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唐,从安史之乱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大战起

李隆基很豪迈地表了态,但在场之人却没人吭声。

群臣的头脑比李隆基冷静的多,他们在细细思考高适提出的建议的可行性。

很快,脸色很难看的杨国忠指着高适鼻子斥道:“汝乃小小监察御史,无领兵制胜之绩,何以妄言筹得十万大军可保潼关不失?”

“汝以人头担保,可知汝人头值几钱?二十万大军一夕之间化为乌有之责,潼关有几颗人头够砍?”

杨国忠字字珠玑,声若洪钟,说的好像大军全军覆没与他没关系,全是哥舒翰指挥不当所致。

李璘这一刻才见识到了什么叫做不要脸和强词夺理。

李隆基和杨国忠并没有一丝一毫要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的意思。

人微言轻的高适一下涨红了脸,杨国忠说的是有那么点道理。

监察御史不过是小小八品职官,灵宝之败实在太过于惨烈。

但高适很快又振作起来,他毫不畏惧地盯着杨国忠问道:“请问,右相又有何良策可保潼关乃至长安?”

杨国忠一下被噎住了,他哪里有什么好计策。

要说有的话,心里倒是隐约想好了退路,但现在不敢提出来。

高适见杨国忠不说话,又看向李隆基,沉声道:“请圣人依刚才之策下令!”

“不可!”杨国忠这下吭气了。

左相韦见素陷入了两难境地,他不知道该支持李隆基还是杨国忠。

其余诸臣也跟着装死。

关键时刻,杨国忠的好大儿杨暄发话了。

“圣人不可!城中存粮乃至左、右藏钱财,盈余皆不多,若募兵十万赴潼关,势必要犒赏,恐要搬空两藏,日后何以维系?”

此前的户部尚书——安禄山堂弟安思顺,于数月前被哥舒翰诬告处死。

现在,户部皆由任户部侍郎的杨暄说了算。

至于左、右藏的盈余到底还剩多少,除了杨暄,没人知道。

“除非......”杨暄没敢继续说下去。

但所有人都知道杨暄的意思,那就是除非动用李隆基的私库——琼林库与大盈库。

左、右藏为公库,是大唐共有,取之用之皆要有道。

另有中藏,为内库,也就是李隆基的私库,他可以随意动用。

除此之外,还有权臣王鉷昔年专门为贪图享乐的李隆基所修的琼林库与大盈库。

因为,中藏放不下了。

开元盛世的硕果加上敛财有道的李林甫与王鉷,真就把私库给装满了,于是修建了琼林库与大盈库。

话说一半后,杨暄偷偷抬头看了眼李隆基,又低下头,依然不吭气。

杨国忠倒是把目光投向李隆基,似乎在征求李隆基的意见,舍不舍得动用私库?

那里面的财宝有许多是杨国忠为李隆基搜刮的。

李隆基面无表情瞥了眼杨国忠,没有表态,只是轻轻摇了摇食指。

这对君臣早已形成了默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能明白彼此心意。

杨国忠便瞪着杨暄,怒斥道:“休要胡言!收起你的歪心思!”

杨暄惶恐不已,慌忙说道:“儿知罪。”

其余大臣默默看着这对父子,没有发表任何意见的意思。

官署里,一时变得安静无比。

事情到了这一步,高适便知李隆基不会同意他的请求了。

他咬牙道:“既如此,适当立刻回潼关。望圣人派人务必守好长安城,一旦潼关......”

高适不再说了,一挥衣袖,扭头便走。

“高御史等等我。”看了场大戏,心里凉透了的李璘连忙追了出去。

在中书省官署外,李璘追上了眉头紧皱的高适。

“何事?”高适心有不悦,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问道。

李璘拿出诏书,快速地讲了一遍自己要赴潼关的原因。

“那我得叫您一声李判官?”高适没好气说道。

他对长安的这些皇亲国戚是真没什么好印象,都是大唐的蛀虫。

上一个不知兵、胡折腾的行军司马田良邱连带着判官萧昕已经死了,常年住在十王宅的李璘,怎么看也是更不知兵的样子。

再往前,另一个皇子荣王李琬也死了。

为何还要派李璘这种人添乱?

