是说上天对夏桀的所作所为不满。殷切寻求德行专一之人,让他作为天地神明之主。上天寻求德行恒一者让他代替夏桀,成为天神地祇之主。当时只有我跟汤王还坚守这专一德行,能够符合上天心意,承受上天圣明的天命。享,是当的意思。这并非上天偏私我商国,而是上天护佑专一德行;不是上天偏私商王让他统一天下,而是护佑辅助专一德行,所以让他称王。并非商国有求于民众,而是民众归心于专一德行;不是商国用武力寻求民众,民众自动归附于专一德行。德行专一守恒,行动没有不吉祥的;德行反复变化,行动没有不凶险的。吉凶回报是没有差错的,全在人为;上天降下灾难或吉祥,在于人的德行。行善就吉祥,作恶就凶险,这是没有差错的。德行专一,上天就降幅;德行不专一,上天就降祸。这就是在于德行。现在,君王您刚刚继承了王命,更要勤修德行,使自己日有所进,其命,是指君王的使命。新其德,是告诫不要懈怠。始终如一坚守专一,这就能日日更新。这是说德行始终没有减缩,就是日日更新的含义。任命官员只看重贤才,左右亲信只看重人品。贤才的官员要任用,不是贤才不能任用;选择左右亲信必定要忠良,不是忠良就不是该选的人。选人很艰难,选人要谨慎,君臣要和谐,君臣要一心。艰难,是说没办法容易的意思。谨慎,是说不可以轻慢的意思。群臣应当和谐,一心侍奉君王,国政才会好。君王没有民众就没有奉命的手下,民众没有君王自己就没有做事的能力。君王用让民众办事的方法而自尊,民众用侍奉君王的办法而自生。君王不要骄傲自大鄙视别人,普通民众遭受鄙视就不能自愿尽心竭力,那么君王就会没有人来帮助他成就丰功伟绩。君上如果有鄙视别人的心理,那么臣下就不会自愿尽心竭力了。这是说首先要让他尽心,然后才能让他尽力,这就是君王成就功业的缘由。”

高宗梦得说小乙子也,名武丁,梦得贤相,其名曰说也。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使百官以所梦之形象,经营求之于外野,得之于傅岩之溪也。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言当纳谏诲直辞以辅我。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启乃心,沃朕心!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开汝心以沃我心,如服药必瞑眩极,其病乃除。欲其出切言以自警也。若跣弗视地,厥足用伤。跣必视地,足乃无害。言欲使为己视听也。惟暨乃僚,罔弗同心,以匡乃辟与汝并官,皆当倡率,无不同心,以匡正汝君也。

【注释】

①高宗梦得说(yuè):以下节录自《说命上》。高宗,殷王,名武丁,是盘庚弟弟小乙的儿子。说,就是傅说,高宗的贤相。

②百工:指百官。营求:寻访。野:草野,指民间。

③傅岩:地名。在今山西平陆。

④经营:周旋,往来。

⑤朝夕:时时,经常。纳诲:进献善言。

⑥砺:磨石。

⑦济:渡河。

⑧舟楫:船只。楫,划船的工具。

⑨霖雨:久下不停的雨。

⑩沃:灌溉,浇灌。

⑪瞑眩:眩晕。指药物的副作用。当时药物副作用巨大。

⑫瘳(chōu):疾病痊愈。

⑬跣(xiǎn):赤足,光着脚。

⑭僚:同僚,朋辈。

⑮匡:匡正,辅佐。辟:君王。

⑯并官:共同为官,等于说同僚。

⑰倡率:率先从事,引导。

【译文】

高宗做梦得到贤相,名叫说,殷高宗是小乙的儿子,名叫武丁,他做梦得到贤相,名叫说。群臣之中没有这个人,于是让百官到民间草野寻访符合梦中形象的人,在傅岩这个地方找到了他,于是任命他作相。让百官按照高宗梦中人的形象,四处奔波到民间草野寻访,终于在傅岩的溪流边找到了他。高宗见到傅说后说:“我将朝夕接受您的教诲,希望您能辅佐我的德行!这是说我会接受采纳您的教诲劝谏,请您用耿直的言辞辅佐我。如果我是铜,就用您当磨石;如果我要渡过大河,就用您当船只;如果灾年大旱,您就是连绵不停的雨。开启您智慧的心灵,浇灌我干涸的心田!就好像吃药不眩晕,疾病就不会痊愈一样;开启您的心智来浇灌我的心灵,如同吃药必定眩晕至极,疾病才能除去。这是想让傅说言辞恳切,忠诚直谏,以警诫自己。就好像光着脚却不看地上,脚一定会受伤一样。光脚行走一定要观察地上,脚才不会受害。这是说想让傅说替自己看,替自己听。希望您跟您的同僚,无不同心同德,来匡正辅佐你们的君王。您跟您的同僚,都应当率先从事,无不同心同德,来匡正辅佐你们的君王。”

说复于王曰:“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言木以绳直、君以谏明也。后克圣,臣弗命其承。君能受谏,则臣不待命,其承意而谏也。谁敢弗祗若王之休命言如此,谁敢不敬顺王之美命而谏也?

【注释】

①从绳:依照绳墨取直。

②祗:敬。若:顺。休命:美善的命令。多指天子或神明的旨意。

【译文】

傅说回复高宗说:“木头按绳墨加工就笔直,君王听臣下劝谏行政就圣明。这是说木头依绳墨加工而笔直,君王因听从劝谏而圣明。君王能够圣明,臣子不用吩咐就秉承劝谏。君王能接受劝谏,那么臣下不用等待命令,就能承受君王意向而劝谏。谁还敢不恭恭敬敬听从君王英明的命令而放言直谏呢?说的是如果能这样做,谁敢不敬从君王美善的命令而放言直谏呢?”

惟说命总百官在冢宰之任也乃进于王曰:“乌乎!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天有日月五星,皆有尊卑相正之法,言明王奉顺此道,以立国设都也。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言立君臣上下也。将陈为治之本,故先举其始也。弗惟逸豫,惟以乱民不使有位者,逸豫于民上也,言立之主使治民也。

【注释】

①惟说命总百官:以下节录自《说命中》。总,总领,统摄。这是指傅说接受王命总理百官。

②冢宰:官名。为六卿之首,也叫太宰。

③进:进奏,进言。

④明王:圣明的君主。若:顺从。

⑤五星:指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即东方岁星(木星)、南方荧惑(火星)、中央镇星(土星)、西方太白(金星)、北方辰星(水星)。

⑥相正:等于说偏正。相,指处于辅佐地位。正,指处于正位。

⑦树:设立。后王:指天子。君公:指诸侯。

⑧承:继,接续。大夫:古职官名。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各等中又分上、中、下三级。后因以大夫为任官职者之称。师长:等于说尊长。

⑨乱:治理。

【译文】

傅说接受王命总领百官职务,就是担任冢宰的职务。于是向高宗进言说:“哎呀!圣明的君王敬奉顺应天道,建立国家,设置国都;上天有日月普照白天黑夜,有五大行星在黄道运行,天象都有尊卑偏正,这是说圣明的君王敬奉这一天道,建立王国,设置国都。依次设立天子、诸侯,又用大夫、师长敬奉君王,这是说建立君臣上下的名分职务。在陈述治国根本大计之前,先举出王政的开端。不要安逸享乐,要治理民众。不让有职位的官员,高居民众之上享乐,这是说建立尊卑秩序,设立官员是为了治理民众。

“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言不可轻教令,易用兵也。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言服不可加非其人,兵不可任非其才也。王惟戒兹!允兹克明,乃罔弗休。言王戒慎四惟之事,信能明政,乃无不美也。惟治乱在庶官所官得人则治、失人则乱也。官弗及私昵,惟其能不加私昵,唯能是官也。爵弗及恶德,惟其贤言非贤不爵也。虑善以动,动惟厥时。非善非时,不可动也。有其善,丧厥善,矜其能,丧厥功。虽天子亦必让以得之。无启宠纳侮开宠非其人,则纳侮之道也。无耻过作非耻过误而文之,遂成大非。

【注释】

①起羞:招致羞辱。

②甲胄:铠甲和头盔,这里指武力。起戎:引起战争。

③衣裳:此处指官服。笥(sì):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

④干戈:干是盾牌类的防守武器,戈是长柄横刃的刺杀类武器,均为古代常用武器,这里指武力。省:反省,审察。

⑤四惟之事:指前面说的四件事。

⑥庶官:百官。多指一般官员。官,指治理政事的人。

⑦及:授予。私昵:指所亲近、宠爱的人。

⑧能:贤能。指有能力的人。

⑨爵:指拥有贵族封号的人。恶德:不良的品德。也指有不良品德的人。

⑩贤:指品德高尚的人。

⑪善:指符合道义的善政。时:时机。

⑫有:专有,领有。

⑬矜:骄傲自夸,自恃。

⑭启宠:启用自己私下宠爱、亲近的人。启,启用。纳:接受,招来。侮:轻慢,轻贱。

⑮耻过:耻于承认过失。作非:等于说做出大的错事。

【译文】

“君王举止不可不慎,要知道,祸从口出会引起羞辱,炫耀武力会引起战争;这是说不可以轻易张口发布命令,不可以轻易用兵。官服要放在衣箱里,不要随便赐给他人,武器要放在府库里,审察清楚将帅再授权。这是说官服不能赐给不合适的人,军队不能交给没有军事才能的人。君王一定要对这四件事警戒啊!要真的对这些能够清楚明白,王政就不会不美善吉庆了。这是说君王对上面四件事警戒小心,确实能英明行政,就不会不美好了。天下是太平还是混乱在于众位官员的任用。官职选对了人天下就太平,选错了人天下就混乱。官员任命不要选择宠爱亲信之人,要根据才能任命;不赐给宠爱亲信之人,只按能力授予官职。爵位不能给那些品德恶劣的人,只能给品德高尚的人。这是说不是贤德不赐给爵位。考虑到是符合道义的善政才实施,行动还要选择时机。不是善政或者时机不成熟,就不能行动。自以为有善德,本身就是一种失德;自我骄傲夸耀能力,本身就会使功绩大打折扣。即使是天子之位也要谦让才能得到。不要打开任用宠信之门,那会招致侮辱;任用不该用的宠臣亲信,就是招致侮辱的道路。不要耻于承认过失,掩饰会铸成大错。耻于承认过失而文过饰非,就会造成大错误。”

王曰:“旨哉!说,乃言惟服。旨,美也。美其所言,皆可服行也。乃弗良于言,予罔闻于行。汝若不善于所言,则我无闻于所行之事。”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言知之易而行之难,以勉高宗也。

【注释】

①旨:美好。

②良于:善于。

【译文】

高宗说:“好啊!傅说,你的话都切实可行。旨,是美好的意思。赞美他所说的话都可以实施。你要不是善于进言,我恐怕难以入耳实行。你如果不善于言辞,那么我就听不见该实行的事情。”傅说下拜叩头,说:“知道这些道理不难,而实行这些道理很难。是说知道容易而实行艰难,是为了勉励高宗。”

王曰:“来,汝说!尔惟训于朕志言汝当教训于我,使我志通达也。若作酒醴,尔惟曲糵酒醴须曲糵以成,亦我须汝以成也。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盐醎,梅酢,羹须醎酢以和之。

【注释】

①王曰:以下节录自《说命下》。

②训:教诲,教导。志:德行。

③酒醴:酒和甜酒。也泛指各种酒。醴,甜酒。

④糵(niè):酒曲。酿酒用的发酵物。

⑤和羹:配上不同调味品而制成的羹汤。

⑥盐梅:盐和梅子。指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指国家所需人才。

⑦醎(xián):同“咸”。

⑧梅酢(cù):梅汁,腌咸梅子的汁液。酢,同“醋”。

【译文】

高宗说:“过来,傅说!请你教导我心志通达。这是说你应当教育训导我,让我心志通达。就好像酿造各种美酒,需要酒曲一样;各种美酒必须用酒曲才能酿成,也就是说我需要你来成就我。也像是制作和羹,需要用盐跟梅一样。盐是咸的,梅是酸的,羹汤需要咸酸来调和。”

说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王者求多闻以立事,学古训乃有所得也。事弗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事不法古训而以能长世,非所闻。

【注释】

①时惟:为此。建事:指建立功业。

②古训:古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或可以作为准绳的话。

③师古:以古为师,向古人学习。

【译文】

傅说说:“大王!人们追求见闻广博,是想建立功业,学习古人的遗训才能有所收获。君王追求见闻广博来建功立业,学习古人遗训才有收获。业不师法古人,却想能永世长久,傅说我闻所未闻。做事不效法古人的遗训而能够长久,从未听说过。”

