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家物流系统的特征
国家物流系统是一个跨行业、多层次、全方位连接的综合物流系统,是时空物理系统与虚拟网络系统的有机整体,是实现虚拟与实体交互、服务与产品统一的集成优化系统。国家物流系统不仅具有一般系统所共有的整体性、目的性、层次性、相关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基本特征,而且具有内在关联性、结构性、动态性、开放性、差异性、非线性、集聚性、标准性、服务柔性、辐射性等具体特征。
图2.3 国家物流系统整体运行图
1.整体性
整体性是国家物流系统的最基本特性。系统要素是构成系统整体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物流系统是在国家层面上由基础设施、信息、企业主体和政策法规等要素构成的具有强大、智能、绿色、高效、综合物流服务功能的有机整体。构成国家物流系统整体的各种要素具有独立状态下所不具备的性质和功能,形成了国家物流系统的质的规定性。国家物流系统表现出的整体性质和功能不等同于各种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加和,系统内部的联通、协同和集成水平直接影响到系统整体功能的实现。
2.目的性
系统都是以实现某种功能为目的的,系统的目的性是区别不同系统的标志。系统的目的性一般通过更具体的目标来实现。国家物流系统通过对全国物流资源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以实现“全国一盘棋”的高效、智能、绿色、综合物流系统为目标。当子系统的目标不完全一致时,应通过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寻求平衡,从而实现系统整体最优。
3.层次性
系统无论大小,都可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系统,并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从系统运营的角度,国家物流系统可分解为基础设施子系统、信息子系统、运营子系统和政策子系统。各子系统处于不同的层面且具有独自的功能,它们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国家物流系统的整体功能。
4.相关性
组成国家物流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特定关系。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功能的实现。譬如,通信设施设备、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运营层面的介入能够提升各类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运营效率,而信息化的发展又能进一步提升物流信息服务的能力,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
5.环境适应性
任何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必然要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会相应地影响内部要素和系统功能的实现。系统具有适应环境变化,保持原有功能的特性。如图2.1所示,国家物流系统存在于国家经济、社会、环境综合系统之中,后者构成了前者运行和发展的外在环境。国家物流系统与外在环境之间存在着物质、信息、资金、能源、价值、业务等各种形式的交换,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层次决定着国家物流系统的发展水平和层次。国家物流系统通过内外部协调、资源动态优化配置、应急能力建设、全面感知与智能控制等方式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供强大稳健的综合物流服务功能,有力地支持国家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6.内在关联性
内在关联性体现了国家物流系统的系统特性。构建国家物流系统的目标是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实现物流系统运营的整体最优。实现系统整体最优的途径不是依靠各种组成要素各自的最优,而是依靠各种要素的协同效应。国家物流系统是在系统运行机制的作用下,整合全国物流资源,实现各种要素和各个环节的协同运作。
7.结构性
由于物流业的服务属性,结构性体现了国家的经济结构及其变动趋势对国家物流结构(如物流基础设施、服务范围、类别、路线及水平等)的重要影响。国家经济结构决定了国家物流结构。物流业是维系国家经济各个部门、产业和企业之间关系的纽带,并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国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物流需求,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8.动态性
国家物流系统是一个具有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应环境能力的动态系统,联结着全国的物流需求方和物流供给方,系统内的要素及系统的结构随需求、供给、渠道、价格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同时,社会物资的生产状况、资源变化、需求变化等也会影响国家物流系统。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国家物流系统的各个构成要素和结构也必须保持动态的更新和完善,才能保持良好的运行。
9.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国家物流系统的内部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在物质、能量、信息、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开放程度。国家物流系统具有高度开放的特性,其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全方位联通和紧密协同需要大量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同时能够不断地从外界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全国范围以及跨国范围)获得并向外界传递物流要素和信息,不仅表现为劳动力、资金、物质、设备等物流资源的输入输出和合理流动,还表现为技术、信息、管理、政策等方面的开放。国家物流系统的开放性是物流系统活力的源泉,是衡量国家物流系统协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实现物流资源最佳配置、物流系统整体最优的必然要求。
10.差异性
由于在全国范围内的物流资源分布、物流各子系统发展的不均衡,国家物流系统内部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非均匀和多样化的特点,形成了物流的分工差异、分配差异和投资差异等。自组织理论强调“非平衡是有序之源”。国家物流系统的协同发展目标之一就是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打破原有平衡,使物流系统分工更加专业,物流系统发展更加多元化,物流系统资源流动更加合理高效,从而使物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进而保持国家物流系统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
11.非线性
国家物流系统内部以及与外部之间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关系,这是各个产业之间协同、合作和竞争的结果。国家物流系统演化过程中要素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物流产业之间、物流企业之间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②物流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的相互作用。③资金、技术、劳动力之间的反馈作用。
12.集聚性
国家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够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吸引更多的资源和空间集聚,形成规模化的集聚效应。国家物流系统集聚的要素包括物流基础设施要素、各类物流企业、其他物流经济要素和社会要素、部分自然要素等。国家物流系统正是依靠物流要素本身的集聚和易于结合的特性,发挥对物流要素的归纳和吸收作用,实现与其他类型经济要素的结合,从而不断扩大物流系统的规模,实现大规模社会化的协同发展。
13.标准性
国家物流系统运行中的作业、设施、设备、管理、信息共享等之间的标准化程度,是实现各环节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国家物流系统必须依靠标准化建设。物流作业的标准化、物流设施的标准化、物流设备的标准化、物流管理的标准化、物流信息的标准化等是国家物流协同体系运转的重要支撑。
14.服务柔性
国家物流系统针对各种物流需求灵活提供物流服务的水平,要求物流服务必须适应消费需求的“多品种、个性化、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趋势,在各个层面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尽可能满足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物流需求。同时,由于物流服务需要多个物流主体、不同物流资源要素的分工协作,准时提供物流服务也是国家物流系统协同水平和能力的重要考量。
15.辐射性
辐射性是指各种物流要素的集聚对周边物流经济产生的辐射和带动效用。国家物流系统的构建和整体功能、协同程度的增强,使得全国范围内的物流协同效应和整体效应充分显现,将对周边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物流经济发展产生强烈的辐射和带动效用,进而不断扩大物流辐射范围和资源集聚,促使国家物流系统协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