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逐渐清晰
武英殿内,火炉上的水壶被烧的呜呜作响。
阮安与朱祁钰就着小小水壶,互相交谈着关于蒸汽机的一切。
虽然朱祁钰不知道蒸汽机的具体制作步骤,但这并不妨碍他将蒸汽机最基本的工作原理告诉阮安。
仅仅凭借着断断续续的思路,阮安结合历朝历代的匠作书籍,便有了初步的理解。
“阮安,朕决定擢升你做工学博士院的院长。”
“以后我大明一切的制造之事,都需你这衙门引领。”
“不要听信那些文人说什么奇淫巧技。”
“这些才是我大明以后强盛的根本。”
莫名其妙的就被擢升到正三品,阮安是有些懵的。
但更多的是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没有丝毫文献为他指路,也没有一位长者为他开悟。
一切都要凭博士院自己,阮安此刻要说不怕那才是欺君。
未知的便是恐惧的,这适用于一切。
但阮安别无选择,他只能硬着头皮上,为此他斗胆向朱祁钰提了一个条件。
“陛下,奴才想求您件事。”
“说。”
“我大明虽然对工匠的重视胜过以往诸朝,但奴才觉得还远远不够。”
“因为我朝工匠有一个巨大的陋习,那就是敝帚自珍。”
“许多有本事的工匠,都不愿将技术传遍于人,生怕吃饭的手艺被人偷学了去。”
“在这等环境下,不经交流的工匠们,只能关起门来自己研究。”
“这就很难达到陛下所畅想的那般结果。”
“为此,奴才斗胆请求,以工学博物院之名,向民间征辟大匠。”
“若有人不服征辟,便以不服徭役之罪论处。”
“唯有如此,才能加快蒸汽机等机械的研制。”
这一番话,让朱祁钰深思许久,他深知明朝工匠的这种思维要不得。
想要发展科技,只有经过思想的剧烈碰撞才可以,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经常开劳什子研讨会一样。
最终朱祁钰想到一个办法,但实施起来很难。
“阮安,若让工匠们像学子们一般,参加一场遴选考试怎么样。”
“有真才实学,或者有独特思路者,都可招募至工学博物院,并一展所长。”
“这样笼络天下英才后,博物院必定能以量变带动质变。”
阮安听完,眼睛瞬间一亮,他不敢相信朱祁钰竟对工匠如此看重。
原本朱祁钰只要能为他征辟来一些大匠,他再通过带徒弟的方式,便有把握将这工学博物院搞起来。
如今朱祁钰竟直接下令遴选考试,这就相当于给了工匠们提供一条稳步上升的金光大道。
此时朱祁钰的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
阮安已经可以想象到,届时的工学博物院是何等的盛况。
“陛下所言,十分合适。”
“还请陛下即刻下令,奴才这就去准备事宜。”
阮安那股求知的劲头一上来,就有些收不住,一些话语也是直白的问出。
“不知陛下让我等在哪里办公?”
“又能划拨多少银两,以支持后续的物资采买。”
“奴才此时脑海中已有些想法,只要有场地和材料,奴才便能尝试一番。”
“额~”
一提钱,朱祁钰喜悦的神色便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心虚的尴尬。
只见他轻咳两声后,试探着问向阮安:“衙门好说,朕将京师外的皇庄批给你一处。”
“但朕想知道,除了场地,你还需要多少银子?”
“二十万两。”
“奴才需要做一套冶炼铁水的竖炉,还需再建造一些水车与其它动力设施。”
“另外还需陛下划拨些矿产,用以冶炼。”
“将这一些准备齐全,并建造好,二十万两已是最少的花费。”
阮安知道国库是空虚的,所以他此次预算,基本已将所有花费都降到了最低。
而朱祁钰在听到二十万两后,却像听到天籁之音一般,长吁出一口气。
作为大明皇帝,他竟再次濒临破产,这叫什么事儿啊!
“阮安,二十万两也不是个小数目。”
“朕此次就答应你了,但你也得答应朕一件事!”
阮安被朱祁钰这突如其来的态度有些吓到,他不禁在想。
“难道我要的还是太多了?”
“不如把三套设备改成两套,这样陛下也许更容易答应些。”
经过电光火石般的思考,阮安当即就抬头拱手道。
“陛下,其实........”
“停!打住!”
“二十万两就二十万两,你不许再多要一分。”
“且朕限你三个月之内做出成果,不然你就给朕去煤山挖矿吧。”
“???”
阮安原本想说十五万两也够,可他没想到朱祁钰竟比他嘴还快些。
看着皇帝那一脸的庆幸,阮安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他也没打算将这多余的银两退还回去,毕竟多了这五万两,他所能做的准备就更充足了些。
“奴才定不负陛下所托,若三个月未能拿成果,奴才愿提头来见。”
“好,好,好,有你这番话,朕也可以放心了。”
“阮白,你就重做工学博物院的郎中,专门辅佐阮安与左右。”
“以后若能立功,定然少不了你那一份。”
在地上苦苦等候的阮白,最终也是如愿以偿的得到内心所想。
之后,朱祁钰又对二人勉励几句,便将他们打发下去。
在他们走后,武英殿内,独留朱祁钰一人,空荡荡的站在舆图沙盘面前。
只见他双手撑住,目光紧紧盯着西南方位。
如今的大明也只有这里,还不曾完全归化在他的权力影响范围内。
其境内无论是盘根错节的土司势力,还是领兵藩镇的都督王骥,此时都是朱祁钰的心腹大患。
而想要破开这一切,就要派遣一位之人前去,将苗壮族裔与汉人的仇怨彻底解开,同时还必须能震慑住都督王骥。
这样的一个人,是着实不好选。
为了解决这个痛处,朱祁钰克制住内心的心烦意乱,拿起记载过往进士的名录便翻看起来。
企图从这些人里面,翻找出一个合适的得力人选。
但这哪有如此简单,从永乐十六年到最近的正统十三年,整整考过十次会试。
每次会试后,单单同进士出身的都有一百人,三十年那就是一千人。
除去被罢官、砍头、辞官等中途退出朝野的,剩下的也还有两三百号人。
朱祁钰想从这里找一些历史名人来治理,也实在是没办法的办法。
就在朱祁钰用这笨办法翻阅了许久后,奉命传诏的成敬此刻已然完成归来。
“启禀陛下,沈炼三人已带到,正在殿外候着。”
“是否召其进殿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