王曰:“乌乎,说!四海之内,咸仰朕德,时乃风风,教也。使天下皆仰我德,是汝教也。股肱惟人,良臣惟圣。手足具乃成人,有良臣乃成圣也。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保衡,伊尹也。作,起也。正,长也。言先世长官之臣也。乃曰:‘予弗克俾厥后惟尧、舜,其心愧耻,若挞于市。’言伊尹不能使其君如尧、舜,则心耻之,若见挞于市也。一夫弗获,则曰:‘时予之辜。’伊尹见一夫不得其所,则以为己罪也。右我烈祖,格于皇天言以此道左右成汤,功至大天。尔尚明保予,罔俾阿衡专美有商。汝庶几明安我事,与伊尹同美也。惟后非贤弗乂,惟贤非后弗食言君须贤以治,贤须君以食也。其尔克绍乃辟于先王,永绥民能继汝君于先王,长安民,则汝亦有保衡之功也。

【注释】

①仰:敬仰。

②风:教化。

③股肱:大腿和胳膊。均为躯体的重要部分。引申为辅佐君主的大臣。又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

④先正:亦作“先政”。前代的贤臣。保衡:伊尹的尊号。又称阿衡。

⑤作:兴起。使兴起。

⑥克:能。俾:使。后:君王。

⑦挞:鞭打。市:闹市。

⑧弗获:不得其所。获,指获得的对象。

⑨辜:罪过。

⑩右:同“佑”。帮助。烈祖:指建立功业的祖先。多用来称呼开基创业的帝王。

⑪格:至。皇天:对天及天神的尊称。皇,大。

⑫明保:尽力保护,指努力辅助。

⑬乂:治理。

⑭食:指给俸禄。

⑮绍:继承。乃辟:你的君王。辟,君王。

⑯绥:安抚。

【译文】

高宗说:“哎呀,傅说!如果四海之内都仰慕我的德行,这都是蒙你教导的功劳。风,就是教化。让天下都仰慕我的德行,这是你的教化。有胳臂大腿才能成人,有贤良臣子才能成圣。手足具备才成为人,有贤良臣子才成为圣。从前先代君王的贤臣伊尹,使我们先代君王兴起。保衡,就是伊尹。作,是兴起的意思。正,是长官。这是说先代任长官的臣子。他开始说过:‘我如果不能让君王成为尧、舜,内心就会惭愧羞耻,像在闹市挨鞭子抽打一样。’这是说伊尹如果不能让他的君王如同尧、舜一样,他的内心会深感耻辱,好像在闹市被鞭子抽打一样。如果有一个人没有得到该得的,他就会说:‘这是我的罪过啊!’伊尹见到一人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就认为是自己的罪过。他辅佑我那开创基业的显赫先王成汤,功至上天。这是说用这个方法辅佐成汤,功劳伟大直至上天。今天你努力辅助我,不要让伊尹在殷商一朝专享美名。你或许可以努力帮助我安定天下,这样可以跟伊尹同样受到赞美。君王没有贤才就不能治理国家,贤才没有君王赏识就不能施展抱负。这是说君王要用贤才来治理,贤才要靠君王施展抱负。你大概能让你的君王继承先代君王的辉煌,长久地安抚民众。能够让你的君王继承先代君王,长久安民,那你也就有伊尹的功劳。”

说拜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之休命!”受美命而称扬之也。

【注释】

①敢:谦词。犹冒昧。对扬:古代常见于金文用语。凡臣受君赐时多用之,兼有答谢、颂扬之意。休命:美善的命令。多指天子或神明的旨意。

【译文】

傅说下拜叩头说:“请让我冒昧颂扬天子尽善尽美的训令吧!”傅说接受美好的训令而称颂赞扬。

武王伐殷,师渡盟津。王曰:“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沈湎冒色,敢行暴虐沉湎嗜酒,冒乱女色,敢行酷暴,虐杀无辜也。罪人以族,官人以世一人有罪,刑及父母、兄弟、妻子,言淫滥也。官人不以贤才,而以父兄,所以政乱也。焚炙忠良,刳剔孕妇忠良无罪,焚炙之;怀子之妇,刳剔视之,言暴虐也。皇天震怒,惟受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祇,遗厥先宗庙弗祀悛,改也。言纣纵恶无改心,平居无故废天地百神宗庙之祀,慢甚也。乃曰:‘吾有民有命!’罔惩其侮纣言吾所以有兆民,有天命故也。群臣畏罪不争,无能止其慢心。同力度德,同德度义力钧则有德者胜,德钧则秉义者强。揆度优劣,胜负可见。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人执异心,不和谐也。予有臣三千,惟一心。三千一心,言同欲也。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纣之为恶,一以贯之,恶贯已满,天毕其命。今不诛纣,则为逆天,与纣同罪。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矜,怜也。言天除恶树善,与民同也。时哉不可失言今我伐纣,正是天人合同之时,不可违失也。

【注释】

①武王伐殷:以下节录自《泰誓上》。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人。其正妻为邑姜,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在位十五年。他约于前1044年消灭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是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②师:指武王率领的诸侯联军。盟津:即孟津,黄河渡口,在今河南孟津境。相传周武王伐纣,八百诸侯在此不期而盟会,并由此渡黄河。历代以为会盟兴兵的要地。津,渡口。

③商王受:即商纣王,名受。

④沈湎:沉溺,多指嗜酒。冒色:贪恋女色。冒,贪恋。

⑤暴虐:凶狠残酷。

⑥酷:本指酒味醇厚的烈酒,后来泛指严烈。

⑦罪:惩治。族:指族诛,灭族。

⑧官人:任用官员。世:指世袭,世代承袭官爵。

⑨淫滥:过分,越轨。

⑩焚炙:烧烤,指商纣王炮烙酷刑。

⑪刳(kū)剔:剖杀,割剥。刳,剖开,挖开。

⑫悛(quān):悔改,停止。

⑬夷居:即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⑭事:侍奉,供奉。上帝神祇(qí):泛指天地鬼神。

⑮遗:丢失,抛弃。

⑯惩:戒止,引起警戒。侮:轻慢。

⑰畏罪:怕受到惩罚。争(zhèng):通“诤”。诤谏,规劝。

⑱同力度德,同德度义:《尚书正义》:“‘德’者得也,自得于心。‘义’者宜也,动合自宜。但德在于身,故言‘有德’;义施于行,故言秉执。武王志在养民,动为除害,有君人之明德,执利民之大义,与纣无者为敌,虽未交兵,揆度优劣,胜负可见。示以必胜之道,令士众勉力而战也。”

⑲钧:通“均”。相同,等同。

⑳揆度:揣度,估量。

贯盈:指罪恶满盈。贯,罪恶。

矜:怜惜,怜悯。

时:时机。

【译文】

周武王征伐殷商,诸侯联军在孟津渡口过黄河。周武王说:“现今商纣王受,不敬奉上天,给民众带来灾祸;嗜酒成性贪恋女色,胆敢实施凶狠残酷的统治;沉溺嗜酒,贪恋女色,胆敢实施残酷暴政,虐杀无辜百姓。一人获罪就要灭全族,任命官员都是世代承袭;一人有罪,刑罚株连父母、兄弟、妻子儿女,这是说刑罚滥用。任命官员不凭贤能,而是靠父兄关系,这是国政混乱的原因。焚烧炮烙忠良臣子,挖开孕妇肚子查看。忠良臣子没有过错,却用炮烙酷刑焚烧;对怀孕的妇女,竟挖开肚腹查看,这是说他残暴酷虐。上天已经震怒,殷纣却没有悔改之心,竟然傲慢无礼,不侍奉上帝以及天地神灵,抛弃他的祖先宗庙不去祭祀。悛,是悔改的意思。这是说商纣王放纵作恶毫无悔改之心,无缘无故废弃天地所有神灵以及宗庙的祭祀,傲慢至极。竟然说:‘我有百姓就是有天命!’没有人能戒止他的轻慢行为。商纣王说我之所以有百万民众,是有天命的缘故。群臣畏惧他降罪不敢谏诤,不能制止他的傲慢之心。实力相同就衡量德行,德行相同就衡量道义。实力均等那么拥有德行的人获胜,德行均等那么秉承道义的人强大。估量优劣,胜败可见。殷纣有亿万臣民,却有亿万条心;每个人各怀异心,不和谐。我有三千臣民,大家却只有一条心。三千人一条心,这是说心往一处想。商纣恶贯满盈,上天降命征伐;我如果不顺应天意,那罪过就跟他一样。商纣作恶,一贯如此,罪恶满盈,上天要完结他的性命。现今不征伐商纣,那就是违背天意,跟商纣罪过相同。上天怜悯民众,民众的想法,上天一定满足。矜,是怜悯的意思。这是说上天去除罪恶树立良善,跟民众相同。时机啊是不能失去的呀!这是说我现在征伐商纣,正是天人一心相合的时候,不能违逆天意错失时机。”

王次于河朔次,止。群后以师毕会。王乃徇师而誓,曰:“我闻吉人为善,惟日弗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弗足。言吉人竭日以为善,凶人亦竭日以行恶者也。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犁老,昵比罪人鲐背之耇称犁老。布弃,不礼敬也。昵,近也。罪人,谓天下逋逃小人也剥丧元良,贼虐谏辅剥,伤害也。贼,杀也。元,善之长。良,善也。以谏辅纣,纣反杀之。谓己有天命,谓敬弗足行,谓祭无益,谓暴无伤。天其以予乂民用我治民,当除恶也。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平人,凡人也。虽多而执心用德不同也。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我治理之臣虽少,而心德同也。今朕必往。百姓廪廪,若崩厥角言民畏纣之虐,危惧不安,若崩摧其角,无所容头也。乌乎!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汝同心立功,则能长世以安也。

【注释】

①王次于河朔:以下节录自《泰誓中》。次,临时驻扎。河朔,黄河以北。

②群后:诸侯。后,君,这里指诸侯。师:军队。毕:全。

③徇:巡视,巡行。

④吉人:善良的人。

⑤凶人:恶人,残忍的人。

⑥力行:竭力实行。无度:无法度之事。

⑦播弃:舍弃,弃置。犁老:老人,这里指朝中忠心耿耿的老臣。犂,一作黎,老人。

⑧昵比:亲近,勾结。

⑨鲐(tái)背:指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纹,是高寿的表征。《尚书正义》引舍人曰:“鲐背,老人气衰,皮肤消瘠,背若鲐鱼也。”耇(gǒu):指老人。

⑩播弃:捐弃。礼敬:用合乎礼仪的举动表示尊崇。

⑪逋逃:流亡,逃亡。

⑫剥丧元良:指剖比干之心。剥,伤害。元良,指有大善至德的人。

⑬贼:杀害。虐:残暴。谏辅:指谏诤辅佐的臣子。

⑭乂:治理。

⑮夷人:指古中国东部地区各部族之人,如徐夷、淮夷等。商纣王大军当时正在征讨经营这些地方。孔安国传:“平人,凡人也。”《尚书正义》引昭二十四年《左传》此文:“服虔、杜预以夷人为夷狄之人。即如彼言,惟云‘兆夷人’,则受率其旅若林,即曾无华夏人矣?故传训夷为平,平人为凡人,言其智虑齐,识见同。人数虽多,执心用德不同。”

⑯乱臣:治乱的臣子,即能治世之臣。

⑰同心同德:谓思想行动完全一致。

⑱廪廪:惊慌、畏惧的样子。

⑲角:额头。

【译文】

武王在黄河北岸临时驻扎,次,是止息的意思。诸侯率领军队都来会合。武王于是巡视军队誓师说:“我听说善人行善,整天去做都认为时间不足;恶人作恶,整天去做也认为时间不足。这是说善人从早到晚行善,恶人也从早到晚作恶。现在商纣王,竭力实施无法无天的事,抛弃忠心耿耿的老臣,亲近勾结罪恶的小人,背上有像鲐鱼花纹这种寿斑的老人叫犁老。播弃,是毫无礼敬之心。昵,是亲近的意思。罪人,是指天下那些逃亡的小人。残害大善至德的臣子,虐杀谏诤辅佐的大臣,剥,是伤害的意思。贼,是杀的意思。元,是善之最。良,是善的意思。大臣用谏诤辅佐纣,纣反而杀了他。纣以自己有天命在身,认为敬天不值得施行,祭祀没有好处,残暴没有坏处。现在上天用我治理民众。用我治理民众,当然就应该除去不听我话的恶人。纣王有千百万臣民,离心离德;平人是普通人。即使人多却离心离德。我有善于治乱的臣子十人,同心同德。我的治国之臣虽然少,但是他们同心同德。现今我必定前往征讨。百姓恐惧不安,头痛如裂。这是说民众畏惧商纣的暴虐,内心畏惧不安,就像头骨裂开一样痛苦,没有地方能容下剧痛的头颅。哎呀!你们要同心同德,建立功业,让天下能世世代代长久安定。你们要同心同德,建立功业,就能够世世代代长久安定。”