高适感到很无奈。

李璘听出高适不欢迎自己,他赶紧笑着解释道:“高御史放心,我前往潼关,只为感应上天,绝不参与兵事。”

“那请随我同走吧。”高适飞身上马,无论他欢迎不欢迎,李璘奉李隆基之命前往潼关,他没有资格反对。

“还望稍待片刻。”李璘硬着头皮道:“我还得回家一趟安顿家眷,她们不清楚这件事。”

高适立刻就打算说自己先走,想了想还是改口了。

“请尽快,潼关兵事不可耽误。”

这趟百里奔袭长安搬救兵,无功而返,反而请了个大爷回去,高适很郁闷。

“大帅,适愧对您。”高适在心里默默念道。

大概过了两刻钟,等的焦躁不安的高适才见到愁眉苦脸赶来的李璘。

“抱歉,家眷哭闹不止,不愿我去潼关,颇费一番口舌才脱身。”李璘苦笑着解释了一句。

“无妨,快走吧。”高适自然知道李璘经历了什么,谁舍得眼睁睁看着亲人去潼关送死。

这回高适倒是对李璘产生了些好感,明知去潼关危险重重,还愿意去,倒也算有点志气。

李璘上了马,跟着高适动身。

此时,已是卯时,天色微亮。

不知不觉,竟一夜未眠。

大概离潼关还有五十里地的时候,五六名飞驰的骑兵朝着高适和李璘而来。

“高都将?”

一名骑兵停了下来,他示意其他人先走。

“怎么回事?可是有紧急军情?”看到那骑兵一脸焦躁,高适也停下来,连忙问道。

“崔乾佑大军已兵临城下,欲倾力攻城,这会说不定已经开始了,大帅见您迟迟未归,派我等前往长安禀报军情,以及求援。”

“什么!”

高适大惊,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叛军竟来的如此之快。

“永王,快快快,全力赴关!”他不再多说,狠狠抽了下马鞭,军马一声嘶鸣,速度骤然提快。

李璘听到后,倒是不慌,崔乾佑扣关是迟早的事。

长安不派援兵,谁也不敢妄言能守几日。

“该死的杨国忠。”他心里怒骂了一句,随之抽动了马鞭。

......

潼关,崔乾佑站在城下,与城墙上的哥舒翰遥遥相望。

在其身后,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黑甲士兵,肃杀之气冲天,约莫五万之数。

“哥舒翰,我们大燕陛下托我给你带几句话。”

崔乾佑高声喊道:“他说和你过去虽不睦,但敬你威名赫赫,有勇有谋。你若献出潼关,诚心归降,他不计前嫌,可封你为兵部尚书兼宰相。”

“李三郎老年昏庸,德不配位,贪财好色,天下百姓深受其苦,您既知天命,识时务,另择良主,共——”

“住嘴!”哥舒翰怒吼道:“叛臣贼子,岂敢在此狺狺狂吠?”

“安叛贼不念君恩,狼心狗肺,倒行逆施,欲篡大唐,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必有灾殃!”

崔乾佑冷笑三声,“看来你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待我活捉了你,看你还有何话说。”

言毕,崔乾佑大手一挥,眼中闪烁着决绝,“全军听令,攻城!不破潼关,誓不罢休!”

“杀!”

“杀啊!”

崔乾佑身后的大军闻声而动。

声浪一波接一波,仿佛要将天地都吞噬进去,遮天蔽日的硝烟顿时从四面八方升起,将天空染成了一片混沌,人影绰绰,战旗猎猎作响。

马蹄声、嘶吼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轰隆震天,将空气都撕裂开来。

在这震耳欲聋的声响中,崔乾佑麾下的铁骑像是一道汹涌奔腾的黑色潮水,像阳光下肆意作乱的恶魔,又像出笼的猛兽,以不可阻挡之势,向着潼关城汹涌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