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2开始的黄金年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7章 主导权之争

明白了傅音的需求,赵元吉再次变得自信起来。

他在刚刚就已经想好要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了。

再说,宋玉对自己的信任,又可以侧面强化自己即将要说的话。

所以,赵元吉相信,自己可以说服傅音。

他直勾勾的盯着傅音,毫不退避地对她回道:“敢!”

赵元吉的自信,让傅音有那么一瞬间怀疑自己,她稍稍沉默,然后对赵元吉吐出两个字:“理由。”

“嗅觉!”赵元吉的回答也是两个字。

这两个字让傅音更加疑惑,不过,江瑾瑜为她解释了这两个字。

“一个月,不到一个月之前,元吉进行了第一次创业。”

“他成功了。”

“他的收益,是他之前上班时的十倍。”

“不止十倍。”赵元吉这时候接话道:“半个月赚了十倍多,这个月完全干下来的话,会是二十倍到三十倍。”

二十倍到三十倍?!

这个倍数的增加,让傅音为赵元吉侧目。

哪怕,赵元吉只是个刚刚开始的个体户,但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无论怎样来说,都是质变了。

江瑾瑜看着赵元吉的骄傲,微微一笑,然后继续为傅音解释道:“还有就是之前我给你提过的,这次股票认购证,他才是第一个发现商机的人。”

“我、师傅,都算是经他提醒,才没有错过这班车。”

“过奖了。”这时候,赵元吉反而谦虚起来:“瑾瑜姐、宋姨,你们作为专业的金融从业者,我相信就算没有我的提醒,你们在之后也能发现这商机的。”

“不一样,大不一样!”宋玉这时候开口道:“你一个局外人,获得的信息没有我们多,对股票的分析没有我们专业。”

“但你在19日,认购证开售的第一时间就把钱都换成它,只能说你的眼光真的厉害。”

“这也是我无论如何都要把你拉上车的理由。”

“元吉,成功者就该得到夸奖。”

“你已经成功了一次,这第二次也有八九成的概率成功...”

“元吉,说不定以后就要你多多关照我和瑾瑜了。”

“您言重!您言重!”宋玉这话可真是让赵元吉有些受宠若惊了。

从他重生回来的1月1日开始算起,他这一路走过来,基本受到的都是质疑。

虽然父母支持他,但父母的支持是不情不愿的支持。

他们的支持,并不代表他们认可赵元吉。

只有当赵元吉真正用事实证明自己后,父母才惊诧、相信。

说实话,装逼打脸的感觉挺好的。

但也只有那么一瞬间的好。

若是有可能,赵元吉还是想在别人的认可下做事,还是想在别人的相信中做事。

因为认可真的让人自豪,相信真的让人充满动力。

赵元吉的受宠若惊,让宋玉笑笑。

她笑过之后,对傅音说道:“傅音,我也听明白了你的意思。”

“但我想,认购证这件事在大方向上,我们还是要多听听元吉的意见。”

“元吉在过去的表现,真的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做到的。”

“相信你也知道成功者定律,知道成功者总是更容易成功!”

“所以,细节方面如果你想帮元吉、瑾瑜他们补充,我没有意见。”

“甚至我鼓励你那么做。”

“但其他的,恕我更愿意相信元吉。”

宋玉的力挺,让赵元吉差点儿起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因为宋玉的力挺,可以说帮赵元吉给傅音好好解释了一下,为什么赵元吉会有自信。

赵元吉在心中准备的那些理由,也不必再说出口。

因为宋玉基本都已经说了,而且说的更好。

同时,由她这个‘旁人’说出来,效果也更好,更加让人信服。

赵元吉看看思索的傅音,瞬间决定,对傅音发出‘最后一击’。

“傅小姐,你对自己有自信吗?”

“当然!”傅音在愣了一下后,对赵元吉回道:“否则,我不会想抓住这个项目的主导权。”

赵元吉点点头,傅音摊牌了,那自己亮底牌也就完全没有问题了。

“你对自己的预期收益是多少?也就是说,项目由你主导的话,你能为大家带来多少收益?”

在这个问题上,赵元吉是非常自信的。

因为在他心中,他的收益底线是后世的平均收益线——一百六十倍,至于上限,那就没准确的数了。

后世有人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还做到三百多倍呢。

赵元吉这次开着全图挂,要是踩中每一个关键节点,那能赚多少?

赵元吉自己心里都不敢详细想。

但三百倍,已经是赵元吉对自己定下的一个目标线。

毕竟赚的越多,他分到的自然也会越多。

而在如今这个时间点,赵元吉相信,没人敢把收益的倍数放大到一百倍以上。

甚至十倍、二十倍,都不是他们敢想的。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赵元吉真的是不怕任何人。他敢于和任何人竞争,也敢于给出远超常人的承诺。

傅音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生,海归精英,她自然不会听不懂赵元吉话里的意思。

如果是在宋玉没有帮赵元吉说话之前,那面对这个问题,傅音不会觉得赵元吉能胜过她。

甚至她觉得,这个包间里的其他五个人都没一个能胜过她的。

因为她是这里唯一还拥有金融学位的人,也是唯一一个在美股、中股以及港股都进行过相关操作的人。

说实话,傅音喜欢股票。

她喜欢那种在股市中搏杀,然后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刺激感。

只是,她的父亲在87年香江股灾中损失惨重,觉得股市就是赌博场,对股市的观感极差。

这让她哪怕想成为专业的股票交易员,也没机会。

但这并不代表,她放弃了自己的热爱。

她依旧在工作之余,学习着专业书籍。

也是这样的习惯保持,让她一接到江瑾瑜的电话,就敏锐意识到其中暗含的利润。

但要说具体收益多少...

傅音不是大罗神仙,她看不到未知的未来。

她只能以过去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给出一个判断:“Double!双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