王曰:“商王受,自绝于天,结怨于民。不敬天,自绝之也;酷虐民,结怨也。斫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崇信奸回,放黜师保;屏弃典刑,囚奴正士;屏弃常法而不顾也,箕子正谏,而以为囚奴也。郊社弗修,宗庙弗享;作奇伎淫巧,以悦妇人。古人有言曰:‘抚我则后,虐我则仇。’武王述古言以明义,言非唯今恶纣也。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言独夫,失君道也。大作威,杀无辜,乃是汝累世仇,明不可不讨也。树德务滋,除恶务本,立德务滋长,除恶务除本,言纣为天下恶本也。肆予小子,诞以尔众士,殄歼乃仇言欲行除恶之义,绝尽纣也。

【注释】

①王曰:以下节录自《泰誓下》。

②斫:砍,斩。胫:胫骨,小腿内侧的长骨。《尚书正义》:“斩朝涉水之胫,必有所由,知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疑其骨髓有异,斩而视之。其事或当有所出也。”

③剖贤人之心:指剖比干之心。《史记·殷本纪》云:“微子既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遂剖比干,观其心。”

④崇信:宠信。奸回:奸恶邪僻。

⑤放黜:贬退。黜,降职或罢免。师保:古时任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员。这里指箕子。

⑥典刑:即典型,指旧法、常规。

⑦箕子:名胥余,是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因直言劝谏,纣王不听,箕子遂佯狂为奴。

⑧郊社:祭祀天地。古代冬至祭天称郊,夏至祭地称社。

⑨享:祭祀。

⑩奇伎淫巧:指过于奇巧而无益的技艺与制品。

⑪仇:仇敌。

⑫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⑬洪:大。作威:指谓利用威权滥施刑罚。

⑭务:务求。滋:长。

⑮肆:故,所以。

⑯诞:大。

⑰殄歼:歼灭。

【译文】

武王说:“商纣王,自绝于上天,跟民众结怨。不敬奉上天,即自绝于天;残酷虐待民众,跟民众结怨。他曾砍断清晨蹚水人的小腿骨,看看是不是有耐寒的骨髓,还曾剖开贤人比干的心脏,看看是不是有七窍;他推重宠信奸恶邪僻小人,罢免放逐辅弼教导的师长;他摒弃常规成法,任意囚禁奴役正人君子;摒弃国家法律条文而不顾,箕子直言谏诤,却把他贬为囚犯奴隶。祭祀天地的郊社不加修整,祭祀祖先的宗庙没有享祭;制作过分奇巧无用的玩意儿,取悦妇女。古人说过:‘爱抚我们的就尊奉为君王,虐待我们的就变成仇敌。’武王叙述古人之言来阐明道义,说明并不是今天才厌恶商纣。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商纣,利用威权滥施刑罚,他就是你们世世代代的仇敌。说他是独夫,是因为他失去了为君之道。大逞威风,残杀无辜,就是你们世世代代的仇敌,这说明对商纣不能不进行征讨。树立德行务求长远,除掉罪恶务求去根,树立德行务求与日俱进,除掉罪恶务求断其根本,这是说商纣是天下罪恶的总根源。所以我现在会合你们众将士,大兴正义之师,去歼灭你们的仇敌。这是说要实行除恶的大义,灭绝商纣。”

武王与受战于牧野,王曰:“古人有言:‘牝鸡无晨言无晨鸣之道。牝鸡之晨,惟家之索。索,尽也。喻妇知外事、雌代雄鸣则家尽,妇夺夫政则国亡也。’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妲己惑纣,纣信用之。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言纣弃其忠臣,而尊长逃亡,罪人信用之。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尔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使四方罪人,暴虐奸宄于都邑也。今予发,惟龚行天之罚。”

【注释】

①武王与受战于牧野:以下节录自《牧誓》。牧野,在商都朝歌郊野,今河南淇县西南。

②牝(pìn)鸡无晨:母鸡没有清晨鸣叫的功能。牝,雌性鸟兽。晨,指鸡鸣报晓。

③惟妇言是用:即惟用妇言。妇,指妲己,商纣王的妃子。

④逋逃:逃亡的罪人。

⑤奸宄(guǐ):亦作奸轨,指违法作乱的事情。

⑥发:周武王自称,因为武王姓姬名发,自称其名是谦称。

⑦龚行天之罚:奉天命而讨伐。龚,通“恭”。

【译文】

武王跟殷纣王在牧野作战,武王说:“古人说道:‘母鸡不会在清晨啼叫。这是说自古以来就没有母鸡清晨打鸣的道理。母鸡在清晨打鸣,这是家要败落的征兆。’索,是尽的意思。比喻妇女了解家外的事务,母鸡代替公鸡鸣叫就会把家败尽,妇人夺取丈夫的政务就会亡国。现今商纣王,只听从妇人的话,妲己迷惑纣王,商纣信任用她。就是那些罪恶昭彰逃亡四方的人,商纣也尊崇他们,重用他们,这是说商纣抛弃那些忠臣,而尊崇重用逃亡者,信用罪人。宠信他们,任用他们,任命他们担当大夫卿士等官职,让他们残暴虐害自己的百姓,在殷商的都城违法作乱。任用四方罪人,让他们在京都暴虐作乱。现今我姬发,恭奉天命实施上天的惩罚。”

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倒载干戈,示不复用也。行礼射,设庠序,修文教也。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示天下不复乘用也。王若曰:“今商王为天下逋逃主,肆予东征,陈于商郊,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壹戎衣,天下大定。一著戎服而灭纣,言与众同心,动有成功也。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封,益其土也。商容,贤人,纣所黜退。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纣所积之府仓也,皆散发以赈贫民也。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施舍己责,救乏赒无,所谓周有大赉也。天下皆悦仁服德也。

【注释】

①王来自商:以下节录自《武成》。王,周武王。

②丰:周文王的都城。

③偃(yǎn)武修文:停息武备,修明文教。偃,停息。修文,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

④礼射:上古礼仪之一。在一定的礼节要求下,依循乐声而射矢。

⑤庠(xiáng)序:都是学校名。是古代的地方学校。

⑥桃林:古地区名。在今河南灵宝以西、陕西潼关以东地区。孔安国传:“山南曰阳。桃林在华山东,皆非长养牛马之地,欲使自生自死,示天下不复乘用。”

⑦服:使用。

⑧陈:陈兵。

⑨受:指纣王。率:率领。旅:军队。

⑩会:会战。

⑪前徒:指前面的军队。徒,步兵。倒戈:掉转武器向己方攻击。

⑫北:败北,败逃。

⑬杵:舂米或捶衣的木棒。孔安国传:“血流漂舂杵。甚之言。”

⑭壹戎衣:孔安国传以为“一著戎服而灭纣,言与众同心,动有成功”。据甲金文,衣是殷的假借字,意义是一跟殷商作战。今依旧注翻译。

⑮封:封土,指对比干坟墓进行修整。

⑯式:通“轼”。本指设在车厢前供立乘者凭扶的横木。这里用如动词,在车上扶轼以示敬意。商容:殷商的贤人。闾(lǚ):里巷的大门。

⑰鹿台:古台名。又叫南单之台,是殷纣王贮藏珠玉钱帛的地方。故址在今河南淇县。

⑱钜桥:商纣王粮仓名。仓址在今河北曲周东北。

⑲赉(lài):赏赐,赐予。

⑳施舍:给人财物。

赒(zhōu):周济,救济。

【译文】

周武王伐商归来,到了丰都,于是停息武备,修明文教,将兵器倒置封存,表示不再使用。举行礼射仪式,在各地设置学校,修明文教。把战马放回华山之南,把服役的牛放牧在桃林的原野,向天下表示不再使用。向天下表示不再乘坐使用。周武王这样说道:“现今商纣王是天下逃亡者的魁首,所以我东征,陈兵殷商都城的郊野,商王受率领如林大军,会战在这牧野,商人没有跟我军为敌的,前军调转矛头攻向自己一方的后军,于是殷商军队败北,流血之多,漂得起木杵。我一穿战衣就使得天下完全安定。一穿战衣就消灭商纣王,这是说跟众将士同心协力,行动获得成功。然后释放囚禁的箕子,封土修整比干的坟墓,路过贤人商容所住里巷的大门而致敬。封,是培土的意思。商容,是贤人,商纣把他贬斥了。散发鹿台积聚的财物,发放钜桥的粮食,商纣积聚财物粮食的仓库,都打开散发赈济贫民。对四海百姓施行大赏,天下万民都心悦诚服。自己责成专人发放财物,救济穷乏,这就是所说的周朝对天下所有人都有重赏。天下都对此仁德心悦诚服。”

西旅献獒西旅,远国也,贡大犬。大保乃作《旅獒》,用训于王陈贡獒之义,以训谏也。曰:“乌乎!明王慎德,四夷咸宾言明王慎德以怀远,故四夷皆宾服。无有远近,毕献方物,惟服食器用。天下万国,尽贡方土所生之物,惟可以供服食器用者,言不为耳目华侈。

【注释】

①西旅献獒:以下节录自《旅獒》。西旅,西方边远戎族的旅国。獒,一种高大凶猛的狗。

②大保:即太保,古三公之一,位次太傅。周置,为辅弼国君之官。这里指召公。

③王:指周武王。

④四夷:古代中原华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宾:宾服,归顺。

⑤方物:土产,本地产物。

【译文】

西戎旅国来朝见献上獒犬,西旅,是远方的国家,进贡大狗。于是太保召公作《旅獒》,来提醒和训诫周武王。召公陈述献獒之事背后的道义,用来警戒劝谏。说道:“哎呀!英明的君王谨慎修德,四方蛮夷全都宾服。这是说英明君王谨慎修德来怀归远方之人,所以四方蛮夷都归顺服从。不管远近,全都献上地方土产,不过只是些吃穿和用具。天下各国来朝见都会贡献地方生产的东西,这些只可用于吃穿用度而已,意思是千万不可因其稀有、能娱人耳目而生出豪华奢侈享乐之心。

“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无替厥服德之所致,谓远夷之贡也,以分赐异姓诸侯,使无废其职也。分珤玉于伯叔之国,时庸展亲以宝玉分同姓之国,是用诚信其亲亲之道也。人弗易物,惟德其物。言物贵由人也,有德则物贵,无德则物贱,所贵在德也。

【注释】

①王:此处泛指历代的明王。昭:显示,显扬。致:到达。异姓之邦:指不是姬姓的诸侯国。

②替:废弃。服:职事。

③珤(bǎo):古同“宝”。伯叔之国:指同为姬姓的诸侯国。伯叔,此处指同姓。

④庸:用。

⑤易:变易。

【译文】

“君王于是把这些贡品赐给异姓的邦国,借此来显扬恩德,使他们不要荒废职守,那些东西是德行招致的,指的是远方蛮夷的贡品,用来分别赏赐给异姓诸侯,使他们不要荒废自己的职守。把宝玉分给同为姬姓的诸侯国,用来表示亲爱之意。把宝玉分给同为姬姓的诸侯国,是借以证明不忘亲情的一片真诚,示亲情诚信。人不能变易物的品质,只有德行才能使物的品质高贵。这是说物的贵贱在于人,有德行物就贵,没德行物就贱,贵重的是德行。

“德盛弗狎侮盛德必自敬,何狎易侮慢之有也?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以虚受人,则人尽其心矣。狎侮小人,罔以尽其力。以悦使民,民忘其劳则尽力矣。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以人为戏弄,则丧其德矣;以器物为戏弄,则丧其志矣。弗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弗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游观为无益,奇巧为异物。言明王之道,以德义为益、器用为贵,所以化俗生民

【注释】

①狎侮:轻慢侮弄。

②君子:指官员。

③小人:指平民。

④玩:玩弄,戏弄。

⑤贵:重视。异物:珍奇的东西。贱:轻视。用物:能使用的东西。

⑥足:充足,满足。

⑦游观:等于说游玩观赏。

⑧奇巧:奇异机巧。

⑨化俗:指风俗受德教而发生变化。生民:使民生,养育民众。

【译文】

“德行高的人不轻视侮慢他人。盛德之人必定自尊自爱,怎么会有轻慢侮弄之心?轻慢侮弄了臣子,就没人为你尽心工作;用谦虚对待别人,别人就能尽心办事。轻慢侮弄平民百姓,就没人给你出力了。让民众喜悦高兴,民众就会忘掉劳累,尽力办事。玩弄别人会丧失德行,玩弄物件会丧失志气。戏弄别人就会丧失德行,玩弄物件就会丧失志气。不要干没益处的事,那会妨害有益的事,这样事功才能成就;不要看重珍奇的东西,而轻视能用的东西,民众才能丰足。游玩观赏没有好处,奇异机巧是珍奇而无用之物。这是说英明君主治国之道,是以道德仁义为有益、器物实用为可贵,一切都是为了教化和养育民众。

“犬马非其土生弗畜非此土所生不畜,以不习其用。珍禽奇兽弗育于国皆非所用,有所损害故也。弗珤远物,则远人格不侵夺其利,则来服。所珤惟贤,则迩人安宝贤任能,则近人安。近人安,则远人安矣。

【注释】

①畜:饲养。

②育:生育,繁殖。《尚书正义》:“此篇为戒,止为此句,以西旅之獒,非中国之大,不用令王爱好之,故言此也。”

