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海宋返中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5章 突袭而出

颜高连道受不起,幕僚却只是捋着胡须直笑。

“我可不是乱言,”幕僚呵呵笑道:“你们二人天庭饱满,额头方正,乃是有福之相。”

“尤其是这位陈家子弟,天庭之间有正骨凸起,更是贵不可言呐。”

幕僚摇头叹道,颜高跟着陪笑。

他曾为儒户,学过《周易》等书,加上平时也听着坊间的一些传言,知道这士大夫描述的是“龙相”,乃贵人之兆。

但有何用?

陈家子先前不也是颠沛流离,跟着水军自淮右一路跑到崖山,小命都差点丢了。

幕僚也许是看出了颜高心中想法,摇头道:“乱世之中一布衣能活下来,就已然是有大气运了。”

不敢反驳的颜高连连称是。

一旁家有些看不过去,上前肘了幕僚一下,压低嗓音道:“将军正在台上点兵,莫要再行聒噪。”

幕僚闻言面容顿了一瞬,忽的沉默下来,看向前方不再言语。

“兵发奇谋、即刻启程!”

将台之上,将军李轩举剑喊道。

台下将士纷纷跟着高呼,他们中有一些是李家私兵,有他们带头响应自然热烈。

远处观察的部落人也纷纷跟着起哄,甚至派出了代表请求跟随。

对于这些部落众,李轩只要了一个做向导,余下的面容严肃的做了拒绝。

这些人做做矿场护卫还行,真遇上跋涉突袭这种艰战很容易带头逃走。

“吹号!”

李轩做起了最后的动员。

鼓点与号声一同响起,八百人的军阵连带着不少畜牲、船只就此开拨。

颜高带来的众人于阵首领军,和来时的迷茫相比,此时的他们显得精神了不少。

“这一路上河谷水动、林密难行,颜将军要多多走动、四处观察以规划线路,不可误了军机。”

李轩向颜高吩咐道,语气虽然平静但双目凝重。

颜高抱拳以对,随后在一众幕僚、家将的注视下抽身离去。

李家亲兵为其牵来一匹骡子,颜高坐了上去,回首望着中军,心中没来由的泛起一阵忐忑。

初时,他在意识到自己能跟着归国公李璮次子混时,心中是无比雀跃,终于熬出头了。

但这数日的接触下来,他慢慢意识到一个问题:

这李家的人,是不是有些太多了。

虽然他颜高是个半吊子儒士,但他也知道……

本朝自开国以来,为了杜绝五代十国时武人当国的各类惨案再次发生,特重整了朝堂秩序,重文抑武。

在本朝中,武将们是不能养这么多幕僚、部曲的。

“不知道官家会不会因此心生芥蒂啊……”

颜高一手握着骡子的鞍,思维发散,心中不断嘀咕着。

“等战事完毕、有了军功后,还是要另拜山头,离他们远些。”

颜高望向两侧风景,心中笃定。

军阵渐行,数十点怪石与巨树掠过肩头。

有了部落人向导和他们这些乡兵,返程的路虽然有些难走,但路径却没什么问题。

船只与畜牲携带了不少吃食药草,老天爷也赏脸并未下雨,所以一行人虽然艰苦,但总归是没出什么问题。

“几位,照这个速度咱还要走多久?”

在出发第三日的午食上,已然和颜高等人熟络的府兵皱眉问道。

颜高并未回答,而是转过头来,左右打量了一番,开口问道:“怎么,可是有人不适?”

险路突袭,最害怕的就是途中士卒生病乏力,耽误了最终的决战。

来问的府兵摇了摇头:“不是”

“俺就是想知道多久才能和元军打一架。俺家离海岸不远,俺想着最好能在他们打到俺家之前,赶走他们。”

“不然……家里就遭殃了。”

颜高略有沉默,倒是陈家子认真的回答了这问题:

“照这个速度,大概还有八九日,主要是后面要翻山,舟船要断掉,所以多耗些时间。”

来问的府兵点点头,连忙回去告知了大家这一消息。

李轩对此并未干涉,毕竟大家知道日期了也就多少有个盼头,总归是好事。

他这段时间自有要操心的重点,例如那手里的几十头骡子和十门振威机炮。

为了照顾到行在的安危,岛上几乎所有马匹全分给了官家,自己这此突袭只带了几十匹骡子。

骑着它冲锋是别想了,挺多就能带些辎重。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骡子耐病要比马强不少,走在这深山野林里一点事都没有。

至于那十门炮,此刻李轩正拍着它们,面色沉静的向军中精锐做着吩咐。

“看好你们手中的火炮,随时备好铁锤铁钉,若出变故,就是死,也要把这钉子打完!”

一众精锐手持铁钉,面色沉重。

这话主将每天都在说,还会做演练,但他们仍是不敢松懈。

因为先前有个松懈的,不仅一路降到底,还被当众打了二十大板,皮开肉绽的扔了回去。

见众人不敢懈怠,李轩继续做着安排:“若时间允许,介时还可用火炮互轰、火药埋炸来催击炮身。”

“总之就是一句话,这火炮绝不能流到元军手里,这是官家御旨下的死命令,不容有误!”

李轩环视一圈,众人纷纷抱拳应下。

军阵继续开拨,接连数日颇为顺利。

即便是到了要翻山的日子,也没有什么意外发生。

“这便是气运呐……”

幕僚捋着胡子、眼神微眯,看上去颇为满意。

周围人对此都不置可否,颜高更是静悄悄的,显然是并不相信这个说法的。

军阵暂歇半日,于次日早上放出斥候,并组织爬山。

军械辎重被人骡硬生生的扛着移动,实在多余的就由舟船送回。

身扛重物,再加上这近乎原始的密林,迈步都成了困难,不时有崴脚的、摔伤的、被树枝擦伤、蛇虫咬到的。

但好在艰苦跋涉后事终竟成,当正午阳光撒至山头,府兵斥候也迎着光亮站到了最后一座山巅之上。

放眼放去,远处平原一览无余,这没有元军的一兵一卒。

斥候们互相望着笑了笑。

他们知道,这次的突袭已然成功了一半。