③珤(bǎo):“宝”的古字。

④格:至,来。

⑤迩:近。

【译文】

“狗马不是土生土长的不能饲养,不是本土生长的不能饲养,是因为不了解它的用处。珍禽异兽不在国内繁殖。也因为没有什么用处,反而对本土普通有用的禽畜有害。不把远方的奇珍当成宝贝,那么远方的人就会来归附;不侵夺别人的利益,对方自然来归顺。所宝贵的只有贤才,那么近处的人也会安定。珍视贤才任用能人,那么近处的人就安定。近处的人安定,那么远方的人也就安定了。

“乌乎!夙夜罔或弗勤言当常勤于德。弗务细行,终累大德轻忽小物,积害毁大,故君子慎其微也。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谕向成也,未成一篑,犹不为山,故曰功亏一篑。是以圣人乾乾日侧,慎终如始也。允迪兹,生民保厥居,惟乃世王言其能信蹈行此诫,则生民安其居,天子乃世世王天下也。武王虽圣,犹设此诫,况其非圣,可以无诫乎?其不免于过,则亦宜矣。

【注释】

①夙(sù)夜:朝夕,日夜。夙,清早,早晨。或:有。

②务:从事,致力于。细行:小节,小事。

③累:拖累,妨碍。

④轻忽:轻视忽略。

⑤仞:古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

⑥亏:亏缺。篑(kuì):盛土的筐子。

⑦乾乾:自强不息的样子。日侧:日昃,日斜。此处是从早至晚的意思。

⑧允迪:诚实遵循。迪,实行,蹈行。

⑨世王:世世代代称王。

【译文】

“哎呀!从清晨到夜晚不可有片刻不勤勉。这是说应当勤奋修德。不注重小节,最终会拖累大德。轻视忽略细小的事物,害处积累就会毁坏大的,所以君子要谨慎处理细枝末节。要积土筑成九仞的高山,最后差一筐土也无法成功。这是比喻将要成功,就差一筐土,也不能堆成山,所以说功亏一篑。因此圣人自强不息,奋斗到太阳西斜,自始至终谨慎小心。只要你真诚地遵循这些话语,民众就能长保安居,天子也就能世世代代称王。这是说要能诚信地施行这些告诫,那么民众就能安居,天子就能世世代代称王天下。武王虽说是圣人,还要预设这些告诫,何况那些并非圣人的君王,怎可以没有人劝诫他?那样的话就不免犯错,这也是很自然的事。”

王若曰:“小子封封,康叔名。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弗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惠恤穷民,不慢鳏夫寡妇。用可用,敬可敬,刑可刑,明此道以示民也。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天美文王,乃大命之杀兵殷,大受其王命。

【注释】

①王若曰:以下节录自《康诰》。王,周公称成王命。本篇的“王若曰”,虽然实际是周公说,但用的是周成王的名义。本篇译文按字面翻译。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名旦,也称叔旦。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辅佐武王灭商。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东平武庚、管叔、蔡叔之叛。继而厘定典章、制度,又经营洛邑为东都,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天下臻于大治。后多作圣贤的典范。周成王,姓姬名诵,武王之子,武王死后继位,年仅13岁,在位37年病死,葬于毕原。

②小子:子弟,晚辈。称宗亲中男性同辈年轻者及下辈。封:成王弟弟康叔之名。

③丕显:伟大英明。考:先父,去世的父亲。文王:周文王,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在位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④明德:光明之德,美德。慎:慎重。罚:刑罚。

⑤侮:轻慢,怠慢。鳏(guān)寡:老而无偶的人。亦泛指老弱孤苦的人。鳏,老而无妇叫做鳏。寡,老而无夫叫做寡。

⑥庸庸:用能用的人。庸,用。

⑦祗祗:尊敬值得尊敬的人。祗,尊敬。

⑧威威:威慑应该威慑的人。

⑨显:显示道理。

⑩大命:降大命于。

⑪殪(yì):杀死。

⑫诞受:接受。

【译文】

成王这样说:“我的小弟弟封啊!封,是康叔的名。你伟大英明的先父文王,能够崇尚美德,慎用刑罚,从不怠慢鳏夫寡妇,任用可任用的人,尊敬值得尊敬的人,威慑应该威慑的人,彰显治国之道明示民众。抚恤施恩无路可走的民众,不慢待鳏夫寡妇,任用可任用的,尊敬可尊敬的,惩罚该惩罚的,并彰明这一治国之道来明示民众。上天降下大命给文王,用兵消灭殷商,于是承担接受了这一王命。上天赞美文王,于是降下大命让他消灭殷商,他承担接受了这一使命。

“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往当尽汝心为政,无自安好逸豫也。我闻曰:‘怨弗在大,亦弗在小。惠弗惠,懋弗懋。’不在大,起于小也;不在小,小至于大也。言怨不可为,故当使不顺者顺、不勉者勉也。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爱养民如赤子,不失其欲,惟民其皆安治也。非汝封刑人杀人言得刑杀人也。无或刑人杀人;无以得刑杀人,而有妄刑杀也。非汝封劓刵人劓,截鼻也。刵,截耳也。无或劓刵人。所以举轻刑以戒,为人轻行之也。

【注释】

①往:前往。尽:竭尽。

②康:安。逸豫:安乐。

③惠:顺从。

④懋:勤勉,努力。

⑤若保赤子:对待民众就像爱护婴儿一样。保,保养,养育。赤子,初生的婴儿。

⑥康:安宁。乂:治理。

⑦封:指康叔。刑:对人用刑。

⑧劓(yì):割去鼻子。刵(èr):割耳。劓刵是古代肉刑中较轻的。

【译文】

“你到那里要尽心于国政,不要贪图安逸享乐。前去应当尽心国政,不要安于自己的享受。我听说:‘民怨不在于大,也不在于小。应当让不顺从的人顺从,不勤勉的人勤勉。’怨恨不在大,大是从小发展起来的;也不在小,小也能发展到大。这是说民怨不可结,所以要让不顺从的顺从,不勤勉的勤勉。要爱养民众如同保护养育婴儿一样,这样民众就能安康。爱养民众如同婴儿,不要让他们失望,这样民众就都安康而得以治理了。你要掌管刑罚,倘若不是你允许能施刑杀人吗?这是说按罪用刑才能施刑杀人。谁都不要施刑滥杀无辜;没有能施刑杀人的原因,而妄自施刑杀人。不是你允许能施加割鼻断耳的刑罚吗?劓是割去鼻子。刵是截断耳朵。都不要施加割鼻断耳的刑罚。举出轻刑作为警戒,因为这是被人轻易触犯的刑罚。”

王曰:“封!元恶大憝,矧惟弗孝弗友言人之罪恶,莫大于不孝不友。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言当亦速用文王所作违教之罚,刑此无得赦也。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言当修己以敬,无为可怨之事,勿用非善之谋、非常之法。小子封,惟命弗于常。当念天命之不于常也,行善则得之,行恶则失之。

【注释】

①元恶:大恶之人,首恶。元,首。大憝(duì):大恶人。憝,奸恶,亦指恶人。

②矧(shěn):况且,何况。

③由:用。作:造作。

④刑:惩罚,处罚。赦:宽免罪过。

⑤作怨:制造怨恨于民众。

⑥谋:计谋。彝:常,常规。

【译文】

王说:“封啊!大奸大恶之人都是罪大恶极,何况还有不孝顺父母不亲善兄弟的人呢!这是说人的罪恶,没有比不孝顺父母、不亲善兄弟更大的了。这才要迅速采用文王制定的刑罚,严刑惩罚他们绝不宽赦。这是说应当急速采用文王制作的针对违背教化的刑罚,施刑不能宽赦。要严肃恭谨啊!不要做招惹怨恨的事,不要采用不好的谋略和不符常规的措施。这是说要修养自身,严肃恭谨,不要做招惹怨恨的事,不要用不好的谋略、不符常规的办法。我的弟弟封啊!记住,天命是没有恒常的。应当想到天命不是恒常,行善就会得到,作恶就会失去。”

王若曰:“乃穆考文王,诰庶邦御事,朝夕曰:‘祀兹酒。文王所告众国治事吏,朝夕敕之,唯祭祀而用此酒,不常饮也。’曰:‘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于小大之国所用丧,无不以酒为罪也。饮惟祀,德将无醉饮酒惟当因祭祀,以德自将,无至醉。’在昔殷先哲王,惟御事,弗敢自暇自逸惟殷御治事之臣,不敢自宽暇、自逸豫。矧曰其敢崇饮崇,聚也。自逸暇犹不敢,况敢聚会饮酒乎?弗惟弗敢,亦弗暇。非徒不敢,志在助君敬法,亦不暇饮。在今后嗣王酣身嗣王,纣也。酣乐其身,不忧政也。惟荒腆于酒,弗惟自息言纣大厚于酒,昼夜不念自息。庶群嗜酒,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纣众群臣,用酒耽荒,腥秽闻在天,故下丧亡于殷也。天非虐,惟人自速辜言凡为天所亡,天非虐人,惟人所行恶,自召罪。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古贤圣有言,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也。视水见己形,视民行事见吉凶。今惟殷坠命,我其可弗大鉴?今惟殷纣无道,坠失天命,我其可不大视为戒也?

【注释】

①王若曰:以下节录自《酒诰》。王,仍为周公称成王命。

②穆:按照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

③诰:上告下为诰。庶邦:列国诸侯。御事:执事,指一般官员。

④朝夕敕之:反复强调。朝夕,早晚。敕,诫饬,告诫。

⑤辜:罪,罪过。

⑥将:辅助,约束。

⑦御:控制,约束以为用。

⑧自暇:偷懒。暇,空闲。逸:享乐。

⑨崇饮:群聚饮酒。崇,群。

⑩嗣王:指殷纣王。酣:沉湎饮酒。

⑪荒腆:沉湎,沉迷。

⑫息:停止。

⑬腥:指腥臭之气,比喻丑恶。上:上天。

⑭丧:丧亡之祸。

⑮速:招致。

⑯坠:丧失。命:天命,即上帝赐予的统治天下的大命。

【译文】

王这样说:“当初尊敬的先考文王,告诫各国诸侯以及所有官吏,从早到晚反复申诫说:‘只有祭祀时才能饮酒。文王告诫各国办事官员,早早晚晚申敕他们,只有祭祀才能饮酒,平常不能饮酒。’又说:‘无论小国大邦,之所以灭亡,也无非是饮酒之罪。小国大邦之所以灭亡,无不是因为饮酒之罪。只能在祭祀的时候饮酒,而且要有酒德约束不能喝醉。饮酒只应当因为祭祀,用酒德约束自己,不要喝到醉。’从前殷商的先王明君在位时,约束那些治理政事的官员,官员不敢自己安闲逸乐,殷商约束治理政事的官员,他们不敢懈怠,自图安乐。何况胆敢成群聚会饮酒呢?崇,是群聚的意思。自己安闲逸乐尚且不敢,何况聚会饮酒呢?不仅不敢,也没有闲暇饮酒。不只是不敢,他们的志向在于辅助国君严肃礼法,也没有闲暇饮酒。近世继承王位的殷纣王只喜欢酣乐,嗣王,是指殷纣王。他只顾饮酒使自己快乐,不思虑国政。一味沉湎在饮酒取乐之中,不考虑停止放纵。这是说商纣太喜爱饮酒,日夜不息毫不节制。商纣群臣也随之嗜酒成性,腥臭之气升达上天。所以上天给殷商降下灭亡的灾祸。商纣和他的群臣,因为沉溺饮酒,腥臭之气升达上天,所以上天降下让殷商灭亡的灾祸。不是上天对殷商施虐,而只是殷商自己招致罪过。这是说凡是被上天灭亡的,并非上天施虐,只是人的行为恶劣,自己招来罪过。古人曾经说过:‘有智慧的人不要用水来照镜子,而应当用民众来照镜子。’古代圣贤有这样的话,人不要把水当镜子,应当用民众来当镜子。用水看到的是形貌,用民众看到的是吉凶祸福。现在殷商的天命已经坠落,我们怎能不引以为鉴呢?现在殷纣王昏庸无道,丧失了统治天下的使命,对这深刻的教训,我们怎能不引以为戒呢?”

周公作《无逸》中人之性,好逸豫。成王即政,恐其逸豫,故以所戒名篇。周公曰:“乌乎!君子所,其无逸。叹美君子之道,所在念德,其无逸豫也。君子且犹然,况王者乎!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稼穑,农夫之艰难事。先知之,乃谋逸豫,则知小民所依怙。

【注释】

①周公作《无逸》:以下节录自《无逸》。无逸,意为不贪图安乐。周成王长大了,周公让他主持政事,害怕他贪图享乐,荒废懈怠,于是告诫他不要贪图逸乐。史官记录周公的诰词,取名《无逸》。

②稼穡:耕种和收获。种谷为稼,收割为穑。泛指农业劳动。

③小人:又叫野人,农夫。指百姓。依:依靠,仰赖。

【译文】

周公撰写了《无逸》。常人的秉性,喜欢安乐。成王即位,周公怕他沉溺安乐,所以用告诫的内容作为篇名。周公说:“哎呀!君子所在之地,大概是没有安乐的。感叹赞美君子之道,处处想着修养德行,是没有安于享乐之心的。君子尚且这样,何况君王呢!必先知道农夫耕种劳作的艰难,然后再考虑安乐,这样就能知道农夫最需要什么了。稼穑,是农夫艰难的活计。先要了解这些,才能谋求安乐,就知道小民依存、仰仗什么了。

“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大戊也。治民祗惧,弗敢荒为政敬,身畏惧,不敢荒怠自安。享国七十有五年。以敬畏之故,得寿考之福也其在高宗,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善谋殷国,至于小大之政,民无时有怨也。享国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汤孙太甲。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弗侮鳏寡,知小人之所依,依仁政也,故能安顺于众民,不敢侮慢惸独也享国三十有三年。

【注释】

①殷王中宗:即殷王太戊,汤的玄孙,商朝第七代国君。

②祗惧:敬惧,小心谨慎。

③荒宁:荒废懈怠,贪图安逸。

④考:年高,长寿。

⑤高宗:殷高宗武丁,盘庚弟小乙之子。相传少时生活在民间,即位后,重用傅说、甘盘为大臣,力求巩固统治。

⑥嘉靖:指用美好的教化安定平服。

⑦祖甲:指汤的孙子太甲,并非武丁之后的祖甲。

⑧惸(qiónɡ)独:孤苦伶仃的人。惸,指无兄弟的人。独,老而无子孙者。

【译文】

“我听说,从前殷王中宗,就是汤王的玄孙太戊。治理民众小心谨慎,不敢荒废懈怠、贪图安逸,政务敬肃,身怀畏惧,不敢荒废懈怠自求安逸。在位七十五年。由于敬肃畏惧的缘故,得到长寿的福气。到高宗时,用美好的教化去安定殷朝,大事小事,没有什么时候听到有人抱怨。善于为殷国谋划,大小政事,民众都没有过怨恨。在位五十九年。就是在祖甲之时,就是汤的孙子太甲。也知道百姓依存什么,能够保证向民众施加恩惠,不欺侮鳏寡孤独之人,知道百姓依靠什么,依靠的就是仁政,所以能让民众安宁和顺,不敢欺侮慢待孤苦伶仃的人。在位三十三年。

“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从是三王,各承其后而立者,生则逸豫,无法度也。弗知稼穑之艰难,弗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过乐谓之耽。惟耽乐之从,言荒淫。亦罔或克寿以耽乐之故,无有能寿者也。或十年,或七八年,或四三年。高者十年,下者三年,言逸乐之损寿也。

【注释】

①从:追随,追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

②罔或:没有什么人。

【译文】

“从此以后所立的殷王,生来就坐享安乐,从这三位殷王之后,各自继承王位的人,活得安乐,没有法度节制。不知道种植庄稼的艰难,没听说过百姓的劳苦,只追求过度的享乐。过分享乐叫做耽。只知道沉溺享乐,是说荒淫。也没人能长寿。因为沉溺享乐的缘故,没有能长寿的。有的十年,有的七八年,有的三四年。年头多的十年,少的三年,这是说安乐折损寿命。

“惟我周大王、王季,克自抑畏大王,周公曾祖。王季,即祖也。言皆能以义自抑,畏敬天命也。文王卑服文王节俭,卑其衣服。自朝至于日中昃,弗皇暇食,用咸和万民,从朝至日昳,不暇食,思虑政事,用皆协和万民者也厥享国五十年。自殷王中宗,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言此四人皆蹈智明德以临下也。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其有告之,言小人怨詈者,则大自敬德,增修善政也。此厥弗听,人乃或诪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此其不听中正之君,有人诳惑之,言小人怨憾樝詈汝,则信受之也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是丛于厥身信谗含怒,罚杀无罪,则天下同怨仇之,丛聚于其身也。乌乎!嗣王其监于兹!视此乱罚之祸,以为戒也。”

【注释】

①大王、王季:分别是周文王的祖父太王、父亲王季。

②抑畏:谦抑敬畏。

③服:使衣服粗劣,穿粗劣的衣服。

④自朝:从早上。昃(zè):指太阳西斜。

⑤皇:闲暇,有空。

⑥昳(dié):指太阳西斜。

⑦协和:和睦,融洽。

⑧迪哲:践行圣明之道。

⑨皇:大。

⑩诪(zhōu)张为幻:欺诳诈惑。诪,欺诳。张,夸大,夸张。

⑪中正:得当,不偏不倚。

⑫樝(zhā)詈:诅咒,咒骂。

⑬信受:相信并接受。

⑭丛:集中。

⑮怨仇:仇敌。

【译文】

只有我们周国的太王、王季,能够自我克制,保持敬畏。大王,是周公的曾祖。王季是周公的祖父。这是说他们都能用道义自我克制,畏惧敬奉天命。文王穿着粗劣的衣服,文王节俭,衣服粗劣。从清晨忙到中午,直至太阳偏西,都没有时间吃饭,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让万民能和谐融洽地生活,从清晨到太阳偏西,没空吃饭,思考政事,用心全在让万民和谐融洽地生活之上。他在位五十年。从殷王中宗、高宗、祖甲到我们周文王,这四个人都践行圣明之道。是说这四个人都践行圣明之道治理民众。有人告诉他们说:‘百姓埋怨你,责骂你。’他们就更加谨慎自己的德行。如果有人告诉他们,说百姓有怨恨责骂之言,他们就会加倍小心谨慎,更加勤勉于仁政。不听信这些话的君王,有人欺骗他说,百姓怨恨你责骂你,他就相信,这就是不听恰当意见的君王,有人诓骗迷惑他,说百姓怨恨诅咒责骂你,他就相信接受了。乱罚无罪的人,滥杀无辜的人。民众的怨恨就有共同目标,因此就集中到他身上。相信谗言,满怀怒气,惩罚杀害无罪的人,那么天下共同怨恨仇视他,仇恨因此集中在他身上。哎呀!继承王位者应以此为鉴呀!仔细看清楚这种乱罚无辜所带来的祸患,要引以为戒啊。”

蔡叔既没以罪放而卒也。王命蔡仲践诸侯位王,成王也。父卒命子,罪不相及。王若曰:“小子胡胡仲,名也。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天之于人,无有亲疏,惟有德者,则辅佐之;民心于上,无有常主,惟爱己者,则归往之。为善弗同,同归于治;为恶弗同,同归于乱。尔其戒哉!慎厥初,惟厥终,康济小民。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汝为政,当安小民之业,循用大中之道,无敢为小聪明,作异辩,以变乱旧典文章也。详乃视听,罔以侧言改厥度。则予一人汝嘉。详审汝视听,非礼义勿视听也。无以邪巧之言易其常度,必断之以义,则我一人善汝矣。小子胡,汝往哉!无荒弃朕命汝往之国,无废我命。欲其终身奉行之。

【注释】

①蔡叔既没:以下节录自《蔡仲之命》。蔡叔,姓姬名度,周武王同母弟,周初三鉴之一。武王灭商后,封在蔡(今河南上蔡)。周成王时,跟兄长管叔挟纣王之子武庚叛乱,被周公旦平定,后被放逐。没,死。

②王:指周成王,武王之子。命:册封,任命。蔡仲:蔡叔之子,名胡。蔡叔死后,周成王命其子蔡仲为蔡国之君,并用策书告诫他。史官记叙这件事,写成《蔡仲之命》。践:指登上。

③小子:对同姓中弟子或晚辈的称呼。胡:蔡仲名胡。

④康济:安抚救助。

⑤率:遵循。自:用。中:正,正道。

⑥旧章:昔日的典章。

⑦详:审慎。

⑧侧言:邪巧之言。

⑨荒弃:荒废,弃置。

【译文】

蔡叔已经死去,因为有罪被流放而死。成王命令蔡叔之子蔡仲登上诸侯之位。王,是周成王。父亲死了命令儿子继承君位,罪不累及。王这样说:“小弟弟胡啊!胡仲,是他的名。上天没有私亲,只辅佐有德行的人;民心向背没有定规,只感怀施加恩惠的人。天对于人,没有亲近疏远,只要是有德行的人,就会辅佐福佑他;民心之于君上,没有恒常的君主,只要是惠爱自己的,就会归往他。行善各不相同,共同归往太平;作恶各自不同,共同归往混乱。你要警戒啊!事情一开始就要谨慎对待,还要思虑它的终了,要安抚救助平民百姓。你要遵循中正大道,不要自作聪明乱改原有的规章;你执政,应当让平民百姓安居乐业,遵循正大中庸之道,不要耍小聪明,用奇谈怪论进行狡辩,来改变弄乱原有的文献典章。你要审慎对待见到的听到的,不要因为邪僻的花言巧语而改变法度。那样我个人就嘉奖你。审慎地辨察你见到的听到的,不合乎礼义的就不看不听。不要因为邪僻的花言巧语而改变先人恒常的法度,一定要依据道义决断,那样我个人就嘉奖你了。小弟弟胡啊,你去吧!不要荒废丢掉我的命令。你前去自己的封国,不要废弃我的命令。指望他能终身奉行。”

王若曰:“猷告尔四国多方顺大道,告四方。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惟圣人无念于善,则为狂人;惟狂人能念善,则为圣人。言桀、纣非实狂愚,以不念善故灭亡也。自作不和,尔惟和哉!尔室弗睦,尔惟和哉!尔邑克明,尔惟克勤乃事。小大众官,自为不和,汝有方多士,当和之哉。汝亲近室家不睦,汝亦当和之。汝邑中能明,是汝惟能勤职事也。”

【注释】

①王若曰:以下节录自《多方》。王,周成王,这是周公代替成王发布的诰命。

②猷:顺。四国:四方邻国。亦泛指四方、天下。《尚书正义》以为四方之国。多方:泛指众多邦国。方,国。

③圣:聪明睿智。念:思考,考虑。这里指的是思虑善法。狂:愚妄。

④自作:自作主张,自行其是。据注疏,自作的主语是大小官员。

⑤室:家室,家庭。

⑥邑:指领地。明:指政事清明。

【译文】

周公以成王的名义这样说:“告诫你们四方各国众多诸侯。遵循大道,告诫四方诸侯。聪明睿智的圣人如果不去思考仁善,就会成为愚妄的狂人;狂妄的人如果能思考仁善,就会成为聪明睿智的圣人。圣人如果不思考仁善,就成为愚妄的狂人;狂妄的人如果能思考仁善,就会成为聪明睿智的圣人。这是说夏桀、商纣不是生性狂妄愚昧,是因为他们心中不思考仁善所以灭亡。大大小小的官员们你们自己造成不和,你们应当改正一定要和睦起来!你们家庭亲人不亲和,你们也应当让他们和睦起来!你们受封的城邑能够清明和睦,就证明你们勤于自己的职事。大小众多官员,自己造成的不和,你们有各个地方众多的士人,应当让他们和睦。你们亲近的家室不和睦,你们也应当让他们和睦。你们城邑里能够政事清明,这就证明你们能够勤于职事。”

周公戒于王曰:“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文王无所兼知于毁誉众言,及众刑狱,众所当慎之事,惟慎择有司牧夫而已。劳于求才,逸于任贤。是训用违。庶狱庶慎,文王罔敢知于兹。是万民顺法用违法,众狱众慎之事,文王一无敢自知于此,委任贤能而已也。武王率惟敉功,弗敢替厥义德武王循惟文王抚安天下之功,不敢废其义德,奉遵父道也。孺子王矣,稚子今已为王矣,不可不勤法祖考也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乂之文子文孙,文王之子孙也。从今以往,惟以正是之道,治众狱众慎,其勿误也。

【注释】

①周公戒于王曰:以下节录自《立政》。

②罔攸:无所。兼:兼管,兼知。庶言:众言,舆论。

③庶狱:诸凡刑狱诉讼之事。庶,众。狱,诉讼案件。庶慎:指众慎罚之事。即各种敕戒。

④有司:主管职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牧夫:古代管理民事的地方官。

⑤是训:顺从这些,遵循这些。用违:采用跟违背,用不用。《尚书正义》:“‘是训’则称誉之事,‘用违’则毁损之事,但分析言之尔。”

⑥敉(mǐ)功:指安抚天下之功。敉,安抚,安定。

⑦替:废弃。

⑧祖考:去世的祖父和父亲。

⑨文子文孙:依注疏,为文王的子孙之意。

⑩正:长官。是:正,不偏斜。乂:治理。

【译文】

周公告诫成王说:“文王在位时没有兼管舆论,各种诉讼案件,众多应该谨慎处理的政事,只是靠谨慎选择的主管职司和地方官员裁决,文王没有去一一了解舆论的毁谤赞誉,以及各种刑狱之事和众多应当谨慎处理的事务,只是谨慎选择好主管职司和地方官员罢了。在寻求人才上辛劳,在任用贤才后安逸。是否合法。对于众多诉讼案件、众多应该谨慎处理的政事,文王不敢去过问了解这些。万民顺从还是违背法令,众多案件、众多审慎处理的政事,文王一概不敢亲自去了解这些,委任贤能去处理罢了。武王遵循文王安抚天下的功业,不敢废弃他的仁义德行。武王遵循文王安抚天下的功业,不敢废弃他的仁义德行,这是尊奉父亲的做法。年轻人已经成为君王了啊,幼稚的孩童现今已经成为君王了,不能不经常尽力效法先祖先父啊。从今往后,文王的贤子贤孙,还是不要在众多诉讼案件、众多谨慎从事的政事上耽误,只是选用好贤能官吏去治理。文子文孙,是文王的子孙。从今往后,只依照先王选好官吏的方法,治理众多案件、众多需要谨慎处理的政事,不要弄错了自己的职责。”

王曰:“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言当顺古大道,制治安国,必于未乱未危之前,思患豫防之

【注释】

①王曰:以下节录自《周官》。

②若:顺,顺从。大猷(yóu):谓治国大道。猷,道。

③制治:统治,治理政务。

④豫:预备,事先准备。

【译文】

成王说:“依从过去的治国大道,在没有动乱之前就订立法制进行治理,在国家没有出现危机前便做好保卫措施。”这是说依顺古代治国大道,制定政策,安定国家,必须在国家没有混乱没有危险之前,防患于未然。

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道尧、舜考古以建百官,上下相维,内外咸治也。庶政惟和,万国咸宁。官职有序,故众政惟和。万国皆安,所以为至治也。夏、商官倍,亦克用乂禹、汤建官二百,亦能用治,言不及唐、虞之清要也。明王立政,弗惟其官,惟其人。言圣帝明王,立政修教也,不惟多其官,惟在得其人也。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师,天子所师法。傅,傅相天子。保,保安天子于德义者也。此惟三公之任:佐王论道,以经纬国事、和理阴阳也。官弗必备,唯其人。三公之官,不必备员,惟其人有德乃处之也。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孤,特也。卑于公,尊于卿,特置此三人也。贰公宏化,寅亮天地,弼予一人副贰三公,宏大道化,敬信天地之教,辅我一人之治。

【注释】

①唐、虞稽古:此为成王说。唐、虞,指尧、舜。稽古,考察古事。稽,考察。

②百揆:总理国政之官。四岳:四方诸侯。《尚书正义》解释,对内主管四季政务,对外主持太岳山祭祀,设立四人。

③州牧:一州之长。侯伯:原为爵位,这里泛指诸侯。

④庶政:各种政务。

⑤乂:治理。

⑥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均为辅助天子的高官。

⑦论道:谋虑治国的政令。经:经营,治理。

⑧燮(xiè)理:协和治理。燮,协和,调和。

⑨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三孤。为君国辅弼之官,地位次于三公。

⑩贰:副职,协助。宏化:弘扬德化。

⑪寅亮:恭敬信奉。寅,恭敬。亮,相信。

⑫弼:辅助。

【译文】

成王说:“考察远古唐尧、虞舜时代,设立一百种官职,朝廷之内设有总理百官的百揆统率百官并统率四方诸侯,朝廷之外设有各州的行政长官以及侯伯之类的诸侯。称道尧、舜考察古制来设立百官,上下维护,内外都得以治理。各种政务都很和谐,众多诸侯国都太平安宁。官制设立有序,所以各种政务十分和谐。众多诸侯国都太平安宁,有了天下大治的局面。到了夏代和商代,官职的设立增加了一倍,也能够把国家治理好。夏禹、商汤设立两百种官职,也能够治理国家,这是说赶不上唐尧、虞舜的清简得要。英明的君王治理政事,不在于官员数目,而在于任用的人才称职。这是说圣明的帝王,设置官职,推行教化,不在于增多官员,而在于得到合适的人才。设立太师、太傅、太保,这就是三公。他们要谋划大政方针治理国家,调理阴阳,使万物和谐。师,是天子效法师从的。傅,是教导辅助天子的。保,是保护安定天子,让他处在德行仁义之中的。这就是三公的职责:辅佐君王,论述大道,规划治理国家大事,调和阴阳万物。这类官员不必凑数,一定要有具备这种才德之人方可担任。三公的官职,不必都具备,必须有德行的人才能处在这个位置。设立少师、少傅、少保,叫做三孤。孤,是特别的意思。比公低,比卿高,所以特别设置这三个官职。协助三公弘扬德化,恭敬信奉天地神明,辅助我一个人治理天下。协助三公弘扬大道德化,敬奉相信天地的教化,辅助我治理天下。

“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天官卿,称太宰,主国政治,统理百官,均平四海之内邦国,言任大。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地官卿,主国教化,布五常之教,安和天下众民,使小大协睦也。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春官卿,主宗庙天地神祇人鬼之事及国之五礼,以和上下尊卑等列也。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夏官卿,主戎马之事,掌国征伐,统正六军,平治王邦四方之乱也。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秋官卿,主寇贼,法禁治奸恶,刑强暴作乱者也。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冬官卿,主国空土,以居士、农、工、商四民,使顺天时、分地利,授之土。六卿分职,各帅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六卿各率其属官大夫士,治其所分之职,以倡导九州之牧伯为政,大成兆民之性命,皆能其官,则政治矣。”

【注释】

①冢宰:周官名。是六卿之首,也叫太宰。掌:掌管,执掌。

②均:协调,调剂。

③司徒:官名。周时为六卿之一,地官大司徒。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

④敷:施行。五典:古代的五种伦理道德,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孔安国传:“五典,五常之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⑤扰:安定,和顺。

⑥宗伯:官名。周六卿之春官卿。掌宗庙祭祀及礼仪、制度等事,即后世礼部之职。

⑦五礼:古代的五种礼制,即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

⑧司马:周六卿之一,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邦政:国家军政。

⑨六师:周天子所统六军之师。《尚书正义》:“其职主戎马之事,有掌征伐,统正六军,平治王邦四方国之乱者。天子六军,军师之通名也。”

⑩司寇:官名。周六卿之一,秋官大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邦禁:国家的法禁。

⑪诘:查究,责罚。奸慝(tè):奸诈邪恶的人。

⑫刑:处罚,惩治。

⑬司空:周六卿之一,冬官大司空,掌管国家的土地、工程。邦土:国土。

⑭四民:指士、农、工、商。《汉书·食货志上》:“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

⑮时地利:依时节以兴地利。时,季节,农时。

⑯六卿:即前述六官。

⑰倡:倡导。九牧:执掌九州的长官。

⑱阜成:使富厚安定。阜,富厚。

【译文】

“冢宰,掌管国家治理,统率百官僚属,均衡调和天下。作为六卿之首的天官卿,又叫太宰,主管国家治理,统领百官,均匀平衡天下邦国诸侯,这是说责任重大。司徒掌管国家教化,广泛传布五伦教化,使天下百姓安定和谐。作为六卿中的地官卿,司徒主管国家教化,传布五种伦常的教化,安定和谐天下民众,使得大大小小的民众都能融洽和睦。宗伯掌管国家礼仪,治理天神地祇人鬼之事,调和上下尊卑关系。六卿中的春官卿,宗伯主管宗庙天神地祇人鬼之事,以及国人的五礼,用来调和上下尊卑之间的关系。司马掌管国家军政,统率六师,平定诸侯动乱。六卿中的夏官卿,司马主管兵马,掌国家征伐之事,统帅六军,平定天下四方的动乱。司寇掌管国家的禁令,查办奸诈邪恶的人,严刑惩办暴乱之徒。六卿中的秋官卿,司寇主管强寇盗贼,用法制禁令治理奸邪罪恶,严惩暴力作乱者。司空掌管国土,让士、农、工、商安居乐业,按农业生产季节发挥地利。六卿中的冬官卿,司空掌管空闲国土,用来安居士、农、工、商,使他们能顺应天时,分享地利,授予土地。六卿分管自己的职务,各自统率手下僚属尽其职分,以倡导九州的州牧尽心执政,从而使亿万民众富厚安定。六卿各自率领他们属下的大夫、士治理所分管的职务,来倡导九州州牧尽心执政,大大成就万民的天性,如果都能胜任官职,那么国政就清明了。”

王曰:“乌乎!凡我有官君子,钦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有官君子,大夫以上也。叹而戒之,使敬所司,慎出令,从政之本也。令出必惟行之,不惟反改。二三其令,乱之道也。以公灭私,民其允怀从政以公平灭私情,则民其信归之。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弗迷言当先学古训,然后入官治政。凡制事必以古义,议度终始,政乃不迷错也。其尔典常作师,无以利口乱厥官其汝为政,当以旧典常故事为师法,无以利口辩佞乱其官也。弗学墙面,莅事惟烦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临政事必烦矣。戒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此戒凡有官位,但言卿士,举其掌事者也。功高由志,业广由勤也。位弗期骄,禄弗期侈。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富不与侈期,而侈自来。骄侈以行,己所以速亡也。恭俭惟德,无载尔伪言当恭俭惟以立德,无行奸伪也。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为德,直道而行,于心逸豫,而名日美;为伪,饰巧百端,于心劳苦,而事日拙,不可为之也。居宠思危,罔弗惟畏,弗畏入畏言虽居贵宠,当常思危惧,无所不畏,若乃不畏,则入可畏之刑。推贤让能,庶官乃和。贤能相让,俊乂在官,所以和谐也。举能其官,惟尔之能;称匪其人,惟尔弗任。所举能修其官,惟亦汝之功能也。举非其人,惟亦汝之不胜其任也。”王曰:“乌乎!三事暨大夫,敬尔有官,乱尔有政叹而敕公卿以下,各敬居汝所有之官、治汝所有之职也。以右乃辟,永康兆民,万邦惟无斁言当敬治官政以助汝君,长安天下兆民,则天下万国,惟乃无厌我周德也。

【注释】

①钦:谨慎,戒慎。攸司:所执掌的事务。

②二三:指反复无常。

③允怀:归顺。

④“学古入官”几句:《尚书正义》:“学古之典训,然后入官治政。论议时事,必以古之制度,如此则政教乃不迷错矣。”古,指古代的典训。事,指政治、军事等重大事件。制,指古代的制度。

⑤典常:常道,常法。

⑥利口:能言善辩。

⑦墙面:面对墙看,什么都看不见。

⑧莅:临。

⑨戒:告诫。

⑩载:行。伪:不诚实,诡诈。

⑪拙:屈辱,困窘。

⑫弗畏入畏:不畏就会遭遇可畏的刑罚。入畏,指遭遇令人畏惧的刑罚。

⑬俊乂:德才出众的人。

⑭三事:三种官职。《尚书·立政》:“任人、准夫、牧,作三事。”《尚书正义》:“任人谓六卿。准夫者,平法之人,谓理狱官也。牧者,九州之牧。”暨:和,及,到。

⑮乱:治理。

⑯公卿以下:即前文“三事暨大夫”。

⑰右:佑助,辅佐。辟:君王。

⑱斁(yì):厌倦,厌弃。

【译文】

成王又说:“哎呀!凡是我朝在位的各位官员,你们都要严肃认真地掌管自己的职事,谨慎地发出你们的号令。号令出口,马上执行,不能反悔改动。在位的官员,是指大夫以上的。成王感叹地告诫他们,让他们严肃认真地掌管职事,谨慎地发出号令,这是执政的根本。号令一发出就必须执行,不能反悔改动。反复改变号令,是导致混乱的行为。用公心取代私心,那么民众就会相信归向你。执政要用公平除去私情,那么民众就会信任归顺你。学习古代的典则,然后当官执政,讨论决定重大时事,一定要用古代的制度衡量,这样政教就不会迷失方向了。这是说应当先学习古代的典则,然后当官主政。凡是制定大事方针一定要用古人的义理衡量,自始至终反复讨论决定,政事才不会迷失方向。你们执政应当把古人的常道作为师法,不要用巧辩的言辞搅乱自己的政务。你们执政,应当把古时的常道作为师法,不要因为花言巧语搅乱政务。不学古代典则就像对墙站立,什么都看不见,这样遇到政事只能烦躁无助。人如果不学习古代典则,就像面对墙壁站立,什么都看不见,遇到政事必定烦躁无助。告诫你们这些主事的官员,功高只能靠意志坚定,业大只能靠勤奋为公。这是告诫凡是有官位的人,只说“卿士”,是以长官来举例。说明功高由于意志坚定,业大由于勤奋为公。官位高贵不要骄傲,俸禄优厚不要奢侈;高贵不跟骄傲相期而骄傲自动找来,优厚不跟奢侈相期而奢侈自动找来。骄傲奢侈找到自己,这是迅速败亡的原因啊。恭敬节俭是美德,别去干那些虚伪奸诈的事。这是说应当恭敬节俭来修养德行,别去干那些虚伪奸诈的事。修德的人,内心安宁日益美好;作伪的人,内心劳苦日益屈辱。修德的人,径直前行不用考虑,内心安宁,他的名声一天比一天好;作伪的人,百般巧饰,费心劳累,而事情日益困窘,所以作伪不能干。位居尊宠要想到危险,没有什么不是应该畏惧的,不去畏惧就会遭遇可畏的困境。这是说即使位置尊宠,也应当常怀畏惧之心,没有什么可以不畏惧,如果不畏惧,那就会遭遇可畏的困境。推让贤能,百官和睦。贤能互相推让,德才出众之人当官任职,于是就和睦了。推举贤能做官,就是你的贤能;举荐不该举荐的人,就是你不胜任。推举的人能整饬吏事,这也是你的功劳。举荐了不应该举荐的人,也是你不能胜任。”成王说:“哎呀!自三公到大夫的所有官吏,要恭敬地对待你们的职责,管理好你们的政务,成王用谨慎之道诫训自公卿以下的官员,以敬慎之心忠于职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此来辅佐你们的君王,使百姓永远康宁,天下万国就永远不会厌弃我们大周。这是说应当敬畏官职政事,以此辅助你们的君王,使天下百姓长久安定,那么天下万国就不会厌弃我们周朝的德政了。”

周公既殁,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成王重周公所营,故命君陈分居正东郊成周之邑。王若曰:“君陈,我闻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所闻上古圣贤之言也。政治之至者,芬芳馨气,动于神明。所谓芬芳,非黍稷之气,乃明德之馨,厉之以德也凡人未见圣,若弗克见;既见圣,亦弗克由圣。此言凡人,有初无终也。未见圣道,如不能得见。已见圣道,亦不能用之,所以无成也。尔其戒哉!尔惟风,下民惟草;汝戒勿为凡人之行也。民从上教而变,犹草应风而偃,不可不慎也。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无乘势位,作威民上;无倚法制,以行刻削之政。宽而有制,从容以和宽不失制,动不失和,德教之治也。殷民在辟,予曰辟,尔惟勿辟;予曰宥,尔惟勿宥。惟厥中殷民有罪在刑法者,我曰刑之,汝勿刑也;我曰赦宥,汝勿宥也。惟其当以中正平理断也。有弗若于汝政,弗化于汝训,辟以止辟,乃辟。有不顺于汝政、不变于汝教,刑之而惩止。犯刑者,乃刑之也。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人人有顽嚣不喻,汝当训之,无忿怒疾之。使人当器之,无责备于一夫也。”

【注释】

①周公既殁:以下节录自《君陈》。《尚书正义》:“周公迁殷顽民于成周,顽民既迁,周公亲自监之。周公既没,成王命其臣名君陈代周公监之,分别居处,正此东郊成周之邑,以策书命之。史录其事,作策书,为《君陈》篇名。”

②君陈:人名。郑玄以为周公之子,伯禽之弟。正:治理。东郊:周都洛邑的东郊,故址据传在今河南洛阳东郊。成周:即洛邑。据说周公迁殷顽民于成周,然后周公亲自监督。周公去世,周成王命其臣君陈代替周公监查,并用策书教导君陈。

③至治:完美的政治。馨(xīn)香:散播很远的香气。

④黍稷:糜子、谷子,加工出来是黄米、小米。

⑤明德:光明之德,美德。

⑥厉:劝勉。

⑦从容:举动。

⑧在:处于。辟:法,刑法。

⑨宥:宽赦。

⑩中:指适中公正的法律。

⑪若:顺从。

⑫化:变化,改变。指因教化而改变。

⑬辟以止辟:前一辟为施加刑罚,后一辟为罪罚。

⑭求备:求全责备。

【译文】

周公去世后,成王命君陈管理东郊成周。成王重视周公经营成周,所以命令君陈分居殷民,治理东郊成周。成王这样说:“君陈啊,我听说:‘最完美的治理会远播芬芳,感动神明;不是祭祀的谷物发出香气,是明德远播才发出香气。’听到的是上古圣贤的话语。政治的极致境界,有芬芳远播,感染神明。所谓芳香,不是谷物的气味,而是美德的芳香,借此来勉励君陈修养德行。凡人没见到圣人之道,如同不能见到;已经见到圣人之道,还是如同不能见到。这是说凡人有始无终。没见到圣人之道,如同不能见到。已经见到圣人之道,也不能运用,还是如同不能见到一样,所以就没有成就。你要引为警戒啊!你就像那风吹拂,民众就像那草匍匐;告诫君陈你不要有凡人的行为。民众随从君上的教化而变化,就像草让风一吹就低伏,这说明不能不谨慎啊。不要依仗势力耍威风,不要搬弄法制条文实行苛政;不要依仗权势地位,在民众之上作威作福;不要搬弄法制条文,来实行苛刻的暴政。要宽大而有所节制,举动从容而不失中和。宽大不失节制,举动不失中和,这是用德教治理啊。殷民落入法网,我说法办,你可以不法办;我说宽赦,你可以不宽赦。这些只能用适当公正的法律来判决。殷民有罪该用刑法判决,我说法办,你别法办;我说宽赦,你别宽赦。你应当依据实际情况做出公正的判断。如果有不顺从你的政令、不依从于你的训导的,施加刑罚于他可以制止犯罪,那就对他施加刑罚。有不顺从你的政令、不依从于你的教导的,必须施加刑罚于他来制止犯罪。犯罪的人就施加刑罚。你不要憎恶痛恨愚妄奸诈的人,不要对任何一个人求全责备。如果有愚妄奸诈的人,你应当训导,不要愤怒痛恨。使用人要用他所长,不能什么都要求他具备。”

王曰:“乌乎!父师毕公代周公为大师、为东伯,命之代君陈也政贵有恒,辞尚体要,弗惟好异。政以仁义为常,辞以体实为要,故贵尚之。若异于先王,君子不好也。商俗靡靡,利口惟贤,余风未殄,公其念哉。纣以靡靡利口为贤,覆亡国家。今殷民利口,余风未绝,公其念绝之也。我闻曰:‘世禄之家,鲜克由礼;以荡凌德,实悖天道世有禄位而无礼教,少不以放荡陵邈有德者,如此实乱天道也。弊化奢丽,万世同流言弊俗相化,车服奢丽,虽相去万世,若同一流者也。’兹殷庶士,骄淫矜侉,将由恶终,闲之惟艰言殷士骄恣过制,矜其所能,以自侉大,将用恶自终,以礼御其心惟难也。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终周公迁殷顽民,以消乱阶,能慎其始也。君陈宏周公之训,能和其中也。毕公阐二公之烈,能成其终也。钦若先王成烈,以休于前政敬顺文、武成业,以美于前人之政,所以勉毕公。

【注释】

①王曰:以下节录自《毕命》。王曰,指周康王对毕公说。王,周康王,成王之子姬昭。

②父师:指毕公。父,对同性尊者的称呼。师,这时毕公代周公作太师。君陈死后,康王命毕公继续治理成周。

③毕公:姓姬,名高,周文王第十五子,周武王异母弟,武王灭商后,受封毕地,史称毕公高,是毕国与毕姓始祖。

④体要:体现实质最重要。

⑤靡靡:随意顺从的样子。

⑥殄:灭。

⑦世禄:世代相传享有俸禄。

⑧鲜:少。由:遵循,顺从。

⑨荡:放浪恣纵。凌:侵犯,欺侮。

⑩悖:悖犯,违背。

⑪弊化:败坏的风化。奢丽:奢侈华丽。

⑫同流:相类似。

⑬矜侉(kuā):夸耀。侉,通“夸”。

⑭闲:防止,限制。

⑮厥始:指迁移殷之顽民于成周进行教化这一事情的开始。

⑯厥中:指这事的中途。

⑰厥终:指这事的结束。

⑱乱阶:祸根,祸端。

⑲烈:功业。

⑳若:顺从。

前政:前人的政绩。

【译文】

康王说:“哎呀!父师!毕公代替周公作了太师,成为东伯,康王命令他代替君陈治理成周。执政贵在恒常,言辞崇尚切实简要,不能只喜欢稀奇怪异。执政要把仁义当做恒常,言辞以体现实质最为重要,所以以其为贵,并崇尚它。如果跟先代君王不同,君子不会喜好。殷商旧俗是无原则的顺从,并以能言善辩为贤,余风至今未断,你可要好好考虑啊!纣王把无原则地顺从和能言善辩之人当成贤才,导致国家倾覆灭亡。现在殷人能言善辩,余风尚未灭绝,您可要想着灭绝它呀。我听说:‘世代享受俸禄之家,很少能够遵从礼。骄傲放肆,轻侮有德之人,这实际上已违背了天道。世代拥有禄位而没有礼教,很少有不用放荡恣肆之心冒犯藐视有德之士的人,这样做实在是搅乱天道。败坏的风俗相互感染,车马服饰奢侈靡丽,即使相隔万世,仍然相类似。这是说败坏的风俗互相感染,车马服饰奢侈靡丽,即使相隔万代,好像依然相似。’这些众多的殷士,骄横跋扈,自夸其能,必将从恶而终,要时刻抵御这些,实在太艰难。这是说殷士骄横恣肆超越法制,自恃其能,来自我夸耀,势必因种种恶习泛滥而自取灭亡,用礼制抵御这种心理太困难了。周公能够谨慎对待治理殷民的开始,君陈能够接着治理殷民使之趋于和谐而符合大道,毕公将能够取得治理殷民最后的成功。周公迁移殷之顽民到成周,以此消除作乱的祸根,这是谨慎处理的开始。君陈弘扬周公的训导,是能够和谐处理的中段。毕公阐发二公的功业,能完满使其善终。我们要虔敬地遵循先代君王成就的伟业,在你前任政绩的基础上做得更好。虔敬地遵循文王、武王成就的伟业,争取做得比前任政绩更好,这是用来勉励毕公。”

穆王命君牙作周大司徒穆王,昭王子也。王若曰:“乌乎!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服劳王家,厥有成绩,纪于大常言汝父祖世厚忠贞,服事勤劳王家,其有成功,见纪录,书于王之大常,以表显之也。惟予小子,嗣守文、武、成、康遗绪,亦惟先王之臣,克左右乱四方惟我小子,继守先王遗业,亦惟父祖之臣,能佐助我治四方。言己无所能也。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言祖业之大、己才之弱,故心怀危惧也。虎尾畏噬,春冰畏陷,危惧之甚也。今命尔予翊,作股肱心膂今命汝为我辅翊,股肱心体之臣,言委任之也。尔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惟尔之中。言汝身能正,则下无敢不正。民心无中,从女取中。必当正身,示民以中正之道。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夏月暑雨,天之常道,小民惟怨叹咨嗟,言心无中正也。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思其艰,以图其易,民乃宁。天不可怨,民犹怨嗟,治民其惟艰哉!当思虑其艰,以谋其易,民乃安。

【注释】

①穆王命君牙作周大司徒:以下节录自《君牙》。穆王,周穆王姬满,周康王之子,周昭王之孙。君牙,或作君雅,臣名。大司徒,周王六卿之一,主管教化。

②笃:厚。

③服劳:服事效劳。

④纪:记,记载。大常:即太常,旌旗名。用来铭记功勋。《周礼·司勋》云:“凡有功者,铭书于王之太常。”

⑤嗣守:继承并遵守和保持。遗绪:前人留下来的功业。

⑥左右:佐佑,辅佐,帮助。乱:治理。

⑦忧危:忧虑戒惧。

⑧蹈:踩,踏。

⑨涉:徒步渡水。春冰:春季的冰很薄。

⑩翊(yì):通“翼”。帮助辅佐,护卫。

⑪股肱:比喻辅佐大臣。股,大腿。肱,手臂。心膂(lǚ):心与脊骨,喻主要的辅佐官员。亦以喻亲信得力之人。膂,脊骨。

⑫惟曰:只是。怨咨:怨恨嗟叹。

⑬祁寒:严寒。祁,大,盛。

【译文】

穆王任命他的大臣君牙担任周朝大司徒。穆王是昭王的儿子。穆王这样说:“哎呀!你的祖父、父亲,世代笃厚忠贞,服务效劳宗周王室,很有功绩,全部记载在周王的太常旗上。这是说你的父亲祖父世代笃厚忠贞,服务效劳于王室,大获成功,他们的功劳都有记载,被书写在周王的太常旗上,以此表彰他们。我年龄还小,继承保守文王、武王、成王、康王遗留的基业,也只有你们这些先代君王的忠臣,能够辅佐我治理天下四方。我年纪还小,继承保守先代君王遗留的基业,也只有我父亲祖父的旧臣,能够辅佐我治理天下四方。这是说自己没有什么能力。内心忧虑戒惧,就好像踩到老虎的尾巴,又好似踏上春天的薄冰。这是说祖上基业宏大,自己才能薄弱,所以心中忧虑戒惧。踩到老虎尾巴害怕被吞噬,踏上薄薄的春冰害怕会陷落,比喻非常害怕担忧。现在任命你作大司徒辅佐我,做我的股肱心腹之臣。现在任命你作为我的辅佐大臣,像左膀右臂、心腹骨干一样的臣子,这是说正式委任。你自身能够端正,那么下面就没有敢不端正的;民众心中不能保持中正,就依靠取法你的中正。这是说你自身能端正,那么下面就没有敢不端正的。民众心中不能保持中正,就靠取法你的中正而保持。你应当端正自身,让民众看到中正之道。夏季遇到酷暑暴雨,百姓只会怨恨叹息。夏季的酷暑暴雨,是上天的常态,百姓只会怨恨叹息,说明他们内心没有中正。冬季遇到严寒大雪,百姓也只会怨恨叹息。这也太难了呀!但你要思考民众的艰难,图谋将其转化为容易,民众才会安宁。天不可怨,民众尚且埋怨叹息,治理民众那也太艰难了呀!应当思考民众的艰难,图谋将其变化为容易,民众才会安宁。”

王若曰:“伯冏!昔在文、武,聪明齐圣,小大之臣,咸怀忠良。聪明,听视远也;齐通,无滞碍也。臣虽官有尊卑,无不忠良。其侍御仆从,罔匪正人,给侍进御,仆从从官,官虽微,无不用中正之人。以旦夕承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弗钦小臣皆良,仆从皆正,以旦夕承辅其君,故君出入起居无有不敬。发号施令,罔有弗臧。下民祗若,万邦咸休言文、武发号施令,无有不善,下民敬顺其命,万国皆美其化也。惟予一人无良,实赖左右前后有位之士,匡其弗及。惟我一人无善,实恃左右前后有职位之士,匡正其不及。言此责群臣正己者也。绳愆纠谬,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言恃左右之臣,弹正过误,检其非妄之心,使能继先王之功业也。今予命汝作大仆正,正于群仆侍御之臣欲其教正群仆无敢佞伪也。懋乃后德,交修弗逮言侍御之臣,无小大亲疏,皆当勉汝君为德,更代修进其所不逮也。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其惟吉士。当谨慎简选汝僚属侍臣,无得用巧言无实、令色无质、便辟足恭、侧媚谄谀之人,其惟皆吉良正士也。仆臣正,厥后克正;仆臣谀,厥后自圣。言仆臣皆正,则其君乃能正;仆臣谄谀,则其君乃自谓圣。后德惟臣,弗德惟臣。君之有德,惟臣成之;君之无德,惟臣误之。言君所行善恶,专在左右也。尔无昵于,充耳目之官,迪上以非先王之典汝无亲近利小子之人,充备侍从,在视听之官,导君上以非先王之法也。

【注释】

①王若曰:以下节录自《冏(jiǒng)命》。王,周穆王。

②伯冏:臣名。穆王任命他作太仆正。

③昔在文武,聪明齐圣:《尚书正义》:“昔在文王、武王,聪无所不闻,明无所不见。齐,中也,每事得中。圣,通也,通知诸事。”齐圣,举止措施恰当合适,处理事务通达无碍。

④侍御:侍奉君王。仆从:侍仆、从官。

⑤承弼:承命辅佐。弼,辅助。辟:君王。

⑥钦:敬重。

⑦臧:善,好。

⑧祗若:敬顺。祗,敬。若,顺。

⑨休:喜庆,美善,福禄。

⑩绳愆(qiān):纠正过失。绳,纠正。愆,罪咎,过失。

⑩格:匡正,纠正。非心:邪心,错误的念头、想法。

⑪俾:使。克:能。绍:承继。先烈:祖先的功业。

⑫大仆正:太仆长。

⑬正:纠正,教正。

⑭懋(mào):劝勉。后:帝王,君长。

⑮交修弗逮:《尚书正义》:“汝与同僚交更修进汝君智所不及之事。”交,共同。修,儆诫,告诫,警告。逮,及,赶上。

⑯慎简:谨慎简选。简,选择。

⑰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令色,伪善、谄媚的脸色。便嬖:亦作便僻。君主左右的宠臣。侧媚:用不正当的手段讨好别人。

⑱足恭:亦作足共。过度谦敬,以取媚于人。

(xiān)人:小人,奸佞的人。,奸邪。

⑳迪:导,引导。

小子:犹言小人,特指无德的人。

【译文】

穆王在任命大臣伯冏时这样说:“伯冏!过去文王和武王,是高瞻远瞩、明察万里的圣人,大小官吏都心怀忠良。聪明,是说听觉视觉感知遥远;齐圣,是没有阻滞障碍的意思。臣子虽说官职有高低,但没有不是忠良的。他那左右近臣,没有一个不是正人君子,侍奉在君王身边的仆人、从官,官职虽然卑微,也没有不是正人君子的。无论早晨和晚上都在辅佐他的君主,君王无论进出作息,无不恭敬从事;小臣都是忠良,仆从也都是正人君子,因为他们每天早晚都奉命辅佐君王,所以君王出入起居,没有不恭敬的。文王、武王发号施令没有不好的,因此,下层民众恭敬顺从王命,万国都沐浴在周王朝的美好之中。这是说文王、武王发号施令没有不好的,因此下层民众恭敬顺从王命,万国都沐浴在周王朝的美好之中。只我一个人不好,实在要靠我左右前后在位的贤士君子,匡正我的不足。只我一个人不好,实在要靠我左右前后在位的贤士君子,匡正我的不足。这是要求群臣能够匡正自己。匡正我的过失谬误,匡正我的愚妄想法,使我能够继承先代君王的伟业。这是说,依靠身边侍奉的臣子,纠弹过失谬误,检查约束非常愚妄的念头,使我能够继承先代君王的伟业。现今我任命你为太仆正之职,你应当教正群仆近侍之臣。想要让他教正群仆近侍之臣,使他们不敢奸佞伪诈。使他们勉励君王修德,一起修正君王的不足之处。这是说侍奉君王的臣子,不论大小亲疏,都应当勉励你们的君王修德,并代行警戒进言之事,以纠正君王的不足。作为长官你应当慎重简选你的僚属,不要用巧言令色、邪僻献媚的人,只能选择善良正直的好人。你应当慎重简选你的僚属和侍奉的臣子,不要用花言巧语虚夸不实,和颜悦色毫无诚意,奸邪讨好献媚取宠的人,只能选用善良正直的好人。仆从近臣端正了,他们的君王才能端正;仆从近臣谄谀,他们的君王就会自以为圣明。这是说仆从近臣都端正,他们的君王才能端正;仆从近臣谄谀,他们的君王就会自以为圣明。君王有德行在于臣子,没有德行也在于臣子。君王有德行,是臣子成就的;君王没有德行,也是臣子耽误的。这是说,君王言行的善恶,专责就在左右近臣。你不要亲近奸佞小人,不要让他们充当你的耳目近臣,以免引导君王走上否定先代君王典则的邪路。你不要亲近奸佞巧言的无德小人,让他们充当你的视听近臣,引导君王走上否定先代君王法则的邪路。”

:“呜呼!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皆王同姓,有父兄弟子孙列者也。尔尚敬逆天命,以奉我一人,虽畏勿畏,虽休勿休;汝当庶几敬逆天命,以奉我一人之戒。行事虽见畏,勿自谓可敬畏;虽见美,勿自谓有德美。惟敬五刑,以成三德。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先戒以劳谦之德,次教以惟敬五刑,所以成刚柔正直之三德也。天子有善,则兆民赖之。”王曰:“吁!来,有邦有土,告尔祥刑吁,叹也。有国有土,诸侯也。告汝以善用刑之道也。在今尔安百姓,何择,非人?何敬,非刑?在今汝安百官兆民之道,当何所择?非惟吉人乎?当何所敬?非惟五刑乎?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两,谓囚、证也。造,至也。两至具备,则众狱官共听其入五刑之辞也。五辞简孚,正于五刑五辞简核,信有罪验,则正之于五刑也。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不简核,谓不应五刑,当出金赎罪也。五罚弗服,正于五过不服,不应罚也。正于五过,从赦免也。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刑疑赦,从罚;罚疑赦,从免。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言刑罚随世轻重也。刑新国,用轻典;刑乱国,用重典;刑平国,用中典。凡刑所以齐非齐。非佞折狱,惟良折狱,罔非在中非口才可以断狱,惟平良可以断狱,无非在中正也。哀敬折狱,咸庶中正当矜下民之犯法,敬断狱之害人,皆庶几必得中正之道也。其刑其罚,其审克之其所刑,其所罚,其当审能之,无失中也。

【注释】

①曰:以下节录自《吕刑》。为周穆王所说的话。

②伯父:父亲的哥哥。伯兄:长兄。仲叔:指兄弟中排行第二者。季弟:最小的弟弟。伯、仲、叔、季是排行的次序。

③逆:迎受,接受。

④五刑:五种轻重不等的刑法:墨(在脸上刺字涂墨)、劓(yì,割掉鼻子)、剕(fèi,剁下脚)、宫(在男为阉割在女为幽闭)、大辟(杀头)。

⑤三德:三种美德。《尚书·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孔颖达《尚书正义》:“此三德者,人君之德,张弛有三也。一曰正直,言能正人之曲使直;二曰刚克,言刚强而能立事;三曰柔克,言和柔而能治。”

⑥庆:善。

⑦祥刑:善于用刑。

⑧两造:孔安国传、《尚书正义》均以为是囚犯、证人两方来到。或云原告、被告两方。

⑨师:士师,等于说法官。五辞:能够进入五种刑罚的条文言辞。《尚书正义》:“囚、证具备,取其言语,乃与众狱官共听其入五刑之辞。”

⑩简孚:核实。简,检查,检验。孚,信,信实。

⑪正:治罪,定罪。

⑫五罚:对罪不当五刑者处以相应的五种赎金,称为五罚。

⑬弗服:指不应罚金。

⑭五过:古代刑法规定可以宽恕的五种罪过。

⑮世轻世重:指随着时世变化而轻重不同。

⑯齐:等齐,相同。

⑰佞:佞人,巧言善辩的人。折狱:判决诉讼案件。

⑱良:指善良的人。

⑲中:指中正。

⑳哀:指有哀悯之心。敬:严肃认真。

庶:庶几,差不多,近似。

审:详审,详细审查。

【译文】

穆王说:“哎呀!伯父、大哥、二叔、小弟还有年幼的子孙们,都来听我说话:都是周王的同姓族人,有父辈兄弟子孙。你们应当尊敬天命,一起尊奉我一个人,你们即使被人畏惧,切不可自以为值得敬畏;即使被人赞颂有美德,切勿以有美德自居;你们应当尊敬天命,一起尊奉我一人的戒令。行事即使被人敬畏,切勿自以为可敬畏;即使被人赞美,切勿自以为有美德。你们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来成就刚柔正直的三德。天子一人有善事,那么亿万民众都可以受惠。先告诫要有勤劳恭俭的美德,其次教导要尊敬五刑,用来成就刚柔正直的三德。天子有了善事,那么亿万民众都可以受惠。”穆王呼唤大臣们说:“嘿!过来!诸侯国君和诸位官员,让我告诉你们什么叫善刑。吁,是感叹的声音。有国有土是指诸侯。告诉你们善用刑罚。现在你们安治百姓,要去选择谁呢,难道不是道德高尚的人吗?谨慎地对待什么呢,难道不正是刑法吗?在今天,你们安定百官万民的方法,选择什么?难道不是选择善人吗?敬慎什么?难道不是敬慎五刑吗?诉讼的双方都来齐了,负责考察狱情的官员,便要从五个方面去考察案情。两,指的是囚犯、证人双方。造,是到来的意思。囚犯、证人双方都具备,那么法官们共同去判断他们符合五刑的言辞。按五刑辞条检验核实,确实有罪,就按五刑治罪。用五刑辞条检验核实,确实有罪,就按五刑治罪。五刑辞条不能检验核实,就按五罚执行。不简核,是说不应该用五刑治罪,那就交罚金赎罪。罚金也不应罚,那么就按五过宽赦。不服,指不应处以罚金。就按五种可以赦免的罪过宽赦免罪。五刑之罪存在疑点就应宽大,采用五罚,五罚之罪存在疑点就应赦免。刑罚存有疑点就应宽大,依从罚金;罚金存有疑点,就应赦免。刑罚有的轻有的重,衡量随着时世变化,刑罚的等齐就体现在从实际出发的不等齐上。这是说刑罚随时世的不同有轻有重。在新兴国家行刑,适用轻刑;在混乱国家行刑,适用重刑;在一般国家行刑,适用中等刑罚。这就是相同案件不同刑罚的原因。并非口才好的人才可以断案,只有善良的人才可以断案,断案无非要有中正之心。并非口才好的人可以断案,只有平正善良的人才可以断案,断案无非要有中正之心。断案应当有哀怜敬慎之心,这样就差不多接近中正了。应当哀悯犯法的百姓,谨防断案失误给他们带来伤害,这样就差不多得到中正之道了。或按五刑处理,或按五罚处理,都要查清事实进行审判。是用刑,还是用罚,应当详细审查,这样才会不失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